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儿科医疗注射用
手臂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儿科是全面研究小儿时期身心发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综合医学科学,凡涉及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健康与卫生问题都属于儿科范围,其医治的对象处于生长发育期,儿科学的任务是不断探索儿科医学理论,在实践的基础降低发病率、死亡率,增强儿童和青少年体质,提高儿童青少年保健和疾病防治水平,在对儿科手臂注射药物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儿童手臂的随意动作,需对其手臂进行定位,现有的手臂固定装置在使用时,不能对固定手臂的位置进行调整,造成固定手臂为位置较为恒定,当手臂的特定位置在注射后,在下次注射时还需注射在当前位置,容易出现手臂特定位置重复注射的状况,从而导致手臂固定装置出现固定效果较差和不便于后续注射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手臂固定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科医疗注射用手臂固定装置,具备对固定手臂位置进行调整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手臂固定装置在使用时,因不能对固定手臂的位置进行调整,造成固定手臂为位置较为恒定,当手臂的特定位置在注射后,在下次注射时还需注射在当前位置,容易出现手臂特定位置重复注射的状况,从而导致手臂固定装置出现固定效果较差和不便于后续注射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科医疗注射用手臂固定装置,包括底座,
所述底座顶部
表面的中心处安装有下弧形支撑台,所述底座顶部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定位插孔,所述底座顶部表面的前侧和后侧且位于前后相对应的两个定位插孔之间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内腔和底座的顶部安装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移动架,所述移动架的正表面和背表面均竖向开设有升降槽,所述底座顶部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安装有定位装置,所述底座底部的表面纵向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腔安装有夹持装置。
5.优选的,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支撑套,所述支撑套的前侧设置有夹持
螺杆,所述夹持螺杆的前侧贯穿活动槽并延伸至底座的正表面,所述夹持螺杆外圈表面的前后两侧均螺纹套设有夹持块,所述夹持块的底部焊接有夹持板。
6.优选的,所述支撑套的后侧与活动槽内腔的后侧焊接固定,所述夹持螺杆的后侧延伸至支撑套的内腔并与支撑套的内腔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槽内腔的前侧贯穿开设有与夹持螺杆配合使用的旋转孔,所述夹持螺杆表面的螺牙开设于活动槽的内腔,所述夹持螺杆表面前侧和后侧的螺牙旋向相反。
7.优选的,所述移动架底部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焊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底部延伸至移动槽的内腔,所述移动块的左侧贯穿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左右两侧与移动槽内腔的左右两侧焊接固定,所述移动架底部的表面与底座顶部的表面为滑动接触。
8.优选的,所述移动架顶部表面的中心处设置有升降螺杆,所述升降螺杆的底部贯穿至移动架的内腔并套设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弧形支撑台。
9.优选的,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底部的表面与底座顶部的表面为滑动接触,所述移动板的顶部设置有定位插杆,所述定位插杆的底部贯穿移动板并延伸至定位插孔的内腔,所述定位插杆的顶部焊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后侧焊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后侧贯穿升降槽并焊接有限位板,所述升降槽的内腔竖向固定连接有升降滑杆,所述升降滑杆的表面且位于升降板的顶部套设有复位弹簧。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移动板、压板、定位插杆、限位板、升降滑杆、复位弹簧、升降板、滑杆、升降槽、移动架、移动块、上弧形支撑台、升降螺杆、轴承座、移动槽和定位插孔的配合使用,可对固定手臂的位置进行调整,解决了现有的手臂固定装置在使用时,因不能对固定手臂的位置进行调整,造成固定手臂为位置较为恒定,当手臂的特定位置在注射后,在下次注射时还需注射在当前位置,容易出现手臂特定位置重复注射的状况,从而导致手臂固定装置出现固定效果较差和不便于后续注射的问题,值得推广。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旋转孔和支撑套,可对夹持螺杆进行支撑,通过活动槽,可对夹持块进行收纳,通过移动槽,可对滑杆和移动块进行收纳,通过轴承座,可对升降螺杆提供支撑,通过活动槽、夹持板、夹持块、夹持螺杆和支撑套的配合,方便将手臂固定装置定位在座椅扶手和床框上。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轴测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结构轴测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结构仰视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夹持装置结构轴测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移动装置结构轴测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移动装置结构右视图;
