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草业
QINGHAI PRATACULTURE
第28卷第1期
2019年3月Vol.2&No.l Mar. 2019
文章编号.1008-1445(2019)01-0042-04
调查研究
李旭谦
(青海省草原总站,青海西宁810008)
摘要:草地植物经济类的划分,国内外专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划分方法,但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即侧重 于经济价值以及侧重于生态价值。青海省在草地资源调查中结合青海实际和工作需要为重点,将全省
采集程序经济类划分为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可食类杂草、不可食杂类草、毒草6大经济类。关键词:青海省;草地植物;经济;类中图分类号:S812.3
文献标识码:A
青海省地处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幅员辽阔, 地形复杂,其独特的高原地理和迥异的自然生态
环境发育了丰富的天然草地,草地类型复杂,植物 种类丰富。据《青海植物志》,青海省天然草地常 见植物有1091种,76科,737属,其中,蕨类植物
15种,裸子植物10种,被子植物1066种。据
2010年青海省草地资源调查,全省有草地面积
4212.72xl04hm 2,其中,天然草地面积4191.72x
104hm 2,天然草地可利用面积3864.58X 104hm 2,^ 地总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0.47%,占全国草
地总面积的10.72%。对于草地植物的研究,人们 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除了从宏观表述性的 观察研究外,已经深入到微观的分子、原子的分析 解剖,以期进一步解开植物世界的奥秘,历史上已
经发展了按植物分类学、生态学、生物学和饲用价 值方面划分的各种类。但是,从草地经营角度 出发,更为综合而又简明地反映植物资源属性以
及不同地区特性的植物经济类的划分,各地就
有不同的结论和方法,为此作一简要介绍,以期在 草地经营管理中,有利于经济类的划分和应用。
1经济类划分
关于草地植物经济类的划分,国内外草地
专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划分方法。主要有生态经
济为主和侧重于经济价值的划分等。主要有前苏 联的A.M.德莱特里耶夫按植物分类学的科属划
分为四大经济类,即禾草科草类、豆科草类、杂 类草、莎草科草类。并在其下按分麋和繁殖类型
进一步划分出亚类。同为前苏联学者A.A.尤纳
中空玻璃全自动打胶机托夫记述了蒙古人民共和国牧民通常把所有草地
饲用植物划分成若干类,这些经济类中最重 要的有禾草、苔草属植物、蒿属植物、猪毛菜类植
pvc面膜物和豆科植物。我国的王栋教授将草地植物划分 为禾草科、豆科、莎草科、藜科、菊科、百合科、蓼
中间道路科、觅科、鸭跖草科、十字花科、浮萍科、香蒲科和 其它杂类草共13个类。上世纪60年代,贾慎
修教授、任继周教授等在所著教科书中,对牧草类 的划分仍沿用苏联方法,划分为禾草、豆科草、 莎草科和杂类草四大类。此后,中国科学院、内蒙
古农学院等以内蒙古草地植物为依据,提岀了比 较系统的划分方案,富象乾教授认为:“饲用植物
经济类,就是从生产角度出发,根据草场植物的 经济价值所概括出来的类,所谓经济价值,包括
利用价值和生产价值。” “经济类的划分,要适应 生产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此,1984年结合北
42
青海草地植物主要经济类简述李旭谦
方草地植物的饲用情况,沿用以植物分类的落为基础划分出9个类组,再采用植物属组,生态类型、生长型和叶片特征等多指标划分出30个类。徐鹏教授认为,草地类的划分,应该不仅仅是经济评价,而应该与生态环境结合起来,综合反映草地植物的自然与经济特征,并更有利于在草地分类
中应用。强调同一生态经济类的草地植物不仅具有经济价值的一致性,而且具有生态(环境需求)和地理分布的一致性,这样的类才能与草地类型的形成、分类、分布一致起来,才能有利于在经营和利用改良规划上有更大的共同性,才能使草地植物经济类的划分更具有理论与生产价值。共划分为11个类、37个亚类。1988年3月,农业部在全国草地资源调查中,公布了《中国草地类型的划分标准和中国草地类型系统》,规定草地组以构成草地的主要优势植物所属经济类划分。提出了在中国草地分类中采取的植物经济类的名录,其划分吸取了“在植物生活型的基础上,结合植物学科组划分的”原则,共提出24个类。
