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逆系统逆变拓扑结构[实用新型专利]

阅读: 评论:0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pet镭射膜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2020293481.0
(22)申请日 2020.03.11
(73)专利权人 杭州禾迈电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输液恒温器
地址 310011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康景路
18号11幢三楼
(72)发明人 诸亮 荣强 杨波 赵一 李威辰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
公司 33289
代理人 田金霞
(51)Int.Cl.
H02M  7/48(2007.01)
H02M  7/5387(2007.01)
H02M  1/12(2006.01)
H02J  3/38(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微逆系统逆变拓扑结构
(57)摘要
一种微逆系统逆变拓扑结构,包括开关桥臂
电路电感电路,所述电感电路包括耦合电感和
角度测量共模电感,产生耦合电感的电路结构和产生共模
电感的电路结构连接,产生耦合电感的电路结构
的一组异名端连接开关桥臂电路中点,产生共模
电感的电路结构一组引出端与电容滤波器两端
连接,并接入电网。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
提供了一种耦合电感逆变拓扑结构,提高共模干
扰抑制能力,
从而减小耦合电感之间的环流。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8页CN 211791315 U 2020.10.27
C N  211791315
U
1.一种微逆系统逆变拓扑结构,包括开关桥臂电路和电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电路包括耦合电感和共模电感,产生耦合电感的电路结构和产生共模电感的电路结构连接,产生耦合电感的电路结构的一组异名端连接开关桥臂电路中点,产生共模电感的电路结构一组引出端与电容滤波器两端连接,并接入电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逆系统逆变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电路包括新型耦合电感元件,新型耦合电感元件包括第一磁芯、第二磁芯,和分别绕制在磁芯上的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线圈绕磁芯1圈为1匝,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匝数分别为整数匝加0.5匝;
接入电流后,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上的整数匝线圈产生耦合电感,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上的0.5匝线圈产生共模电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逆系统逆变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电路包括耦合电感元件和与耦合电感元件连接的共模电感元件,所述耦合电感元件的一组异名端分别连接桥臂电路中点,另一组异名端连接共模电感元件的一组同名端,共模电感元件的另一组引出端连接电容滤波器,并接入电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逆系统逆变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开关桥臂电路包括第一桥臂、第二桥臂、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第一桥臂、第二桥臂串联,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串联,新型耦合电感元件的一组异名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中点,以及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中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逆系统逆变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并联的两组开关桥臂电路,每组开关桥臂串联包括第一桥臂、第二桥臂、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电路;
还包括两组新型耦合电感元件,每组新型耦合电感元件分别连接一组开关桥臂电路,新型耦合电感元件的一组异名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中点,以及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中点。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逆系统逆变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开关桥臂电路包括第一桥臂、第二桥臂、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第一桥臂、第二桥臂串联,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串联;
丸药制作还包括耦合电感元件和共模电感元件,所述耦合电感元件的一组异名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中点,以及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中点,所述共模电感元件的一组同名端连接电容滤波器,并接入电网。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逆系统逆变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并联的两组开关桥臂电路,每组开关桥臂串联包括第一桥臂、第二桥臂、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电路;
还包括两组耦合电感元件和两组共模电感元件,每组耦合电感元件分别连接一组开关桥臂电路,每组耦合电感元件的一组异名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中点,以及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中点,每组共模电感元件的一组同名端连接电容滤波器,并接入电网。
8.根据权利要求3或7所述的微逆系统逆变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耦合电感元件和共模电感元件的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的匝数比为1:1。格栅井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逆系统逆变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新型耦合电感元件的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的匝数比为1: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逆系统逆变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桥臂电路采用的开关元件包括三极管或MOS管或IGBT管。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211791315 U
一种微逆系统逆变拓扑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领域,具体的涉及微逆系统的耦合电感逆变电路拓扑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分布式发电的发展,微型逆变器系统由于在发电效率、安全和可靠性方面的优势,越来越
受到市场的重视,但微逆系统的成本和工作效率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实际中往往采用2路或4路输入代替单路输入方案来降低成本,输出也往往采用双路输出代替单路输出。
[0003]传统的逆变电路方案采用全桥双电感电路,存在双极性和单极性两种控制方式,电路结构框图如图1,其中S1、S2、S3、S4构成高频的开关桥臂,L1、L2为两个独立的PFC电感,L1与L2的一端与高频的开关桥臂中点相连,另一端与电容滤波器相连接,然后接入电网。这种滤波电感虽然结构简单,便于控制,但是体积和损耗较大,电感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耦合电感逆变拓扑结构,减少了电感数量和损耗,降低电感成本,同时解决了传统耦合电感在多路并联输出时内部共模环流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6]一种微逆系统逆变拓扑结构,包括开关桥臂电路和电感电路,所述电感电路包括耦合电感和共模电感,产生耦合电感的电路结构和产生共模电感的电路结构连接,产生耦合电感的电路结构的一组异名端连接开关桥臂电路中点,产生共模电感的电路结构一组引出端与电容滤波器两端连接,并接入电网。
