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及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该显示模组的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目前存在一些带有显示屏、触摸屏的制冷设备,如智能冰箱。目前冰箱的显示模组一般都只能设置在冰箱的外面,很难设置在冰箱内,一方面,由于冰箱内部的温度低、湿度大,只有显示结构的密封性能足够好才能保证电子元器件的正常工作,才能使显示屏幕上不会产生雾气;另一方面,由于冰箱内的现有结构限制,在内部重新设计显示模组需要专门划分出一些区域,且显示模组具有一定的厚度,具体地是在点光源的照射需要间隔一定距离才能产生均匀的面光源。所以显示模组没有设置在冰箱内,不利于智能家居的进一步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制冷设备内部无法设置显示屏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将显示模组设置在制冷设备内部的显示模组及制冷设备。
4.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制冷设备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面板支架、显示支架、与所述面板支架固定连接的显示面板、以及与所述显示支架接合的显示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若干个显示区,所述显示支架包括若干个发光腔,所述显示板包括发光单元、以及与所述发光腔对应的开孔,所述开孔同时对齐所述显示区,所述发光腔和所述开孔内填充透光填充物,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经所述透光填充物射向所述开孔。
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方向,朝向与所述显示面板显示方向的相反方向。
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开孔的边缘。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显示膜,所述显示膜贴合于所述显示面板,所述显示膜包括若干个对应所述显示区的标识,所述标识对齐所述开孔。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显示膜的尺寸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同。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面板支架和所述显示板均与所述显示膜贴合。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显示板包括感应触摸部,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触控区,所述感应触摸部与所述显示膜上对应所述触控区的标识对齐。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显示支架包括支架侧壁、由所述支架侧壁围出的腔体、设置于所述腔体内的若干个发光配合单元,每个所述发光配合单元均包括内壁、由所述内壁围出所述发光腔、连通所述发光腔的发光口、第一进胶孔和第二进胶孔,所述内壁与所述显示板相抵,所述发光口朝向所述开孔,所述第一进胶孔远离所述发光口、所述第二进胶孔连通所述腔体;所述显示支架还包括多个连通所述腔体的第三进胶孔。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显示支架包括设置于所述侧壁上的台阶部,所述侧壁合围出上开口,所述台阶部环所述上开口一周设置、且形成在所述侧壁的厚度方向上的缩进,所述显示板与所述台阶部相抵,所述上开口的横截面与所述显示板的外轮廓吻合。
13.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上述的显示模组。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显示模组不通过发光单元的光直接照射在显示区上,而是利用发光腔的反射和透光填充物的发散,形成散射的光,使照射在显示区的光均匀,这种结构一方面使得显示模组的空间尺寸小,厚度薄,大大减小了空间的占用;另一方面密封性好,由于内部完全被透光填充物填充,所以不会再有水汽进入到内部,避免了低温产生的雾气。