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室外给水管道及配件安装。
5.10.2 材料要求
(1)、给水铸铁管:
1)、铸铁管、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并有出厂合格证。
2)、管身内外应整洁,不得有裂缝、砂眼、碰伤。检查时可用小锤轻轻敲打管口身,声音嘶哑处即有裂缝,有裂缝的管材不得使用。 3)、承口内部、插口端部附有毛刺、砂粒和沥青应清除干净。
4)、铸铁管内外表面的漆层应完整光洁,附着牢固。
(2)、钢管:
1)、表面应无裂缝、变形、壁厚不均等缺陷。
2)、检查直管管口断面有无变形,是否与管身垂直。
3)、管身内外是否锈蚀,凡锈蚀管子,在安装前应进行除锈,刷防锈漆。
4)、镀锌管的锌是否完整均匀。
(3)、塑料管:
1)、塑料管、复合管应有制造厂名称、生产日期、工作压力等标记,并具有出厂合格证。
2)、塑料管、复合管的管材、配件、胶粘剂,应是同一厂家的配套产品。
3)、管壁应光滑、平整,不允许有气泡、裂口、凹陷、颜不均等缺陷。
(4)、阀门的现场检查
1)、核对阀门的型号、规格、材质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
2)、检查阀体有无裂缝或其他损坏,阀杆转动是否灵活,闸板是否牢固。
5.10.3主要机具设备
(1)、主要机具设备见表5.10.3。
主要机具设备表 表5.10.3
序号 | 名 称 | 型号 | 备注 |
1 | 经 纬 仪 | | |
2 | 水 平 仪 | | |
磁悬浮鼠标3 | 电 焊 机 | | |
4 | 弯 管 机 | | |
5 | 钢 卷 尺 | | |
6 | 水 压 表 | | |
7 | 水 平 尺 | | |
滤菌器8 | 手 电 钻 | | |
9 | 切 割 机 | | |
10 | 钢 锯 | | |
| | | |
(2)、所有工器具应专人保管维护,定期检查,保证良好的工作性能。测量仪器应在检验有效期内。
5.10.4 作业条件
(1)、图纸及相应的技术规范、图集齐全,材料机具已准备齐全,必要时,应编制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人员已经落实到位,分工及责任明确。并对所有作业人员已进行了细致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交底,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2)、管件、管道附件、阀件、管线所配备的零件必须齐全,其型号、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3)、管道安装部位的土建施工能满足管道安装的要求,并有明显的建筑轴线和标高控制线。
5.10.5 施工工艺
5.10.5.10 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 → 沟槽开挖 → 管道安装 → 附件安装及附属构筑物施工 → 沟槽回填 → 管道水压试验和冲洗 5.10.5.2 操作工艺
(1)、测量放线
1)、室外地下管线通常采取坡度板法按照设计位置和高程敷设在地下。
2)、在挖槽时,由测量人员埋设坡度板,给水管道一般每隔20m设置一块;排水管、隔10m设置一块。若遇有阀门、消火栓、三通、检查井等处增设坡度板。
3)、坡度板之间中心钉连线即为管道轴线位置,坡度板之间高程钉的连线即为管内底行坡度线。安管时,从坡度线上取一下反常数,垂直放入管内底中心处,即可控制管的高程。
(2)、沟槽开挖
1)、常用沟槽断面形式有直槽、梯形槽、混合槽等,合理选择沟槽断面形式,可以为管道安装创造便利作业条件,保证施工安全,减少土方量的开挖,加快施工进度。选定沟槽断
