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损失
凡是由地震造成的物质破坏,引起的损失称为直接经济损失。人工建筑和其他设施(工业设施,通信设施、交通设施等)被地震破坏需要修复或重建的费用;室内设备、家具等受到的地震破坏造成的损失,为第一类经济损失。工厂、企业因地震造成的房屋、设备破坏而减产、停产或停业等损失,称为第二类经济损失。由于交通运输、原材料和动力供应等因素造成企业减产和因此对社会商品流通造成的影响带来的损失;上游企业停产、减产对下游企业生产带来的影响,这里称为第三类经济损失这三类损失都是可以用货币形式表示的。 目前计算地震灾害损失主要是计算人工建筑、各种设施和室内财产的破坏造成的损失,即第一类损失。第二类和第三类损失的计算目前还缺乏基础资料和成熟的方法,它们的数学模式将在后面介绍。
在计算第一类损失时,常用损失比、地震总损失率和损失矩阵,它们的定义如下:
式中:—某类建筑在烈度为I时发生破坏的概率,称震害矩阵;
—s类建筑总价值;
,分别为室内财产和建筑的损失比,见表1。
在计算损失时,是按重建费用计算的。对老旧房屋的损失值,可以乘一折减系数,折减系数可按适用年限取不同的数值。例如,适用不超过10年者损失值可不折减;10-20年者折减取0.90,30年以上折减取0.75。
表1 建筑物及室内财产损失比
1.1第一类经济损失的计算方法
当烈度为I时,房屋建筑和室内财产的经济损失值,由下式计算:
(0)
式中:—S类建筑的震害矩阵;
—S类建筑的总面积;
—S类建筑的重建费用;
—S类建筑发生j级破坏时的损失比,见表1;
—S类建筑室内财产(元/m2单列调心滚子轴承);
—S类建筑发生j级破坏时室内财产的损失比,见表1。
1.2第二类经济损失的计算方法
当烈度为I时,由于地震造成生产设施的破坏,直接引起产值下降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由下式计算:
式中:蚀刻刀模—减产系数;
—第k个企业年净产值;
—第k个企业发生j级破坏时,减产恢复函数,停产时=0。
—停产或减产时间,=t-t0;
r—利润率。
减产恢复函数可近似取为线性函数:
滑动水口式中:T—停产或减产时间。
ofp0021.3第三类经济损失的计算方法
第三类经济损失主要指的是由于地震间接原因造成的产值下降的损失,例如由于运输、能源、材料供应以及行业间供销受到地震的影响造成产值下降带来的经济损失。这种损失在地震影响区的企业会发生,在未受到地震影响的地区的企业由于与地震区的这种损失几乎是随恢复时间的指数企业有供销关系也可能发生增长而加大。 上述损失可以用经济学中的投入产出的模型来描述。表2是行业间的投入产出表。
表2是n个行业中任何一个行业(如机械制造业、运输业等)的销售额,表中的每一行应满足:
(1)
式中:—从j行业买入i行业卖出值;
—i行业输出的最终需求;
—i行业的总卖出量;
表2 行业间的投入产出
表2中的每一行应满足:
(2)
式中:—j行业最终的支付;
—j行业购买物品的总支出,当i=j时,=。
从表2中i行业的直接输入需要与j行业输出之比组成投入系数矩阵A。
(3)
将上式带入式(1)得到:
(4)木盒制作
上式可以用下面的矩阵表示:
(5)
式中:
从式(5)可以将产值表示为:
(5)
式中:I—单位矩阵。
式(5)给出了各行业总出售量(总产值)的一般表达形式。如果震前的总出售量为Xb,震后的总出售量为Xa;则因地震造成的损失为:
(6)美光隐形眼镜
如果震前各行各业的总出售量是已知,需要估计震后的总售出量,才能利用式(6)求出损失。此时需要根据各行各业可能受到的震害,估计行业间的投入系数矩阵A,由于工厂和设备收到破坏,生产能力相应下降,意味着矩阵A中的元素分量要减小。另外在估计直接损失的基础上,需要估计震后最终需要的新水平Y。这两项估计完成后,震后的总出售量即可求得,地震损失即可求得。这类损失如果考虑了与行业间的生产恢复时间关系,如果考虑生产利润再生产时间愈长,损失就愈大,在这里简单地把减产的恢复按指数函数衰减,式(6)应写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