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隔板组件的第一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隔板组件的第二爆炸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移出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仰视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支架和显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剖视图;其中,1000、隔板组件;2000、内胆;s1、冷藏室;s2、冷冻室;100、显示模组;200、主隔板;300、副隔板;10、面板支架;11、槽口;111、凸起;15、第二卡合部;17、第二配合部;18、卡扣;20、显示支架;21、内壁;210、发光腔;211、第一进胶孔;212、第三进胶孔;22、支架侧壁;220、腔体;221、台阶部;222、凹槽;23、第二进胶孔;30、显示板;31、开孔;32、发光单元;40、显示面板;50、显示膜;60、双面胶;61、露出孔;70、上隔板;71、显示槽;72、第一卡合部;73、第一配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17.应该理解,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
18.本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可以是冰箱、冷柜、立式冷藏柜、酒柜等,下文的实施例可以以冰箱为例进行说明。制冷设备包括箱体、设置于箱体内的内胆2000、内胆2000和箱体的连接处围出的门框、由内胆2000围出的制冷腔体220、门框围出制冷腔体220的敞口、覆盖敞口的门体,制冷设备还包括与内胆2000固定连接的隔板组件1000,内胆2000包括左右设置的一对内胆2000侧壁,隔板组件1000固定在内胆2000侧壁之间,如图1所示,隔板组件1000可
以将制冷腔体220分隔为两个腔体220,分别为冷藏室s1和冷冻室s2。
19.为清楚地表达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位置与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定义隔板组件1000可以将制冷腔体220分隔为上下两个腔体220,上腔体220和下腔体220的区分也可以参照重力的方向,此时,冰箱竖直放置于地面上,隔板组件1000可以水平地与内胆2000固定,门体相对于内胆2000的方向为前,反方向定义为后,以用户从前向后面向敞口为例,用户的左手方向为左,右手方向为右。水平仅为一种名称定义,并不限定为物理学意义上的“水平”;当然,在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水平可以平行于物理学中的水平面。
20.另外,隔板组件1000可以分隔为上下空间,也可以是左右空间,也包括常规的制冷空间或者多功能的冷热柜,本发明以分隔上下空间、应用在冰箱中的隔板组件1000为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其中,冷冻室s2设置于冷藏室s1的下方。
21.本实施例的隔板组件1000,包括主隔板200、副隔板300和显示模组100,主隔板200包括上隔板70和下隔板,上隔板70上方设置显示槽71,显示模组100固定连接于显示槽71内,上隔板70下方和下隔板之间合围出主腔体220,主腔体220内设置保温件,保温件可以是发泡材料,如图1和2所示。
22.这样设置,从下向上依次是:冷冻室s2-下隔板-保温件-上隔板70-显示模组100-冷藏室s1,也就是说,显示模组100的下方与冷冻室s2之间间隔着保温件,避免显示模组100直接接触温度很低的冷冻室s2,仅暴露于冷藏室s1。使得显示模组100可以设置在隔板组件1000上,又避免了温度过低对显示模组100的影响。
23.主隔板200用于与制冷设备的内胆2000固定连接,副隔板300可通过限位部固定于容置空间内,隔板组件1000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于第一状态,副隔板300容置于容置空间内,副隔板300同时封闭上开口和下开口;于第二状态,副隔板300从容置空间内移出。
24.显示模组100设置于副隔板300的前方。这样一方面使隔板组件1000具有了更多的功能,隔板组件1000可以同时实现拆装、显示的作用,另一方面方便用户通过隔板组件1000与制冷设备智能交互。副隔板300的拆装,不影响显示模组100的显示。
25.如图3所示,显示模组100包括面板支架10、显示支架20、与面板支架10固定连接的显示面板40、显示膜50、以及与显示支架20接合的显示板30,具体地:面板支架10包括槽口11,显示板30嵌在槽口11内,槽口11的大小可以与显示板30一致,也可以是槽口11的形状与显示支架20的外轮廓一致。
26.显示面板40包括若干个显示区,显示区向上设置,显示面板40向上暴露于冷藏室s1内,显示面板40上设置触控区和/或显示区,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40可以是一种超白玻璃,与面板支架10通过双面胶60固定一起,作为玻璃支架总成。双面胶60上开有露出孔61,透过下方显示板30发出的光和用作触控感应。
27.显示膜50贴合于显示面板40,显示膜50包括若干个对应显示区的标识,标识对齐开孔31。显示膜50贴合于显示面板40并与槽口11对齐;显示膜50上设置与触控区和/或显示区对应的若干标识,显示膜50可以是一种彩的贴纸,上面标识有冰箱内的运行参数的显示或者运转状态调整的选项,例如冷藏模式、速冷、节能、温度、保鲜、解冻、联网等选项。显示板30上的显示单元发出光照亮对应的标识,或者触摸感应部对齐这些标识。面板支架10和显示板30均与显示膜50贴合。