2青海草地植物经济类
2010年青海省在全省草地资源调查中,全面参考了以往国内外专家提出的划分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虑“就是生产角度出发”,“经济类的划分要适应生产和实际工作的需要”。结合各种牧草在草层中的覆盖度、营养特点、适口性、生态分布以及分类学上的特点等,将青海省天然草地上主要饲用植物划分为6大经济类。即禾本科、莎草科、豆科、可食杂类草、不可食杂类草和毒草。考虑到青海天然草地豆科植物虽然种类很多,但在青海天然草地植物中豆科植物的数量和覆盖度都较低,生物量也很低,处于伴生种的地位,且豆科植物中有不少种类牲畜少量采食或不采食,如黄罠属植物有异味,牲畜很少采食,还有的属,如棘豆属、黄华属植物,因植物体具有毒物质,牲畜不采食。在天然草地中能被牲畜采食的种类仅有扁蓿豆(MeMotoides ruthenica)、天蓝苜蓿(Medicago lupulina)等是豆
红外光通讯科的优良牧草,但植株低矮,产量低,牲畜采食困难等因素。为此,在2010年全省草地资源调查中,将豆科牧草归入可食杂类草。现将青海天然草地植物经济类按禾本科草类、莎草科草类、可食杂类草类、不可食杂类草类和毒草类进行分述。
2.1禾本科草类
禾本科草类是组成草原类草地植物落的主要草类,全世界有6000余种,我国约有1500余种,青海约有59属,257种(刘尚武,1999)。其基本特点是:(1)在草原类草地中,它的出现率和丰富度高;(2)禾本科草类的饲用价值很高;(3)禾本科草类富含有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4)可食植物的数量较多,家畜不喜食或不食的数量少。有毒的亦更少;(5)易调制干草和青贮。青海省天然草地常见的禾本科草类植物有43属,127种,有不少种类在高寒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类草地中成为建种和优势种,在高寒草甸与高寒草甸草原类草地亦有禾本科针茅属植物与莎草科嵩草属植物组成建种和优势种。其种类有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西北针茅(S.krylovii)、疏花针茅(S.penicillata)、长芒草(S.bungeana)、短花针茅(S.breviflora)、异针茅(S.aliena)、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青海固沙草(Orinus kokonori-ca)、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等。在青海天然草地的草甸类草地植被中,禾本科植物作为优势种的主要有垂穗披碱草nutans)、赖草secalius)、早熟禾(Poa annua)、羊■茅(Festuca ovina)、细株短柄草(Brachypodium sylvaticum)等。在湖滨湿地、盐碱滩地中,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碱茅(Puc-cinellia distant)可形成优势落。
其他的种类,基本上是以伴生种成分出现在各个草地类中。
2.2莎草科草类
据报道,莎草科草类有3500余种,分布于全世界。我国有580余种,青海省天然草地上有72种(刘尚武,1999)。主要特点是:(1)在高寒草甸草地类中,莎草科嵩草属和苔草属有较大饲用价值,且在饲用价值上,莎草科草类仅次于禾本科草类;(2)含有较多的硅酸,味淡薄,较粗糙,因而适口性较禾本科差;(3)莎草科草类一般植株低矮,产草量低,但粗蛋白质含量高。
莎草科植物主要分布在草甸类植被中,尤其在高寒草甸类草地莎草科植物种类较多,最主要的是嵩草属植物的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矮生嵩草(K.humilis)、线叶嵩草(K.capillifolia)5禾叶嵩草(K.graminifolia)、西藏嵩草(K.schoe-
43
青海草业2019年第28卷第1期
noides)、甘肃嵩草(K.kansuensis)等都是咼寒草甸类草地的建种或优势种。分布广、面积大,在全省各地均有分布,是青海天然草地主要的草类之一。另外,该类的苔草属种类比较多,但作为草地优势种成分的种类并不多。其中,青藏苔草(Carex moorcroftii)与紫花针茅共同组成高寒草原的优势落;
