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亲自然”的教育理念起源于苏霍姆林斯基的自然教育思想,目的是让幼儿在自然中释放自己的天性,在与自然相互亲近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为此,在实施幼儿集体活动时,教师也应当注重自然事物与活动的整合。 而户外游戏活动的优势在于让幼儿走出教室,参与户外锻炼,这与亲自然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所以,教师也应当将二者进行整理,在户外游戏活动中为幼儿提供自然事物, 打造自然氛围,支持幼儿在丰富且真实的环境下成长。 关键词:户外;游戏;亲自然
伴随现代媒介技术的发展,以及居住环境的城镇化和高层化,户外游戏在童年成长中所占据的位置日渐衰微,而室内化的电子游戏渐成孩子们的新宠。今天,的确随处可见端坐于椅凳、捧着一板电子屏幕聚精会神的孩童。所以,立足现代文明背景下的童年生态,在幼儿园保教实践中推进户外游戏的组织与开展,加强户外游戏的课程建设与探索,便有了重要的时代意义。
1、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的价值
吊车轨
幼儿教育中,实施的户外游戏活动是指有助于幼儿成长发育的、在户外环境下进行的游戏活动。户外游戏活动涉及两个学习过程,分别为通过游戏学习和学习游戏,具有显著的教育价值。在通过游戏学习层面,幼儿教师可利用户外游戏发展幼儿综合素养,如合作意识、 规则意识、心理品质等;在学习游戏层面,幼儿可在游戏过程中获得运动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结合户外游戏活动的内涵,其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具有如下教育价值。
2、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适于幼儿与自然的亲近
2.1户外游戏活动空间的特殊形式
幼儿在大自然中活动,有更多的机会与大自然接触,接受阳光雨露的滋养、呼吸新鲜的空气,享受着大自然馈赠的各种营养素。户外的阳光 、空气 、温度和湿度对幼儿的皮肤、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机能也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大自然的养育,心理活动亦然。户外游戏活动能够很好地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提供了为幼儿与自然亲近的机会。
2.2户外游戏活动的内容
oah
实现幼儿与自然亲近的愿望。户外游戏活动材料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自然,是自然界组成部分。在美劳类活动中,陶艺活动的基本材料是泥、水、火,这些基本原料都是自然界产物。幼儿进行陶艺活动,实际上就是满足了幼儿对自然物的亲密无间的接触。户外种植和养殖活动的活动内容源于自然,在自然中进行。幼儿在草坪上翻滚,或者蚂蚁、逮蚂蚱、或者跟着蝴蝶追逐等等,这些活动满足幼儿亲近与探索自然的需要。
uvlo电路
2.3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本土文化,激发幼儿的游戏创造意识
临界反应为了实现当地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幼儿园可以开展以当地特为主题的户外游戏。例如,结合当地文化的实际情况,以班级为实验实习单位,开展在游戏开发过程中,可以合理开发易于收集的本地自然资源数据要。幼儿喜欢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对自然界中虫鱼鸟兽、花草树木的热爱之情,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欲望、求知欲望等能够在户外游戏活动中得以实现。户外就可以成为传播平台,人人都有“麦”,个个都能当“主播”,校园里的每位师生也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高
3、基于自然创建活动材料,让活动环境更贴近自然
活动材料的准备是有效开展幼儿集体活动的基础,也是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动力。 在亲自然自主体验课程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认识到,自然环境中存在着丰富的活动材料,对幼儿户外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其不
仅能够让游戏环境更加贴近自然,还能够充分调动幼儿自主参与的热情。为此,教师在之后的户外活动中,也应当认识到活动材料的重要性,进而基于自然为幼儿创建活动材料,促使幼儿在玩中感知自然的美。例如,在生活中,孩子身边的玩具种类越来越多,数量也越来越多,过去那些简单、自制的玩具已经被新型的玩具所替代,但是这些新型的玩具大多都是由塑料制成的,上面的化学成分,不仅会影响环境,同时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为了能够保证幼儿的安全,使活动更加贴近自然,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实际的户外游戏时,就可以借助自然环境为幼儿创建活动材料, 让幼儿利用这些自然材料,制作出自己喜爱的玩具,进而替代那些塑料制成的玩具。 如泥土、溪水等都是很好的活动材料,教师可以利用泥土替代原本的橡皮泥等材料,引导幼儿制作车、小桥、道路、动物、餐具等。 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石子、树枝等作为辅助材料,与泥土进行组合,制作出形象的建筑物,促使幼儿在玩泥中自主体验自然中的魅力所在。
4、模仿与想象是幼儿把握世界的方式
模仿是幼儿期的典型特点,是幼儿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有以下几点:
(1)模仿是幼儿基本的学习方式
幼儿的语言、动作与行为等方面的掌握主要依靠模仿进行学习。从日常生活中观察,整个幼儿时期,模仿的痕迹无处不在,幼儿会效仿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模仿教师与同伴的语言、动作与行为。在游戏中,尤其是象征性游戏活动,幼儿通过模仿与想象来扮演各种角。