面应考虑以下因素:土壤的种类、沟管断面寸、水文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和管道埋深等因素。
2)、梯形槽为了保持槽壁的稳定,槽壁应有一定的边坡,常用高宽比表示,沟槽的工作面和边坡参见相关规范。
3)、沟槽开挖的方法有:人工法和机械法两种。为了减轻繁重的体力劳动,加快施工进度,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采用机械法开槽。
4)、沟槽应分段开挖,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如相邻沟槽开挖,应按先深后浅的施工顺序。
5)、沟槽开挖应严格控制标高,防止槽底超挖或对槽底土的扰动。采用机械法挖土应留0.2-0.3m厚土层待铺管前用人工清挖至设计标高;采用人工法挖土,暂不铺管也应留0.15m厚土层,待铺前再挖至设计标高。
6)、采用机械法开挖,所选择的机械类型和大小要适用于工程情况和条件,二者要匹配。
7)、采用人工法开挖,人员间距3-5m为宜。深槽作业,应注意沟槽边坡稳定,防止坍塌,必要时应加支撑。
(3)、管道安装
1)、普通承插式铸铁管安装:
·选定下管方法,应根据管节长度和质量,工程量多少、现场施工环境等情况确定,一般分为人工下管和机械下管两种方法。人工下管法可采用溜管法、压绳下管法和搭架倒链下管法等多种形式。
·按照测量人员标定三通、阀门、消火拴等部位,开始下管和排管。注意将承口朝向水流方向排管。
·机械下管不应一点起吊,应采用两点起吊,吊绳应好管子重心,平吊轻放。同时注意起吊及搬运管材、配件时,对于法兰盘面、非金属管材承插口工作面、金属管防腐层等,均应采取保护措施,以防损坏。吊装阀门等附件,不得将钢丝绳捆绑在操作轮及螺栓孔处。
·
将插口插入承口内,并调整对口间隙和环向间隙在规定范围内,这项工序称为对口。稳第一根管时,管子中心必须对准坡度板(定位)中心线和管底标高。管的末端用方木挡住,防止打口时管子移动。对口前应清除管口杂物并用抹布擦净,然后连续对口,随之在承口下端挖打口工作坑,工作坑尺寸以满足打口条件即可。
·刚性接口一般由嵌缝材料和密封材料两部分组成。柔性接口只用特制橡胶圈密封。接口用的各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产品合格证抽样检验报告等证明书。 ·油麻石棉水泥接口:清洗管口。然后用专用铁牙将环形间隙背句;将油麻搓成环形间隙宽1.5倍直径麻辫,长度为管径周长加100mm。将麻辫从接口的下方向上塞入口内,边塞边用麻凿打入承口输送带接头设备,凿凿相压,依次打实打紧。待第一圈油麻打实后,再卸铁牙。打麻深度占总承口深度1/3为宜(2-3圈)打麻锤击有弹回感为宜;麻口达到标准后,即可拌灰准备打密封材料(石棉水泥),将拌好的石棉水泥,用捻灰凿自下而上往承口内填塞,要分层填打,层层打至锤击发出清脆声,灰面呈黑,手感有回弹力。打至表面凹入承口2mm,深浅要一致;打完灰口后,即时用湿泥覆盖养护。
·
膨胀水泥砂浆接口:先按油麻石棉水泥接口填打油麻;将拌好的膨胀水泥砂浆自下而上一次填人承口缝隙内,一边填入、一边用灰凿捣实,直至与承口平齐,表面溢出稀浆为止;接口完毕后2h内不得在接口上洒水,1d内不得受大的碰撞。如有日照可用草袋覆盖进行养护。
2)、硬聚氯乙烯管安装
·橡皮圈接口:检查管材、管件、橡胶圈管材质的质量;用清洁的棉纱或干布将插入管内插口外表面和承口内表面擦拭干净,不得有土或其他杂物;将胶圈正确安装在承口沟槽区中,不得装反或扭曲;用毛刷将润滑剂均匀地涂在胶圈和插口端外表面上。不得将润滑剂涂到承口沟槽内;将插口对准承口,保持管段平直,用手动葫芦或其他拉力机具将管一次插入至标志线;用塞尺顺承口间隙,沿圆周检查胶圈的安装是否正常.
