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讨论武汉告别“麻木时代”

阅读: 评论:0

案例讨论:
武汉告别“麻木时代”
   
中波塔    2003年6月24日,武汉市政府郑重宣布:截至2003年6月24日,经过85天的时间,武汉市彻底清理了无证三轮摩托车、有证三轮摩托车和人力三轮车(统称“麻木”)。武汉市“彻底告别麻木时代”。
    武汉800多万市民面对的是一下子空阔了许多的城市街道。36 985台合法“麻木”和无法统计数量的非法“麻木”,在他们的眼睛里忽然消失。在数万辆消失的“麻木”身后,是遍及武汉三镇大街小巷的数万个家庭以及家庭中的10余万名成员。在这85天的时间里,他们体验了一种难以割舍的爱恋与失落。
    在数次较大规模“禁麻”遭受挫折之后,政府部门终于到了种新的途径,来解决这个困扰武汉市达十四年之久的难题。这个城市的社会管理也因之进人了一个新的模式。
一、"麻木”;武汉历史上的独特街景
    武汉人为什么把人力和电动三轮车称为“麻木”?对此有很多种解释,最流行的版本是:早年的黄包车夫都是好酒的人,每天很辛苦的工作,靠一瓶酒解除疲乏。而武汉人管好酒之徒叫“酒麻木”,意思是除了喝酒,干什么别的都是呆呆的。于是渐渐地就把这些好酒的车夫和他们的三轮称为“麻木”。还有一种说法是,这种三轮车在大街小巷里穿行,与拥挤的城市交通周旋,东一扭、西一拐,就像醉酒的“麻木”行路不稳,而且它们在行驶过程中不断震动使人麻木,故得此名。因此,武汉人口中的“麻木”,指的既是车,也是开车的人。
    武汉的“麻木”历史悠久。武汉地处华中中心,素有“”之称。城市交通虽在明万历年间就有官渡船出人,但近代公用事业始于清末。上世纪初三镇之间靠轮渡和木筏联通,但市民的交通工具主要依赖人力车、马车和三轮车。1888年,人力三轮车首先出现在汉口租界上。1936年武汉出现三轮脚踏车。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在武汉人的夜生活中,人力车、三轮车一直备受武汉市民的宠爱。乘坐人力车、三轮车不仅凉快、敞亮、便捷,还可以看路边的风景,可以获得一种闲适的感觉。
    从1980年代到1990年代,武汉三镇陆续出现了大批从农村进城的人和下岗失业人员。这些人几乎都身无长技,在寻生存之道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三轮车和自己双脚的价值——
做起了三轮车载客生意。每天几万名麻木穿梭于三镇的大街小巷,构成了武汉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
    随着轮子的转动,麻木在改变着一些人的生活,也在改变着这个城市的风貌。湖北省政协委员孔可立先生从1997年起,连续7年提出解决麻木问题的提案,“1994年,我从美国回来探亲,看到‘麻木’与公共汽车抢道,摇摇头说无法理解这座大都市。2002年,一位国外朋友来汉投资考察,有10年驾龄的他说满街跑的‘麻木’太可怕,”法国驻汉前领事尚多礼先生离任时,对这座城市感受最深刻的是“麻木太多,有损城市形象”。
二、“麻木你不坐,武汉算白过”
灌肠袋    武汉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大城市,城区内    街道如织,人口稠密。老城区的街道和建筑很多是几十年前修建的,街道狭窄拥挤,里巷曲径狭长,公交车线路较少,交通颇为不便。一些老城区的居民出门时,常常要穿过好几条巷道,走上一二十分钟的路才能够到达公交车站点。居住在汉口前进二路的章女士时常要到距家800多米的超市购物,每次购物东西较多,路程虽不远,但步行太累太重,乘坐的士不划算,而且还不能到家门口。所以章女士逛超市都是乘坐麻木往返。
    武汉的夜生活丰富多彩,很多年轻人是“夜猫子”。尤其是在夏天,江城变成了大“火炉”,许多武汉人喜欢在街头巷尾的大排档,和亲朋好友喝啤酒,吃夜宵,侃大山。这是武汉人盛夏消暑的传统方法。夜里九点钟以后,大排档生意就开始渐入佳境,十一二点钟时大街小巷都依旧是人流不断,热闹非凡。
