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火电厂低压缸大
气阀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气阀破裂板。
背景技术:
2.在火电厂汽轮发电机组中,汽轮机的大气阀一般位于低压外缸的顶部,每个低压缸配置两组大气阀,作用是当低压缸排汽压力异常升高,并超过设计的最大安全排汽压力时,引起大气阀内的破裂板在高压排气的冲击下被冲破。破裂板断裂后,低压缸内的排汽向上排向大气,快速降低低压缸的排汽压力,从而保护机组安全。
3.现有的大气阀破裂板为薄铅板,工作原理为高压排气冲破破裂板。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破裂板密封性不严、易破损等问题,从而影响机组真空,甚至导致机组被迫停运。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气阀破裂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气阀破裂板,包括:
6.
刚性件,用于保持破裂板的整体强度;
7.
密封件,设置于
所述刚性件的下方,用于提高破裂板的密封性;
8.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刚性件与所述密封件之间,其上设置有若干通孔,用于提高破裂板的强度并供排气通过。
9.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大气阀破裂板还包括:
10.密封环,其内侧环面与所述刚性件、密封件和连接件的周侧面连接。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刚性件与所述连接件之间,所述密封件与所述连接件之间,所述密封环与所述刚性件、密封件和连接件之间通过密封胶粘接。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刚性件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密封件的材质为橡胶,所述连接件的材质为特氟龙,所述密封环的材质为橡胶。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刚性件的厚度介于0.5mm至1mm之间。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的厚度介于0.5mm至1mm之间。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6.1、通过将刚性件、密封件和连接件设置成复合型破裂板,一方面,密封件的设置使得本技术具有了良好的密封性能,能够改善原有破裂板密封性不严,泄气漏气的情况,另一方面,低压缸内的排气过高引起排气冲破密封件之后,高压排气经连接件上的通孔作用于刚性件之上,即通过设置连接件,能够在提高破裂板整体强度的基础上兼顾保持破裂板原有的破裂阈值,从而改善了原破裂板在低压缸未达到临界压力时就出现破损的情况,保证了机组安全稳定的运行。
17.2、通过设置密封环,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技术示范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19.图2是本技术示范实施例中为显示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20.图中:1、刚性件;2、密封件;3、连接件;31、通孔;4、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4.如背景技术中所述,在火电厂汽轮发电机组中,汽轮机的大气阀一般位于低压外缸的顶部,每个低压缸配置两组大气阀,作用是当低压缸排汽压力异常升高,并超过设计的最大安全排汽压力时,引起大气阀内的破裂板在高压排气的冲击下被冲破。破裂板断裂后,低压缸内的排汽向上排向大气,快速降低低压缸的排汽压力,从而保护机组安全。现有的大气阀破裂板为薄铅板,工作原理为高压排气冲破破裂板。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破裂板密封性不严、易破损等问题,从而影响机组真空,甚至导致机组被迫停运。
25.为改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大气阀破裂板,参照图1和图2,其主要包括:刚性件1、密封件2、连接件3和密封环4,刚性件1用于保持破裂板的原有强度,密封件2和密封环4用于提高破裂板的密封性,连接件3 用于提高破裂板的整体强度。
26.具体地,
27.刚性件1整体形成为圆板状,在一些实施例中,其材质可以是不锈钢或其他合金材料,在示范实施例中,刚性件1的材质优选为sus316不锈钢, sus316不锈钢塑性、韧性、冷变性、焊接工艺性能良好,由于含碳量低且含有2%-3%的钼,提高了对还原性盐和各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碱、盐类的耐腐蚀性能,同时高温性强度,能够满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火电厂低压缸中高温、高压、湿热下的服役需求。进一步地,原有破裂板的材质为铅板,由于sus316 不锈钢的强度较原有破裂板强度高,故而其厚度较原有破裂板薄,在本技术示范实施例中,设置刚性件1的厚度介于0.5mm至1mm之间,所述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所需低压缸临界压力适时调整刚性件1的厚度。
28.密封件2设置在刚性件1的下方,其整体形成为与刚性件1相匹配的圆板状,在一些
