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达的
转子、转子的制造方法和马达。
背景技术:
2.例如,在高输出的马达中,作为转子
磁体,使用例如以钕等为主成分的稀土类磁体。在使用稀土类磁体来制造多极磁体的情况下,为了实现轻量化、低成本化,不是使用环状磁体,而是使用针对每一极划分为段的区段磁体。但是,难以将区段磁体沿转子轭的周向排列并配置固定于规定位置。稀土类磁体的磁力比铁氧体类磁体的磁力强,但是另一方面容易生锈,因此,为了提高耐腐蚀性,实施镀镍来对表面进行防锈处理。而且,涂布有
粘接剂的湿润时的粘接面的摩擦力会降低,因此,磁体容易移动。特别是如果使用环氧树脂类的粘接剂,则在加热固化工序中粘接剂的粘度会暂时降低,因此,容易引磁化体的位置偏移。如果磁体发生位置偏移,则马达特性会降低,有可能产生马达振动或噪声。
3.因此,例如在外转子型马达的转子中,如图6a所示,使用将多个区段磁体52相对于筒状的转子轭51定位保持的定位构件53,将各区段磁体52在径向和轴向上定位并粘接固定。定位构件53的环状连结部53a以规定间隔立起形成为梳齿状的分隔构件53b。环状连结部53a对区段磁体52的轴向位置进行规定,分隔构件53b对径向位置进行规定。在将定位构件53从转子轭51的一端侧开口部沿着内周面51a插入之后,从转子轭51的另一端侧开口部将涂布有粘接剂54的区段磁体52插入到分隔构件53b之间并粘接(参照图6a)。然后,使粘接剂54加热固化而使区段磁体52与定位构件53一起粘接固定于转子轭51的内周面51a(参照图6b)。之后,将一体地组装有转子轴55的转子轮毂56压入固定于转子轭51(参照图6c),形成能够以转子轴55为中心旋转的外转子型的转子57(参照图6d)。
4.同样地,在内转子型马达的转子中,在将定位构件53从轴向一侧安装于以转子轴55为中心的圆柱状的转子轭51的外周面51b之后,从轴向另一侧将涂布有粘接剂54的区段磁体52插入到分隔构件53b之间并粘接(参照图7a)。然后,形成一种内转子型的转子,使粘接剂54加热固化而使区段磁体52与定位构件53一起粘接固定于转子轭51的外周面51b(参照图7b)。
5.另外,提出了增强安装于外转子型马达的转子轭内的磁体的固定保持力来防止组装中的磁体的倾倒,从而提高作业性的技术。圆筒状的内壳体嵌入到圆筒状的转子外筒的内表面侧,并在转子外筒及内壳体之间一体组装有树脂制保持环,上述树脂制保持环供多个磁体沿圆周方向隔着分隔片配设(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304660号公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30466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7.但是,在图6d及图7b或专利文献1中,由于区段磁体52与定位构件53一起粘接固定于转子轭51的内周面51a或外周面51b,因此,如果使粘接剂加热固化,则原本不需要的定位构件53会和区段磁体52一起粘接于转子轭51,从而不能去除定位构件53。另外,专利文献1的树脂制保持环被用作对磁体进行固定所必不可少的构件。这样,将原本不需要的定位构件53或树脂制保持环组装于转子57这一操作不仅会使部件个数增大而使制造成本变高,而且会使马达重量也会增加。
8.另外,如果不使用定位构件53而将区段磁体52粘接固定于转子轭51,则如图8a所示,为了将区段磁体52定位于转子轭51的内周面,需要在周向上交替地形成凹部51a和凸部51b。或者如图8b所示,需要在压入到转子轭51的转子轮毂56的外周缘部设置梳齿状的定位构件56a。在任一情况下,部件的加工工时都会增加,从而使制造成本增大。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9.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部件个数,降低制造成本,实现轻量化的转子,提供一种能够进行板状磁体的径向和轴向的定位而组装于转子轭的组装性良好的转子的制造方法,提供一种使用转子,廉价且组装性良好、能够维持马达特性的马达。
