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药之清热解毒药

阅读: 评论:0

清热药之清热解毒药
清 热 药 之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药
本类药物性质寒凉,清热之中更长于解毒,具有清解火热毒邪的作用。主要适用于痈肿疮毒、丹毒、瘟毒发斑、痄腮、咽喉肿痛、热毒下痢、虫蛇咬伤、癌肿、水火烫伤以及其他急性热病等。在临床用药时,应根据各种证候的不同表现及兼证,结合具体药物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应用。并应根据病情的需要给以相应的配伍。如热毒在血分者,可配伍清热凉血药;火热炽盛者,可配伍清热泻火药;夹有湿邪者,可配伍利湿、燥湿、化湿药;疮痈肿毒、咽喉肿痛者,可配伍活血消肿药或软坚散结药;热毒血痢、里急后重者,可配伍活血行气药等。
本类药物易伤脾胃,中病即止,不可过服。
金 银 花 Jinyinhua
《新修本草》
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d.、红腺忍冬L. hypoglauca Miq.、山银花L. confusa DC.或毛花柱忍冬L. dasystyla Rehd.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河南、山东等省。夏初花开放前采摘,阴干。生用,炒用或制成露剂使用。
【性能】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
双绞线视频传输器1.痈肿疔疮。本品甘寒,清热解毒,散痈消肿,为治一切内痈外痈之要药。痈疮初起,红肿热痛者,可单用本品煎服,并用渣敷患处,亦可与皂角刺、穿山甲、白芷配伍,如仙方活命饮(《妇人大全良方》);用治疔疮肿毒,坚硬根深者,常与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同用,如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用治肠痈腹痛者,常与当归、地榆、黄芩配伍,如清肠饮(《辨证录》);用治肺痈咳吐脓血者,常与鱼腥草、芦根、桃仁等同用,以清肺排脓。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本品甘寒,芳香疏散,善散肺经热邪,透热达表,常与连翘、薄荷、牛蒡子等同用,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身热头痛,咽痛口渴,如银翘散(《温病条辨》);本品善清心、胃热毒,有透营转气之功,配伍水牛角、生地、黄连等药,可治热入营血,舌绛神昏,心烦少寐,如清营汤(《温病条辨》);若与香薷、厚朴、连翘同用,又可暑温,发热烦渴,头痛无汗,如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
3.热毒血痢。本品甘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效,故常用治热毒痢疾,下利脓血,单用浓煎口服即可奏效;亦可与黄芩、黄连、白头翁等药同用,以增强止痢效果。
车载多媒体此外,尚可用治咽喉肿痛、小儿热疮及痱子。
【用法用量】煎服,6~15g。疏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
【古籍摘要】
1.《本草拾遗》:“主热毒、血痢、水痢、浓煎服之。”
制作奖章2.《本草纲目》:“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痈疽疥癣、杨梅诸恶疮。散热解毒。”
3.《本经逢原》:“金银花,解毒去脓,泻中有补,痈疽溃后之圣药。但气虚脓清,食少便泻者勿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有挥发油、木犀草素、环己六醇、黄酮类、肌醇、皂苷、鞣质等。分离出的绿原酸和异绿原酸是本品抗菌的主要成分。
2.药理作用:本品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流感病毒及致病霉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亦有抑制作用;金银花煎剂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有明显的抗炎及解热作用。本品有一定降低胆固醇作用。其水及酒浸液对肉瘤180及艾氏腹水瘤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此外大量口服对实验性胃溃疡有预防作用。对中枢神经有一定的兴奋作用。
3.临床研究:以金银花为主制成注射剂、气雾剂或粉针剂,临床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慢性咽喉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慢性前列腺炎及阴道炎等疾病。据报道,
金银花尚可用于其他多种疾病,如:以金银花为主适当配伍,可肝癌、白血病、淋巴肉瘤、肺癌、鼻咽癌等多种癌症,可使症状缓解、肿块缩小、疼痛减轻(抗癌治验本草1994:397);口服金银花露还可用于肿瘤放、化疗后口干症,978例,有效率为80%(江苏中医1992,6:15);用金银花水煎服,急性肾盂肾炎60例,总有效率86.66%(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67);用金银花花蕾干燥为末,于每日早晚餐前口服,用于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48例,总有效率为72.9%(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4:284)。此外,金银花尚可用于防治钩端螺旋体病、复发性口疮、牙周炎、荨麻疹、银屑病及高脂血症等,还可用于烧伤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控制感染。
