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中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的主要内容

阅读: 评论:0

温室气体放报告中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的主要内容
温室气排放带来的温室效应造成为了极端气候肆虐,对人类生存造成为了极大 威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环节气候变化已是全社会的共识。 为了成为负责任 的大国,中国政府制订了到 2022 年前碳强度下降 40-45%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目标,大力开展节能降耗,优化能源结构,努力增加碳汇,加快形成以低碳为特 超薄继电器征产业体系和生活方式。
2022 年 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出要建立完善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的工作。  2022 年 12 月,《国务院关于  印发“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22]41 号)明确指出要实 点企业直接报送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制度的任务。 2022 年 10 月 15 日,国家  改委 10 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覆盖了包括, 发电、电网、钢铁、化工、电解铝、镁冶炼、平板玻璃、水泥、陶瓷、民航十个 行业供开展碳排放权交易、 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 完善温室气体排  统计核算体系等相关工作参考使用。监测及核算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企业刻不  容缓的任务。
1 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数据质量控制的意义
严格的温室气体核算质量控制得到的真实数据,也为企业今后进一步加强节 能降工作提供了基础,对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企业可以到进一 识别减排机会,减少能源消耗,较低企业经营成本。
我国在 “十二五”期间将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企业作为碳交易的重要 参预方,也必然需要及早建立合乎规范、高质量、被认可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 以使本业完成的减排量具有公信力、 可交易。 从而增进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和

碳经济中的竞争力。
2 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数据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要实现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目标并正确核算量化温室气体排放量,必须 建立以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 RMV)为特征的温室气体统计和管理体系 在建立以 MRV 为框架的温室气体统计和管理体系的道路上,亟需加强基础性的 据质量管理工作。
在目前的践中,温室气体监测测数据的测量和采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 如,由于监测仪表安装不完善,监测方法不合理,没有统一标准可执行的规范, 没有善扎实的数据统计及管理系统。 此外, 目前中国企业虽然在能源统计和环 测统计等领域积累了一些数据管理的经验,但尚未制定基于温室气体排放的 专项数据管理方法,对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应没有覆盖数据产生、记录、 递、 汇总和报告等基本流程。  因此,如何提高检测数据质量以及建立完善的数 量系统成为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3 .提高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数据质量控制的方
企业部温室气体核算数据质量控制按照下六个基本步骤进行:①组建监测 队。  ②确认边界及排放源。  ③确定监测方法及数据管理要求。  ③对现有监测条 件进行料罐估。 ④编制监测数据流活动图。 ⑤进行风险评估和制订数据质量控制方 。⑥对所得数据进行不确定性分析。
对以上步骤做详细说明。
首先,企业组建监测团队,并确保监测团队成员具有相应的技术和能力承 室气体检测活动的职责。团队成员应由相应的管理层授权开展温室气体监测 据管理活动。监测
团队定期向企业管理层报告温室气体监测结果和实际数据

管理情况。监测团队成员在实施监测活动前都应经过培训以了解温室气体监测的 必要知识,方法、监测仪表工作原理、监测仪表的操作、必要的监测频率和温室 排放量的计算过程等。监测团队应基于已有知识以及对企业生产过程的了解 制定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监测计划 ,并在企业生产发生重大变化时及时更新监测  划。
清晰界边界及排放源是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的关进步骤,准确界定边界pgm_430mei 可以避免温室气体排放量被重复计算。在界定边界时,企业先要界定组织边界, 界定组织边界的方法有两种,控制法和股权比例法。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报告温室 气体排放量的  目的选择合适的界定组织边界的方法。组织边界地理范围中若涵  盖其他不适组织所有的设备设施,应在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中清晰注明并加以排  除,织边界地理范围外若有属于组织所有的设备设施, 同样也应加以说明。 在 定好组织边界后,企业可以进一步来确定运营边界。 根据企业厂区内的运行过 程,来识主要的排放设施和排放过程进而确定温室气体的排放源。
然后据企业对设备设施的所有权和控制权来确定直接排放源,外购电力和  力的间接排放源和其它简介排放源。直接排放源是由组织所有或者所控制的温  室气排放设备设施,如组织所有或者控制的锅炉,车辆等燃烧燃料产生的排放, 调设施等产生的逸散排放,生产过程发生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排放。 外购电力和  力间接排放源指企业外购的电力和蒸汽产生的排放。其它简介排放指企业采购  运输服务带来的排放,员工上下班交通带来的排放等。 这里必须注意的是组织  和运行边界的识别是有机结合的,同一个厂区内,由于组织边界识别的方法  同,运行边界内同一个排放源可能被识别成直接排放源亦或者是间接排放源。 在确定了边界后,企业应建立主要排放设备设施台账,以便日后进行监测记录

