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按设计单位要求,根据地质情况、施工工艺、作业条件、周边环境及施工季节编制施工方案和监控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 ②、监控方案包括:监控目的、监控项目、监控报警值、检测方法及精度要求、检测点的布置、检测周期、工序管理和记录制度以及信息反馈系统等,不但要监控基坑及支护体系变形,还应监控与毗邻建筑物、重要管线及地面的沉降。
⑵、挖土方规定:氯仿沸点
①、应从上而下分层进行,两人操作间距大于3.0m,禁止采用挖底脚的操作方法。
②、机械开挖土方时,挖土机作业位置应稳固,按规定程序挖土,不得反向挖土。 ③、运土车辆应按指定路线行驶,作业人员不得进入机械作业范围内进行清理或清理边坡作业。
⑶、深基础开挖前先采取井口点的降水,将水位降至开挖深度以下,防止开挖时出水塌方。
复方川羚定喘胶囊⑷、材料准备:开挖前准备足够优质木桩和脚手板,装土袋,以备护坡(打桩护坡法),为防止基础出水,准备多台抽水泵,随时应急。
⑸、深基础开挖,防坍塌措施是采用锚喷支护方法护坡,开挖时现场设专人负责按比例放坡,分层开挖,开挖到底后,由专业队做喷浆护坡,确保边坡整体稳固。
⑹、开挖坑(槽)、沟深度及相关要求规范:
①、超过1.20m时,按土质和挖的深度按规定进行下放坡或加可靠支撑;
②、如果既未放坡,又不加可靠支撑,不得施工;
③、基坑(槽)、边坡壁设置支撑时,应根据开挖深度、土质条件、地下水位、施工方法及相邻建(构)筑物等情况设计支撑;
④、支撑的安装和拆除顺序必须与支护结构的设计工况相符合,并与主体开挖和主体工程施工顺序密切配合;
⑤、在分层开挖的原则下应做到:先安装支撑,后开挖下部土方;
⑥、在同层开挖的,边开挖,边安装支撑;
⑦、混凝土支撑施工应在强度达到80%后,方可开挖支撑下面的土方;
⑧、钢结构支撑尽量采取在地面预先组装,减少基坑内拼装节点;
⑨、在钢支撑负荷情况下,严禁焊接、支撑的间距必须按设计规定,不能因施工不便随意移动位置;
⑩、拆除支撑时应按基坑(槽)回填顺序自下而上逐层拆除,随拆、随填,防止边坡塌方或相邻建(构)筑物产生破坏,必要时应
光盘标签纸采取加固措施。
⑺、基坑(槽)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和安装工程施工,基础的垫层应随挖、随浇筑,尽快组织模板、钢筋和混凝土浇筑工序,以及回填土的连续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坑(槽)壁的稳定情况。
⑻、坑(槽)、沟边、基础桩孔边1.0m以内不得堆土、堆料和停放机具。1米以外堆土,其高度不宜
超过1.50m;各类施工机械距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边的距离,应根据设备重量、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的支护、地质情况确定,但必须满足堆放规定的安全距离,危险时必须采取加固措施。
⑼、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边严禁搭设临时用房,不得向基坑周边倾倒生活和生产用水,不得停放大型施工机具和车辆,坑边地面应做防水处理。坑(槽)、沟与附近建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1.50m。
⑽、临时建筑外侧为街道或行人通道的,应采取加固措施,禁止在施工围墙墙体上方或紧靠施工围墙架设广告或宣传标牌。施工围墙外侧应有禁止人停留、聚集和堆砌土方、货物等的警示牌。
⑾、基坑(槽)、边坡作业时,应有足够的照明,应设置攀登设施及专用通道,作业人员不得攀爬模板、脚手架等临时设施。
⑿、基坑(槽)、边坡作业时,应指定专人指挥、监护,出现位移、开裂及渗漏时,立即停止施工,将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待险情排除后,方可作业。定时对基坑支护的变形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定时对毗邻建筑物和重要管线和道路进行沉降观测。
⒀、基坑(槽)施工要求及规范:
①、应设置有效排水措施,做好施工区域内临时排水系统,临时排水不得破坏相邻建(构)筑物的地基和挖填土方的边坡。
②、深基坑施工采用坑外排水,需有防止临近建筑沉降的措施。
119b③、若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可能发生滑坡、坍塌的地段挖土时应有设计单位确认排水方案。
④、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场地周围出现地表水汇流、排泻或地下水管渗漏时,合理选用降水措施,把地下水位降到边坡面和坑底以下,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槽)内,坡角被掏空、边坡产生渗流失稳造成边坡塌方或土体破坏,以保证施工过程处于地质坚硬的条件下进行。
⑤、暴雨前后检查工地临时设施,脚手架,有无倾斜,基坑(槽)有无变形下沉等现场发现问题及时修理加固,有严重危险的,应立即排除,并对施工现场的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排水畅通。
⑥、雨后施工前,应检查沟槽边有无积水,基坑(槽)有无裂纹或地质松动现象,防止积水渗漏,造成塌方。
⑦、在傍山、沿河地区施工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洪,防泥石措施。
⑧、深基坑特别是稳定性差的土质边坡,顺向坡,应充分考虑雨季施工等的季发因素,提出应急性的预案措施。
⑨、冬季解冻期施工时,应对基坑(槽)和基础桩支护进行检查,无异常情况后,方可施工。
2、临边和洞口的防护与控制:
⑴、临边、洞口及高处作业防护是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的核心工作之一,必须做到临边、洞口防护定型化、工具化。
⑵、按照坠落半径进行安全防护:
①、建筑物高度为2~5m时,坠落半径为2m;
电缆防盗
②、建筑物高度为5~15m时,坠落半径为3m;
③、建筑物高度为15~30m时,坠落半径为4m;
④、建筑物高度为超过30m时,坠落半径大于5m。
⑶、施工现场:
①、当工作面的边无围护设施时,及时搭设临时防护栏杆。
②、防护栏杆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面
1.0~1.2m,下杆离地面0.5~0.6m,横杆长度大于2m时,须加设栏杆柱。
③、栏杆柱的固定及其与横杆的连接采用钢管扣件,整体构造应使防护栏杆上杆的任何处能经受1000N的外力。
⑷、防护栏杆自上而下用密目安全网封闭或在栏杆下端设置不低于200mm的挡脚板,并采用黄黑或红白颜相间的标识。
⑸、围护设施高度低于1m时,按规定再搭设临时防护栏杆。
⑹、平面上洞口规定:
①、平面上洞口短边≥0.25m,必须用坚实的盖板盖严密,并沿四周搁置均衡予以固定;
②、短边≥0.50m,设置以扣件扣接钢管而成的网格,并在其
简易信号发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