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慢性病防治中健康管理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阅读: 评论:0

社区老年慢性病防治中健康管理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垂直母排摘要:目的:探索健康管理应用于社区老年慢性病防治中的意义。方法:选择社区的老年慢性病患者60名,2021年1~3月采用常规管理模式,4~6月实施健康管理,统计管理前后的慢性病相关健康指标。结果:管理后,慢性病相关健康指标比管理前更优,p<0.05.结论:健康教育应用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管理中具有积极作用,有推广落实意义。
关键词:老年人;慢性病;健康教育
我国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较高,且药物控制并不理想,例如饮食规律、患者服药依从性不高等问题都较为普遍,会对患者病情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要积极研究老年慢性病的特点,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以往有关社区老年慢病病的管理较为传统,较少关注健康管理,从而老年人对慢性病缺乏一定的认知。本次研究健康管理的应用及意义,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60名社区内的慢性病老年患者,研究时间为2021年1~6月,1~3月实施传统管理,4~6月实施健康管理,管理前后收集对象的慢性病防治状况。调查对象的受教育情况:大专及大专以上10例、中学至高中30例、中学以下2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56~80岁,平均年龄(67.5±5.2)岁
1.2方法
1.2.1老年人自我管理评价分析
老年人的心理状况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因为心理状况是影响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潜在因素。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状态一般高于一般老年人,并且当老年人处于抑郁状态时会失去促进健康行为的信心。当老年人发生躯体疾病时,精神疾病的患病率也会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容易与社会脱轨,机体功能开始下降,当心理需要未得到及时满足时,容易情绪低落而产生孤独感,甚至导致心理疾病;慢性病的医疗费用也给家庭带来负担,容易使老年人的情绪变得不稳定,进而影响老年人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手动注油器1.2.2健康管理方法
口头教育。口头教育是针对社区人进行口头的健康科普,既可以针对个体,也可以针对体开展,多用于内容较为简单的科普。针对个体的面对面口头健康教育更着重于个体不同情况及慢性病科普需求,从而进行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指导,以强化健康科普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针对社区中的老年人,在进行健康科普时需要考虑老年人的接受程度和能力,讲解时需适当放慢语速并提高音量,并且尽可能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讲解内容少而精,以达到最优效果。
书面教育。书面教育的社区健康科普形式主要包括科普手册、宣传栏及板报等,可与各种慢性病宣传日等特相结合,开展针对不同慢性病的防治等宣传科普工作。其中健康教育手册的应用最为广泛,适用于患病人数较多的慢性病,通过居民楼信报箱、专人上门逐户发放,或在居委会的宣传栏中放置,以便社区居民随时取阅。
插卡音箱方案专题讲座。专题讲座是以社区为单位,通过定期组织开展健康科普讲座或学习班的形式,邀请医院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授课,向社区居民传授慢性病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的预防、诊治、筛查和自我管理等内容。专题讲座具有受众面大、专科性强和实用性强等优势,能够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图片来突出重点,以提高健康科普的效果。
“互联网+医养结合”。社区医院、地方医院、地方政府密切合作,建立老年慢性病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网络模式的价值,使社区中更多老年慢性病患者受益。在“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下,社区医院可以与患者家属密切联系,使患者获得专业护理服务,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管理水平,保持身心健康,对病情的稳定控制具有积极意义。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社区医生APP用于绑定患者的个人信息,引导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掌握血糖仪和血压监测仪的使用方法,连接血糖仪和血压监测仪至社区医生APP。监测血压、血糖、心率等指标,随后将相关监测结果上传到互联网信息平台,促进护理方案的优化与改进。在社区中,加强慢性病健康管理网络模式的宣传,使患者全面了解网络医学模式。基于专业的指导,使患者能够顺利使用、医疗服务APP,患者掌握平台咨询、平台商品购买、健康检查预约等操作。医务人员还需要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得到患者家属的协助,从而实现“互联网+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进一步扩展。
家庭访视。家庭访视是专业医护人员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上门健康科普及健康咨询从而达到维持和促进个体、家庭及整个社区健康的目的。家庭访视作为一种延续性护理的形式,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其有效弥补了门诊随访的不便及电话随访无法面对面指导的局限性。通过社区医护人员的家庭访视,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系统评估,
并针对个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社区慢性病病人的家庭访视内容通常包括:进行易操作的检查(如测量体重、血压和血糖等);科普有关慢性病的药物、饮食、监测和活动等相关知识;为有伤口的病人(如糖尿病足)定期换药等。
1.3观察指标
分别收集管理前及管理后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优良生活情况、用药依从情况、              饮食健康情况五项指标,并进行前后对比、评价。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21.0,方差表达采用(%),并利用X2检验,P<0.05表明具有明显差异,统计具有意义。
2结果
经过数据统计和分析后发现,管理后的老年慢性病相关指标比管理前有明显改进,数据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下表。
展频原理
表1 管理前后慢性病患者相关健康指标对比(n,%,n=60)
组别
健康知识掌握
优良生活
用药依从
饮食健康
管理前
43(71.6)
42(70.0)
50(83.3)
47(78.3)
管理后
55(91.6)
56(93.3)
60(100)
57(95.0)
X2
8.013
桉树专用肥10.908
10.907
7.211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健康管理是构建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慢性病综合防控是健康管理的关键一环。在社区老年慢性病防治中,慢性病健康管理非常重要,面临的困难也不同寻常。这是因为老年慢性病患者在慢性病自身管理中存在不足。有研究证明,老年慢性病患者因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功能降低,较普通人更容易产生抑郁心理,如果不及时干预会症状更严重,预后也较差。因此,亟需探讨社区老年慢性病防治中的健康管理逻辑与行动策略,以形成协同化、常态化、系统化的健康管理格局,促进老年生活质量提升。
通过本次研究,健康管理后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优良生活情况、              用药依从情况、饮食健康情况都优于管理前,p<0.05。
综上所述,老年人存在着学习、接受、理解和记忆等能力的减退,健康素养水平偏低,可以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专门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加大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干预力度,努力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水平,帮助他们形成比较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
导盲仪参考文献
[1]朱海玲.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应用“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J].互联网周刊,2022,(17):65-67.
[2]唐星,黄文杰,李秀满,张飘,向寒梅.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调查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2,20(04):83-85.
[3]潘宸,王贝贝,朱涵菁,杨艳.社区慢性病健康科普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2,36(15):2745-2748.

本文发布于:2023-07-25 01:47: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910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慢性病   患者   管理   社区   老年人   家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