10.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结构。一种转子,上述转子在转子轭的周面包括以规定间隔沿周向分割为多个的板状磁体,其特征是,在各板状磁体的粘接面相邻地形成有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上述第一粘接部涂布有以规定时间固化的第一粘接剂,上述第二粘接部涂布有比上述第一粘接剂更需要固化时间但粘接强度更高的第二粘接剂,在上述转子轭的周面以规定间隔配置有沿径向和轴向定位的多个上述板状磁体,使上述第一粘接剂固化而分别形成有将各板状磁体之间沿周向隔开的分隔部,并且多个上述板状磁体被上述第一粘接部临时固定,使上述第二粘接剂固化,从而使多个上述板状磁体彼此在周向上被上述分隔部以规定间隔隔开,并就此被上述第二粘接部粘接固定。
11.由此,在转子轭的周面使用定位构件沿径向和轴向定位并以规定间隔配置多个板状磁体,通过使第一粘接剂固化并分别形成有将各板状磁体之间隔开的分隔部,能够将板状磁体相对于转子轭在周向上定位并在第一粘接部处临时固定。通过从转子轭的周面去除定位构件并使第二粘接剂固化,多个板状磁体彼此在周向上经由分隔部在第二粘接部处粘接固定,因此,能够减少原本不需要的定位构件,降低制造成本,实现转子的轻量化。另外,由于多个板状磁体能够使用定位构件以规定间隔粘接于转子轭,并且经由使第一粘接剂固化的分隔部沿周向定位并固定,因此,与环状磁体相比,能够实现成本降低,能在板状磁体相对于转子轭在径向和轴向上的位置精度高,并且不会发生位置偏移的情况下进行组装。
12.理想的是,上述板状磁体是表面经过防锈处理的稀土类磁体,在转子轭与磁体之间的间隙夹设有上述第一粘接剂和上述第二粘接剂。由此,能够使用不同种类的粘接剂将高输出的板状磁体相对于转子轭不发生位置偏移地粘接固定。
13.理想的是,关于上述板状磁体的粘接面中的涂布第一粘接剂的第一粘接部和涂布
第二粘接剂的第二粘接部的面积,第二粘接部具有与第一粘接部相同的面积或比第一粘接部大的面积。由此,能够维持板状磁体相对于转子轭的最终粘接强度。
14.也可以是上述第一粘接剂使用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或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与厌氧固化型粘接剂的组合,上述第二粘接剂使用热固化型粘接剂。由此,仅通过对夹设在板状磁体之间以及板状磁体与转子轭之间的第一粘接剂层照射紫外线,就能够形成使第一粘接剂在较短时间内固化并形成将板状磁体之间隔开的分隔部(第一粘接剂固化部),因此,板状磁体能够容易地相对于转子轭临时固定。此外,在使第二粘接剂加热固化时,由于板状磁体被分隔部沿周向定位并被第一粘接部临时固定,因此,不会发生位置偏移。
15.上述板状磁体是平板状磁体,也可以将在上述转子轭的弯曲面与上述板状磁体的平板面之间形成的空隙部作为上述第一粘接剂和第二粘接剂的粘接剂积存部而形成粘接剂层。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需要对板状磁体的粘接进行特别加工,因此,不仅能够降低制造成本,而且能够将在与作为转子轭的粘接面的弯曲面之间形成的空隙部作为第一粘接剂和第二粘接剂的粘接剂积存部并用作充分的粘接空间,从而能够维持临时固定或粘接固定的强度。特别是在临时固定时照射紫外线的情况下,能够确保从弯曲面与平板面的间隙照射紫外线的充分的空间。
16.也可以是在形成为杯状的转子轭的内周面以规定间隔固定有沿周面分割为多个的板状磁体的外转子型马达的转子,还可以是在形成为圆柱状的转子轭的外周面以规定间隔固定有沿周面分割为多个的板状磁体的内转子型马达的转子。与环状磁体相比,能够实现成本降低和轻量化,并且无论是外转子型还是内转子型,都能够使板状磁体相对于转子轭在径向和轴向上高位置精度地组装。
17.在马达中,通过包括上述任一个转子和与该转子的板状磁体相对的定子极齿的定子,能够提供廉价、轻量、组装性良好、能够维持马达特性的外转子型马达或内转子型马达。
18.一种转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在转子轭的周面环绕涂布以规定时间固化的第一粘接剂的工序;在上述板状磁体的粘接面分别涂布比上述第一粘接剂更需要固化时间但粘接强度更高的第二粘接剂的工序;在所述转子轭的周面安装定位构件的工序,上述定位构件由在径向和轴向上将上述板状磁体进行定位的梳齿状的分隔构件环状地连结而成;在安装有上述定位构件的上述转子轭的分隔构件之间,将上述板状磁体定位于上述分隔构件之间并经由上述第一粘接剂和上述第二粘接剂以规定间隔配置于上述转子轭的周面的工序;使上述第一粘接剂固化并分别形成将各板状磁体之间沿周向隔开的分隔部,并且在第一粘接部处将上述板状磁体相对于上述转子轭临时固定的工序;从上述转子轭将上述定位构件拔除的工序;以及使上述第二粘接剂固化并在第二粘接部处将上述板状磁体相对于上述转子轭正式固定的工序。另外,涂布于板状磁体的粘接面的第一粘接剂和第二粘接剂包括直接涂布于粘接面的情况和预先供给到被粘接面并间接地涂布的情况这两种情况。在称为板状磁体时,只要是具有一定厚度的板材即可,不限于平板状,还包括弯曲板等各种形式。
