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发酵工程习题学生(有答案)

阅读: 评论:0

发酵工程复习题
一、填空
1、我国白酒的分类方法多样,其中以香型分类为常用,一般认为白酒可分为四种,即 香型酒,以泸洲老窖 (酒)为代表; 香型,以茅台 (酒)为代表; 香型,以五粮液 (酒)为代表;米香型香型,以桂林三花酒 (酒)为代表。
2、我国传统酿造常用到曲,种曲作用是 提供大量的孢子,而曲通常用来提供 大量的菌体或酶
4、一般酒精度低于16 度的饮料酒均须后杀菌,一般采用巴氏消毒  法。
6、发酵生产按生产操作工艺分类,可分为 连续分批流加三种。
7、通用发酵罐通常由空气系统  温度系统 蒸汽系统 等几个重要系统组成。
8、在工业发酵中,10吨以下小型发酵罐一般以 夹套 式装置控温,10吨以上的大中型发酵罐一般以 盘管 式装置控温。
9、在工业发酵过程中,与代谢变化有关的物理参数主要有: 罐压温度 溶氧 搅拌 发酵液表观粘度等,生物参数主要有:菌体形态 菌体比生长速率 等。
10、发酵生产中试车间常用的接种方法主要有  压差  火圈接种  两种。
11、一般来说,发酵工业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原料预处理培养基配制发酵设备和培养基灭菌无菌空气的制奋微生物菌种制备和扩大培养砂洗;混凝土垫块发酵发酵产品的分离和纯化
12、发酵工业根据操作方式不同可分为三种模式,即间歇发酵连续发酵流加发酵。常见的间歇发酵,也称分批发酵
131956年,日本木下祝郎发明了代谢控制发酵技术,使谷氨酸发酵生产实现产业化。
14、发酵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天然发酵阶段纯培养技术的建立通气搅拌发酵技术的建立代谢控制发酵和现代发酵工程技术的发展四个时期。
151929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菌1940年英国弗洛里和钱恩分离出青霉素1941英美两国合作对青霉素开发研究,1942年实现了青霉素工业化生产。
16、发酵工程技术服务的领域包括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化学工业能源开发以及环境治理等。
17、发酵工业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为基础,决定发酵工业生产水平的三个要素:生产菌种的性能发酵及提纯工艺条件生产设备,其中优良的菌种是最重要的。
18、工业微生物具有个体小种类多繁殖快分布广代谢能力强易变异改造等特点。
19、工业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在某种意义上还包括病毒
20、菌种保藏方法有传代培养保藏法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载体保藏法寄主保藏法冷冻保藏法冷冻干燥保藏法等。
21、种子扩大培养的方法有表面培养法固体培养法液体深层培养法载体培养法
22、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有培养基种龄与接种量培养温度和湿度pH通风和搅拌泡沫染菌的控制种子罐级数的决定
23、种子异常表现为菌种生长发育缓慢或过快菌丝结团菌丝粘壁
24、葡萄糖的分解途径有:EMP途径HMP途径ED途径PK途径等四种。
24、根据采用水解催化剂不同,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有酸水解法酶水解法酸酶结合水解法3种方法。
25、发酵生产中,往往需要对培养基及其发酵设备进行灭菌,一般工业上常采用蒸汽湿热灭菌
26、根据生物作用剂的不同,生物反应器分为酶催化反应器合欢椅、细胞反应器;根据生产菌种和发酵条件的要求,生物反应器分为好氧生物反应器厌氧生物反应器光照生物器膜生物反应器
27、标准发酵罐的几何尺寸高径比=1.7-4
28、自吸式发酵罐是一种不需要空气压缩机,而在搅拌过程中自吸入空气的发酵罐。
29、发酵工业所采用的灭菌方法主要有: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射线灭菌法化学灭
菌法过滤除菌法等,需要根据灭菌的对象的要求进行选用。
21、空气灭菌的方法有热灭菌法钢水温度辐射灭菌法静电除菌介质过滤除菌法
22、在实验室和小规模发酵培养过程中,氧的供给可以通过摇瓶机的往复偏心旋转运动对摇瓶中的微生物供氧。对大规模生产的深层发酵罐供氧采用通风方式通入无菌空气,为了提高供氧效率,还必须控制搅拌速率
23、微生物积累某种产物,取决于微生物遗传性状环境条件,要控制微生物发酵的方向和质量,首先要研究微生物的生理代谢规律
25、甲烷发酵是由许多厌氧细菌同时进行的产酸产气的复合发酵。甲烷菌与真细菌的一个主要区别在于它能抵抗破坏真细菌细胞壁的抗生素的作用
26、发酵动力学描述采用体生物量的变化来表示,研究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基质消耗产物生成的动态平衡及其内在规律。
27、生物反应器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获取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而做到低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增效节能。生物反应器设计和操作的限制因素主要是传质传热
28、按微生物对氧的需求,发酵罐可分为厌氧发酵罐好氧发酵罐。前者在工业生产主要用于啤酒酒精的生产;后者分为机械搅拌式气升式自吸式发酵罐,以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占主导地位,多用于氨基酸抗生素酶制剂等的生产。
29、发酵罐的放大方法主要有经验放大法因次分析法数学模拟法等。
30、除菌种外,影响发酵过程的因素有培养基组成温度氧的供给pH泡沫补料CO2浓度和呼吸商等。
31、发酵热包括生物热搅拌热蒸发热辐射热等,是引起发酵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原因。