19.图7为本实用新型定位装置结构轴测图。
20.图中:1底座、2定位装置、21移动板、22压板、23定位插杆、24限位板、25升降滑杆、26复位弹簧、27升降板、3移动装置、31滑杆、32升降槽、33移动架、34移动块、35上弧形支撑台、36升降螺杆、37轴承座、4移动槽、5下弧形支撑台、6定位插孔、7活动槽、8夹持装置、81夹持板、82夹持块、83夹持螺杆、84支撑套。
具体实施方式
21.请参阅图1-图7,一种儿科医疗注射用手臂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安装有下弧形支撑台5,底座1顶部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定位插孔6,底座1顶部表面的前侧和后侧且位于前后相对应的两个定位插孔6之间开设有移动槽4,移动槽4的内腔和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移动装置3,移动装置3包括移动架33,移动架33的正表面和背表面均竖向开设有升降槽32,底座1顶部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安装有定位装置2,底座1底部的表面纵向开设有活动槽7,活动槽7的内腔安装有夹持装置8;
22.夹持装置8包括支撑套84,支撑套84的前侧设置有夹持螺杆83,夹持螺杆83的前侧贯穿活动槽7并延伸至底座1的正表面,夹持螺杆83外圈表面的前后两侧均螺纹套设有夹持块82,夹持块82的底部焊接有夹持板81;
23.支撑套84的后侧与活动槽7内腔的后侧焊接固定,夹持螺杆83的后侧延伸至支撑套84的内腔并与支撑套84的内腔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活动槽7内腔的前侧贯穿开设有与夹持螺杆83配合使用的旋转孔,夹持螺杆83表面的螺牙开设于活动槽7的内腔,夹持螺杆83表面前侧和后侧的螺牙旋向相反,夹持块82的表面与活动槽7的内腔为滑动接触,夹持板81顶部的表面与底座1底部的表面为滑动接触,通过设置旋转孔和支撑套84,可对夹持螺杆83进行支撑,通过活动槽7,可对夹持块82进行收纳,通过活动槽7、夹持板81、夹持块82、夹持螺杆83和支撑套84的配合,方便将手臂固定装置定位在座椅扶手和床框上;
24.移动架33底部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焊接有移动块34,移动块34的底部延伸至移动槽4的内腔,移动块34的左侧贯穿设置有滑杆31,滑杆31的左右两侧与移动槽4内腔的左右两侧焊接固定,移动架33底部的表面与底座1顶部的表面为滑动接触,移动块34的表面与移动槽4的内腔为滑动接触,通过移动槽4,可对滑杆31和移动块34进行收纳;
25.移动架33顶部表面的中心处设置有升降螺杆36,升降螺杆36的底部贯穿至移动架33的内腔并套设有轴承座37,轴承座3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弧形支撑台35,升降螺杆36外圈表面的底部与轴承座37的内腔通过轴承活动连接,移动架33顶部表面的中心处贯穿开设有与升降螺杆36配合使用的升降螺孔,上弧形支撑台35的正表面和背表面与移动架33内腔的前侧和后侧均为滑动接触,升降螺杆36表面的螺牙开设于轴承座37的顶部,通过轴承座37,可对升降螺杆36提供支撑;
26.定位装置2包括移动板21,移动板21底部的表面与底座1顶部的表面为滑动接触,移动板21的顶部设置有定位插杆23,定位插杆23的底部贯穿移动板21并延伸至定位插孔6的内腔,定位插杆23的顶部焊接有压板22,压板22的后侧焊接有升降板27,升降板27的后侧贯穿升降槽32并焊接有限位板24,升降槽32的内腔竖向固定连接有升降滑杆25,升降滑杆25的表面且位于升降板27的顶部套设有复位弹簧26,移动板21顶部的表面贯穿开设有定位插杆23配合使用的活动孔,压板22靠近移动架33的一侧与移动架33的表面为滑动接触,压板22的表面与升降槽32的内腔为滑动接触,限位板24靠近升降板27的一侧与移动架33的内壁为滑动接触,升降板27顶部的表面贯穿开设有与升降滑杆25配合使用的升降滑孔,复位弹簧26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升降槽32内腔的顶部和压板22顶部的表面焊接固定。
27.使用时,当手臂固定装置需要定位在座椅扶手和床框上时,首先将手臂固定装置放置在座椅扶手和床框的顶部,反转夹持螺杆83,带动两个夹持块82相向移动,带动两个夹持板81相向移动,最终使得两个夹持板81对座椅扶手和床框进行稳定夹持;当移动架33需要向右移动时,向上拉动压板22,带动定位插杆23上升,使得定位插杆23脱离定位插孔6的内腔,此时的复位弹簧26被压缩,向右移动移动架33,当其移动至所需位置后,停止拉动压板22,复位弹簧26复位,带动定位插杆23复位,定位插杆23再次进入定位插孔6的内腔,完成对移动架33的定位,此时儿童的手臂放置于下弧形支撑台5顶部,反转升降螺杆36,带动上弧形支撑台35下移,利用下弧形支撑台5和上弧形支撑台35对儿童手臂进行定位,从而进行后续的注射。
28.综上所述:该儿科医疗注射用手臂固定装置,通过移动板21、压板22、定位插杆23、