19.根据上述转子的制造方法,由于将第一粘接剂环绕涂布在转子轭的周面,并且将
第二粘接剂分别涂布于板状磁体,因此,固化条件不同的粘接剂的处理变得容易,并且能够高作业效率地进行涂布。另外,通过在转子轭安装由在径向和轴向上进行定位的梳齿状的分隔构件环状地连结而成的定位构件,能够在分隔构件之间在径向和轴向上定位并配置板状磁体。另外,在使第一粘接剂固化时,形成有将板状磁体之间隔开的分隔部(第一粘接剂固化部),板状磁体能够相对于转子轭在周向上定位,并在第一粘接部处临时固定。在该状态下,通过从转子轭拔除定位构件,能够省略原本不需要的定位构件,减少部件个数,降低制造成本,实现转子的轻量化。另外,在从转子轭去除定位构件之后,使涂布于板状磁体的第二粘接剂固化并在第二粘接部处相对于转子轭正式固定,因此,能够高位置精度地粘接固定板状磁体。
20.也可以是一种外转子型马达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包括:在筒状的转子轭的内周面安装定位构件的工序,所述定位构件由在径向和轴向上对上述板状磁体进行定位的梳齿状的分隔构件连结于环状连结部而成;将多个上述板状磁体分别插入到上述分隔构件之间,并且经由第一粘接剂和第二粘接剂定位于上述转子轭的内周面并以规定间隔配置的工序;以及将转子轮毂和转子轴一体地组装于上述转子轭的工序。
21.或者,也可以是内转子型马达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包括:将由在径向和轴向上对上述板状磁体进行定位的梳齿状的分隔构件连结于环状连结部而成的定位构件安装于以转子轴为中心的转子轭的外周面的工序;以及将多个上述板状磁体分别插入到上述分隔构件之间,并且经由上述第一粘接剂和上述第二粘接剂定位于上述转子轭的外周面并以规定间隔配置的工序。
22.也可以是第一粘接剂使用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或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与厌氧固化型粘接剂的组合,将板状磁体相对于转子轭临时固定。由此,仅通过对夹设在板状磁体之间以及板状磁体与转子轭之间的第一粘接剂层照射紫外线,就能够使第一粘接剂在较短的时间内固化,并形成将板状磁体之间隔开的分隔部(第一粘接剂固化部),因此,板状磁体能够容易地相对于转子轭临时固定。
23.也可以是多个板状磁体在粘接于转子轭内之前磁化、或者在粘接于上述转子轭内之后磁化。如果预先使板状磁体磁化,则在插入到转子轭时有可能会相互吸引并吸附,但是通过使用定位构件,则不会发生这样的不良情况。另外,如果在将板状磁体粘接于转子轭内之后进行磁化,则板状磁体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也难以受到热退磁的影响。发明效果
24.如上所述,能够提供一种减少部件个数,降低制造成本,实现轻量化的转子。另外,能够提供一种能进行多个板状磁体的径向和轴向的定位而高位置精度地粘接固定于转子轭的组装性良好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另外,能够提供一种使用上述转子、廉价且组装性良好、能够维持马达特性的马达。
附图说明
25.图1a至图1e是表示外转子型马达的转子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图2a至图2d是表示图1之后的外转子型马达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图3a1至图3b3是表示粘接固定于转子轭的板状磁体的形式的说明图。图4a至图4c是表示内转子型马达的转子的制造工序的说明图。图5a和图5b是表示板状磁体的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的粘接区域的说明图。图6a至图6d是表示现有的外转子型马达的转子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图7a和图7b是表示现有的内转子型马达的转子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图8a和图8b是表示转子轭和旋转轮毂的必要结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转子、转子的制造方法和马达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对马达的示意结构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作为马达的一例,使用外转子型或后述的内转子型的直流无刷马达。