32、发酵工业是COD排放大户,其中柠檬酸味精污染最严重,是我国要严格控制的重点行业。
33、发酵废物资源化,可生产单细胞蛋白酒精生物柴油氢能燃料乙醇沼气等。
34、发酵废物资源化发展趋势,表现在规模化和商品化多元化与多极化高效化和洁净化规范化与法制化
35、发酵工业废水有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前者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后者有普通消化法厌氧接触法升流式厌氧污泥层反应器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内循环式反应器厌氧附着膨胀床反应器厌氧流化床反应器厌氧生物滤池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等。
36、固体废物和废水的无害化处理是将干扰废物通过工程处理,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自然环境的程度。我国废弃物和废水的控制与处理正在从“无害化”、 减量化”向着“资源化”发展。
37、研究发酵动力学可以进行最佳发酵生产工艺条件的控制,还为工厂的试验比拟放大,为分批发酵过渡到连续发酵提供理论。设计合理的发酵过程,必须以发酵动力学模型作为依据。
38、纤维素预处理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实际中往往采用各种不同的组合方法,常见的有先采用机械破碎,然后采用爆破化学生物的方法进行处理,可显著提高纤维素的水解效率。
39、补糖的时机不能单纯以培养时间作为依据,还要根据基础培养基中碳源种类用量消耗速度前期发酵条件菌种特性种子质量等因素判断。因此,根据代谢变化来考虑,比较切合实际。
40、由于各种发酵的菌种培养基发酵条件发酵周期以及产物性质等不同,杂菌污染对其造成的危害程度也不同。
41、发酵染菌后的异常现象是指由于发酵染菌导致发酵过程中的某些物理参数化学参数生物参数发生与原有规律不同的改变,主要表现在:菌体浓度异常pH过高或过低溶解氧及CO2水平异常泡沫过多代谢异常
42、绝大多数微生物都能利用葡萄糖作为能源碳源。因此,葡萄糖的分解代谢能量转化规律,具有生物学意义。糖代谢的调节主要是能荷的控制,就是受细胞内能量水平的控制。
43、生物反应器应提供适宜生物体生长产物形成的各种条件,促进微生物的代谢,达到低能耗高产量的目的。同时还应满足无菌的要求。另外反应器的结构应尽量简单,便于清洗灭菌
44、在分批培养过程中,随着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细胞量底物代谢产物的浓度等均不断发生变化。微生物的生长可分为四个阶段:延滞期对数生长期穿越之取液系统油雾稳定期衰亡期
45、种子罐的级数是指制备种子需要逐级扩大培养的次数,它决定于生产所用菌种的生长特性孢子发芽菌体繁殖的速度、所用发酵罐的体积。工业生产中,谷氨酸采用二级发酵,青霉素采用三级发酵。
46、接种量是指移入的种子液体积和接种后培养液体积的比例。接种量的大小决定于生产菌种在发酵罐中生长繁殖的速度。一般按1-10%接种。
47、种子扩大培养的方法有表面培养法固体培养法液体深层培养法载体培养法
48、种子质量的最终指标是考察其在发酵罐中所表现出来的生产能力。发酵工业常用的判断种子质量的标准有:细胞或菌体生化指标产物生成酶活力
49、发酵工业用原料通常以糖质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加入少量有机氮源无机氮源,只要不含毒物,一般无精制的必要,微生物本身能有选择地摄取所需要的物质。培养基成分中除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五类营养成分外,还要有前体中医推拿按摩床促进剂
抑制剂等物质。
50根据微生物对营养源中碳源、能源需求的不同,微生物营养类型可以分成光能自养光能异养化能自养化能异养4种类型。
51. 工业发酵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天然发酵阶段、纯培养技术的建立、通气搅拌发酵技术的建立、代谢控制发酵技术的建立、开拓新型发酵原料时期、基因工程段。)
52. 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工业发酵可分为若干类型。如按发酵形式来区分,有(传统工艺发酵)和(现代工业发酵);按发酵培养基的物理性状来区分,有(固态发酵)、(半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按发酵工艺流程来区分,有(分批式发酵)、(连续式发酵)和(流加式发酵);按发酵过程中对氧的不同需求来区分,有(厌氧发酵)和(需氧发酵)。
53. 发酵工业上常用的微生物有细菌(如枯草芽孢杆菌、醋酸杆菌、棒状杆菌、乳酸菌、状芽孢杆菌)、酵母菌霉菌(如根霉、曲霉)和放线菌四大类。
54. 微生物体的生长过程,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延滞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
期)。
55. 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有(碳源、氮源、无机盐类、生长因子和水分)。
56. 发酵工业生产中的碳源主要是(糖类)和(淀粉),如(葡萄糖、玉米、大米、大麦、高梁、麸皮)等。氮源主要是(玉米浆、花生饼粉)等有机氮源,也有(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等无机氮液。
57. 筛选新菌种的具体步骤大体可分为(采样、增殖培养、纯种分离、发酵试验、性能测定)等。

本文发布于:2023-07-27 21:00: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949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发酵   生产   培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