万方数据
溶强化、弥散强化和提高钢的抗氧化性、抗腐蚀性等作用,具体为:
C在T91钢中除了起固溶强化的作用外,还与钢中的合金元素形成碳化物,起析出强化的作用,而这些析出物是T91钢高温性能的重要保障。但随C含量的增加,钢的强度增大,塑性、韧性减小,而且会加快碳化物粗化,降低钢的焊接性、耐蚀性和抗氧化性等。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T91钢中的C含量定为0.08%~O.12%。另外T91铜中还含微量N,其作用与C相似。 Cr除了能有效提高耐热钢的抗氧化、抗腐蚀性能外,还能固溶于基体中起固溶强化的作用;另外Cr能形成M。。CB型碳化物,起沉淀强化作用。Cr的加入同时也提高了T91钢的淬透性和再结晶温度,与钢中其他元素相配合,使T91钢在正火的条件下就能得到马氏体,而且在高温回火时只发生高温回复的马氏体板条碎化,不发生再结晶,保证了T91钢强韧的组织结构。但Cr含量的增加除了会减少MX型Nb/V碳氮化物的析出外,还会促进艿锨素体的形成,所以Tgl钢中Cr含量定在9%左右。
Mo具有显著的固溶强化作用,其强化效果要大于Mn、Cr,能优先溶于固溶体中,是马氏体基体最重要的固溶强化元素。此外,Mo也可明显提高钢的再结晶温度。
V与Nb都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加入后能与碳形成细小而稳定的Nb/V(C,N)化物,具有钉扎位错、阻止位错运动、提高高温强度、改善蠕变性能的作用,是T91钢高温性能的重要保障。 1.2组织特征
T91钢含有大量的合金元素,在正火之后的高温回火中并不发生再结晶形成铁素体基体,而是以高温回复的板条碎化和亚稳态位错网的形成来释放马氏体相变时的形变储存能[1引。T91钢的典型组织为回火板条马氏体组织,由马氏体板条、高密度的位错和弥散分布的碳氮化物所组成(如图1所示,图1(a)为马氏体板条[1引,图1(b)为板条上的位错线E15],图1(c)为碳氯化物[14])。
图IT91钢的透射组织
Fig.1TIEMmicrographsof"191steel
1.3强化方式
T91钢采用了高合金化的成分组成和正火+高温回火的最终热处理方式,使其强化方式包括板条马氏体强化、析出强化、固溶强化、位错强化等[14-17]。这就使得具有回火板条马氏体组织的T91钢成为热强性和热稳定性兼具的优良性能耐热钢。 (1)板条马氏体强化
T91钢正火后在A,相变点以下高温回火时,以高温回复释放了正火时的形变储存能,再加上亚稳态位错网的钉扎作用,便不会发生再结晶。高温回复时马氏体板条碎化形成亚结构(如图2所示),亚晶界是位错运动的障碍,成为“硬区”。而且亚晶界上的碳化物一方面阻止了相邻的亚晶粒间的位错通过合成反应进行交换,使“硬区”更为稳固;另一方面还阻止了亚晶界网通过迁移和局部的分解而粗化,从而实现强化效果优异的回火板条马氏体强化[1sAc]。
图2lDl钢回火后碎化的马氏体板条[D】
Fi蓦2Brimlath-martensiticof191steelaftertempering["3(2)析出强化
T91钢在正火温度时是均一的奥氏体,各合金元素完全固溶于奥氏体中,正火冷却时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高温回火时钢中的V、Nb、Cr等碳化物生成元素能与C、N形成合金碳氮化物而析出。T91钢中析出沉淀物主要由位于马氏体板条界和原奥氏体晶界的M。。C6(M主要是Cr)型碳化物与弥散分布于板条基体的MX型Nb/V碳氮化物组成(如图1(c)所示)。这些颗粒能有效阻止位错运动,大大提高持久强度。位错可以通过绕过机制、攀移机制或体扩散等方式越过析出物,高温蠕变时主要通过攀移、体扩散来进行。位错与析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取决于位错越过析出物
所需时间最短的那一种。位错攀移过第二相所需的时间t。为:
£。=6志7、r/Dvnr(1)Srolovitz给出了通过体扩散使第二相与位错间的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t.:
t。=3(1—7)r2kT/2EDrn(2)Srolovitz的公式中没有考虑基体与弥散的第二相弹性模量不同,鉴于此,Onaka对Srolovitz的公式进行了改进:一。—l生碰堡:≤!±芷2±兰堡l!二2芷2f≈、
金属抛光轮
1
4DvnGG"(1+r)
…式中:6为柏氏矢量,0.247mm;r为析出物半径,对Nb、V(C,N)为0.027pm;k为玻尔兹曼常数,1.38×10q3J/K;T为绝
对温度;体扩散系数Dv=4.7exp(--40550/T),m2/s}D为原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Tgl铁素体耐热钢强化新途径/宁保等・75・