27.如图2c、图2d所示,直流无刷马达使用包括转子1和定子2的外转子型马达m。转子1通过与转子轴3连接的转子轮毂4以对筒状的转子轭5(铁、sus等磁性材料)的一端开口部进行封闭的方式嵌入而形成为杯状。在转子轭5的内周面5a(参照图2a)上粘接固定有沿周向交替地磁化为n极或s极的分割为多个的板状磁体6(转子磁体)(参照图2b)。各板状磁体6与后述的定子芯部7的定子极齿7b相对配置。另外,在称为板状磁体6时,只要是具有一定厚度的磁性板材即可,不限于平板状(参照图3b1),还包括弯曲板(参照图3a1)等各种形式。
28.如图2c所示,定子2在轴承外壳2a的外周组装有定子芯部7。定子芯部7的多个定子极齿7b从环状的芯背部7a向径向外侧突出设置。定子芯部7也可以是电磁钢板层叠冲压而成的层叠芯部或是由磁性体金属块构成的块芯部中的任一个。定子芯部7的定子极齿7b的周围被绝缘体(绝缘绕线管)7c包覆,在绝缘体7c的周围分别卷绕有线圈7d。转子1将转子轴3插入到定子2的轴承外壳2a,板状磁体6与定子芯部7的定子极齿7b相对配置而组装成能旋转(参照图2d)。
29.在此,对转子1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a3、图3b3所示,在筒状的转子轭5的内周面5a,沿周向分割为多个的板状磁体6以空开规定间隔的间隙的方式设置。板状磁体6使用表面经过防锈处理的稀土类磁体(例如钕磁体),在转子轭5与平板状的板状磁体6之间的间隙夹设第一粘接剂8a和第二粘接剂8b而粘接。多个板状磁体6被分隔部(第一粘接剂固化部)8c沿周向分隔并固定。由此,如后所述,能够使用不同种类的多种粘接剂将高输出的板状磁体6相对于转子轭5不发生位置偏移地粘接固定。
30.如图5a、图5b所示,在各板状磁体6的粘接面6c相邻地形成有第一粘接部6a和第二粘接部6b,上述第一粘接部6a涂布有以规定时间固化的第一粘接剂8a,上述第二粘接部6b涂布有比第一粘接剂8a更需要固化时间但粘接强度更高的正式固定用的第二粘接剂8b。第一粘接剂8a例如使用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或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与厌氧固化型粘接剂混合而成的粘接剂,第二粘接剂8b例如使用热固化型环氧树脂类粘接剂。由此,仅通过对夹设在板状磁体6与转子轭5之间的第一粘接剂8a照射紫外线,就能够使第一粘接剂8a在较短时
间内固化,从而形成将板状磁体6之间隔开的分隔部(第一粘接剂固化部)8c,因此,板状磁体6能够容易地相对于转子轭5临时固定。此外,在使第二粘接剂8b加热固化时,由于板状磁体6被分隔部8c沿周向定位并被第一粘接剂8a临时固定,因此,不会发生位置偏移。将板状磁体6粘接于转子轭5的内周面5a的状态表示在图3b3中。
31.板状磁体6为平板状,如图3b2所示,在转子轭5的弯曲的内周面5a与平板状的板状磁体6的粘接面6c之间形成的空隙部9中形成有第一粘接剂8a和第二粘接剂8b的粘接剂积存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需要对板状磁体6进行特别加工,因此,不仅能够降低制造成本,而且能够将在与作为转子轭5的粘接面的内周面5a(弯曲面)之间形成的空隙部9作为第一粘接剂8a和第二粘接剂8b的粘接剂积存部而使用,因此,能够维持临时粘接或固定粘接的强度。特别是在临时固定时照射紫外线的情况下,能够确保从内周面5a(弯曲面)和平板上的板状磁体6的端面的间隙照射紫外线的充分的空间。
32.如图5a、图5b所示,理想的是,形成于板状磁体6的粘接面6c的粘接区域中,第二粘接部6b具有与第一粘接部6a相同的面积(参照图5a)或比第一粘接部6a大的面积(第二粘接部6b>第一粘接部6a)(参照图5b)。由此,能够维持板状磁体6相对于转子轭5的粘接强度。
