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晓东 熊启奎
摘要:电动自行车领域是关系到居民日常生活出行的重要领域,近十几年来发展迅速,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重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电动自行车因其低碳、经济、节能和便捷而深受欢迎。本文通过一系列调查数据分析现阶段电动自行车的行业现状,结合电动自行车整车厂和零部件厂的特点,分别给出企业在研发、采购、宣传、合作等多个环节的专利保护策略,旨在以行业律师的视角,从专利保护的角度,为电动自行车领域人士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关键词:电动自行车;行业现状;专利申请;专利诉讼;专利保护策略
1 电动自行车的行业现状
1.1 电动自行车近十年的市场走势
电动自行车是以车载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具有脚踏骑行能力,能实现电助动或电驱动功能的两轮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业从诞生到逐步壮大,其间经历的时间不过短短20年。我国是全球电动自行车生产和
销售第一大国,目前全社会保有量接近3亿辆,年产量平均约为3 000万辆。笔者通过调查,选取了2010—2018年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和2014—2018年电动自行车销量,从市场角度反映电动自行车行业的现状及特点,见图1和图2
所示。
3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挂裤架120
1年份时规带
社会保有量/亿量
图1 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数据来自公开资料)
作者简介:周晓东(1978-),男,浙江余姚人,三级律师,本科;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律领域。江苏省知识产权领军人才,江苏省律协知识产权业务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律师培训师资授课知识产权类专家库成员,江苏省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律师人才库成员,江苏省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20
14
2015
2016
2017
机械钻孔桩20
18
销量/万辆
年份
图2 电动自行车销量(数据来自公开资料)
通过图1和图2可以看出,近十年来,我国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和销量持续发力,生产规模和供应量越来越大,在市场消费中不断壮大,电动自行车领域经历了高速发展的年代。此外,我国的电动自行车产业不仅在国内占据大量市场,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对很多国家的出口量甚至超出本土国的产量。1.2 行业前十的市场地位变化分析
中国电动自行车主要有四大产地,如图3所示:北有天津、南有无锡、台州以及广东地区。这些地区依托区位优势和制造优势,历经多年的市场洗礼,已经成为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的最为集中之地。
图3 中国电动自行车主要产地分布
天津是中国最早的电动自行车生产基地,以自行车起家,齐聚了爱玛、小刀等一大批知名企业,主要以简易款为主,产业配套设施齐备。无锡是豪华款电动自行车的代表基地,是目前电动自行车行业唯一两家上市公司新日和雅迪的总部所在地。台州是电摩品类聚集地,依托区位和制造优势以及塑模优势,成为中国电动
自行车最大的模具供应基地,聚集了立马、绿佳等一批知名企业。广东地区知名电动自行车品牌不多,但在锂电池技术上,广东有明显的地区优势,广东是中国锂电车的主要生产基地。
根据业内媒体公布,2016年综合排名前十的电动自行车品牌是雅迪、爱玛、新日、绿源、立马、台铃、比德文、小刀、新蕾和小鸟,而2019年销量排名前十的电动自行车品牌是雅迪、爱玛、台铃、小刀、金箭、新日、绿源、绿佳、立马和绿能。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电动自行车行业经过了初期的发展阶段,已经逐步趋于成熟。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品牌在竞争中保持市场主导地位,实力较弱的小型企业在竞争中有些脱颖而出,而大部分则被挤出了主流市场,处于小市场地位。这与电动自行车行业逐步规范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息息相关,同时,电动自行车行业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即使是大型的电动自行车企业也面临着各自的竞争压力,部分小型的电动自行车企业也有不断上升的机遇,一旦超过实力在前的企业,就会成为市场的 黑马。
1.3 有效专利情况分析
笔者通过检索,列举了2019年销量排名前六的电动自行车品牌拥有的有效专利数量,时间截止于2019年年末,如图4所示。
雅迪
爱玛
台铃
小刀品牌
金箭
新日
发明实用新型
专利数量/个外观设计
图4 六大品牌有效专利数量
从图4可以看出,越是实力雄厚的企业越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所拥有的有效专利数量也越多。对于3种专利类型来说,外观设计占据
了绝对多数,实用新型数量也很多,但是,发明专利的数量普遍较少。这与电动自行车技术成分较低,消费体对产品外观的考虑较多,且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更加直接、快捷有关。1.4 专利侵权诉讼分析
根据无讼网公开的案例,笔者通过检索对目前收录的与电动自行车相关的专利侵权案件进行统计整理,如图5和图6所示。