合金元素的固溶和沉淀析出规律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并应用于生产实践,已经成为形变热处理工艺发展的主要方向。形变热处理工艺中合金化元素的作用一方面是利用碳化物、氮
化物颗粒来抑制在加热温度下奥氏体晶粒的长大从而获得细的原始晶粒以及通过合金元素的应变诱导析出抑制奥氏
体晶粒在控轧过程中的再结晶和晶粒长大;另一方面是在控
轧后的冷却过程中获得沉淀强化效果[1引。
合金化元素在控轧中还有抑制再结晶的作用,未溶解的
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溶质原子能够抑制回复和再结晶,但是主要作用是由未再结晶奥氏体中的析出物引起的。在奥氏体中,这种应变诱导析出物钉扎了已回复的亚晶界从而阻止了再结晶。固溶了的溶质原子对再结晶的抑制作用,随溶质原子溶入奥氏体晶格中而引起的应变的加大而增加,这种溶质原子的固溶将引起位错和溶质原子间的交互作用,这一作用按它们增加的趋势
而言,依次为Mn、Al、V和NbElg,制。
2.3可行性分析
在析出强化中析出的沉淀物主要由位于板条界和原奥氏体晶界呈短棒状的大尺寸的M船c6(M主要是Cr)型碳化物颗粒与弥散分布于板条基体内呈粒状的细小的凇型
Nb/V碳氮化物颗粒组成[t3,zi]。析出强化的根本保障是析出颗粒要具有高的热稳定性,碳化物颗粒强化的热稳定性是Ostwald熟化问题,碳化物颗粒Ostwald熟化的驱动力除了碳化物粒子的界面自由能以外,碳化物组成元素在基体和碳化物中化学位的不同也是碳化物颗粒Ostwald熟化的第二个且更重要的驱动力。T91钢在正火温度时是均一的奥氏体,各合金元素完全固溶于奥氏体中,正火冷却时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高温回火时马氏体板条发生高温回复并析出碳化物,此时碳化物的形态为界面能高的短条形,碳化物成分是组成元素在基体和碳化物中化学位不等的非平衡状态。因此在长期高温工作环境下,碳化物的形状和尺寸会在界面能的驱动下出现弥散度降低的微小粒子消溶而大粒子长大以及形状逐渐向球形转化的过程,同时碳化物的成分也会出现其组成元素在基体和碳化物中化学位相等的平衡分布的转化过程。例如,Mo、Cr等碳化物形成元素由基体中的固溶态向碳化物中化合态的转移,以及Mo、Cr等在基体和碳化物中化学位趋向平衡,这就是碳化物的Ostwald熟化。该熟化过程主要受控于碳化物组成原子在基体与碳化物之间的迁
移,即碳化物组成原子在基体中的扩散系数。众所周知,碳原子在a-Fe中的扩散是很快的,因此要严格控制Tgl钢中的碳含量(这正好满足了管用耐热钢弯管的塑性成型和可焊接性的工艺性需要),并尽可能地将碳原子牢牢固定在碳化物中.而Cr、Mo的碳化物形成热为60kJ/tool以下,其中MozC的形成热为负值,显然Mo、Cr不利于碳化物的稳定性。而V、Nb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碳化物形成热为200kJ/tool以上,即其碳化物的稳定性非常高。所以,以Cr为主的Mz。C6型碳化物容易发生Ostwald熟化,而V、Nb形成的MX型碳氮化物则不易发生Ostwald熟化,具有高的热稳定性‘1引。
如上所述,在沉淀颗粒中M∞C6型碳化物在高温下很快就粗化溶解,所以对提高耐热钢的高温强度作用不大。而细小弥散的MX型碳氮化物在高温下能较长时间保持组织稳定性;而且在提高T91钢强度的同时,起到了钉扎位错、阻碍位错运动的作用,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耐热钢的高温性能,是T91钢高温强度的重要保障。但最佳的强化效果与MX的成分含量、弥散度和粒子尺寸有关。而以往传统的热处理方法只能使T91钢中马氏体板条细化到一定程度,尤其是在析出的沉淀物中形成相对较多的M∞CB型颗粒,而MX型碳氮化物颗粒数量相对要少,而且尺寸偏大,分布不均匀[14,22]。所以如果改变传统的成型过程与机理,使组织中生成更加均匀细化的马氏体板条,尤其是生成尽可能多的细小弥散分布的MX型颗粒,是提高T91钢力学性能的关键所在,是进一步提高T91钢耐热温度的有效之举。
2.4研究进展
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发现选择合适的形变热处理工艺不仅可大大简化工艺流程,使生产连续化,而且可获得单一的强化方法难以达到的良好的强韧化效果,即与传统的再加热淬火所得的马氏体相比,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加工后淬火(形变热处理)所得的马氏体强度更高,而塑韧性并没有明显降低。因T91钢中含有的Nb、V合金元素能有效地抑制奥氏体的再结晶,提高奥氏体未再结晶温度,扩大奥氏体的未再结晶区(通常含Nb钢的再结晶温度在900~950℃),所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能对T91钢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采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控制轧制。
