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由机自1-9班部分同学总结,不保证官方性,仅供参考。十、十一、十二章不考;有关电子控制的不考;第五章柴油机调速内容不考)
1、活塞式内燃机的工作循环的四个过程:进气、压缩、作功、排气(重要图:示功图P24)
(1)共同点
①每个循环都包含进气、压缩、作功、排气等四个活塞行程,每个行程各占180° 曲柄转角;
②四个活塞行程中,只有一个作功行程,其余三个是耗功行程。
(2)不同点
①混合气形成不同。汽油机的混合气在缸外 化油器 内均匀混合,柴油机的混合气 在缸内 燃烧室 不均匀混合; ②混合气的点燃方式不同。汽油机用 电火花点燃,柴油机是 压燃;
③发动机的功率调节方式不同。汽油机通过调节节气门开度大小改变混合气数量, 为“量”调节,柴油机通过改变每循环喷入气缸的燃油量,从而改变混合气浓度, 为“质”调节。
3、发动机的总体构造:机体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进排气系统、燃油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启动系统以及有害排放物控制装置。(汽油机还包括点火系统) 4、发动机性能指标
5、动力性指标:有效转矩、有效功率、发动机转速、平均有效压力
经济性指标: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
第二章 机体组及曲柄连杆机构
1、气缸排列形式:直列式、V型、水平对置式
2、气缸结构形式:无气缸套式、干气缸套式、湿气缸套式
3、曲轴箱结构形式:平底式、龙门式、隧道式
4、汽油机的燃烧室形式:浴盆形、楔形、半球形、多球形、篷形
5、柴油机的(分隔式)燃烧室形式:涡流式燃烧室、预燃室燃烧室
6、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活塞组、连杆组、飞轮组
7、活塞可视为由顶部、头部和裙部组成
8、活塞三环:上气环、下气环、油环
9、活塞裙部的横断面制成椭圆形,其长轴与活塞销孔轴线垂直(机械变形和热变形使活塞裙部在活塞销孔轴线方向尺寸增大);活塞制成上小下大的圆锥形或桶形(沿活塞轴线方向的温度上高下低,膨胀量上大下小)。
10、单元曲拐:由一个曲柄销,左右两个曲柄臂和左右两个主轴颈构成(单缸发动机只有一个曲拐,多缸直列式的曲拐数与气缸数相同,V型发动机为气缸数的一半)
11、气缸数为i发火间隔角为720°/i(kvm管理系统四冲程直列四、六缸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分别为1-3-2-4或1-2-4-3,1-5-3-6-2-4或1-4-2-6-3-5)
第三章 配气机构
1、气门式配气机构由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组成
2、凸轮轴的布置形式:下置、中置、上置
3、配气定时:以曲轴转角表示进排气门开闭时刻及其开启的持续时间称作配气定时。(配气定时或配气相位图P91)
4、进气门早开的目的是减小进气阻力和进气功率消耗,晚关的目的是增加进气量;排气门早开的目的是减小排气阻力和排气功率消耗,晚关的目的是减少气缸内的残余废气。
5、气门重叠:由于进气门早开和排气门迟闭,使得活塞在上止点附近出现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的现象,称为气门重叠。
6、气门间隙:发动机在冷态下,当气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气门与传动件之间的间隙称为气
门间隙。
7、四缸同名凸轮间的夹角为90°
8、凸轮轴的驱动形式:齿轮式、链条式、齿形带式
第四章 汽油机燃油系统
一、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及功用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储存、输送、清洁染料,更具发动机工况、供给气缸一定浓度的可燃混合器,并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入大气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汽油供给装置、空气供给装置、混合气形成装置
汽油的性质:使用性能指标主要是蒸发性、热值和抗爆性
二、化油器式供给系——简单化油器与可燃混合器的形成
液体燃料必须在 蒸发 为 气态 后才能与空气均匀混合
简单化油器的结构;浮子室、针阀、喉部、节气门(油门)
工作原理:节气门开度影响喉部真空度、开度越大、真空度越大、喷油量越大、当节气门开度一定时,发动机转速越高,喉部真空度越大。
混合器浓度表示方法:过量空气系数—α(燃烧1kg汽油实际消耗的空气量/完全燃烧1kg收腰羽绒服汽油理论上消耗的的空气量)
混合气成分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功率最大——功率混合气(浓),油耗最低——经济混合气(稀)
现代化油器——实际工况对可燃混合器成分的要求
工况:怠速工况:怠速一般是指发动机在无功率输出的情况下以最低转速运转
小负荷工况、中等负荷工况、大负荷工况和全负荷工况
现代化油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的过渡过程:冷启动、暖机、加速
现代化油器——化油器的结构:五大系统,主供油系统、怠速系统、加浓系统、加速系统、起动系统
燃油供给系的其他装置:空气滤清器、汽油供给装置(汽油箱、机械汽油泵、电动汽油泵、滚柱式电动汽油泵、涡轮式电动汽油泵、汽油滤清器、)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EFI(electronic fuel injection)是利用电子控制技术控制喷射油器,讲一定数量和压力的汽油直接喷射到进气管道或气缸中,与进入的空气混合而形成可燃的汽油机燃油供给装置。
汽油喷射按喷射位置分为进气道喷射和缸内喷射,前者是低压喷射,后者是高压喷射。