关键词
数量/个
图5 电动自行车案件关键词排序
案件数量/个
年份
图6 2010年至2019年案件审理趋势图
从图5和图6中可以看出,电动自行车的专利案件以外观设计专利侵权案件为主,以实用新型专利侵权案件为辅,发明专利侵权案件较少,这与电动自行车领域的专利分布相符。近十年间,电动自行车领域的侵权诉讼案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另外,经大数据检索,发现所审理的案件一审占63.37%、二审占33.66%、再审占2.18%,也就是一半以上的案件会进入二审阶段,这与我国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企业逐渐重视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作用有关。
2 电动自行车的行业现状分析
2.1 仿冒现象严重,产品同质化明显
从部件采购、组装生产到整车销售,整车厂和零部件供应商相对独立的行业生态导致仿冒现象严重、产品同质化明显。
根据电动自行车的行业特点,可将企业分为整车厂和零件厂。对于一辆电动自行车来说,电动自行车
通常是由很多部件及配件组装而成,这些部件及配件并不是由该电动自行车企业全部生产制造,往往是采购于多家零部件生产厂家,即采购于供货商。不同的供货商向电动自行车企业供应电动自行车各个部位的零部件,
由电动自行车企业组装或拼装而成,贴上电动自行车企业的商标和包装,销售到市场上。这种由多家共同“合造”一台电动自行车产品的状况,形成电动自行车行业中专利侵权或维权错综复杂的局面,涉及到多方利益。由于之前
电动自行车行业缺乏有效监管,无明确门槛限制,大量抄袭、盗用其他品牌设计和专利的事情时有发生。高度同质化的克隆、山寨产品直接损害自主研发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2 专利类型以外观设计为主
产品的终端具有快消特性,决定了产品外观更新快,也就决定了专利保护数量重点在外观设计保护。
电动自行车行业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产品的更新快,产品的终端具有快消特性,消费者的市场需求决定了电动自行车企业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保持活跃的生命力。为了更快获得专利保护,该领域的专利类型以外观设计为主,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快、保护更加直接便捷。电动自行车企业在申请时可以选择整车外观设计专利,也可选择电动自行车上各个部件,比如仪表盘、轮毂、减震器等申请部件专利。从电动自行车企业的专利布局来看,就相关内容使用整车和各个部件构成的组合专利是一种比较
保险的做法。
2.3 智能化为产品升级方向及技术突破
消费者对产品越来越多科技元素的需求,决定了专利保护质量重点还是在发明和实用新型。
电动自行车的核心部件为车架、蓄电池、电机、控制器、充电器。电动自行车一般由电气系统、操纵系统、装饰件部分、车体件部分、随车附件组成。电气系统主要由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换器、闪光器、灯具、主线束等组成;操纵系统由调速把、制动把、制动拉线、制动器、开关等组成;装饰件部分主要包括车身覆盖件和后备箱等;车体件部分主要包括车架、前叉、方向把、后平叉、后衣架、鞍座、后减震等专用件和电动自行车专用标准部件(如中轴、曲柄脚踏、飞轮、链条、调链器等);随车附件由充电器、保险杠、后视镜等组成。真正决定电动自行车性能的不是外观设计,而是电动自行车包含的多个科技元素,这些组成电动自行车的核心部件都是企业科研和技术集中的领域,也是专利的重要布局之地。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动自行车已经不只是简单的代步工具,消费者对于电动自行车产品用户体验和性能方面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智能化已经成为电动自行车行业重要的产品升级方向及技术突 破口。
2.4 知识产权保护将被深度推进
专利申请量、专利诉讼量的增加,其背后是市场的变化导致竞争的激烈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国家战略的深度推进。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更加注重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将其作为贸易进攻和防御的重要武器。在电动自行车行业,专利申请量和专利诉讼量的增加,其背后反映了市场的变化导致的激烈竞争,优胜劣汰在电动自行车领域尤为明显。通过上文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品牌排名变化以及专利数量可以看出,越是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其越重视专利保护,专利的数量也越多。从国家战略来说,知识产权在国家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制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以促进企业经济增长,提高国际竞争力。在政策影响下,企业运用各种手段保护知识产权,一些原来在这方面不重视的企业也开始进行专利申报工作了。知识产权成为以后电动自行车行业的重要维权依据,法律授予“专利”的权利逐步被行业 重视。
3专利保护策略
3.1整车厂的保护策略
3.1.1 自主研发
应首先进行专利检索,排查专利侵权风险,防止侵犯他人在先权利,避免重复研发,确定研发内容的
十字滑块联轴器创新性。研发人员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时形成知识产权保护,防止技术内容被公开导致新技术、新产品无法获得专利保护。企业应做好保密措施,防止研发成果被他人窃取。企业对研发人员进行规范管理,防止因人员流失造成技术泄漏。企业与研发人员约定知识产权归属,防止发生知识产权权属纠纷。在申请专利时,应当注意专利布局,整车专利和零部件专利均应有所覆盖。