28.显示支架20包括若干个发光腔210,发光腔210本身不发光,是显示板30的光照射
在发光腔210内后,发生散射、反射、折射等将光射出。
29.显示板30包括发光单元32、以及与发光腔210对应的开孔31,开孔31同时对齐显示区,发光单元32的发光方向向下设置。显示板30还可以包括与触控区对应的触摸感应部,每个发光单元32与每个发光腔210一一对应,感应触摸部与显示膜50上对应触控区的标识对齐。
30.发光腔210和开孔31内填充透光填充物,发光单元32发出的光经透光填充物射向开孔31,至少部分发光单元32发出的光经发光腔210后向上照射,用于使照射在显示区的光显示均匀。
31.虽然发光单元32距离显示膜50上的图标较近,但由于是依靠反射,且密封的胶体是可透光的乳白胶体,光线会在透光填充物内发散,使得显示膜50上的图标均匀点亮.进一步地,发光单元32的发光方向,朝向与显示面板40显示方向的相反方向。避免直接点光源照射显示膜50导致局部过亮的问题,这样到达显示面板40的光只能是经过发光腔210反射或散射、以及通过透光填充物发散的光。
32.发光单元32设置于开孔31的边缘,如图7所示,每个发光腔210对应两个或四个发光单元32,每两个发光单元32设置在开孔31的相对的位置。这样使光照更加均匀,避免局部过亮或过暗。
33.进一步地,显示膜50的尺寸与显示面板40相同,这样避免了将显示膜50贴设于显示面板40的对齐问题,便于更快地生产。
34.下面结合图6,从显示支架20的角度做更具体阐述:显示支架20包括支架侧壁22、由支架侧壁22围出的腔体220、设置于腔体220内的若干个发光配合单元,每个发光配合单元均包括内壁21、由内壁21围出发光腔210、连通发光腔210的发光口、第一进胶孔211和第二进胶孔23,内壁21与显示板30相抵,发光口朝向开孔31,第一进胶孔211远离发光口、第二进胶孔23连通腔体220。
35.发光单元32可以是led灯珠,发出点光源,若点光源距离显示膜50过近,显示效果是局部过亮,其他地方过暗。而本方案从上向下看显示膜50时,显示膜50上的标识亮度均匀,显示效果更好。
36.如图4和5所示,槽口11的形状与显示支架20的外轮廓一致,在生产中可以存在一定的公差距离,例如显示支架20与槽口11的四周间隙约为0.2mm,间隙很小,在显示板30紧贴在显示支架20上后,避免灌胶后,胶进入显示支架20内部,尤其是进入到透光孔内影响灯光的传播,造成显示亮度不均匀的问题。
37.至少部分发光腔210对应两个第一进胶孔211,两个进胶孔分别设置于发光腔210的两端。如图5所示,灌胶时,从两个方向同时灌胶更充分。
38.另外在图5中,相邻的两个第一进胶孔211分别对应不同的发光腔210,两个发光腔210之间用内壁21隔开,可以避免两个发光腔210内的光互相影响,使用内壁21进行分割;显示支架20还包括多个连通腔体220的第三进胶孔212。第三进胶孔212如图6所示,第三进胶孔212虽然不直接对发光腔210灌胶,但是一方面起到加快对腔体220灌胶速度的作用,避免只由第一进胶孔211进胶速度慢,另一方面可以是观看全部的灌胶速度,避免局部位置过快或过慢而无法调整,同时方便灌胶时排出内部的气体。
39.第三进胶孔212更具体的位置,是在发光腔210以外的位置,尽量多地挖空,挖空区
域既可以作为第三进胶孔212,也便于灌胶后观察胶体是否填充充分。
40.通过第一进胶孔211、第二进胶孔23和第三进胶孔212使灌胶时胶体充分地填满了腔体220,尤其是发光腔210,从而稳定发光。由于腔体220内被胶体填充,所以间隙都被胶体阻隔,避免水汽进入到显示模组100内部,密封性更好。
41.显示板30包括电路板和若干个连接电路板的触摸感应部,每个触摸感应部均与显示膜50相抵,触摸感应部可以包括设置在电路板上的触摸感应电容,感应电容由于与显示面板40的距离足够近,所以不需要设置弹簧。触摸感应部对应触控区的标识,开孔31对应显示区的标识,这样在外界触摸显示膜50对应的触控区的标识时,实现触摸控制。
42.填满胶的发光腔210,正常工作时如图7所示,光线向下照射后,再经过反射和散射,以更薄的空间占用实现更好的显示效果。
43.进一步地,显示支架20包括设置于侧壁上的台阶部221,侧壁合围出上开口,台阶部221环上开口一周设置、且形成在侧壁的厚度方向上的缩进,显示板30与台阶部221相抵,上开口的横截面与显示板30的外轮廓吻合。
44.在安装过程中,先将显示板30与显示支架20固定,将显示膜50粘贴在显示面板40下面,再将显示面板40与面板支架10固定,显示支架20从下方与面板支架10相对固定,接着进行灌胶,从而完成整个显示模组100的安装。
45.然后将显示模组100与显示槽71进行电路连接:显示槽71内设置接线,显示板30包括引线,接线和引线直接连接,直接连接区别于通过插接件连接,由于插接件具有一定的高度,占用空间,且安装时需要稳定住显示模组100和主隔板200,才能进行插接件的插接,较为麻烦;而使用本实施例的结构时,工厂在安装显示模组100时,仅需一只手对接引线即可,无需用两只手将接插件对接后,再用胶带固定,提高了生产效率。
46.然后将显示模组100与显示槽71固定连接:显示槽71内的前侧设置若干个第一卡合部72,面板支架10设置与第一卡合部72配接的第二卡合部15;第一卡合部72和第二卡合部15均设置为“l”形,两个“l”形的卡合部相互卡接。
47.显示槽71内的后侧设置若干个第一配合部73,面板支架10设置与第一配合部73配接的第二配合部17。第一配合部73和第二配合部17可以都是孔,其中第一配合部73内有螺纹,设置螺钉或螺栓依次穿过第二配合部17和第一配合部73,将显示模组100固定。
