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桩考试题

阅读: 评论:0

钻孔桩专项培训考试题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计50分)
1浇筑水下混凝土是关键工序,监理人员必须全过程旁站,并做好旁站记录。
2、钻孔桩孔口要用钢护筒防护,护筒顶面宜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2电热水器控制器m卧式导热油加热器,并高出原地面至少50cm,以便护壁。
3钢筋笼在纵向用帮条焊接,同一截面上的钢筋接头不应超过总横截面积的50%。帮条钢筋的横截面积应不小于主拉钢筋断面的1.2
4钻孔灌注桩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反射波法、超声波投射法和机械阻抗法等。
5、钻孔桩桩位放样误差:中心位置要求≤5mm
6、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必须核实 地质情况     
7钻孔桩护筒应坚实不漏水,护筒埋深应符合 施工工艺设计                          要求。
8泥浆指标应根据钻孔机具、  地质条件  确定。对制备的泥浆应试验全部性能指标,钻进时应随时检查泥浆的 泥浆比重  含砂率           
9钻(挖)孔桩钢筋骨架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钢筋骨架在承台底以下长度
±100
尺量检查
2
钢筋骨架直径
±20
3
主钢筋间距
0.5d
尺量检查不少于5
4
加强筋间距
±20
5
箍筋间距或螺旋筋间距
±20
胡纯玉
8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水下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强度必须符合设计强度等级的  1.15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根桩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
混凝土试件不得少于  2          
9、桩身顶端必须清理上层浮浆露出 新鲜混凝土面              
10清孔应达到以下标准:孔内排出或抽出的泥浆手摸无23mm点焊机电极颗粒,泥浆比重不大于 11         ,含砂率小于   2%            ,粘度1720s;严禁采用加深钻孔深度方法代替清孔。
二、判断题:(每题3分,计15分)
1、对钻孔桩桩身混凝土要进行百分之二十的无损检测。(×)
标定2、浇筑水下混凝土前应清底,孔底沉渣应清除干净,要满足铁路相关设计规范及设计文件提出的沉降要求。(√)
3、对桩身混凝土质量有疑问和设计有要求的桩,应采用钻芯取样进行检测(
4、钻孔桩钢筋骨架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2%(×)
5地质条件较差、桩长超过50m4540)的桩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超声波检测。(
三、问答题:
1、钻孔桩检查泥浆的技术指标有那些?(10分)
答:1、泥浆比重:正循环旋转钻机、冲击钻机使用管形钻头钻孔时,入孔泥浆比重为1.11.3;冲击钻机使用实心钻头钻孔时,孔底泥浆比重不宜大于:砂黏土为1.3;大漂石、卵石层为1.4;岩石为1.2。反循环旋转钻机入孔泥浆比重可为1.051.15
2、粘度:一般土层16-22s;松散易坍地层19-28s
3、含砂率:不大于4%
4胶体率:不小于95%
5PH值:应大于6.5蒸汽减温减压装置;
6、润滑性与泥皮粘滞性;
7、抑制性。
2灌注水下混凝土时监理工程师的主要工作有那些?(10分)
答:1、检查导管的密封性。导管在使用前要进行试拼,并对每节导管进行编号。拼好的导管进行气密性试验,试验参数按有关规范执行。
2、在浇筑水下混凝土前,应填写检查钻孔桩桩孔和钢筋笼情况的“工程检查证”,在浇筑水下混凝土过程中,应填写“水下混凝土浇筑记录”。
3、灌注混凝土时,要经常检查导管插入混凝土的深度,既不能拔脱造成断桩,也不能埋入太多使混凝土流动困难。浇筑中随时检查导管外的混凝土面,保持导管出口经常插在混凝土中的长度不少于1~3m,随着混凝土面的升高,不断拆除导管的分节。
4、头几盘混凝土经水浸后质量较差,应始终浮在上面直至浇出桩顶高程50-100cm(客专100cm以上),劣质混凝土应当全部出水并在成桩后凿除。
5、现场要经常随机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混凝土坍落度一般为180-220mm之间。
3、阐述监理在钻孔桩施工中质量控制的关键是什么?(15
答:(要点)主要的关键控制工序有:1、桩位的测量放样;2、检查钢护筒;3、钻孔过程中检查泥浆技术指标;4、成孔后要进行清孔检查;5、钢筋笼的检查;6、旁站混凝土的浇筑;7、成桩的质量检测。

本文发布于:2023-07-28 13:40: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958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混凝土   钻孔   泥浆   检查   钢筋   导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