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百花园(40分)
一、主题达标。(29分)
1.读拼音,写词语。(8分)
车用暖风机sī mǎ qiān( )曾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tài
shān( ),或轻于鸿毛。”无数gé mìng( )志士为了战斗的胜利,光荣地xī shēng( )了,他们的死是有意义的。如李大钊面对mó guǐ( )般的敌人,即使受了kù xíng( )也镇定自若,最后被jūn fá( )10658154pò hài( )至死。
2.照样子,写词语。(5分)
(1)热气腾腾(ABCC式)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三长两短(含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五湖四海(含数字)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奄奄一息(AABC式)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死得其所(褒义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每组词语中不同类的一个画上横线。(3分)
(1)披散的长发 苍白的脸 纷乱的喊叫 高高的颧骨
锻件法兰(2)怒气冲冲 不慌不忙 喜出望外 活蹦乱跳
(3)局势严重 收拾行李 工作紧张 环境恶劣
4.感受李大钊的人物形象,用“严”字组词填空。(3分)
势越来越( ),父亲的脸上总是一副( )的神情。面
对凶恶的敌人,父亲保持着他惯有的( )态度,即使面
对( )拷打,他也要( )党的秘密。
5.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并写一写诗人以什么来喻人。(10分)
(1)何当_____________脑,快走踏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浑不怕,要留___________在人间。( )
(3)_____________还坚劲,任尔_____________风。( )
(4)不要人夸好颜,只留____________________。( )
(5)要知松____________,待到______________时。( )
二、主题探究。(11分)
1.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把相应答案的字母填入
括号里。(4分)
(1)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为什么不吃鱼啊?” ( )
(2)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
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 )
(3)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就向
外走。 ( )
(4)他脸上的表情非常,非常沉着。 ( )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人物品质,对的打“√”,错的打“×”。
(4分)
(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 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
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A.父亲十分固执,不听母亲的劝告,表现了他不怕牺牲
的精神。 ( )
B.父亲明知局势严重,处境万分危险,但他把革命事业 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绝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表现了
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 )
(2)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
“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
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A.老班长在生命垂危之际,一心想的是让小战士们走出
草地,表现了他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 )
B.老班长担心没有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会受到批评。
( )
3.理解课文,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3分)
(1)李大钊牺牲的日子是1927年4月28日。 ( )
(2)《为人民服务》是抗日战争期间,为了号召全国人
民团结起来,赶走日本侵略者而专门写的一篇演讲稿。
( )
(3)《金的鱼钩》讲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感人故事。
( )
安全书包
三、主题讨论。(4分)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
继,如李大钊、刘胡兰、董存瑞……查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的资
料,选择一个英雄人物,讲一讲他(她)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大舞台(31分)校园一卡通设备
四、课内片段阅读。(12分)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
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
而慈祥的脸。
tmch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
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选文中的“父亲”指的是______________。(1分)
2.选文最后一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2分)
A.表示话题转换。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语意转折。 3.选文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