    武汉的公交车绝大多数的夜间收班时间在九点半钟。人们上街宵夜的时候,公交车已经收班。武汉的的士价格比较贵,起步价为8元,每公里单价为1.4元。麻木的价格则很便宜,起步价为2元,只要是不过长江,再远也超不过20元。麻木机动灵活,可以比较方便地在大街小巷穿行,一些的士不愿意去、不能去的地方,麻木照样可以直达目的地。而且,盛夏之夜,坐在麻木上,观看武汉的夜景,感受武汉的火热,也是武汉的一大特。因而,武汉人对麻木这种短途交通工具是情有独钟。“麻木”们在拉客的时候有句顺口溜:“不到黄鹤楼,武汉算白游,麻木你不坐,武汉算白过。”
    每天上下班的时间也是麻木生意红火的时候。鲁巷小学五年级舶王小丽和她的同伴黄佳琪每天早晚都乘坐“麻木”上学回家。原来,她俩家住杨家湾,坐公汽得要2.4元,下车还得走路,而坐“麻木”一般只需2元,还可以送到家门口。尽管她俩的父母对孩子乘坐麻木的
安全有些担心,但他们上班早下班晚,无暇接送孩子,而且上学途中还要经过两个十字路口,因此只好让孩子们乘坐麻木。
三、“麻木”是杀手? 
引流袋    公汽:15%交通事故祸起“麻木”
  “我们最怕的就是‘麻木’,公汽块头大、车速快,突然窜出一辆‘麻木’,刹车简直来不及!”一些公汽司机说,“急刹车往往导致乘客受伤,我们就得负责赔偿”。公汽五公司有关人士介绍,该公司一年所有交通事故中,因“麻木”引起的就占了15%,事故处理中一般充当“冤大头”,每季用于医疗赔付和车辆损失赔付高达5万元。
tuner接口    几乎每个公汽司机和“麻木”都是冤家。511路的徐师傅说,2002年5月21日下午,他行车至徐家棚,一辆跟他同向行驶的“麻木”突然转向横穿,他当时猝不及防,想都没有想就打方向盘避让,但“麻木”还是将2 000多元的挡风玻璃给擦破。交警处理事故时将责任划归“麻木”,但“麻木”是外来农民,根本无力赔偿。徐师傅最后自认倒霉,自掏腰包换了玻璃。另一些公汽司机“最烦的是每个公交站点旁都有几辆‘麻木’摆渡”。在青山白玉山一带有个“‘麻
木’车队”,这些“麻木”一见有公交车停靠站台,便蜂拥而上,将公共汽车围得水泄不通,哄抢乘客,导致公汽“突围”都很困难。
  出租车:“麻木”肇事,的士赔钱
鄂AX4252的哥王师傅称,对于“麻木”,他总有无可奈何的感觉,虽然“麻木”主要跑短趟子,对的士生意影响不大,但最头疼的是“麻木”不遵守交通规则,满街乱跑,冷不丁地逆向行驶,一不小心就“擂了”。王师傅说自己是个开了10多年出租车的老师傅,很少出交通事故。一次他开车到阅马场湖北教育学院,一辆“麻木”突然横穿,他来不及急刹车,撞在一起,“麻木”里面的两名乘客腰部受伤,虽然不是自己的责任,王师傅还是赔了400元钱。
    另一位姓蓝的司机称:几乎每个的士司机都和“麻木”有些瓜葛,“麻木”数量多且横冲直撞,极容易形成交通堵塞和占道,影响其他车辆的正常行车速度和安全。很多的士司机都有因“麻木”而赔钱的经历。
    乘客:“麻木就像是杀手”
一位新近加入残疾人行列的装潢个体户老板吴某,深有感触地劝诫家里人说;“今后都不要
坐‘麻木’,那些‘麻木’就像是杀手,安全毫无保障。”1995年4月21日晚,吴老板与嫂子祁某乘坐“麻木”从居仁门回家,当车刚行至铁路下坡处,遇一辆汽车驶来,“麻木”便惊慌不已,左右摇晃,最终还是撞上去了。祁某倒地不省人事,吴老板翻在地上爬不起来。“麻木”见状,甩下这两个受伤乘客溜了。还是汽车司机和路人将他们俩送至医院及时抢救,才免于一死。
从小就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某厂工人冯某,2000年10月18 日购得一辆崭新50型后三轮摩托车,在还未办理驾驶牌证,就迫不及待地加入“麻木”队伍。u月17日下午5时半,他拉了一位乘客,刚上路不远就撞上了汽车,乘客受伤,冯某本人因翻车,双腿折断。
武汉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1998年至2003年初,因三轮摩托车违章引发的交通事故2 890余起,造成154人丧生,1 400余人受伤。