实施例中,其材质可以是橡胶,也可以是聚氨酯或其他材料,在示范实施例中,密封件2的材质具体为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性能及用途作为橡胶家族中的佼佼者,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有着独特的耐老化、耐热、阻燃性能,特别是耐候、耐臭氧和耐化学腐蚀等性能是其他任何橡胶都无法比拟的,其长期最高使用温度为130℃,短时间可以允许升高到160℃,能够满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火电厂低压缸中高温、高压、湿热下的服役需求。进一步地,在示范实施例中,其厚度具体设置为0.5mm至1mm 之间。
29.连接件3设置于刚性件1和密封件2之间,其整体形成为与刚性件1和密封件2想匹配的圆板状,刚性件1与所述连接件3之间,所述密封件2与所述连接件3之间通过密封胶粘接,以提高破裂板整体的密封性,进一步地,连接件3的材质优选为特氟龙材质,在示范实施例中,连接件3上自上而下地开设有若干通孔31,以供高压排气冲破密封件2后透过连接件3抵达刚性件1,即能够在提高破裂板整体强度的基础上兼顾保持破裂板原有的破裂阈值。
30.密封环4设置于刚性件1、密封件2和连接件3的周侧,参照图1,其整体形成为圆环状,且其环内径尺寸与刚性件1的尺寸相匹配,密封环4的内侧环面与刚性件1、密封件2和连接件3的周侧面通过密封胶粘接。进一步地,在示范实施例中,密封环4的材质具体为氯磺化聚乙烯橡胶,以满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火电厂低压缸中高温、高压、湿热下的服役需求。
31.综上所述,通过将刚性件1、密封件2和连接件3设置成复合型破裂板,一方面,密封件2和密封环4的设置使得本技术具有了良好的密封性能,能够改善原有破裂板密封性不严,泄气漏气的情况,另一方面,低压缸内的排气过高引起排气冲破密封件2之后,高压排气经连接件3上的通孔31作用于刚性件1之上,即通过设置连接件3,能够在提高破裂板整体强度的基础上兼顾保持破裂板原有的破裂阈值,从而改善了原破裂板在低压缸未达到临界压力时就出现破损的情况,保证了机组安全稳定的运行。
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大气阀破裂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刚性件(1),用于保持破裂板的整体强度;密封件(2),设置于所述刚性件(1)的下方,用于提高破裂板的密封性;连接件(3),设置于所述刚性件(1)与所述密封件(2)之间,其上设置有若干通孔(31),用于提高破裂板的强度并供排气通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气阀破裂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环(4),其内侧环面与所述刚性件(1)、密封件(2)和连接件(3)的周侧面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气阀破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件(1)与所述连接件(3)之间,所述密封件(2)与所述连接件(3)之间,所述密封环与所述刚性件(1)、密封件(2)和连接件(3)之间通过密封胶粘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气阀破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件(1)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密封件(2)的材质为橡胶,所述连接件(3)的材质为特氟龙,所述密封环的材质为橡胶。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大气阀破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件(1)的厚度介于0.5mm至1mm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大气阀破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2)的厚度介于0.5mm至1mm之间。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大气阀破裂板,包括:刚性件,用于保持破裂板的整体强度;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刚性件的下方,用于提高破裂板的密封性;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刚性件与所述密封件之间,其上设置有若干通孔,用于提高破裂板的强度并供排气通过。本申请通过将刚性件、密封件和连接件设置成复合型破裂板,一方面,设置密封件能够改善原有破裂板密封性不严,泄气漏气的情况,另一方面,通过设置连接件,能够在提高破裂板整体强度的基础上兼顾保持破裂板原有的破裂阈值,从而改善了原破裂板在低压缸未达到临界压力时就出现破损的情况,保证了机组安全稳定的运行。全稳定的运行。全稳定的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
刘超 林傈鹏 李博 刘旭君 呼和 李伟 樊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华能巢湖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24
技术公布日:
2022/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