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二次诊断性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

阅读: 评论:0

www.ks5u
宜宾市2016级高三第二次诊断测试题
理科综合
1.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沃森和克里克建立DNA模型时借鉴了DNA衍射图谱
B. 斯他林和贝利斯通过实验证明了促胰液素由胰腺分泌
C. 孟德尔和摩尔根研究遗传现象时均应用了假说演绎法
D. 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答案】B
【解析】
【分析】
沃森和克里克依据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DNA衍射图谱及有关数据,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法国沃泰默通过实验发现,把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若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则不会引起胰液的分泌,他进而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发现仍能促进胰液的分泌,沃泰默提出这是一个顽固的神经反射;斯他林和贝利斯实验证明促胰液素的分泌是化学调节的结果;孟德尔的研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摩尔根运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体上;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发现光合作用过程中碳的循环途径。
【详解】A. 沃森和克里克建立DNA模型时借鉴了DNA衍射图谱,A正确;
B. 斯他林和贝利斯通过实验证明了促胰液素的分泌是化学调节,B错误;
C. 孟德尔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证明了遗传定律,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体上,C正确;
D. 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化途径,即CO2抑制的生活C3有机物,D正确。
2.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的内外侧均有糖蛋白
B. 线粒体外膜上有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关的酶
C. 核膜允许DNA、蛋白质进出细胞核
D. 不同生物膜之间的转化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糖类和蛋白质形成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外侧;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场所在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场所在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场所在线粒体内膜;核膜由2层生物膜组成,核膜是小分子进出的通道,蛋白质、RNA等生物大分子可以穿过核孔进出细胞核,但DNA不能通过核孔;膜的流动性是细胞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
【详解】A. 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A错误;
B. 线粒体基质中有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关的酶,B错误;
C. 核膜允许小分子物质通过,不允许DNA进出,C错误;
D. 生物膜之间的相互转化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D正确。
3.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无氧条件下,线粒体也能产生ATP
B. ATP丢失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作为RNA合成的原料
C. 在黑暗中,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也能产生ATP
D. 葡萄糖和氨基酸进出人体的各种细胞均需消耗ATP
【答案】B
【解析】
【分析】
无氧条件下,细胞通过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ATP文具盒生产过程ATP水解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的产物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用于合成RNA;生物体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
【详解】A. 无氧条件下,线粒体不产生ATPA错误;
B. ATP丢失两个磷酸基团后是AMP,可作为RNA合成的原料,B正确;
飞碟杯
C. 在黑暗中,植物叶肉细胞的线粒体能产生ATP,叶绿体不产生ATPC错误;
D.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不消耗ATPD错误。
4.下表为三位低甲状腺激素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
B. 表中相关激素水平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
C. 甲最可能是甲状腺发生病变,丙可能是缺碘造成的
D. 乙最可能是下丘脑发生病变,可通过注射TRH来进一步判断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弥散到血液中,随血液运输到全身,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甲状腺激素存在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相关激素的分泌。
【详解】A.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A正确;
B. 激素分泌后通过血液运输,故表中相关激素水平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B正确;
C. 根据题意和表格,甲个体甲状腺激素含量低,则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作用减弱,正常情况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偏高,故甲最可能是垂体发生病变,丙个体甲状腺激素含量低,可能是缺碘造成的,C错误;
D. 乙个体甲状腺激素含量低,则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作用减弱,正常情况下促甲状腺激素
释放激素(TR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偏高,而实际上TRHTSH的含量都偏低,最可能是下丘脑发生病变,该症状可通过注射TRH来进一步判断,D正确。
5.下列关于种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应采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跳蝻的种密度
B.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使该害虫的种密度降低
C. 相对湿度、年降水量等气候因素可影响种密度的变化
D. 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种数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有时甚至成为决定性因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