33.如上所述,第一粘接剂8a使用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或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与厌氧固化型粘接剂混合而成的粘接剂,第二粘接剂8b使用热固化型环氧树脂类粘接剂。由此,通过对夹设在板状磁体6之间以及板状磁体6与转子轭5之间的第一粘接剂8a照射紫外线,以使第一粘接剂8a在较短时间内固化,从而形成将板状磁体6之间隔开的分隔部8c,因此,板状磁体6能够容易地相对于转子轭5临时固定。此外,在使第二粘接剂8b加热固化时,由于板状磁体6被分隔部8c沿周向定位并被第一粘接剂8a临时固定,因此,不会发生位置偏移。
34.另外,对板状磁体6为平板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如图3a1所示粘接面6c为曲率与转子轭5的曲率相同的弯曲板状。在这种情况下,涂布在转子轭5的弯曲的内周面5a与板状磁体6的粘接面6c之间的粘接剂8a、8b如图3a2所示在粘接面6c的周向上均匀地形成。如图1b所示,在转子轭5的内周面5a环绕涂布有临时固定用的第一粘接剂8a,在板状磁体6涂布有正式固定用的第二粘接剂8b,这一点与平板状磁体的情况相同。将板状磁体6粘接于转子轭5的内周面5a的状态表示在图3a3中。
35.另外,如图1c所示,为了将多个板状磁体6定位并粘接固定于转子轭5的内周面5a,而使用树脂制的定位构件10。定位构件10使用树脂成型材料,包括环状地连结的环状连结部10a和从该环状连结部10a梳齿状地立起形成的多个分隔构件10b。分隔构件10b彼此的间隔为与板状磁体6的宽度尺寸相等或稍宽的程度。另外,在环状连结部10a向径向外侧延伸设置有用于与转子轭5的开口端抵接并定位的凸缘部10c。
36.如图1d所示,通过定位构件10(分隔构件10b)从转子轭5的一端开口部插入到内周面5a,板状磁体6从另一端开口部插入到分隔构件10b之间以在径向和轴向上定位于内周面5a。此时,由于在转子轭5的内周面5a环绕涂布有第一粘接剂8a,因此,将板状磁体6在径向和轴向上定位并配置于转子轭5。在照射紫外线时,第一粘接剂8a在较短时间内固化,从而形成将板状磁体8a之间隔开的分隔部8c。因此,板状磁体6能够容易地相对于转子轭5临时固定。
37.另外,如图1e所示,在将板状磁体6临时固定于转子轭5的内周面5a的状态下,能够
将不需要的定位构件10从转子轭5拔出并去除。在从转子轭5去除定位构件10之后,通过将环氧树脂类的第二粘接剂8b以例如100
°
~180
°
加热固化,以在第二粘接部6b处对板状磁体6进行粘接固定。在加热固化工序中,第二粘接剂8b的粘度会暂时降低,但是由于被分隔部8c沿周向定位并被第一粘接剂8a临时固定,因此,板状磁体6不会发生位置偏移。由此,能够减少原本不需要的定位构件10、降低制造成本、实现转子1的轻量化。另外,由于多个板状磁体6使用定位构件10以规定间隔粘接固定于转子轭5,因此,与环状磁体相比,能够实现成本降低,并且能够在板状磁体6相对于转子轭5在径向和轴向上的位置精度高且不会发生位置偏移地的情况下组装。
38.这样,也可以形成在转子轭5的内周面5a以规定间隔固定有沿周向分割为多个的板状磁体6的外转子型马达的转子1。
39.另外,如图4a所示,为了将多个板状磁体6(弯曲板)定位并粘接固定于内转子型马达的转子轭5的外周面5b,也可以使用定位构件10。定位构件10由树脂成型材料构成,包括环状地连结的环状连结部10a和从该环状连结部10a梳齿状地立起形成的多个分隔构件10b。也可以没有凸缘部10c。
40.如图4a所示,定位构件10的分隔构件10b从转子轭5的轴向一端侧嵌合于外周面5b,并且将环状连结部10a抵接并安装于转子轭5的一端面。通过将多个板状磁体6从转子轭5的另一端面侧分别插入到分隔构件10b之间,从而在径向和轴向上进行定位。此时,如图4b所示,由于在转子轭5的外周面5b环绕并涂布有第一粘接剂8a,因此,能够将板状磁体6定位并配置于转子轭5。在照射紫外线时,第一粘接剂8a在较短时间内固化,从而形成将板状磁体8a之间隔开的分隔部(第一粘接剂固化部)8c。因此,板状磁体6能够容易地相对于转子轭5临时固定。在将板状磁体6临时固定的状态下,能够如图4c所示将不需要的定位构件10从转子轭5拔出并去除。在从转子轭5去除定位构件10之后,通过将第二粘接剂8b以例如100
°
~180
°
加热固化,在第二粘接部6b处对板状磁体6进行粘接固定。在加热固化工序中,第二粘接剂8b的粘度会暂时降低,但是由于板状磁体6被分隔部8c沿周向定位并被第一粘接剂8a临时固定,因此,板状磁体6不会发生位置偏移。