限位板24、升降滑杆25、复位弹簧26、升降板27、滑杆31、升降槽32、移动架33、移动块34、上弧形支撑台35、升降螺杆36、轴承座37、移动槽4和定位插孔6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手臂固定装置在使用时,因不能对固定手臂的位置进行调整,造成固定手臂为位置较为恒定,当手臂的特定位置在注射后,在下次注射时还需注射在当前位置,容易出现手臂特定位置重复注射的状况,从而导致手臂固定装置出现固定效果较差和不便于后续注射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儿科医疗注射用手臂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安装有下弧形支撑台(5),所述底座(1)顶部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定位插孔(6),所述底座(1)顶部表面的前侧和后侧且位于前后相对应的两个定位插孔(6)之间开设有移动槽(4),所述移动槽(4)的内腔和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移动装置(3),所述移动装置(3)包括移动架(33),所述移动架(33)的正表面和背表面均竖向开设有升降槽(32),所述底座(1)顶部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安装有定位装置(2),所述底座(1)底部的表面纵向开设有活动槽(7),所述活动槽(7)的内腔安装有夹持装置(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医疗注射用手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8)包括支撑套(84),所述支撑套(84)的前侧设置有夹持螺杆(83),所述夹持螺杆(83)的前侧贯穿活动槽(7)并延伸至底座(1)的正表面,所述夹持螺杆(83)外圈表面的前后两侧均螺纹套设有夹持块(82),所述夹持块(82)的底部焊接有夹持板(8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儿科医疗注射用手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套(84)的后侧与活动槽(7)内腔的后侧焊接固定,所述夹持螺杆(83)的后侧延伸至支撑套(84)的内腔并与支撑套(84)的内腔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槽(7)内腔的前侧贯穿开设有与夹持螺杆(83)配合使用的旋转孔,所述夹持螺杆(83)表面的螺牙开设于活动槽(7)的内腔,所述夹持螺杆(83)表面前侧和后侧的螺牙旋向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医疗注射用手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架(33)底部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焊接有移动块(34),所述移动块(34)的底部延伸至移动槽(4)的内腔,所述移动块(34)的左侧贯穿设置有滑杆(31),所述滑杆(31)的左右两侧与移动槽(4)内腔的左右两侧焊接固定,所述移动架(33)底部的表面与底座(1)顶部的表面为滑动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儿科医疗注射用手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架(33)顶部表面的中心处设置有升降螺杆(36),所述升降螺杆(36)的底部贯穿至移动架(33)的内腔并套设有轴承座(37),所述轴承座(3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弧形支撑台(3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医疗注射用手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2)包括移动板(21),所述移动板(21)底部的表面与底座(1)顶部的表面为滑动接触,所述移动板(21)的顶部设置有定位插杆(23),所述定位插杆(23)的底部贯穿移动板(21)并延伸至定位插孔(6)的内腔,所述定位插杆(23)的顶部焊接有压板(22),所述压板(22)的后侧焊接有升降板(27),所述升降板(27)的后侧贯穿升降槽(32)并焊接有限位板(24),所述升降槽(32)的内腔竖向固定连接有升降滑杆(25),所述升降滑杆(25)的表面且位于升降板(27)的顶部套设有复位弹簧(2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科医疗注射用手臂固定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表面的中心处安装有下弧形支撑台,所述底座顶部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定位插孔,所述底座顶部表面的前侧和后侧且位于前后相对应的两个定位插孔之间开设有移动槽,移动槽的内腔和底座的顶部安装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移动架。本实用新型可对固定手臂的位置进行调整,解决了现有的手臂固定装置在使用时,因不能对固定手臂的位置进行调整,造成固定手臂为位置较为恒定,当手臂的特定位置在注射后,在下次注射时还需注射在当前位置,容易出现手臂特定位置重复注射的状况,从而导致手臂固定装置出现固定效果较差和不便于后续注射的问题。现固定效果较差和不便于后续注射的问题。现固定效果较差和不便于后续注射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孟丽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孟丽灵
技术研发日:
2022.06.14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