种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标记重捕法适合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广的
动物,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一些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正常的性别比例,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该害虫的种密度明显降低,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种数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种的年龄组成类型决定了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直接影响了种数量的变化;而种的年龄组成类型又受各种环境条件(天敌数量的多少、季节更替以及食物质量和数量的变化等)的影响。随着人口的增长,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种数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有时甚至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详解】A. 跳蝻活动能力弱,适宜用样方法调查种密度,A错误;
B.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种的性别比例失调,导致种的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密度降低,B正确;
C. 相对湿度、年降水量等气候因素的变化会影响种的数量,进而影响种密度的变化,C正确;
D.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种数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有时甚至成为决定性因素,D正确。
6.果蝇种中某个体X染体上增加了一个相同片段,使其复眼由椭圆形变成条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 该条形眼果蝇与正常椭圆形眼果蝇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C. 该条形眼果蝇的基因种类数与基因库中的相同
D. 该条形眼果蝇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可能会被淘汰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X染体上增加了一个相同片段,则该变异属于染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据此分析。
【详解】A. 该变异属于染体结构变异,A错误;
B. 该条形眼果蝇与正常椭圆形眼果蝇属于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
C. 基因突变和染体变异统称为突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以改变基因库的组成,C错误;
D. 环境对生物起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的进化方向,故该条形眼果蝇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可能会被淘汰,D正确。
7.某科研所研究了温度和光照等因素对刚毛藻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注:虚线代表总产氧速率,实线代表净产氧速率)打印机共享器
1)刚毛藻的光合素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上,功能是__________
2)分析图1可知,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刚毛藻的呼吸速率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几乎不变,理由是__________
3)从实验应遵循的原则可知,图2所示的实验是在__________0C下进行的。当光照大于__________ lx时,限制刚毛藻产氧速率的环境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
【答案】    (1). 类囊体薄膜    (2). 捕获光能    (3). 相同温度下总产氧速率与净产氧速率的差值为呼吸速率,根据两条曲线可知差值开始时增加,后几乎不变    (4). 20    (5). 6000
【解析】
【分析】
1表示温度对刚毛藻总光合作用和净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看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总光合作用和净光合作用都增强,但温度过高都降低,最适的温度都在20
2表示光照强度对刚毛藻总光合作用和净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看出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总光合作用和净光合作用都增强,直到达到最大后几乎不再变化。
【详解】(1)刚毛藻的光合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素的功能是捕获光能。
2)分析图1可知,虚线代表总产氧速率,实线代表净产氧速率,相同温度下总产氧速率与净产氧速率的差值为呼吸速率,根据两条曲线可知差值开始时增加,后几乎不变,故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刚毛藻的呼吸速率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几乎不变。
蓝牙天线3)从实验应遵循的原则可知,图2自变量为光照强度,温度为无关变量,在温度为20℃时总产氧速率和净产氧速率都达到最大,所示的实验是在20℃下进行的。据图2可知,当光照大于6000lx时,继续增加光照强度,总产氧速率和净产氧速率不再增加,限制刚毛藻产氧速率的环境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科学工作者以莴苣幼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NAAIBA24—D对侧根形成的影响,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
2)由表中数据分析,24—D对侧根的形成__________(填不能)体现两重性。
3)从细胞水平上看,侧根的形成是细胞__________的结果。
微绿球藻
4)生长素类似物除了可应用于促进侧根的形成,还可用于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 生长素类似物的种类及浓度    (2). 不能    (3). 增殖分化    (4). 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获得无子果实
【解析】
【分析】
实验用了三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莴苣幼苗,根据图表分析,只有24-D体现高浓度条件下促进作用降低现象,NAAIBA处理组都是随着浓度的增加,促进效果增强,据此分析。
【详解】(1)该实验过程中涉及的自变量有生长素类似物的种类和浓度。
2)由表中数据分析,24-D在高浓度条件下促进作用出现降低现象,但相比对照组,仍然起促进作用,所以24—D对侧根的形成不能体现两重性。

本文发布于:2023-07-26 10:41: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929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种群   速率   激素   光合作用   影响   分泌   数量   可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