41.这样,如图4c所示,能够得到在形成为圆柱状的转子轭5的外周面5b上以规定间隔固定有沿周向分割为多个的板状磁体6的内转子型马达的转子1。
42.根据以上的转子1的结构,与环状磁体相比,能够实现成本降低和轻量化,无论是外转子型还是内转子型,都能够使板状磁体6相对于转子轭5在径向和轴向上高位置精度地组装。另外,在马达m中,通过包括上述任一个转子1和具有与该转子1的板状磁体6相对的定子极齿7b的定子2,能够提供廉价、轻量、组装性良好、能够维持马达特性的外转子型马达或内转子型马达。
43.在此,参照图1~图2对外转子型马达的转子1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在图1a中,将转子轴3嵌入到转子毂4的中心部并一体地组装。如图1b所示,在与板状磁体6的第一粘接部6a(参照图5)对应的转子轭5的内周面5a环绕并涂布有以规定时间固化的第一粘接剂8a。第一粘接剂8a例如使用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或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与厌氧固化型粘接剂混合而成的粘接剂。另外,在与板状磁体6的第一粘接部6a相邻的第二粘接部6b分别涂布有比第一粘接剂8a更需要固化时间但粘接强度更高的第二粘接剂8b。第二粘接剂8b例如使用热
固化型环氧树脂类粘接剂。
44.如图1b所示,在涂布第一粘接剂8a、第二粘接剂8b的工序中,从转子轭5的一端开口侧,在与第一粘接部6a对应的内周面5a环绕涂布第一粘接剂8a,在板状磁体6的第二粘接部6b沿长边方向线状地涂布第二粘接剂8b。由此,固化条件不同的粘接剂的处理变得容易,并且能够高作业效率地进行涂布。
45.接着,如图1c所示,在转子轭5的内周面5a安装有定位构件10,上述定位构件10由在径向和轴向上对板状磁体6进行定位的梳齿状的分隔构件10b连结于环状连结部10a而成。将分隔构件10b以从转子轭5的另一端开口侧插入至凸缘部10c与开口端抵接为止的方式插入。
46.接着,如图1d所示,在安装有定位构件10的转子轭5的分隔构件10b之间,从一端开口侧分别插入板状磁体6并经由第一粘接剂8a和第二粘接剂8b以规定间隔配置于转子轭5的内周面5a。
47.在图1d的状态下,使涂布于板状磁体6的第一粘接剂8a固化并在第一粘接部6a处将该板状磁体6相对于转子轭5临时固定。具体而言,在对第一粘接剂8a照射紫外线时,第一粘接剂8a固化并形成将板状磁体6之间隔开的分隔部8c,从而能够将板状磁体6相对于转子轭在周向上定位并临时固定。另外,在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和厌氧固化性粘接剂混合的情况下,第一粘接剂8a通过紫外线照射使板状磁体6的端面的粘接剂固化而与外部气体隔绝,从而使内部(空隙部9内部:参照图3b2)的粘接剂成为厌氧状态而固化。
48.接着,如图1e所示,从临时固定有板状磁体6的转子轭5的另一端开口拔除不需要的定位构件10。接着,如图2a所示,将在图1a中组装的转子轮毂4和转子轴3嵌入到转子轭5的一端开口而一体地组装,从而组装成转子1。图2b表示转子1组装后的状态。
49.接着,使环氧树脂类的第二粘接剂8b在100℃~180℃的范围内的规定温度下加热固化,并且在第二粘接部6b处将板状磁体6相对于转子轭5的内周面正式固定。
50.另外,也可以是多个板状磁体6在粘接于转子轭5内之前磁化和在粘接于转子轭5内之后磁化中的任一个。如果预先使板状磁体6磁化,则在插入到转子轭5时有可能会相互吸引并吸附,但是通过使用定位构件10,不会发生这样的不良情况。另外,如果在将板状磁体6粘接于转子轭5的内周面5a之后进行磁化,则板状磁体6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也难以受到热退磁的影响。
51.通过以上,制造出转子1并组装于定子2,从而制造出马达m。具体而言,如图2c所示,转子1将转子轴3插入到定子2的轴承外壳2a并由未图示的轴承能旋转地支承。转子轭5的板状磁体6与定子芯部7的定子极齿7b相对配置并能旋转地组装。将转子1组装于定子2后的马达m表示在图2d中。
52.另外,在内转子型马达的转子1的情况下,如图4a所示,仅通过向转子轭5涂布第一粘接剂8a的面不同,就能够经由相同的工序来制造转子1。即,也可以如图4a所示在转子轭5的与第一粘接部6a对应的外周面5b环绕并涂布第一粘接剂8a,并在与板状磁体6的第二粘接部6b对应的粘接面6c涂布第二粘接剂8b。
