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体育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
蹦床框架制作用管件的改进,具体说是一种蹦床框架用
管材及蹦床。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蹦床框架包括边框、支腿及护栏管,而蹦床框架通常采用表面平滑的方形、圆形或其他常规形状的金属管材制成。为了保证产品的安全性能,通常都会增加金属管材的壁厚,由于金属材料比较贵重,材料用量增加,使产品价格提高,难以吸引受众,且分量金属管材增厚、增重后,安装费力,提高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3.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蹦床框架用管材及蹦床,通过改进管材结构,提高承受力,在保证产品质量和使用安全的前提下,降低管材的成本和重量。这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蹦床框架用管材及蹦床,通过改进管材结构,提高承受力,在保证产品质量和使用安全的前提下,减少管材的重量,降低材料成本。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蹦床框架用管材,包括管材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材本体的外侧壁上沿轴向至少设置一条
凹形加强筋,并在所述管材本体的内侧壁上对应凹形加强筋的位置形成凸条。
7.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所述管材本体的一端设置管接头,所述管接头的外径与所述管材本体的内径一致,所述管接头的外侧壁上沿轴向设置内凹长槽,所述内凹长槽与所述管材本体内侧壁上的凸条形状吻合。
8.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材本体的管壁厚度一致,所述管材本体的壁厚至少为0.8mm。
9.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材本体为金属制成的直管、圆弧形管或弯折管。
10.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材本体的横截面为方形、圆形、扁圆形、六边形或三角形。
11.一种蹦床,包括蹦床框架,所述蹦床框架包括边框、支腿及护栏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支腿及护栏管中至少有一种采用上述的蹦床框架用管材制成。
12.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边框采用的所述蹦床框架用管材至少包括2节圆弧形管,所述蹦床框架用管材通过管接头首尾插接形成圆形的所述边框,所述圆弧形管上设置弹性元件孔,所述弹性元件孔横跨所述凹形加强筋,所述弹性元件孔用于挂上弹性元件连接跳布。
13.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护栏管采用的所述蹦床框架用管材为直管或弯折管,所述支腿采用的所述蹦床框架用管材为直管或弯折管。
14.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护栏管外包覆泡棉。
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的蹦床框架用管材在外侧壁上沿轴向设置凹形加强筋,可以提高承受力;在保证产品质量和使用安全的前提下,减少管材的重量,降低材料成本和运输成本;
17.2、本实用新型的蹦床框架用管材比较轻便,便于组装和搬运,而且搬运和堆放时,不容易脱手或滑落;
18.3、本实用新型的蹦床框架用管材在外侧壁上沿轴向设置凹形加强筋,在用作蹦床的边框时,在边框上开设弹性元件孔,用于挂上弹性元件连接跳布。在跳蹦床时,可以减少边框弹性元件孔处的噪音;
19.4、本实用新型在管材本体的一端设置管接头,管接头的外径与管材本体的内径一致,在组装蹦床时,安装和拆卸方便、快捷;
20.5、本实用新型的蹦床在护栏管外包覆泡棉,起到防护作用,由于护栏管表面有凹形加强筋,这样,泡棉不易在护栏管上转动或上下滑动,保证了使用者的安全和安装便捷性。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蹦床框架用管材实施例1的端面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蹦床框架用管材实施例1的立体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蹦床框架用管材实施例2的端面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蹦床框架用管材实施例3的端面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蹦床框架用管材实施例4的端面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蹦床框架用管材实施例4的立体图;
27.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蹦床框架用管材实施例5的端面图;
