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
集装箱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配套储能集装箱的暖通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推广应用,储能技术也随之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储能技术发展迅速,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具有技术成熟、大容量、可移动、可靠性高、无污染、适应性强、可扩充、便于安装等优点。储能集装箱对储能系统标准化、低成本化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大大提高储能系统的易用性和稳定性,有利于分布式微网储能系统的发展,是未来储能的发展方向。然而通常情况下,储能集装箱内部暖通控制普遍使用电空调,具有维护不方便、成本高以及影响储能系统的整体效率等劣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配套储能集装箱的暖通系统。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5.一种配套储能集装箱的暖通系统,该系统包括进水端与厂区工业水连接的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进水端与厂区除盐水连接的
水力模块,用以控制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水力模块的暖通程控系统,以及多个电池集装箱和pcs集装箱,
所述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露天布置,所述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包括多台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每台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的出水端连接各电池集装箱以及pcs集装箱,各所述电池集装箱的内部设有表冷器和换热器,各所述pcs集装箱的外部设有空调末端。
6.优选地,各台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的出水端连接进水水管,进水水管连接至各pcs集装箱的空调末端的一个输入端,且进水水管分别连接各电池集装箱的表冷器的进水管和换热器的进水管。
7.优选地,所述水力模块的出水端设有
回水水管,回水水管分别连接各电池集装箱内的各表冷器的回水管和换热器的回水管,且回水水管与pcs集装箱的空调末端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水力模块内设有冷冻泵。
8.优选地,所述水力模块的进水端通过除盐水管道连接厂区除盐水,每一台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的进水端分别通过工业水管道连接厂区工业水。
9.优选地,水力模块内还集成有补水泵,所述补水泵与除盐水管道和回水水管分别连接。
10.优选地,所述进水水管与所述回水水管之间设有旁通管,该旁通管上设有电动压差旁通阀,该电动压差旁通阀的阀门与暖通程控系统连接。
11.优选地,所述电池集装箱的表冷器与所述pcs集装箱的空调末端分别设有水阀,水阀与暖通程控系统连接。
12.优选地,所述暖通程控系统设有用以控制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水力模块、电动压差旁通阀和水阀的控制模块。
13.优选地,所述暖通程控系统采用plc上位机。
14.优选地,所述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采用3
×
50%容量的冷水机组。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套储能集装箱的暖通系统,相较于现有技术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水力模块、空调末端机组、暖通程控系统组成一套可控的储能集装箱的暖通系统,制冷系统运行效率高,节能显著,运行成本低,可提高储能系统的整体效率。
17.2)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化设计,对电池集装箱、pcs集装箱分别设置内部空调末端、外部空调末端,无需专用机房,可户外安装,节省占地空间,进而节省了初投资,且维护方便。
18.3)通过使用水力模块,提供空调水力模块选配项,水力模块集成有补水泵、空调水系统水泵、膨胀罐等水力部件,集成程度更高,可进一步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19.图1为实施例中三层堆叠储能集装箱下的配套储能集装箱的暖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标号所示:
21.1、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2、水力模块,3、电池集装箱,4、pcs集装箱,5、进水水管,6、回水水管,7、电动压差旁通阀。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
24.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套储能集装箱的暖通系统,相比于现有技术,该系统采用集中冷源(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方案,即采用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集中制冷作为冷源,配套空调末端机组系统。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容量可根据储能系统发热量进行选型,作为储能集装箱配套的空调系统冷源设备。
25.本实用新型配套储能集装箱的暖通系统包括:一套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一套水力模块,各水系统附件(阀门、表计等),暖通程控系统以及多个电池集装箱和pcs集装箱。
26.具体地,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为露天布置,该机组共包含多台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每一台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的进水端分别通过第一储水管道(工业水管道)连接厂区工业水,用于接入厂区工业水,该厂区工业水用于作为补水水源。厂区除盐水通过第二储水管道(除盐水管道)连接水力模块的进水端,用于水力模块中接入厂区除盐水,该水源用于作为冷冻水源。
27.每一台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的输出端连接各电池集装箱以及pcs集装箱。具体地,各电池集装箱的内部分别设有与之连接的空调末端(表冷器)和换热器,各pcs集装箱的外部设有与之连接的空调末端。各台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的输出端连接进水管道,进水管道连接至各pcs集装箱的空调末端的一个输入端,且进水管道分别连接各电池集装箱的空调末端的进水管和换热器的进水管。
28.水力模块的输出端设有回水管道,回水管道连接各电池集装箱以及pcs集装箱。具体地,回水管道分别连接各电池集装箱内的各空调末端(表冷器)的回水管和换热器的回水管,且回水管道连接至pcs集装箱的空调末端的另一个输入端。水力模块内设有冷冻泵(冷冻水循环泵)。在本实用新型中,水力模块采用现有技术中常使用的水力模块,水力模块内设有冷冻泵,以满足整个水系统内通过足够的水量以使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正常工作,防止冻坏。该模块内还集成有补水泵、阀件、过滤器、定压补水装置、水泵控电控柜、空调水系统水泵、膨胀罐等。其中,水力模块的补水泵与除盐水管道和回水管道分别连接。
29.上述电池集装箱的空调末端与pcs集装箱的空调末端分别设有水阀,且各管道分别设有管道阀门及表计,各水阀的阀门开度通过暖通程控系统控制。另外,进水管道与回水管道之间设有旁通管,该旁通管上设置有电动压差旁通阀,该电动压差旁通阀的阀门开度同样通过暖通程控系统控制。即本实用新型的暖通程控系统与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水力模块、各阀门分别连接,该系统作为水系统配套设备室内集成布置,该暖通程控系统设有用以控制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水力模块、各阀门的控制模块。
30.作为优选方案,暖通程控系统采用plc上位机,通过安装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水力模块、各阀门的控制软件来实现各设备的控制,此技术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过多赘述。
31.作为优选方案,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为3
×
50%容量。