53.如图4a所示,在以转子轴3为中心组装成柱状的转子轭5的外周面5b安装有定位构件10,上述定位构件10由在径向和轴向上对板状磁体6进行定位的梳齿状的分隔构件10b连结于环状连结部10而成。将分隔构件10b以沿转子轭5的外周面5b嵌合至环状连结部10a与转子轭5的端面抵接为止的方式嵌入。
54.接着,如图4b所示,在安装有定位构件10的转子轭5的分隔构件10b之间分别插入板状磁体6并经由第一粘接剂8a和第二粘接剂8b定位于转子轭5的外周面5b并以规定间隔配置。
55.在图4b的状态下,对第一粘接剂8a照射紫外线,使第一粘接剂8a固化并分别形成有将板状磁体6之间隔开的分隔部8c,从而利用第一粘接部6a将板状磁体8相对于转子轭5的外周面5b临时固定。在使涂布于板状磁体6的第一粘接剂8a固化时,该板状磁体6被第一粘接部6a相对于转子轭5临时固定。
56.接着,如图4c所示,通过从临时固定有板状磁体6的转子轭5拔出不需要的定位构件10,从而组装成转子1。
57.最后,将环氧树脂类的第二粘接剂8b在100℃~180℃的规定温度下加热固化,并且在第二粘接部6b处将板状磁体6相对于转子轭5的外周面5b正式固定。通过以上,制造出内转子型马达的转子1。
58.另外,也可以是多个板状磁体6在粘接于转子轭5内之前磁化、和在粘接于转子轭5内之后磁化中的任一个。
59.根据上述的转子1的制造方法,由于将第一粘接剂8a环绕涂布在转子轭5的周面,并且将第二粘接剂8b分别涂布于板状磁体6,因此,固化条件不同的粘接剂的处理变得容易,并且能够高作业效率地进行涂布。另外,通过将由在径向和轴向上进行定位的梳齿状的分隔构件10b环状地连结而成的定位构件10安装于转子轭5,能够在分隔构件10b之间在径向和轴向上定位并配置板状磁体6。另外,在使第一粘接剂8a固化时,形成有将板状磁体6之间隔开的分隔部8c并将板状磁体6相对于转子轭5在周向上定位并临时固定。在该状态下,能够从转子轭5拔出定位构件10,通过省略原本不需要的定位构件10,能够减少部件个数,降低制造成本,实现转子1的轻量化。另外,在从转子轭5去除定位构件10之后,使涂布于板状磁体6的第二粘接剂8b加热固化并相对于转子轭5正式固定,因此,能够高位置精度地粘接固定板状磁体6。
60.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能够提供一种减少部件个数,降低制造成本,实现轻量化的转子1。另外,能够提供一种能进行多个板状磁体6的径向和轴向的定位并高位置精度地粘接固定于转子轭5的组装性良好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另外,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使用上述转子1的廉价且组装性良好、能够维持马达特性的马达m。
技术特征:
1.一种转子,所述转子在转子轭的周面以规定间隔包括沿周向分割为多个的板状磁体,其特征在于,在各板状磁体的粘接面相邻地形成有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所述第一粘接部涂布有以规定时间固化的第一粘接剂,所述第二粘接部涂布有比所述第一粘接剂更需要固化时间但粘接强度更高的第二粘接剂,在所述转子轭的周面以规定间隔配置有在径向和轴向上定位的多个所述板状磁体,使所述第一粘接剂固化而分别形成有将各板状磁体之间沿周向隔开的分隔部,并且多个所述板状磁体在所述第一粘接部处临时固定,使所述第二粘接剂固化,从而使多个所述板状磁体彼此在周向上被所述分隔部以规定间隔隔开,并就此在所述第二粘接部处粘接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磁体是表面经过防锈处理的稀土类磁体,在转子轭与磁体之间的间隙夹设有所述第一粘接剂和第二粘接剂。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关于在所述板状磁体的粘接面中涂布有第一粘接剂的第一粘接部和涂布有第二粘接剂的第二粘接部的面积,第二粘接部具有与第一粘接部相同的面积或比第一粘接部大的面积。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剂使用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或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与厌氧固化型粘接剂的组合,所述第二粘接剂使用热固化型粘接剂。