[0007]可选的,所述电感电路包括新型耦合电感元件,新型耦合电感元件包括第一磁芯、第二磁芯,和分别绕制在磁芯上的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线圈绕磁芯1圈为1匝,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匝数分别为整数匝加0.5匝;
[0008]接入电流后,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上的整数匝线圈产生耦合电感,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上的0.5匝线圈产生共模电感。
[0009]可选的,所述电感电路包括耦合电感元件和与耦合电感元件连接的共模电感元件,所述耦合电感元件的一组异名端分别连接桥臂电路中点,另一组异名端连接共模电感元件的一组同名端,共模电感元件的另一组引出端连接电容滤波器,并接入电网。[0010]可选的,开关桥臂电路包括第一桥臂、第二桥臂、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第一桥臂、第二桥臂串联,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串联,新型耦合电感元件的一组异名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中点,以及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中点。
[0011]可选的,包括并联的两组开关桥臂电路,每组开关桥臂串联包括第一桥臂、第二桥臂、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电路;
[0012]还包括两组新型耦合电感元件,每组新型耦合电感元件分别连接一组开关桥臂电路,新型耦合电感元件的一组异名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中点,以及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中点。
[0013]可选的,开关桥臂电路包括第一桥臂、第二桥臂、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第一桥臂、第二桥臂串联,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串联;
[0014]还包括耦合电感元件和共模电感元件,所述耦合电感元件的一组异名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中点,以及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中点,所述共模电感元件的一组同名端连接电容滤波器,并接入电网。
[0015]可选的,包括并联的两组开关桥臂电路,每组开关桥臂串联包括第一桥臂、第二桥臂、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电路;
[0016]还包括两组耦合电感元件和两组共模电感元件,每组耦合电感元件分别连接一组开关桥臂电路,每组耦合电感元件的一组异名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中点,以及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中点,每组共模电感元件的一组同名端连接电容滤波器,并接入电网。
[0017]可选的,耦合电感元件和共模电感元件的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的匝数比为1:1。[0018]可选的,新型耦合电感元件的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的匝数比为1:1。
[0019]可选的,所述开关桥臂电路采用的开关元件包括三极管或MOS管或IGBT管。[00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21]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双电感拓扑中的两个独立电感磁集成为单个耦合电感,使得电感数量由原来的两个变为一个,同时减小损耗。
[0022]由于常规耦合电感方案共模阻抗很低,导致抗共模干扰能力较弱,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增加共模阻抗,提高了共模干扰抑制能力,从而减小耦合电感之间的环流。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是传统的双电感拓扑结构图;
[0025]图2是实施例1的耦合电感拓扑结构第一种工作模态图;
[0026]图3是实施例1的耦合电感拓扑结构第二种工作模态图;
[0027]图4是实施例1的耦合电感拓扑结构第三种工作模态图;
[0028]图5是实施例1的耦合电感拓扑结构第四种工作模态图;
[0029]图6是传统并联输出耦合电感拓扑结构示意图;
[0030]图7是实施例2耦合电感拓扑结构图;
[0031]图8是实施例3耦合电感拓扑结构图;
[0032]图9是新型耦合电感和传统耦合电感绕制方法对比图;
[0033]图10是新型耦合电感等效电路图;
[0034]图11是2、3脚短接状态新型耦合电感剖面图;
[0035]图12是2、4脚短接状态新型耦合电感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37]实施例1:加热搅拌反应釜
[0038]一种微逆系统逆变拓扑结构,包括开关桥臂电路和电感电路,电感电路包括耦合电感和共模电感,产生耦合电感的电路结构和产生共模电感的电路结构连接,产生耦合电感的电路结构的一组异名端连接开关桥臂电路中点,产生共模电感的电路结构一组引出端与电容滤波器两端连接,并接入电网。
[0039]电感电路包括新型耦合电感元件,新型耦合电感元件包括第一磁芯、第二磁芯,和分别绕制在磁芯上的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线圈绕磁芯1圈为1匝,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匝数分别为整数匝加0.5匝;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的匝数比为1:1,则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匝数分别为N+0.5匝。
[0040]接入电流i后,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上的整数匝线圈产生耦合电感,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上的0.5匝线圈产生共模电感。
[0041]开关桥臂电路通过高频开关组成,包括第一桥臂、第二桥臂、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串联,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串联,高频开关分别为S1、S2、S3、S4,通过控制开关时间实现对电感电流的控制;新型耦合电感元件有引出端1、2、3、4,其中一组异名端2、3与电容滤波器相连接,然后接入电网,另一组异名端1、4端分别连接开关桥臂的中点,即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的中点和第三桥臂和第四桥臂的中点。
[0042]当电网电压处于正半周时,逆变器电流方向为正,有以下工作模态。
[0043]图2-图5:C1为直流母线滤波电容,C2为电网侧滤波电容,L1为耦合的PFC电感(即新型耦合电感)。
[0044]工作模态1:如图2所示,高频开关S2、S3导通,电流方向见图中箭头方向。新型耦合电感的原副边绕组串联,图中新型耦合电感元件的1、4两端电压为直流母线电压Vbus,由于新型耦合电感元件原副边绕组比例为1:1,则3、4两端电压与1、2两端电压相等,同为(Vbus-Vgrid)/2。
[0045]工作模态2:如图3所示,高频开关S1、S4导通,电流方向见图中箭头方向。新型耦合电感元件的原副边绕组串联,图中新型耦合电感元件的1、4两端电压为直流母线电压-Vbus,由于耦合电感原副边绕组比例为1:1,则3、4两端电压与1、2两端电压相等,同为(-Vbus-Vgrid)/2。
[0046]当电网电压处于负半周时,逆变器电流方向为负。
[0047]工作模态3:如图4所示,高频开关S1、S4导通,电流方向见图中箭头方向。新型耦合电感元件的原副边绕组串联,图中新型耦合电感元件的1、4两端电压为直流母线电压-Vbus,由于新型耦合电感元件原副边绕组比例为1:1则,3、4两端电压与1、2两端电压相等,同为(-Vbus-Vgrid)/2。
[0048]工作模态4:如图5所示,高频开关S2、S3导通,电流方向见图中箭头方向。新型耦合电感元件的原副边绕组串联,图中新型耦合电感元件的1、4两端电压为直流母线电压Vbus,

本文发布于:2023-07-27 01:44: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938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电感   耦合   桥臂   电路   元件   结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