48.在安装的过程中,先将上述的显示模组100组装完成,再将显示模组100前端的第二卡合部15与显示槽71的第一卡合部72卡合,实现显示模组100的前端与显示槽71的相对固定,然后翻转显示模组100,显示模组100后端的第二配合部17也与显示槽71固定,从而完成了显示模组100在隔板组件1000上的安装。
49.另外,上隔板70的未被显示模组100覆盖的上表面与显示面板40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这样形成的一体性更好,也可以方便在上面摆放物品。
5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显示模组100不通过发光单元32的光直接照射在显示区上,而是利用发光腔210的反射和透光填充物的发散,形成散射的光,使照射在显示区的光均匀,这种结构一方面使得显示模组100的空间尺寸小,厚度薄,大大减小了空间的占用;另一方面密封性好,由于内
部完全被透光填充物填充,所以不会再有水汽进入到内部,避免了低温产生的雾气。
51.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52.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制冷设备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面板支架、显示支架、与所述面板支架固定连接的显示面板、以及与所述显示支架接合的显示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若干个显示区,所述显示支架包括若干个发光腔,所述显示板包括发光单元、以及与所述发光腔对应的开孔,所述开孔同时对齐所述显示区,所述发光腔和所述开孔内填充透光填充物,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经所述透光填充物射向所述开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方向,朝向与所述显示面板显示方向的相反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开孔的边缘。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显示膜,所述显示膜贴合于所述显示面板,所述显示膜包括若干个对应所述显示区的标识,所述标识对齐所述开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膜的尺寸与所述显示面板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支架和所述显示板均与所述显示膜贴合。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板包括感应触摸部,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触控区,所述感应触摸部与所述显示膜上对应所述触控区的标识对齐。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支架包括支架侧壁、由所述支架侧壁围出的腔体、设置于所述腔体内的若干个发光配合单元,每个所述发光配合单元均包括内壁、由所述内壁围出所述发光腔、连通所述发光腔的发光口、第一进胶孔和第二进胶孔,所述内壁与所述显示板相抵,所述发光口朝向所述开孔,所述第一进胶孔远离所述发光口、所述第二进胶孔连通所述腔体;所述显示支架还包括多个连通所述腔体的第三进胶孔。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支架包括设置于所述侧壁上的台阶部,所述侧壁合围出上开口,所述台阶部环所述上开口一周设置、且形成在所述侧壁的厚度方向上的缩进,所述显示板与所述台阶部相抵,所述上开口的横截面与所述显示板的外轮廓吻合。10.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显示模组及制冷设备,显示模组包括面板支架、显示支架、与面板支架固定连接的显示面板、以及与显示支架接合的显示板,显示面板包括若干个显示区,显示支架包括若干个发光腔,显示板包括发光单元、以及与发光腔对应的开孔,开孔同时对齐显示区,发光腔和开孔内填充透光填充物,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经透光填充物射向开孔。该显示模组利用发光腔的反射和透光填充物的发散,形成散射的光,使照射在显示区的光均匀,空间尺寸小厚度薄,大大减小了空间的占用;另一方面密封性好,由于内部完全被透光填充物填充,所以不会再有水汽进入到内部,避免了低温产生的雾气。避免了低温产生的雾气。避免了低温产生的雾气。


技术研发人员:

刘敏 王栋 王洪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30

技术公布日:

2022/10/11

本文发布于:2022-12-01 20:16: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91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模组   支架   隔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