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磁体是平板状磁体,将在所述转子轭的弯曲面与所述板状磁体的平板面之间形成的空隙部作为所述第一粘接剂和所述第二粘接剂的粘接剂积存部而形成粘接剂层。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是在形成为杯状的转子轭的内周面以规定间隔固定有沿周向分割为多个的板状磁体的外转子型马达的转子。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是在形成为圆柱状的转子轭的外周面以规定间隔固定有沿周向分割为多个的板状磁体的内转子型马达的转子。8.一种马达,所述马达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以及定子,所述定子具有与该转子的板状磁体相对的定子极齿。9.一种转子的制造方法,包括:在转子轭的周面环绕涂布以规定时间固化的第一粘接剂的工序;在所述板状磁体的粘接面分别涂布比所述第一粘接剂更需要固化时间但粘接强度更高的第二粘接剂的工序;在所述转子轭的周面安装定位构件的工序,所述定位构件由在径向和轴向上对所述板状磁体进行定位的梳齿状的分隔构件环状地连结而成;在安装有所述定位构件的所述转子轭的分隔构件之间,将所述板状磁体定位于所述分
隔构件之间并经由所述第一粘接剂和所述第二粘接剂以规定间隔配置于所述转子轭的周面的工序;使所述第一粘接剂固化并分别形成有将各板状磁体之间沿周向隔开的分隔部,并且在第一粘接部处将所述板状磁体相对于所述转子轭临时固定的工序;从所述转子轭将所述定位构件拔除的工序;以及使所述第二粘接剂固化并在第二粘接部处将所述板状磁体相对于所述转子轭正式固定的工序。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外转子型马达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筒状的转子轭的内周面安装定位构件的工序,所述定位构件由在径向和轴向上对所述板状磁体进行定位的梳齿状的分隔构件连结于环状连结部而成;将多个所述板状磁体分别插入到所述分隔构件之间且经由第一粘接剂和第二粘接剂定位于所述转子轭的内周面并以规定间隔配置的工序;以及将转子轮毂和转子轴一体地组装于所述转子轭的工序。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转子型马达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以转子轴为中心的转子轭的外周面安装定位构件的工序,所述定位构件由在径向和轴向上对所述板状磁体进行定位的梳齿状的分隔构件连结于环状连结部而成;以及将多个所述板状磁体分别插入到所述分隔构件之间,并且经由所述第一粘接剂和所述第二粘接剂定位于所述转子轭的外周面并以规定间隔配置的工序。12.如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粘接剂使用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或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与厌氧固化型粘接剂的组合,将板状磁体相对于转子轭临时固定。13.如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板状磁体在粘接于转子轭内之前磁化、或者在粘接于所述转子轭内之后磁化。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减少部件个数,降低制造成本,实现轻量化的转子。作为解决方法,在转子轭(5)的内周面(5a)以规定间隔配置有在径向和轴向上定位的多个板状磁体(6),使第一粘接剂(8a)固化而分别形成有将各板状磁体(6)之间隔开的分隔部(8c),并且在第一粘接部(6a)处临时固定,使第二粘接剂(8b)固化,从而使多个板状磁体(6)彼此在周向上被分隔部(8c)以规定间隔隔开,并就此在第二粘接部(6b)处粘接固定。(6b)处粘接固定。(6b)处粘接固定。
技术研发人员:
滝沢启介 平林久男 池田雅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信浓绢糸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2021.01.22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