4.不良反应:本品所含的绿原酸有致敏原作用,可引起变态反应,但口服一般无此反应。
metal dome附药 忍冬藤
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d.的干燥茎枝,又名银花藤。秋冬割取带叶的嫩枝,晒干,生用。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其功效与金银花相似。本品解毒作用不及金银花,但有清热疏风,通络止痛的作用,故常用于温病发热,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等症。煎服,9~30g。
连 翘 Lianqiao
《神农本草经》
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Thunb.) Vahl的干燥果实。产于我国东北、华北、长江流域至云南。秋季果实初熟尚带绿时采收,除去杂质,蒸熟,晒干,习称“青翘”;果实熟透时采收,晒干,除去杂质,习称“老翘”或“黄翘”。青翘采得后即蒸熟晒干,筛取籽实作“连翘心”用。生用。
【性能】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应用】
1.痈肿疮毒,瘰疬痰核。本品苦寒,主入心经,既能清心火,解疮毒,又能消散痈肿结聚,故有“疮家圣药”之称。用治痈肿疮毒,常与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等解毒消肿之品同用,若疮痈红肿未溃,常与穿山甲、皂角刺配伍,如加减消毒饮(《外科真铨》);若
导电碳油
疮疡脓出、红肿溃烂,常与牡丹皮、天花粉同用,如连翘解毒汤(《疡医大全》);用治痰火郁结,瘰疬痰核,常与夏枯草、浙贝母、玄参、牡蛎等同用,共奏清肝散结,化痰消肿之效。
2.风热外感,温病初起。本品苦能清泄,寒能清热,入心、肺二经,长于清心火,散上焦风热,常与金银花、薄荷、牛蒡子等同用,风热外感或温病初起,头痛发热、口渴咽痛,如银翘散(《温病条辨》)。若用连翘心与麦冬、莲子心等配伍,尚可用治温热病热入心包,高热神昏,如清宫汤(《温病条辨》);本品又有透热转气之功,与水牛角、生地、金银花等同用,还可热入营血之舌绛神昏,烦热斑疹,如清营汤(《温病条辨》)。
3.热淋涩痛。本品苦寒通降,兼有清心利尿之功,多与车前子、白茅根、竹叶、木通等药配伍,湿热壅滞所致之小便不利或淋沥涩痛,如如圣散(《杂病源流犀烛》)。
【用法用量】煎服,6~15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气虚脓清者不宜用。
京洲灯饰
【鉴别用药】连翘临床有青翘、老翘及连翘心之分。青翘,其清热解毒之力较强;老翘,长于透热达表,而疏散风热;连翘心,长于清心泻火,常用治邪入心包的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症。
连翘与金银花,均有清热解毒作用,既能透热达表,又能清里热而解毒。对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热毒疮疡等证常相须为用。然区别点是:连翘清心解毒之力强,并善于消痈散结,为疮家圣药,亦治瘰疬痰核;而金银花疏散表热之效优,且炒炭后善于凉血止痢,用治热毒血痢。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蛊毒。”
2.《日华子本草》:“治疮疖止痛。”
3.《珍珠囊》:“连翘之用有三:泻心经客热,一也;去上焦诸热,二也,为疮家圣药,三也。”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三萜皂苷,果皮含甾醇、连翘酚、生物碱、皂苷、齐墩果酸、香豆精类,还有丰富的维生素P及少量挥发油。
2.药理作用:连翘有广谱抗菌作用,抗菌主要成分为连翘酚及挥发油,对金黄葡萄球菌、痢疾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其他致病菌、流感病毒以及钩端螺旋体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品有抗炎、解热作用。所含齐墩果酸有强心、利尿及降血压作用;所含维生素P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及脆性,防止溶血。其煎剂有镇吐和抗肝损伤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连翘除常用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和急性皮肤化脓性感染外,还可用于其他多种疾病,如:以连翘配合黄芩、延胡索、冰片、紫草等药混合研末,撒吹于溃疡面,小儿口腔溃疡126例,总有效率为88%(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5,12:29);用连翘为主配伍黄芩、大青叶,制成注射液,肌注,银屑病60例,总有效率80%,且未见不良反应(中药临床新用2001:324);用连翘水煎于饭前口服,每日3次,视网膜动静脉血栓阻塞283例,其中216例为黄斑区出血,用药后明显提高视力,改善偏盲症状,有效率为93%(中医药学报1998,3:37)。此外,连翘尚可用治颈淋巴结核、急性传染性肝炎、过敏性紫癜、急性肾炎以及呕吐、便秘等。

本文发布于:2023-07-25 23:12: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922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本品   作用   配伍   治疗   急性   用于   风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