细叶苔草(C.stenophylloides)分布在温性草原类草地,与西北针茅(S.krylovii)组成不同层片的优势落。粗喙苔草(C.scabrirostris)、黑褐苔草(C.atrofusca Sc/iZcu/ir)是高寒草甸类草地的优势植物,其分布面积很小;其他的莎草科植物,女口华扁穗草(Blysmus sinocompressus)、薦草属(Scirpus)可在高寒沼泽化草甸植被中成为建种与优势种。有些种类是各个草地类的伴生种,如粗壮嵩草(Kobresia r。加ta)为高寒荒漠、温性荒漠类草地的伴生植物,多种苔草为草甸植被的伴生种。这类植物除了放牧利用外,还是水土保持的优良草种。
2.3可食杂类草草类
可食杂类草是除禾本科草类、莎草科草类外,可被牲畜采食的其他科属草类。该草类植物营养丰富、多汁,有些种类粗蛋白质含量比禾本科、莎草科植物还高,适口性好。缺点就是枝叶在冬季不易保存,只有在夏、秋季放牧利用。这类植物有些种是草地的优势植物,如蓼科的圆穗蓼(PByg。-num viviparum)、珠芽蓼(P.macrophyllum)是高寒草甸类草地的优势种,也是牲畜喜食的植物;藜科的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rn)、蒿叶猪毛菜(Salsola abrotanoides)、合头草(Sympegma rege/ii)、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均为荒漠类草地植被的建种及优势种,它们可以在荒漠、戈壁、流动、半流动沙丘、盐碱滩地、沙砾地、砾石地形成单一或二、三种植物组成的优势落,成为当地牲畜采食的植物,同时也是荒漠地带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植物;菊科的蒿属植物除了沼泽草甸、湿地外,在青海省大部分的草地都有分布,其种类繁多。据《青海植物志》第3卷记
载,蒿属植物有52种、4个变种。但是,在青海省天然草地植被中成为优势种的种类并不多,主要是冷蒿(Artemisia frigida)、米蒿(4.dalai-lamae),分布在草原类草地。有些种类为一年生植物,虽然当年可以在局部地块形成成片落,但是,落结构不稳定。蒿类植物具异味,牲畜采食比较少,只是在枯草时期采食;蔷薇科植物能被牲畜采食的主要是委陵菜属(Patentin'),无尾果属(Coluria)、山莓草属(Sibbaldia)等植物,但是,这些植物生长都比较低矮,采食也比较困难,因此采食率不高;百合科的葱属(Allium)是牲畜喜食抓膘的植物;其他的可食杂类草还有豆科的野豌豆属(VIcia)、锦鸡儿属(Caragana)、苜蓿属(Medica-go)、扁蓿豆属(Melilotoides)、草木樨属(Melilo-tus)、黄罠属(Astragalus)、高山豆属(Tibetia)、米口袋属(Gueldenstaedia)、藏豆属(Stracheya);痪藜科的白刺属(Nitraria);怪柳科的水柏枝属(Myri-caria)、怪柳属(Tamarix)、红砂属(Reaumuria);菊科的亚菊属(4/uga)、栉叶蒿属(Neopallasia)、蒲公英属(Taraxacum)、黄鹤菜属(Youngia)、小苦荽属(Ixeridium)等。
2.4不可食杂类草草类
不可食杂类草草类,是指牲畜不采食或者植物体具芳香味、具针刺、刺芒、刺毛,对牲畜有伤害的,但不具有毒物质的植物。经历年的野外调查访问,青海省天然草地不可食杂类草草类植物大致有如下种类:
石竹科的甘肃雪灵芝(Arenaria kansuensi)、薛状雪灵芝(A.bryophylla)、蝇子草属(Silene)所有的种;十字花科的碎米莽属(Cardamine)、尊苗属(Draba)、独行菜属(Lepidium)所有的种;蔷薇科的悬钩子属(Rubus)、鲜卑花属(Spiraea)、绣线菊属(Spiraea)所有的种;豆科的甘草(Glycyrrhiza);虎耳草科梅花草属(Parnassia)所有的种;犍牛儿苗科的犍牛儿苗(Erodium stephanianum)、老鹳草属(Geranium)、锦葵科的冬葵(verticillata);堇菜科的堇菜属(Wo/a)所有的种;胡颓子科沙棘属(Hippop/iae)所有的种;伞形科柴胡属(Bupleu-rum)、羌活属(Notopterigium)所有的种;报春花科点地梅属(Androsace)、报春花属(Primula)所有的种;蓝雪科补血草属(Zimo加um)所有的种;夹竹桃科的大叶白麻(Poacynum hendersonii);唇形科的白苞筋骨草(Ajuga lupulina)、青兰属(Dracoceph-alum)、香蕭属(Elsholtzia)的所有种;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e)、薄荷(Mentha haplocalyx);玄参科的兔耳草属(Lagotis)、马先蒿属(Pedicu-laris)、婆婆纳属(Veronica)、兰石草(Lancea tibeti-