化油器燃油供给系统与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比较
汽油喷射系统的分类
基本分类:挂裤架 机械控制汽油喷射系统 和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 两大类,现代汽车发动机几乎都
采用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属于间隙喷射系统,喷射压力较低。
汽油喷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组成:燃油供给系统、空气供给系统、电子控制系统
电子控制系统主要由电控单元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各种传感器及执行器三部分组成
工作原理: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EFI是以一个电控单元ECU为控制中心,利用安装在发动机上的不同部位的传感器,测出发动机的各种运行参数,精确的计算进入气缸的空气量,再按照电控单元中预存的控制程序精确地控制喷油,式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都能获得最佳浓度的混合器,以求最佳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性。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优点:
(1) 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使各缸混合器分配比较均匀,精确控制各个缸混合气与工况的匹配。
(2) 排气污染降低。
(3) 适合全车电子化控制的要求。
(4) 发动机故障率大大降低。
读图论述题:P116 图4-2可燃混合气的形成过程
第五章 柴油机燃油系统
一、柴油机燃料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1、柴油机燃料系统的功用:按要求定时、定量、高压喷油。
2、柴油机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柴油箱、输油泵、滤清器、喷油泵、调速器、喷油器、油管等。
3、柴油机混合气的燃烧过程:备燃期 → 速燃期 → 缓燃期 → 后燃期。
二、柴油机混合气形成特点:由于柴油的蒸发性和流动性都比汽油差,因此柴油机不能像
汽油机那样在气缸外部形成可燃混合气。柴油机的混合气只能在 汽缸内部 形成。混合气形成方式有 空间雾化混合 和 表面蒸发混合。
三、喷油泵
1、喷油泵的作用:定时定量高压喷油,要求:各缸供油均匀、供油迅速、断油干脆。
2、喷油泵的形式:柱塞式、分配式。
3、柱塞式喷油泵组成思情乐园:分泵、泵体、传动机构、油量调节机构。
1)柱塞式喷油泵手动提升机柱塞斜槽形式:上斜槽(供油始点改变,终点不变),下斜槽(供油始点不变,终点改变),上下斜槽(供油始点和供油终点均匀变化) 供油量取决于柱塞有效行程
2)泵体:分为整体式、分开式;整体式刚度好,拆装不便,分开式反之。.
3)传动机构的作用:驱动和控制柱塞上下往复运动:调节各缸供油提前角不均匀度。
4) 油量调节机构的作用:调整油量,保证各缸供油的均匀性。结构形式:拨叉式,齿杆式。
4、轴向压缩式分配泵(VE泵)工作原理:供油时,转子左移,压缩室容积增大,压力下降;泵油时,转子右移,压缩室容积减小,压力升高;停油时,转子继续右移,转子卸油孔从油量控制滑套右端漏出。最大泵油量 取决于分配转子直径和最大有效行程,滑套右移泵油量增加,滑套左移泵油量减少。(原理图参见本章课件第20页)
四、调速器
1、功用:自动控制供油量,以调节所需要的转速基本不变
2、分类(按调速作用范围分):两极式、全程式、定(常)速式、综合式。
3、喷油泵供油速度特性:供油量随发动机转速变化的关系。
五、喷油器
1、作用:将燃油雾化、合理喷射于燃烧室。
2、要求:一定的压力、射程和锥角;喷油迅速,停油干脆。
3、构成:针阀偶件、调压组件、喷油器体
4、工作原理:若油压大于弹簧力,则针阀抬起,喷油;若油压小于弹簧力,则针阀落座,停喷。通过旋拧螺母调整。
5、喷油嘴形式:孔式、轴针式、
六、供油提前角调节装置
1、功用:同时改变各缸相同供油提前角。
2、最佳供油提前角:在转速与供油量一定的条件下,能获得最大功率最小燃油消耗率的供油提前角。
3、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器的组成:离心组件(飞块、弹簧),传动盘与从动盘,外壳。
4、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工作原理:转速上升,飞块离心力增加,当大于弹簧力时,从动盘相对转动盘转动。(原理图参见本章课件第41页)
七、辅助装置
1、输油泵 作用:以一定的压力将油输送到喷油泵,并能自动调节油量。
2、柴油滤清器 粗滤清器作用:滤去较大杂质,保护输油泵;细滤清器作用:滤去较小杂质,保护喷油泵、喷油器。
第八章 发动机润滑系统
1、润滑系统的功用:在发动机工作时连续不断地把 数量足够、温度适当的洁净机油 输送到全部传动件的摩擦表面,并在摩擦表面之间形成 油膜,实现 液体摩擦,从而 减小摩擦阻力、降低功率消耗、减轻机件磨损,以达到提高发动机工作 可靠性和耐久性 的目的。
2、润滑方式:压力润滑、飞溅润滑、润滑脂润滑
3、润滑系统由机油泵、机油滤清器对数天线、机油冷却器、集滤器等组成,此外,还包括4.机油压力表、温度表、机油管道等。
5、机油的功用:润滑、冷却、清洗、密封、防锈。
6、汽车发动机用机油应具有下列使用性能:
1)适当的黏度
2)优异的氧化性
3)良好的防腐性
4)较低的起泡性
5)强烈的清净分散性
6)高度的极压性
7、APE使用分类法是美国石油学会根据机油的性能及其最适合的使用场合,把机油分为 S系列和C系列 两类。S系列为 汽油机油,C系列为 柴油机油。
8、机油泵的功用是 保证既有在润滑系统内循环流动,并在发动机任何转速下都能以足够高的压力向润滑部位输送足够的机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