·粘结接口:检查管材、管件,合格后再使用;用棉纱或干布将承口内侧和插口端外表面擦拭干净,当表面有油污时,用棉纱蘸丙酣清洁剂擦净;粘接前两管试插一次,使插入深度及配合情况适宜,拔出后待正式粘接;连接管子需要切断时,需将插口端坡口,断口应平整且垂直管轴线。坡口长度不小于3mm,坡口厚度为管壁厚度的自动供墨系统1/3-1/2;用毛刷将胶粘剂
迅速先涂承口内侧,后涂插口外表面,宜轴向涂刷止推片,均匀适量;涂刷胶粘剂后,正方向将管端插入承口,用力挤压,使插人深度至所划标志线;接口粘接完毕,及时将挤出胶粘剂擦掉,要静置固化,不得对接口加载。
·沟槽的回填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安管的同时,宜用砂土或细土回填管身两侧,边回填边穷实,直至管顶以上0.1m为止。注意管道接口前后0.2m附近不回填,待试压合格后再回填。第二次回填是在试压合格后,管内充满水的情况下回填,回填土的要求与其他管材相同。
3)、铝塑复合管安装
·根据管道铺设要求下料,下料方法可用专用剪管刀或手工锯进行切断成需要的长度。
·穿入螺母及C形铜环,将整圆器插入刀管内到位,用手旋转整圆,同时完成管内导圆角;用扳手将连接螺母和内芯接头拧紧。
·铺设铝塑复合管线作水压试验,合格后方可固定和隐蔽,固定方法用专用卡扣固定。
·
根据排管需要,铝塑复合管可直接弯曲铺设,一般弯曲半径为管直径5倍。如在管内临时插入相同口径的软弹簧,可作任意角度弯曲。
(4)、管道附件安装:
1)、阀门安装:
·阀门安装前,应将管子接口法兰盘和阀体擦净,以防砂粒、铁屑等硬物刮伤法兰密封面。检查合格的阀门,密封面应涂防锈油,关闭阀门。若有条件,将阀门两端暂时封闭。
·室外埋地管道,阀杆应垂直向上,砌筑在阀门井内,以便于检查、维修和操作。
·与阀门连接的法兰不得强力对正,安装时应使两个法兰端面相互平行和同心,橡胶垫放正。拧紧螺栓时,应对称或十字交叉地进行。安装蝶阀、止回阀、截止阀时应注意使水流方向与阀体上的箭头方向一致。
2)、室外水表安装:
·必须使进水方向与水表上标志方向一致。旋翼式水表应水平安装,切勿垂直安装。水平螺
翼式水表可以任意安装,但倾斜、垂直安装时,使水流自下向上安装。
·为使水表计量准确,表前阀门与水表之间的距离应大于8-10倍管径。
·安装小口径水表应在水表与阀门之间安设活接头;大口径水表前后宜用伸缩节相连。
(5)、沟槽回填
1)、给水管道的回填应分两次回填,首次在安管之后试压之前先将管道两侧和高出管顶0.5m以内进行回填,其管道接口部位不得回填,以便水压试验时观察。
2)、管道两侧回填:清理沟内杂物,严禁带水回填;管顶上部200㎜以内应用砂子或无块石及冻土块的土回填;只能采用人工夯实,每层厚度150㎜以内,做到夯夯相连。
3)、管顶上回填:管顶上500㎜以内不得回填直径大于100㎜的块石及冻土块;500㎜以上部分回填土中的块石冻土块不得集中;管顶以上500㎜采用人工分层回填,摊铺厚度200㎜以内;超过管顶500㎜以上时,可采用蛙式打夯机,每层厚度300㎜以内。
5.10.6 质量标准
5.10.6.1 主控项目
(1)、给水管道在埋地敷设时,应在当地的冰冻以下,如必须在冰冻线以上铺设时,应做可靠的保温防潮措施。在无冰冻地区,埋地敷设时,管顶的覆土埋不得小于500㎜,穿越道路部位的埋深不得小于700㎜。
>聚丙烯吸收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