44
青海草地植物主要经济类简述李旭谦
ca);紫蔵科的角蒿属(Incatvillea)所有的种;茜草科的茜草(Rubia cordifolia);桔梗科的所有的种;菊科的紫苑属(Aster)、狗哇花属(Heteropappus)、垂头菊属(Cremanthodium)、千里光属(Senecio)所有的种;禾本科的光稈香草(Hierochloe glabra)、百合科的黄精属(Polygonatum)、兰科的角盘兰属(Herminium)、红门兰属(Orchis)所有的种等。
2.5毒草类
毒草草类,是指植物体含有有毒物质,牲畜采食后发生中毒,严重时造成牲畜伤亡。据《青海草地资源》,青海省天然草地的有毒植物有20科之多。现就青海天然草地常见的毒草简述如下。主要有木贼科、麻黄科所有的种;蓼科大黄属(Rheum)所有的种;科所有的种;十字花科的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景天科的红景天属(Rhodiola)所有的种;虎耳草科的虎耳草属(sa述力aga)所有的种;蔷薇科的枸子属(Cotoneaster)所有的种;杜鹃花科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所有的种;茄科的山萇君(Anisodus tanguticus)、马尿泡(Przewalskia tangutica)、天仙子(Hyoscyamus ni-ger)、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忍冬科所有的种;败酱科所有的种;菊科的橐吾属(Ligularia)所有的种;毛萇科所有的种;豆科的棘豆属(。巧pis)、黄华属(Thermopsis)所有的种;大戟科所有的种;瑞香科的唐古特瑞香(Daphne tangutica),狼毒属(Stellera)所有的种;禾本科的醉马草(4必・natherum inebrians)等。
参考文献:
[1]任继周,胡自治,牟新待.草原的综合顺序分类法及其草原发生学意义[J].中国草原,1980,1.
[2]贾慎修.关于中国草地的分类原则及其主要类型特征[J].植物生态学及地植物学丛刊,1964,1.
[3]富象乾,常秉文.中国北部天然草场有毒植物综述[J].中国草原与牧草,1985,3.
[4]青海省草原总站.青海草地资源[J].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12.
MAIN ECONOMICS GROUP OF FORAGE IN GRASSLAND IN QINGHAI PROVINCE
LI Xu-qian
(Qinghai Provincial Grassland Station.Xining Qinghai810008,China)
Abstract:Partition of Economical group forage,many different ways are put out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ex・perts.There are two broad categories,that is,focusing on economic value and ecological value,the economic groups of Qinghai Province a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which focus on the practice and work of grassland resources in Qinghai province,the economic groups of the province are divided into Graminea,Cyperaceae,Po-lygonaceae,Edible weeds,not edible miscellaneous grass,poisonous grass6economic groups.
Keywords:Qinghai province;Forage;Economics;Group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