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程概况
市地质构造复杂, 地形地貌多样, 在主要地貌类型中, 山地占全市国土总面积64.9%, 丘陵占16.9%, 高原占4.1%, 盆谷占8.5%, 可直接开发利用的土地仅占1.6%, 辖区内适宜开发利用的平坦土地较少, 多是山地。地面1~5m以下基岩为主, 土石比1:9到3:7, 开挖难度较大。
盆地地区碳酸盐岩的分布面积达82%, 垂直厚度占沉积盖层的53.42%, 给本区岩溶发育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本区溶洞很发育。
根据施工安排, 本工程采用“后地勘”形式施工, 即开挖后根据实际地址情况, 及时与设计单位、地勘单位、管廊公司、监理单位协调, 纳米烟嘴调整支护方案和地基处理措施, 办理相关手续, 实施后及时报验。 电力安全性评价道东段Z0+805处有溶洞, 根据地勘单位意见, 经沿溶洞走向2m间距做钎探, 探孔深度5m, 确定岩洞总长约23m, 平均宽度3m, 深度在1.0~6.2m之间, 平均深度3.5m。
本方案为.东段Z0+805处溶洞处理方案, 以后若开挖后有本类型溶洞, 可按本方案进行处理。 2 溶洞地质危害分析及处理方案
2.1 溶洞特点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 被侵蚀的程度不同, 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 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
2.2 溶洞的地质危害分析
溶洞面标高起伏差异大, 大小变化不一, 且无一定的规律。因此, 在有溶洞的地区建造建筑物就要十分慎重处理, 特别是高层建筑就要更应该慎之又慎。本工程溶洞对基坑及周边环境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溶洞易形成贯通, 与附近河流形成水力联系, 易导致基坑失稳。
溶洞区岩板承载力不足, 易导致系统崩塌, 排水等引起管廊沉降及不均匀沉降。
2.3 溶洞处理方案
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 如遇较大溶洞, 或溶洞无充填物时可采用钻孔下管灌注C20素混凝土进行充填, 以确保基底岩层有足够的承载力, 避免因下部连串溶洞的顶板岩体承载力不足而引起管廊沉降。
胶圈电熔双密封聚乙烯复合管3 溶洞处理施工
3.1 处理步骤
预处理区测量放点
探明施工, 确定溶洞范围
对以探明溶洞的探孔下PVC排气管
灌注孔开凿
对溶洞进行灌填施工
验收检测
3.2 施工流程
测量放线
首先根据地质资料及基坑开挖溶洞的揭露情况, 对拟加固处理区以出露溶洞为中心按2×2m间距将各钻孔位定出, 并打设钢筋作为标志, 实际探孔范围以最外围一圈钻孔探孔后无溶洞为界限。
钻机就位
进行钻机成孔施工前施工场地周围因事先进行平整, 然后移动钻机至要施工的钻孔处, 钻机用木枋垫平稳, 保证在成孔施工过程中钻机不会有较大的晃动而影响成孔的质量, 最后用罗盘仪调整好钻杆的垂直度以保证钻孔垂直, 再调节钻机位置, 使钻头对准所要施工的孔位。 探孔施工
钻机就位后即可进行探孔施工, 探孔采用XY-100型地质钻机, 钻孔孔径φ110mm, 孔径误差不大于5mm, 钻孔位置的平面尺寸误差不得大于50mm, 成孔的倾斜度不超过1.0%。成孔深度要求进入溶洞底岩层不少于1.0m, 深入基坑底不小于1m, 取以上两个深度的较大值作为钻孔深度的控制值。
防护服生产线设备 封孔口
待钻机钻到设计位置后, 在孔内埋设φ100mmPVC管, 管口用麻袋封堵, 室外1V2以免进入杂物堵塞, 以备后期进行混凝土灌注时起排气作用。PVC排气管下入长度以正好进入溶洞顶板为宜, 不宜伸入溶洞洞体过长以保证排气孔能有效排出气体, 因此在补勘孔施工过程中应做好记录, 探明溶洞顶板及底板的埋深。约束椅
灌注孔施工
根据地勘单位意见, 采用C20混凝土, 进行溶洞回填。现场每隔3m, 用破碎锤开孔作为灌注孔, 用于浇筑混凝土, 并适当提高混凝土坍落度, 保证混凝土回填密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