28.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蹦床框架用管材实施例5的立体图;
29.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蹦床的立体图;
30.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蹦床框架用管材实施例2与现有技术的管材受力变形试验的曲线图。
31.图中:1-圆形管材、1.1-凹形加强筋ⅰ、1.2-管接头ⅰ、2-方形管材、2.1-凹形加强筋ⅱ、2.2-管接头ⅱ、3-扁圆形管材、3.1-凹形加强筋ⅲ、3.2-管接头ⅲ、4-边框、5-支腿、6-护栏管。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3.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蹦床框架用管材实施例的实施例1,包括管材本体,管材本体为圆形管材1,在圆形管材1的外侧壁上沿轴向对称设置两条凹形加强筋ⅰ1.1,并在圆形管材1的内侧壁上对应凹形加强筋1.1的位置形成2条凸条。参见图2,在上述圆形管材1的一端设置管接头ⅰ1.2,管接头ⅰ1.2的外径与圆形管材1的内径一致,所述管接头ⅰ1.2
的外侧壁上沿轴向设置内凹长槽,所述内凹长槽与圆形管材1内侧壁上的凸条形状吻合。
34.优选地,上述圆形管材1的管壁厚度一致,圆形管材1的壁厚至少为0.8mm。图2所示的圆形管材1为金属制成圆弧形管,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是金属制成的直管或弯折管。
35.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蹦床框架用管材实施例的实施例2,包括管材本体,管材本体为圆形管材1,在圆形管材1的外侧壁上沿轴向对称设置4条凹形加强筋ⅰ,并在圆形管材1的内侧壁上对应凹形加强筋的位置形成4条凸条。本实施例2中,圆形管材1的壁厚为1.2mm。实施例2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故不再赘述。
36.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蹦床框架用管材实施例的实施例3,包括管材本体,管材本体为圆形管材1,在圆形管材1的外侧壁上沿轴向对称设置6条凹形加强筋ⅰ,并在圆形管材1的内侧壁上对应凹形加强筋的位置形成6条凸条。实施例3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故不再赘述。
37.参见图5、图6,本实用新型一种蹦床框架用管材实施例的实施例4,包括管材本体,管材本体为方形管材2,在方形管材2的4个外侧面上沿轴向各设置1条凹形加强筋ⅱ2.1,并在方形管材2的4个内侧面上对应凹形加强筋ⅱ2.1的位置共形成4条凸条。如图6所示,在上述方形管材2的一端设置管接头ⅱ2.2,管接头ⅱ2.2的外径与方形管材2的内径一致,管接头ⅱ2.2的外侧壁上沿轴向设置内凹长槽,内凹长槽与方形管材2的内侧壁上的凸条形状吻合。这样,便于实现方形管材2之间的插接。
38.优选地,上述方形管材2的管壁厚度一致,方形管材2的壁厚至少为0.8mm。图6所示的上述方形管材2为金属制成圆弧形管,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是金属制成的直管或弯折管。
39.参见图7、图8,本实用新型一种蹦床框架用管材实施例的实施例5,包括管材本体,管材本体为扁圆形管材3,在扁圆形管材3的两个外侧面上沿轴向各设置1条凹形加强筋ⅲ3.1,并在扁圆形管材3的2个内侧面上对应凹形加强筋ⅲ3.1的位置共形成2条凸条。参见图8,在上述扁圆形管材3的一端设置管接头ⅲ3.2,所述管接头ⅲ3.2的外径与扁圆形管材3的内径一致,管接头ⅲ3.2的外侧壁上沿轴向设置内凹长槽,所述内凹长槽与扁圆形管材3的内侧壁上的凸条形状吻合。
40.优选地,上述扁圆形管材3的管壁厚度一致,扁圆形管材3的壁厚至少为1mm。图8所示的上述扁圆形管材3为金属制成的圆弧形管,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是金属制成的直管或弯折管。
41.为了验证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效果,本技术人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蹦床框架用管材与现有圆管进行了受力变形量对比试验,两者都采用相同金属材料制成的管材,试验结果见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圆形管材1的外侧壁上沿轴向对称设置4条凹形加强筋ⅰ,圆形管材1的壁厚为1.2mm,圆形管材1的直径为42mm。现有圆管的外侧壁光滑并没有设置凹形加强筋,现有圆管的壁厚为1.4mm,现有圆形管材的直径为42mm。现有圆管在承受5kn的压力下变形量为5.5mm;专利申请实施例2的圆形管材1也承受5kn的压力,变形量为6.3mm;两者变形量相差0.8mm,没有超过1mm,在标准允许的范围内。由此可见,本实施例2的圆形管材1在比现有圆管减少管壁厚度的同时,在外侧壁上沿轴向增设了4条凹形加强筋ⅰ。这样,可以减轻重量,降低材料成本和运输成本,便于组装操作和搬运,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本实施例2的圆形管材1受力的变形量与现有圆管相比变化量很小,符合标准允许的范围,完全可以保证使用安全。