清晰界定了边界及排放源之后,监测团队应根据排放源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监测  方法和数据采集管理要求。通常跟能源消费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普通遵循    “活自锁螺钉动水平数据乘以排放因子”的计算公式。活动水平数据是指能源消耗的数量, 放因子指能源燃烧过程释放的单位温室气体排放量。而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排放通常要按照生产过程发生的化学
反应进行计算,以水泥短少过程为例,生料  中的碳酸钙和碳酸镁受热将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CaCO3  (加热) = CaO+ CO2
MgCO3 (加热) =MgO + CO2
有上述两个公式可得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计算方法。可根据二氧化碳和      CaCO3  MgCO3的份子量之比算出。监测方法通常是根据以上的计算原理制定 出来的。  同样是以水泥厂为例,水泥厂主要排放源为直接排放源(厂内燃烧水泥窑供热产生室气体排放和水泥生料受热后产生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 , 外购电力间接排放源(水泥厂从电网购电为厂内主要耗电设备设施供电产生  )和其他间接排放源(水泥厂外包水泥运输服务产生温室气体排放)。那末针 对这些排放源,该水泥厂的监测活动要涵盖这些过程的数据监测和记录。相应于  这些数据,监测团队要列出需要检测数据,监测方法,监测仪表,监测频率,规 定记录过程数据交叉核对的方法和指定相应工作人员进行记录。
随后监测团队应子细检查厂区现场的生产布置,电力接线和生产物流过程, 同时,排查
场已有的监测仪表,如汽车衡,流量计,电表,采样分析仪的现有 安装况,确定如何根据现有计量设备选择正确的测量方案和交叉核对方法,以  及评是否需要加装监测仪表以完成监测任务。
在报告温室气体排放的过程包括了从数据的产生到完成核算报告等不少复

杂步骤,同时还会涉及多个企业生产运行部门,数据采集的时间点和记录方式也 依据实际情况而定。 为协调各项基础数据的采集及上报工作,企业需要设计出 各工作步骤的流程图,将多个任务协调联系在一起,便于工作的顺理进行。 这个反映各工作步骤的流程图就是“数据流活动图”。
数据管理过程会涉及数据产生、记录、传递、汇总和报告等多项具体工作, 整个数据采集管理的工作流程被称为数据流,而采集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工作、 化 学分析、燃料取样、汇总数据、计算排放量、存档归档等具体工作内容则被称为 据流活动。
报告企业内部应针对量化方法和具体参数的采集过程规划一套数据流活动  图,覆盖各步工
作。 其主要目的是让整个数据采集和报告流程有据可依,并让 参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报告的工作人员了解具体的工作任务和方法。在对日常 据管理工作起关键指导作用的同时,数据流程图也可以被应用于内部核查和技 术评估工作,可以有效地降低数据缺失和计算失误等事件的发生概率,从而控制  数据质量。 数据流程图的内容普通包含三个主要部份:第一部份为输入部份, 具体参数和数据源的名称;第二部份为数据流活动的具体工作内容,须注明 工作负责人、工作地点和内容、工作记录时间等信息;第三部份为输出部份,提 供数据记的名称并注明数据存储方式。
往往不少时候企业即使制定了明晰的数据流活动图,也很难避免在报告过程梁延淼 浮现失误,如人为原因造成的错误记录、 仪表故障,还有突发事件造成的数据 失等状况(例如极端天气原因造成的监测中断和输电系统故障等)。为防范数 采集过程中存在的纰漏和产生失误的风险,报告主体需要针对数据流活动制定 质量控制方案。在制定质量控制方案时首先要识别数据记录流程中可能存在

本文发布于:2023-07-24 09:19: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902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排放   气体   温室   数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