    环保人士:“麻木”污染大
    电“麻木”污染太大,对环境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早就应该取缔!谈起电“麻木”对环境的危害,市环保局有关人士头疼不已。据介绍,绝大部分电“麻木”都是采用二冲程发动机,
此种发动机无单独机油润滑系统,“麻木”司机多将润滑机油直接掺入油箱,通过燃烧进行润滑。但机油无法完全燃烧,于是便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大家看到电“麻木”行驶中排出的蓝烟雾,其主要成分就是这两样。
    根据汽油车污染物排放标准,二冲程汽油车排放标准为一氧化碳3.o%,碳氢化合物6000ppm,但是电“麻木”实际排放量早已大大超标。碳氢化合物会形成具有很强毒性的光化学烟雾,伤害人体,并会产生致癌物质,对家畜、水果及橡胶制品和建筑物均有损坏。一氧化碳可使人慢性中毒、贫血,使心脏与呼吸道疾病恶化,进而引起麻木或植物神经麻痹,浓度过大甚至可直接导致死亡,“检测结果显示,一辆电‘麻木’排放的尾气,至少等于三辆正常行驶的小汽车”。
    噪声是电“麻木”的另一污染。电“麻木”多为链条传动,机械摩擦噪声远大于采用传动轴传动的机动车。电“麻木”机械部分大多外露,大量机械运动噪声也直接传至外部。电“麻木”车况大多很差,排汽管、消声器大多破损不堪,根本起不到消声作用,更有少数车主为了增大功率,自行取下消声器,使得噪声进一步加大。据环保部门监测,一辆电“麻木”噪声多为70--80分贝。
    “我市2003年噪声治理目标是,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由2002年的70.7分贝下降到70分贝,据检测显示,只要能将城区电‘麻木’全部取缔,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就能降1个分贝!”一位环保局官员这样表示了他的希望。
四、“猫与老鼠”游戏:“麻木”的胜利
  1997年:整顿失利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武汉的非法营运麻木渐成气候。为了整治城市交通状况,一些政府部门几乎每年都要组织力量对“麻木”的运营活动进行行政管制:整顿人力车市场、收缴非法“麻木”、禁止“麻木”在主要干道通行等。但行政管制和突击整顿的效果一直都不理想。交管部门的围追堵截和麻木的左冲右突,成了当时一种典型的“猫和老鼠”游戏。在1997年以前,平均每辆 麻木”几乎都被处罚过,但它们却照常营运。到1997年,武汉市决心“动真格”,当时采取的是强制式的行政命令方式,即上街强行收缴“麻木”。“麻木”司机们的回忆中,当时的情景颇为壮烈:执法者开着卡车在大街上强行收缴,不  管在哪里碰到,只要是“麻木”,就会上来一大人,把“麻木”司机赶下“麻木”,将“麻木”扔到卡车上拉走。一时间,武汉的大街小巷上演着这样一幕幕相同场面:你跑,我追;你不给,我抢;你夺,
我就打。当时有关部门对此情景的报道是:“‘麻木”车主与民警
  发生纠纷,甚至有的民警负伤。”
ome 103    “麻头”组织作用的显现,使麻木事件更趋于激化。“麻头”是“麻木”体中有一定社会活动能力和威信的人物,他们组织“麻木”车主和司机成结队地到市委、市政府上访、静坐,还开着“麻木”车上街游行,堵塞交通。
水泥锥

本文发布于:2023-07-27 22:16: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950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武汉   三轮车   公汽   噪声   武汉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