42.参见图9,本实用新型一种蹦床的实施例,包括蹦床框架,所述蹦床框架包括边框4、支腿5及护栏管6,所述边框4、支腿5及护栏管6中至少有一种采用上述的蹦床框架用管材制成。
43.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上述蹦床边框采用的所述蹦床框架用管材为圆弧形管,至少2节所述圆弧形管通过管接头首尾插接形成圆形的边框4,所述圆弧形管上设置弹性元件孔,用于挂上弹性元件连接跳布。
44.再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上述护栏管6采用的所述蹦床框架用管材为弯折管,根据需要也可以采用直管;上述支腿5采用的所述蹦床框架用管材为直管和弯折管插接组成的u形结构。由于支腿5表面有凹形加强筋,这样,支腿5与地面接触的摩擦力增大,增加了蹦床的稳定性。
45.又进一步地,在护栏管6外包覆泡棉,起到防护作用,由于护栏管6表面有凹形加强筋,这样,泡棉不易在护栏管6上转动或上下滑动,保证了使用者的安全。
46.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蹦床框架用管材,包括管材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材本体的外侧壁上沿轴向至少设置一条凹形加强筋,并在所述管材本体的内侧壁上对应凹形加强筋的位置形成凸条;在所述管材本体的一端或者两端设置管接头,所述管接头的外径与所述管材本体的内径一致,所述管接头的外侧壁上沿轴向设置内凹长槽,所述内凹长槽与所述管材本体内侧壁上的凸条形状吻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蹦床框架用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材本体的管壁厚度一致,所述管材本体的壁厚至少为0.8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蹦床框架用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材本体为金属制成的直管、圆弧形管或弯折管。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蹦床框架用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材本体的横截面为方形、圆形、扁圆形、六边形或三角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蹦床框架用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材本体的横截面为方形、圆形、扁圆形、六边形或三角形。6.一种蹦床,包括蹦床框架,所述蹦床框架包括边框、支腿及护栏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支腿及护栏管中至少有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蹦床框架用管材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采用的所述蹦床框架用管材至少包括2节圆弧形管,所述蹦床框架用管材通过管接头首尾插接形成圆形的所述边框,所述圆弧形管上设置弹性元件孔,所述弹性元件孔横跨所述凹形加强筋,所述弹性元件孔用于挂上弹性元件连接跳布。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管采用的所述蹦床框架用管材为直管或弯折管,所述支腿采用的所述蹦床框架用管材为直管或弯折管。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蹦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管外包覆泡棉。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蹦床框架用管材及蹦床,包括管材本体,其特征在于,在管材本体的外侧壁上沿轴向至少设置一条凹形加强筋,并在管材本体的内侧壁上对应凹形加强筋的位置形成凸条。在管材本体的一端或两端设置管接头,管接头的外径与管材本体的内径一致,管接头的外侧壁上沿轴向设置内凹长槽,内凹长槽与管材本体内侧壁上的凸条形状吻合。通过改进管材结构,提高承受力,在保证产品质量和使用安全的前提下,减少管材的重量,降低材料成本和运输成本,也便于组装操作和搬运,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强度。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
朱希龙 李涛 刘永合 于洋 郑增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青岛三柏硕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4.24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