(2)想象是幼儿理解世界的方式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科学研究离不开想象,科学发明不完全是理性思维的结果,想象为科学假设的提出做出巨大贡献。幼儿的想象天马行空,不受事物现实特征与功能束缚,常常将看起来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幼儿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活动材料进行改变、重组,创造出自己所
需要的事物。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操作、搭建、创作等是其已有经验的一种物化与表达。因此,想象不仅是成人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幼儿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
(3)探索与挑战是幼儿的天性
自卢梭“发现儿童”以来,人们不断地研究儿童,进一步认识儿童。特别是20世纪下,以皮亚杰、弗洛依德、斯金纳等为代表的众多心理学家对幼儿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使人们对儿童的认识进一步加深。蒙台梭利曾经指出,儿童是“探索者”,是“上帝的密探”。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求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在他看来,探求精神是儿童的本能,儿童会积极主动地认识周围世界。我国著名学者刘晓东在《儿童精神哲学》中指出 “儿童探索者”。“儿童的生命是主动的、向善的、向真的、向美
4利用自然资源激发幼儿的游戏创造意识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当中,因为现在生活条件的进步,所以幼儿很可能没有很多的接触自然资源,而幼儿天生就会对大自然有一定的好奇心。因为大自然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有无数
的花草树木,河流,溪谷,还有可爱的动物,这些都会让幼儿对大自然产生好奇,大自然当中的事物对幼儿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这就要求教师和幼儿园在课程规划当中增加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规划,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大自然,而幼儿园也应该增加幼儿接触到大自然的机会,在这个过程当中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美丽,在幼儿的玩耍过程当中,学到花花草草的生长发芽过程,让幼儿观察到春夏秋冬四季大自然中的变化,让幼儿感受大自然当中生命的活跃与活泼,让幼儿观察大自然中的情境,让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所感悟。
5、户外游戏活动鼓励幼儿探索与挑战
游戏是充满体验的,游戏的体验满足了幼儿探索的需要。户外游戏活动的体验尤为凸显。户外游戏活动的高度独立自主性与挑战性为幼儿探索与挑战的天性得以满足与释放。户外游戏环境蕴含众多自然奥秘,激发幼儿不断追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问题,进而探索问题的答案,满足幼儿探索大自然的需求。户外游戏场地上的大型组合玩具,有爬高、攀登、滑行、旋转的刺激、跷跷板给幼儿带来高低起伏的变化的刺激、平衡木有左右摇摆而随时“掉下去”的刺激、荡秋千有上上下下摆动的刺激、过桥索、
微丸机
爬山坡、钻山洞有挑战自己胆量和能力的刺激……幼儿在种种充满新异刺激的活动中,幼儿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做出个性化回应,以接受挑战,幼儿热爱挑战的天性因此得以充分释放。
6、强化幼儿身体素质
部分幼儿园在实施户外游戏活动时,以四周封闭的户外场所作为户外活动环境,幼儿园配置的运动器械有限,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运动器械玩耍,教师看顾幼儿是否出现危险,虽然为幼儿提供了自由户外活动的空间,但游戏方式与游戏材料相对单一,幼儿在户外游戏活动中使用相同的器械进行重复的游戏项目,易使幼儿失去兴趣。在此基础上,幼儿户外游戏活动变为幼儿在户外打闹、跑动和交谈,难以发挥教育价值。以往儿童游戏于庭院、村巷、乡野等场景,在今天已难重现。远离户外的游戏,意味着童年与自然剥离了,意味着个体的发展缺失了作为“根”的土地与乡情。探索和构建幼儿园户外游戏的课程方案,让幼儿拥有享受户外游戏的童年,便是让幼儿的成长沐浴在蓝天下、阳光里,让幼儿的生命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应超过两小时,部分幼儿园为确保幼儿的学习时间、就餐时间和休息时间,不断压缩幼儿户外游戏活动时间,利用幼儿学习、就
餐和休息的空隙,组织户外游戏活动。如在即将到达就餐时间时,即使幼儿正情绪高涨地进行游戏探索,也会阻止幼儿继续活动,将幼儿带到食堂就餐;甚至在教学活动占用户外游戏活动时间时,直接省略户外游戏活动环节,使幼儿的实际户外游戏活动时间不足两小时,扼杀幼儿对游戏的向往,影响幼儿健康成长。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正常的营养供应、充足的睡眠,还需要进行一定的体育活动。在户外游戏活动中,体育活动占比较高,可促进幼儿骨骼、肌肉的发展,使幼儿在体育运动中强身健体。例如,在追逐游戏中,幼儿通过跑动、攀爬、转动、蹦跳、躲闪等动作,相互追逐,可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灵敏度,锻炼幼儿的四肢和腰腹部位的肌肉,增强幼儿的肢体力量和身体爆发力。同时,在户外游戏活动中,幼儿可接触户外的阳光,呼吸新鲜的空气,发展幼儿的皮肤系统及呼吸系统,增强幼儿各项身体机能,强化幼儿身体素质。视频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