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路实验要求与规范

阅读: 评论:0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实验要求
1.实验前的要求
(1) 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老师给的实验资料),明确实验目的要求,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电路及集成芯片,拟出实验方法和步骤,设计实验表格。
(2) 完成实验指导书中有关预习的相关内容。
(3) 初步估算(或分析)实验结果(包括各项参数和波形),可以自行写出预习报告。
抓瓜(4) 对实验内容应提前设计并使用Multisim软件仿真验证,将有关数据写入预习报告中,设计电路在实验前一天上传到服务器中。
3.实验中的要求
(1) 参加实验者要自觉遵守实验室规则。
(2) 实验前应检查实验仪器编号与座位号是否相同,仪器设备不准随意搬动调换。非本次实验
所用的仪器设备,未经老师允许不得动用。若损坏仪器设备,必须立即报告老师,作书面检查,责任事故要酌情赔偿。每次实验所需仪器和器件,在实验前要求检查并登记签字,如检查发现有损坏的器件情况,立即报告老师并做好登记,然后申请新的器件。
(3) 严禁带电接线、拆线或改接线路。
(4) 根据实验内容,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和装置并安放适当。按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集成芯片,连接实验电路和测试电路。
(5) 要认真记录实验条件和所得各项数据,波形。发生小故障时,应独立思考,耐心排除,并记下排除故障过程和方法。实验过程中不顺利,并不是坏事,常常可以从分析故障中增强独立工作的能力。相反,实验“一帆风顺”不一定收获大,能独立解决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把实验做成功,收获才是最大的。空调架
(6) 发生焦味、冒烟故障,应立即切断电源,保护现场,并报告指导老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等待处理。
(7) 实验完成后,或者实验课结束前5分钟(未能完成的也必须切断电源,做好整理工作),
要求整理好所有设备、器件与导线,分类放置好,保持整洁干净。
(8) 实验要严肃认真,要保持安静,整洁的实验环境。
3.实验后的要求
实验后要求学生认真写好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
实验目的。
列出实验的环境条件,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的名称编号,集成芯片的型号、规格、功能。
扼要记录实验操作步骤,认真整理和处理测试的数据,绘制实验电路图和测试的波形,并列出表格或用坐标纸画出曲线。
蜗轮副
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做出简明扼要的结论。出产生误差的原因,提出减少实验误差的措施。
记录产生故障情况,说明排除故障的过程和方法。
写出本次实验的心得体会,以及改进实验的建议。
实验报告的要求:
文理通顺、书写简洁、符号标准、图表规范、讨论深入、结论简明。

数字实验中操作规范
实验中操作的正确与否对实验结果影响甚大。因此,需要注意按以下规程进行:
1.搭接实验电路前,应对仪器设备进行必要的检查校准,对导线是否导通,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对所用集成电路是否好坏,搭接简单电路进行功能测试。
2.搭接电路时,应遵循正确的布线原则和操作步骤(即要按照先接线后通电,做完后,先断电再拆线的步骤)。
3.掌握科学的调试方法,有效地分析并检查故障,以确保电路工作稳定可靠。
电磁大锅灶
4.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完整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
5.实验完毕,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可关断电源拆除连线,整理好放在实验箱内,并将实验台清理干净、摆放整洁。
实验操作的布线原则和故障检查。
布线原则:应便于检查、排除故障和更换器件。在数字电路实验中,有错误布线引起的故障,常占很大比例。布线错误不仅会引起电路故障,严重时甚至会损坏器件,因此,注意布线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十分必要的,正确的布线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点:
1.接插集成电路芯片时,先校准两排引脚,使之与实验底板上的插孔对应,轻轻用力将芯片插上,然后在确定引脚与插孔完全吻合后,再稍用力将其插紧,以免集成电路的引脚弯曲,折断或者接触不良。
2.不允许将集成电路芯片方向插反,一般IC的方向是缺口(或标记)朝左,引脚序号从左下方的第一个引脚开始,按逆时钟方向依次递增至左上方的第一个引脚。
3.布线时,最好采用各种线以区别不同用途,如电源线(VCCVDD)用红,地线用黑。
4.布线应有秩序地进行,随意乱接容易造成漏接错接,较好的方法是首先接好固定电平点,如电源线、地线、门电路闲置输入端、触发器异步置位复位端等,其次,在按信号源的顺序从输入到输出依次布线。
5.连线应避免过长,避免从集成器件上方跨接,避免过多的重叠交错,以利于布线、更换元器件以及故障检查和排除。
三相整流器
6.当实验电路的规模较大时,应注意集成元器件的合理布局,以便得到最佳布线,布线时,顺便对单个集成器件进行功能测试。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实际上这样做不会增加布线工作量。液晶屏保护膜
7.应当指出,布线和调试工作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往往需要交替进行,对大型实验元器件很多的,可将总电路按其功能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逐个布线、调试(分调),然后将各部分连接起来(联调)。
数字实验中常见故障检查方法
故障检查:实验中,如果电路不能完成预定的逻辑功能时,就称电路有故障,产生故障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以下四个方面:
1.操作不当(如布线错误等)
2.设计不当(如电路出现险象等)
3.元器件使用不当或功能不正常
4.仪器(主要指稳压电源)、集成器件以及开关器件本身出现故障。
因此,上述四点应作为检查故障的主要线索,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故障检查方法:
1.查线法。由于在实验中大部分故障都是由于布线错误引起的,因此,在故障发生时,复查电路连线为排除故障的有效方法。应着重注意:导线是否导通,有无漏线、错线,导线与插孔接触是否可靠,集成电路是否插牢、集成电路是否插反、是否完好等。
2.观察法。用万用表直接测量各集成块的Vcc端是否加上电源电压;输入信号、时钟脉冲等是否加到实验电路上,观察输出端有无反应。重复测试观察故障现象,然后对某一故障状态,用万用表测试各输入/输出端的直流电平,从而判断出是否是插座板、集成块引脚连接线等原因造成的故障。
3.信号注入法。在电路的每一级输入端加上特定信号,观察该级输出响应,从而确定该级是否有故障,必要时可以切断周围连线,避免相互影响。
4.信号寻迹法。在电路的输入端加上特定信号,按照信号流向逐级检查是否有响应和是否正确,必要时可多次输入不同信号。
5.替换法。对于多输入端器件,如有多余端则可调换另一输入端试用。必要时可更换器件,以检查器件功能不正常所引起的故障。
6.动态逐线跟踪检查法。对于时序电路,可输入时钟信号按信号流向依次检查各级波形,直到出故障点为止。
7.断开反馈线检查法。对于含有反馈线的闭合电路,应该设法断开反馈线进行检查,或进
行状态预置后再进行检查。
以上检查故障的方法,是指在仪器工作正常的前提下进行的,如果实验时电路功能测不出来,则应首先检查供电情况,若电源电压已加上,便可把有关输出端直接接到0—1显示器上检查,若逻辑开关无输出,或单次CP无输出,则是开关接触不好或是内部电路坏了,一般就是集成器件坏了。
需要强调指出,实验经验对于故障检查是大有帮助的,但只要充分预习,掌握基本理论和实验原理,就不难用逻辑思维的方法较好地判断和排除故障。

本文发布于:2023-07-27 19:35: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948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实验   故障   检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