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4-12-08
摘要通过介绍塑化剂基本概念及危害,分析食品中塑化剂的3个来源,从而提出应对食品中塑化剂污染的有效措施。关键词食品;塑化剂;来源;措施中图分类号TS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5)02-0284-02 Analysis on Source of Plasticizer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LIN Chun-ying WANG Qing-xin
(Quanzhou Entry-Exit Inspection &Quarantine Bureau of P.R.C ,Quanzhou Fujian 362000)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oncept and harm of plasticizing agent ,analyzed the three sources of plasticizer in food ,put forward useful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 plasticizer pollution in food.
Key words food ;plasticizer ;source ;measures
食品中塑化剂的来源分析及应对措施
林春滢
王庆新
(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福建泉州362000)
2011年,台湾饮料检出塑化剂进而牵出岛内香精生产 企业恶意添加塑化剂以降低成本,国际社会一片哗然,台湾食品这一曾经的东南亚食品行业金字招牌顷刻被毁,各个
国家纷纷对入境的台湾食品展开塑化剂检测,2012年我国白酒亦被曝出检出塑化剂。食品中接二连三检出塑化剂导致民众对食品安全的质疑声不断,深入分析食品生产过程中塑化剂来源,进一步提升产品安全,重塑加工食品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已成为当前食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1塑化剂介绍
自20世纪初期塑料行业引入塑化剂,因其能有效增强塑料制品的耐用性、柔韧性、透明度而得到广泛使用。塑化剂主要是指邻苯二甲酸酯类,又称为酞酸酯,缩写PAEs ,常温下为无透明的油状液体,易溶于甲醇、乙醇以及乙醚等有机溶剂,高沸点,低挥发度[1-2]。2塑化剂危害
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分子结构类似于人工荷尔蒙,因此又被称为“环境荷尔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
人体,如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等,虽然大部分可经人体代谢,但仍有少量积留于体内而不易排出,因此,长期摄入可导致体内残留高浓度塑化剂,引起生殖系统异常,造成流产、先天缺陷、男性生育能力下降甚至胎儿畸形以及癌症等严重危险。3食品中的塑化剂来源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塑化剂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粘合剂、树脂、医用血袋、医用塑料管、塑料、橡胶、化妆品等。事实上,塑化剂已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可不必“谈塑变”。如何避免塑化剂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重点在于研究食品中的塑化剂问题。塑化剂作为工业产品在食品中并非以本底的形式存在,之所以会存在于食品中有其外在因素,经过近3年的研究,食品中的塑化剂主要来源于以下3个方面。3.1原辅料
2011年5月起,台湾先后从食品中检出DEHP 、DINP 、
DNOP 、DBP 、DMP 、DEP 等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成分(典型案例:用DEHP 和DINP 取代价格较高的原料,加入起
云剂中以达到乳化增稠的作用)。2011年6月,协和牌灵芝孢子粉片和美中清素牌多种氨基酸片被国家食药局要求下架,原因是上述2种保健食品的原料分别含有DBP 和DEP 。2011年,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糖果、饼干糕点等食
品开展邻苯二甲酸酯类项目检测,发现食品生产所使用的食用香精、白素、果胶、糖浆、面粉、姜黄、辣椒红、栀子黄、巧克力酱、香菇精膏、山梨糖醇、酵母膏、香辛料等原辅料均不同程度含塑化剂成分,主要为DEHP 、DINP 和DBP 。3.2食品包装物
邻苯二甲酸酯类虽然不是食品添加剂,不允许直接添加在食品中,但是作为塑料制品中常用的增塑剂,可从塑料制品中迁移至食品中。斯洛伐克科学家曾通过调查研究指出,塑化剂污染物主要通过塑料包装食品进入人体[1]。2010年,华南农业大学柳春红教授与同事从大型超市随机采购方便面和方便米粉食品进行检测,DBP 和DEHP 的检出率均超过50%。
接触食品的包装物种类繁多,以塑料制品使用量最高,其中尤以PVC (聚氯乙烯)塑料制品使用塑化剂最多。被检测出含有塑化剂的包装物有保鲜膜、塑料膜、托盘、胶垫、包装盒等[2],最常被加入塑料制品中的塑化剂为DEHP 和DBP 。
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食品包装材料进行塑化剂检测,主要检出DEHP 和DBP ,DEHP 检出值最高达2911.7
mg/kg ,DBP 检出值最高为0.17mg/kg 。3.3生产加工环节
2012年11月酒鬼酒中塑化剂含量超标高达260%的消
息曝光,酒中共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分别为DEHP 、
DIBP 和DBP 。据业内人士介绍,原因主要为生产过程所使用的橡胶管道含有塑化剂,迁移至酒中所致。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曾在食品生产企业的饼干产品中检出塑化剂,经排查,发现饼干压胚使用的传送设备,即塑胶传送带含有塑化剂,虽然仅仅是十几秒的接触时间,最终仍旧产生了迁
移,导致成品的不合格[3-4]。因此,生产加工过程中,因生产器具使用不当造成的塑化剂污染不容忽视。食品行业生产中经常使用的塑料材质的托盘、传送带、管道以及操作器具均应预先排除塑化剂污染问题,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284
.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接第282页)
置于清洁的白瓷盘中,观察其泽、组织形态、有无杂质,鼻嗅和口尝滋味和气味,做出评价。由20名专业人士组成评分小组,对存放的果酱产品的泽、滋味、形态及涂抹性、口感等5项指标品评打分,每项5分,满分25分,取平均值。2结果与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最佳的低糖果酱配方为乳酸钙1.2 mg/kg、柠檬酸0.2mg/kg、果胶0.3mg/kg。由表4可以看出,果胶添加量对果酱的质量影响为显著因素。传统的高糖果酱是利用高浓度糖使果胶脱水形成凝胶。然而,低糖果酱的蔗糖含量仅为40%左右,酱体最终可溶性固形物总量为45%左右。根据果胶的胶凝原理,在此糖浓度下,酱体不能产生良好的胶凝,添加适量的增稠剂来达到较好的胶凝作用。3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低糖海棠果酱最佳加工配方为海棠果1000g、白砂糖400g、乳酸钙1.2mg、柠檬酸0.2mg、果胶
0.3mg,在此工艺条件下生产的果酱泽、口感、形态、滋味、涂抹性俱佳。
4参考文献
[1]SAXENAR C,NATH R,PALIT G,et al.Effect of calophyllolide,a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agent,on capillary permeability[J].Planta edica,1982,44(4):246-248.