图4(a)和(b)分别给出了常规热处理及形变热处理后T91钢的显微组织。虽都为板条马氏体组织,但形貌差别较大,可以明显看出形变热处理后的马氏体板条比常规热处理的更加均匀细化。
图4经传统热处理(a)和形变热处理(b)后
191钢的显微组织
Fig.4Microstrnctureof191steelaftertraditionalheattreatnmat(a)andthermalmechanicaltreatment(b)
图5(a)和(b)显示了常规热处理和形变热处理后3"91钢中析出的沉淀物。图5(a)中Mz。C6形碳化物呈短棒状,大小在100--一200nm懈型碳氮化物呈颗粒状,尺寸在50~80nm,数量稀少。图5(b)为MX颗粒,尺寸在7~10nm,大量地分布在位错线上。可以看出常规热处理方法使T91中形成的M。。C6型碳化物较多,而Tgl含碳量很低,所以懈
型碳氮化物形成的数量相对要少,而且颗粒尺寸偏大,分布不均匀;形变热处理后析出的大部分为懈型碳氮化物颗
粒,与常规热处理相比,其数量明显增多,而且颗粒更加细双向丝杆
小,分布更加均匀。
万方数据
・76・材料导报:综述篇2009年4月(上)第23卷第4期
可以看出,形变热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细化晶粒,为MX的生成提供更多的形核位置来生成纳米级的颗粒,对提高T91钢的强韧化性能从而提高耐热温度是切实可行的。形变热处理涉及到温度、时间和变形量3个因素,其中每项内容都需经系统地试验和研究来进行优化,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以便生成最适宜的组织结构来提高铁素体耐热钢的高温强度。
图5传统热处理(a)和形变热处理(b)后
3191钢中不同碳化物的形态
Fig.5MorphologiesofcarbonitrideprecipitatesintheT91steelaftertraditionalheattreatment(a)andthermal
mechanicaltreatment(b)
3结语
综上所述,以T91为代表的高Cr铁素体耐热钢以其优良的综合性能备受关注,成为超高临界压发
电厂锅炉管用钢不可替代的材料。随着国内外现代化热电厂的发展,对该系列耐热钢的研究应用会越来越广泛。为了提高热效率,减少COz排放量。适应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的要求,提高锅炉管用钢的耐热温度以及提高电厂热效率的研究迫在眉睫。而单纯合金化并不能使铁素体耐热钢的使用温度有实质性的提高。因此,在不降低其他优良性能的前提下,加强T91钢的进一步研究,从其他方面着手探索一条可行途径,进一步提高使用温度是目前高cr铁素体系耐热钢需要研究并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我国锅炉管用耐热钢发展的必经之路。T91钢的强化方式主要以Nb、V碳氮化物的弥散析出作为主要强化方式,使T91钢的高温性能有了质的提高。形变热处理工艺一方面会诱导Nb、V碳氮化物的析出,从而达到进一步强化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简化生产工艺,并且使其具有较好的强韧性、可焊性。采用此种控轧控冷方式生产高Cr铁素体耐热钢在我国目前尚属空白,在国外也属于初步研究阶段。因此开发形变热处理工艺,对发展我国高Cr铁素体耐热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ThomasPanlV。eta1.Microstructuralstabilityofmodified9Cr-iMosteelduringlongtermexposatesatelevatedtem-peratures[J].JNuclMater,2008,378(3):273
2ChungSeokKim。KwunSI,Ⅱ【KeunPark.Characteriza—tionofcreep-fatigueinferritic9Cr-1Mo-v-Nbsteelusingul—trasonicvelocity[J].JNuclMater,2008,377(3):4963SawadaK,SuzukiK,KushimaH,etaLEffectoftemperingtemperatureonZ-phaseformationandcreepstrengthin9Cr-1Mo-V-Nb-Nsteel[J].MaterSciEng,2008,480(1—2):5584BumjoonKim,ChanseoJeong。ByeongsooLmCreepbe-haviorandmicrostructuraldamageofmartensiticP92steelweldment[J].MaterSeiEng,2008,483—484(15):544