3.1.2 委托开发/合作开发
通过评价体系选择委托方/合作方,采用合同约定双方权利和义务,防范可能发生的争议。依法与委托方/合作方约定开发技术的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归属以及实施权利范围。熟悉合同法中关于技术合同的规定,不做出违反法律的约定。跟踪和监控开发进度,对开发过程中取得的技术成果及时、主动获得专利保护。防范委托开发/合作开发合同非正常终止的技术成果风险以及其他合作风险。
3.1.3 零部件采购
应注意防范对第三方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的侵权风险,要求零部件供货商提供专利权合法来源或者免侵权承诺书,约定侵权责任承担义务。不盲目相信零部件供货商的许诺和提供的专利权评价报告,做好必要的专利检索,由专利方面的从业人员做侵权检索,听取专业从业人员建议,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3.1.4 广告宣传、展会
提前对市场同类产品及专利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评估专利侵权风险,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和风险规避方案,防止侵犯他人有知识产权的
技术或产品,给企业造成负面影响。既要知己,也要知彼,防止侵犯他人的专利权等知识产权,在发现他人涉嫌侵害自身专利权等知识产权时,也要及时采取措施,维护自身商业形象和合法权益。
自制锅盖天线3.1.5 专利许可/被许可、转让/受让
在进行专利许可/转让时,应当采用合同约定许可内容或者转让内容,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依法办理相关手续,整个过程依法依规进行,防止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在进行专利被许可/受让时,应当建立专利评估机制评价专利的价值及稳定性,确定许可方/转让方是有效的专利权人,不盲目相信专利权人的许诺或者提供的专利权评价报告,应组织专利从业人员进行专利检索和评估,客观评价所涉专利的稳定性。
3.1.6 侵权投诉
应认真对待侵权投诉,及时组织专利从业人员评价侵权行为是否成立。如果构成侵权,首先可以积极主动地与权利人进行协商解决,尽可能地不让对方把自己告上法院。当协商解决不成时,可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给予调处,在专利管理部门的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是最理想的解决办法。若权利人向法院起诉,应当委托知识产权专业的律师积极应对。
3.1.7发现他人侵权药盒
一旦发现他人的同类产品涉嫌侵犯自身的知识产权,应进行重点信息收集,掌握对方侵权证据,积极采取维权措施,确保侵权行为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制止和处理。在处理侵权纠纷时,应当寻求知识产权专业律师的帮助,考虑维权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预期效果。一般来说,首先可以侵权人进行协商解决,并通知侵权人停止侵权,同时索要因侵权造成的损失和技术使用费。协商不成时,应到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请求给予调处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3.2 零部件厂商的保护策略
零部件厂商在专利保护策略上可以参照整车厂。另外,由于零部件厂商与整车厂之间是供求关系,就具有了一些有别于整车厂的保护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在零部件产品取得专利后,与整车厂的合作要明确许可方式,是普通许可、排他许可还是独占许可,或者是直接转让给整车厂,不同的许可方式对应的合作协议也不尽相同。
(2)在遇到第三方侵权投诉时,需要处理好与整车厂之间的应对关系,明确双方权责,降低自身法律风险。
(3)在发现第三方侵权时,也需要协调好与整车厂之间的关系,区别整车侵权状态下和单独的零部件侵权状态下的双方权责,维护好自身的合法利益。
4结语
电动自行车领域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从诞生到逐步壮大,经历了高速发展的年代,目前行业现状已趋于成熟。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品牌,在竞争中保持市场主导地位,更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所拥有的有效专利数量更多。在激烈的竞争中,小型的电动自行车企业也有不断上升的机遇。电动自行车领域的专利以外观设计居多,实用新型数量也很多,而发明专利的数量普遍较少。企业逐渐重视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使得电动自行车领域的侵权诉讼案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专利申请量、专利诉讼量的增加,其背后是市场的变化导致竞争的激烈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国家战略的深度推进。虽然行业内仿冒现象严重、产品同质化明显,但企业仍需要在研发、委托开发/合作开发、采购、宣传、专利许可/被许可、转让/受让等环节中采取正确的行为,保护自身权益,同时尽量避免纠纷之累。遇到侵权投诉时或者发现他人侵权时,应当积极应对,寻求知识产权专业律师的帮助。主办电动自行车知识产权案件的律师也可称为行业律师,专利保护例如申请、检索评价、维权等都需要专利方面的专业技能,而侵权诉讼、技术合同拟定等更是离不开行业律师的参与。
(责任编辑:傅金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