[2]MATTHEE G,WRIGHT A D,KONIG G M.HIV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of natural origin[J].Planta med,1999(65):493-506. [3]刘军,牛凤吾,朱思屹.海棠果系列产品的研究与开发[J].新疆大学学
报:理工版,2001(4):476-478.
[4]贾鲁彦.猕猴桃果酱加工工艺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5]曲宝妹.利用蓝莓发酵副产物制作低糖果酱的工艺研究[D].青岛:中
国海洋大学,2014.
[6]曹佳,胡斌.昆明山海棠在微核实验中非整倍体毒性的研究[J].遗传, 1997(1):1-3.
[7]阳辛凤,方佳,陶忠良.海棠果的开发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野生植物
资源,2001(6):33-35.
处理
水平
系统温度监控道路广角镜试验结果
(感官评分)乳酸钙添加量
mg/kg柠檬酸添加量
mg/kg果胶添加量
锁架
mg/kg 111110.2 212214.5 313312.8 421216.3 522313.4 62319.5 731313.7 832110.9 933213.8均值112.50013.40010.200
均值213.06712.93314.86
均值312.80012.033713.300
极差0.567 1.367 4.667
表3正交试验结果
malaki paul因素偏差平方和自由度F比F临界值显著性乳酸钙添加量0.48220.35719.000
柠檬酸添加量 2.8962 2.14719.000
果胶添加量33.842225.08719.000*
误差 1.352
表4方差分析结果
(上接第283页)
安全。
3.5消费者减少农药残留的措施
减少蔬菜农药残留不仅是政府和农民的事,消费者也需要增强自我食用安全意识。比如,买回来的蔬菜需要浸泡几分钟后再清洗,有条件也可以考虑采用淘米水进行处理, 5%盐水洗菜也是比较科学的方法。部分蔬菜,如茄子、黄瓜等最好削皮。豆角、菜花等日常食用的蔬菜也需要在冲洗后热水浸泡,可减少30%左右的农药残留。条件不足,也可以采用阳光照射的方法,据统计:蔬菜放在阳光下接受照射5 min后,有机汞等农药的残留会减少约60%。4结语
综上所述,对农药残留的分析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多,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蔬菜农药残留的检测方式必将更加便捷高效,农药残留问题在将来也一定会得到更好的解决。5参考文献
[1]袁正伟,罗兰芳,赵伯莲.蔬菜农药残留问题分析及控制对策[J].湖南
微型汽油机
农业科学,2011(17):80-82.
[2]周亚莲,马秋玲,林国梅,等.2011年绍兴地区市售蔬菜农药残留状
况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3(1):66-68.
[3]武丕武,马涛,张静.山西省叶菜类蔬菜农药残留超标情况浅析[J].中
国植保导刊,2013(7):54-55.
[4]张翠玉,王振华.2009年鲁北蔬菜中农药残留问题分析[J].北方园艺, 2010(12).
4应对措施
当前,食品含有塑化剂仍是许多业界人士关注的焦点问题。塑化剂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其对人体的危害来源也是多方面的,尚需进行多渠道预防与应对。
4.1企业加强自律
企业应严把原料关,规范合格供方评估与进厂验收,严防不合格原辅料流入生产环节。生产过程中涉及塑料制品的器具,结合工艺特点进行严格的塑化剂迁移筛查,避免加工过程产品受塑化剂污染。按照产品特性选择合适的食品包装物,尤其是含油脂类食品在选择包装材料上更应严格谨慎。
工程仿真
4.2政府强化监管
台湾的塑化剂事件暴露出企业的不诚信行为是食品安全事件的主因之一,政府应明确责任、强化监管、深入基层一线,多渠道了解食品生产实际情况,杜绝恶意添加。加大对企业的宣传教育,对违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提高震慑力。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水平,为防范及处理食品安全事件提供指导,为制定和修订食品安全标准提供参考,为确定监管的重点领域与重点品种提供依据。
4.3加快科技创新
近年来,许多企业为避免塑化剂污染已逐步取消PVC 包装袋的使用,转而采购复合型包装袋等,但是仍有部分产品因本身特性仍未到合适的替代品,应鼓励高校研究所深入食品企业调研,结合产品实际,研发新型材料,攻克塑化剂迁移难题,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
5参考文献
[1]姚卫荣.食品中酞酸聚酯类污染物的研究概况[J].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4,25(6):21-23.
[2]杨勇卿.塑料食品包装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含量调查[J].中国民
族民间医药,2014,23(17):85-86.
[3]向斌.食品包装中塑化剂问题解析[J].中国包装,2011(9):51-53.
[4]奚晔,李宏亮,詹铭.气相谱质谱法测定食品塑料保鲜袋中塑化剂[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1(13):37-39.
林春滢等:食品中塑化剂的来源分析及应对措施
285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