32.图1为储能集装箱三层堆叠案例,其中第一层为pcs集装箱4、二三层为电池集装箱3。其中,电池集装箱3的空调末端(表冷器)布置于集装箱室内;pcs集装箱4的空调末端可布置于室外地坪。其中,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设有3台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1,各台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1分别连接进水水管5和回水水管6。回水水管6上设有冷冻泵。进水水管5与回水水管6之间设有旁通管,该旁通管上设置有电动压差旁通阀7。
33.水力模块2将回水水管6内的回水经冷冻泵并通过管道系统连接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的各台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1。当回水水量不足时通过补水泵用除盐水补充水流量。表冷器内的进水管和回水管分别与外部水冷系统(由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水力模块组成的系统)的进水水管5和回水水管6相连。换热器进、出水管分别与外部水冷系统的进水水管5和回水水管6相连。
34.按照上述设计,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通过水作为冷却介质来为空调系统提供冷源的设备,并与电池集装箱内部的空调末端及pcs集装箱的外部的空调末端组成整体配套储能集装箱的暖通系统。进一步地,通过暖通程控系统设置参数或在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就地设置参数,可设置回水温度或出水温度以控制水温。各空调末端通过设备本体的水阀开度以调节制冷的效果。
35.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的冷冻水水源来自厂区除盐水,补水水源来源自厂区的工业水。在冷冻水的回水管道上设电动压差旁通阀。进水管道与回水管道之间设有旁通管,该电动压差旁通阀设置在旁通管上。当负荷侧需求的冷冻水流量小于单台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
的最低允许流量时,电动压差旁通阀打开,使冷水机组的最小流量为负荷侧冷冻水量和旁通管流量之和。
36.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冷水机组能以较低冷凝温度与较高蒸发温度运行,制冷系统运行效率高,节能显著,运行成本低可提高储能系统的整体效率。采用一体化设计,无需专用机房,可户外安装,节省了占地空间,进而节省初投资。另外,可提供空调水力模块选配项,水力模块集成空调水系统水泵、膨胀罐等水力部件,省去传统的冷却塔设备,可进一步节约成本。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工作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配套储能集装箱的暖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端与厂区工业水连接的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进水端与厂区除盐水连接的水力模块(2),用以控制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水力模块(2)的暖通程控系统,以及多个电池集装箱(3)和pcs集装箱(4),所述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露天布置,所述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包括多台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1),每台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1)的出水端连接各电池集装箱(3)以及pcs集装箱(4),各所述电池集装箱(3)的内部设有表冷器和换热器,各所述pcs集装箱(4)的外部设有空调末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套储能集装箱的暖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各台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1)的出水端连接进水水管(5),进水水管(5)连接至各pcs集装箱(4)的空调末端的一个输入端,且进水水管(5)分别连接各电池集装箱(3)的表冷器的进水管和换热器的进水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套储能集装箱的暖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力模块(2)的出水端设有回水水管(6),回水水管(6)分别连接各电池集装箱(3)内的各表冷器的回水管和换热器的回水管,且回水水管(6)与pcs集装箱(4)的空调末端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水力模块(2)内设有冷冻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套储能集装箱的暖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力模块(2)的进水端通过除盐水管道连接厂区除盐水,每一台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1)的进水端分别通过工业水管道连接厂区工业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套储能集装箱的暖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力模块(2)内集成有补水泵,所述补水泵与除盐水管道和回水水管(6)分别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套储能集装箱的暖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水管(5)与所述回水水管(6)之间设有旁通管,该旁通管上设有电动压差旁通阀(7),该电动压差旁通阀(7)连接暖通程控系统。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套储能集装箱的暖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集装箱(3)的表冷器与所述pcs集装箱(4)的空调末端分别设有水阀,水阀连接暖通程控系统。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套储能集装箱的暖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通程控系统设有用以控制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1)、水力模块(2)、电动压差旁通阀(7)和水阀的控制模块。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套储能集装箱的暖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通程控系统采用plc上位机。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套储能集装箱的暖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采用3
×
50%容量的冷水机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套储能集装箱的暖通系统,包括进水端与厂区工业水连接的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进水端与厂区除盐水连接的水力模块(2),用以控制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水力模块(2)的暖通程控系统,以及多个电池集装箱(3)和PCS集装箱(4),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露天布置,包括多台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1),每台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1)的出水端连接各电池集装箱(3)以及PCS集装箱(4),各所述电池集装箱(3)的内部设有表冷器和换热器,各所述PCS集装箱(4)的外部设有空调末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运行效率高、节约成本和空间等优点。节约成本和空间等优点。节约成本和空间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
卫涛 李庆有 杨杰 李冉 许志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上海申能新动力储能研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4.06
技术公布日:
202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