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

阅读: 评论:0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马克思在19世纪40年代的经济学研究中,就已初步认识到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在《哲学的贫困》,特别是《雇佣劳动与资本》等著作中,马克思就已初步揭示了剩余价值是“从哪里‘产生’的,而且已经非常清楚地知道它是怎样‘产生’的。”
此后又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直到写作《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时,马克思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剩余价值的一般概念,将剩余价值本身与其具体表现形式严格地区分开来,从而完成了对资产阶级利润学说的批判,科学地制定了自己的剩余价值理论。
第一,科学地分析了劳动力商品的特点,提出了劳动力商品理论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才首次提出劳动力商品理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具体分析了资本与劳动之间的交换过程,首次科学的区分了“劳动”和“劳动力”,并初步研究了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马克思把资本运动分解为“货币-商品”,和“商品-货币”两个阶段,并逐一加以分析。资本运动的第一个阶段,即“货币-商品”阶段,工人用自己的劳动力商品同资本家的一定货币相交
换;在第二个阶段,资本家用换来的劳动力使资本的价值得以保存和增殖。第一个阶段属于流通过程,第二个阶段属于生产过程,可见,资本的价值增殖是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的。
资本之所以能够实现增殖,就是因为被资本家购买来的工人在生产中“让渡”了自己的劳动,即把部分劳动成果无偿“让渡”给了资本家,从而使资本得以增殖。马克思强调指出,资本家用货币购买的并非工人的劳动,而是工人的劳动能力。劳动力商品如同其他任何商品一样也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它的价值就是生产和再生产这种商品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即“由把工人本身生产出来的所花费的那个劳动量决定”的。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则是它能够“使资本增加,使资本增值,从而使资本作为资本保存下去的东西”。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受到资本的推动,它就会变成工人的一定的生产活动,成为创造价值,使价值得到增值的过程。
劳动力商品理论,不仅深刻地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而且也从理论上彻底解决了使古典经济学陷入绝境的难题。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劳动力商品理论是马克思的一个创造性贡献。
第二,揭示了剩余价值的基本形式
风速辅助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首次提到“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概念,并初步分析了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原因。
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缩小必要劳动来相对地增加剩余劳动的方法。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为前提。“工人提高了的劳动生产力,由于缩短了补偿物化在工人身上的劳动……所必需的时间,因而表现为工人用在资本价值增殖……上的劳动时间延长了”。
人造石板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才首次对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了考察。
剩余价值的第一种形式是绝对剩余价值,“资本迫使工人超出必要劳动来做剩余劳动。只有这样,资本才能增殖自己的价值,创造出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和出发点。
从现代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历史来看,绝对剩余价值是以资本生产的已有的“现实条件”,如土地自然的富饶程度为基础;所利用的也不是由资本所创造的,而是由资本直接遇到的那种生产力水平为基础的。相反,相对剩余价值则以发展了的社会生产力和已提高的劳动生产率为前提。
第三,揭示了资本各个组成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阐述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原理。有机玻璃加工设备
spank站点集合营
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由劳动工具和生产原料构成的那部分资本,只表现为简单的物质要素或劳动条件,表现为供劳动者使用的使用价值。在劳动过程中,工人使用劳动工具,使原料变成了新形式或更高级形式的使用价值,从而在新形式下把由劳动工具和生产原料构成的那部分资本的价值保存下来,它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这部分资本就是不变资本。
用来购买劳动力商品的那部分资本则不同,由于这部分资本是同工人的活劳动相交换,因而它是可变的。因为由这部分资本购买来的活劳动不仅能再生产出它自己的价值,而且同时还能创造出剩余价值。可见,正是用来购买活劳动的那部分资本的价值发生了增殖,因此它是可变资本。
第四,剩余价值生产出来以后的分配理论
工程塑料改性技术由于商品资本独立化为商业资本,作为剩余价值转化形式的利润分割为产业利润和商业利
润。作为职能资本家,由于借用货币资本而以报酬形式支付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则表现为利息。马克思在阐明了利润的分割以后,考察了资本主义在农业中的发展和地租问题。
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历史趋势的分析
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奥秘;马克思通过对资本积累理论、资本流通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第一,资本积累理论
马克思揭示了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化的实质,分析了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和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马克思考察了资本积累的中心问题,即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命运的影响,指出“最重要的因素是资本的构成和它在积累过程进行中所起的变化。”
第二,资本流通理论
水性墨水
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马克思分析了产业资本顺次经过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发生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以及资本周转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实现条件和揭示资本主义再生产运动的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第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就在于资本主义经济运动中物质生产能力发展和它的社会形式之间的冲突:“分配关系,从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一定的历史形式,同生产力,即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展这两个方面之间的矛盾和对立一旦有了广度和深度,就表明这样的危机时刻已经到来。这时,在生产的物质发展和它的社会形式之间就发生冲突。”马克思由此揭示了立足于资本主义基础之上的,有限的消费范围和不断地为突破自己固有的这种限制的生产之间的冲突,以及资本增值的生产目的和社会生产力的无条件的发展这一手段之间的冲突的根本性质。

本文发布于:2023-07-26 22:4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936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资本   生产   价值   资本主义   商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