动物胶配方整个过程
5YoshizawaM,IgarashiMLong-termcreepdeformationcha-racteristiesofadvancedferriticsteelsforUSCpowerplants[J].hatJPressureVesselsPiping,2007,84(1—2):37
6Be自MJ.Highefficiencyelectricpowergeneration:Theen-vironmentalrole[J].ProgEnergyCombust
Sci,2007,33(2):107
7YanoY,etaLTensileandtransientburstpropertiesofad-vancedferritic/martensiticsteelcladdingsafterneutronirra-diation[J].JNuclMater,2007,367—370(1):127
ipz2088EnricoLAcloserlookatthefracturetoughnessofferritic/martensiticsteels[J].JNuclMater,2007,367-370(1):5759孟繁茂,付俊岩.现代含铌不锈钢[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189
10NatesanK,ParkJH.FiresideandsteamsidecorrosionofalloysforUSCplants[J].IIltJHydrogenEnergy,2007,32(16):3689
11StevenZinkleJ.Advancedmaterialsforfusiontechnology[J].FusionEngDesign,2005,74(1-4):31
12ChamSeoJ,Si-YconB,eta1.Creeprupturelifeandvaria-tionofmicro-structureaccordingtoagingtimeandcreeptestmethods[J].MaterSeiEngA,2007,449—451(25):155
13AbeF,TaneikeM,SawadaKAlloydesignofcreepresis-rant9Crsteelusingadispersionofnano-sizedcarbonitrides口].IntJPressureVesselsPiping,2007,8(1—2):3
14KluehRL,etaLDevelopmentofnewnano-particle-strengthenedmartensiticsteels[J].ScrMater,2005,53(3):275
15束国刚.T/P91钢国产化工艺组织和性能改进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武汉大学,2005:2
可视化智慧水务16朱丽慧,赵钦新.顾海澄,等.10Cr9MolⅥ岫N耐热钢强化机理研究[J].机械工程材料,1999,23(1):6
17赵钦新,朱丽慧,顾海澄,等.国产1、91/P91的深化研究[J].锅炉技术,1999,30(8):16
18翁宇庆.超细晶钢——钢的组织细化理论与控制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10
19王昭东.应用形变热处理原理开发HQ685高强钢板[D].沈阳:东北大学,1998
20HydeTH,BeekerAA,Sun
W.Finite-elementcreepda-mageanalysesofP91pipes[J].IIltJPressureVesselsPi-ping,2006,83(11-12):853
21CaballeroFG,Garcia-JuncedaA,CapdevilaC。etaLPrec卜pitation
ofM豁C6carbides:Thermoelectricpowermeasure-ments[-J].ScrMater,2005,52(6):501
22TaneikeM。AbeF,Sawadal(.Creep-strengtheningofsteelathighternperaturesusingnano-sizedcarbonitribedisper—sions[J].Nature,2003,424:294
(责任编辑林芳)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