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海底
线缆牵引
护套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海底线缆牵引护套。
背景技术:
2.海底线缆在铺设时,需要将牵引护套固定在线缆的端部,通过牵引护套对海底线缆进行拖拽,并通过牵引护套对海底线缆进行防护,防止海底线缆磨损破裂。
3.现有海底线缆牵引护套,大多数为一端设置有拉环的闭合端,一端为便于线缆插入的开口端,由于线缆插入牵引护套内部后容易松动,为了使得牵引护套和海底线缆固定呈一体,还需要用铁丝在开口端处缠绕并扎紧, 这样就可以通过拖拽牵引护套间接拖拽海底线缆。
4.但,这样的铁丝扎紧方法加固效果较为一般,并且铁丝扎紧后会挤压线缆的外皮,容易对外皮造成伤害。
5.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海底线缆牵引护套,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底线缆牵引护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海底线缆牵引护套,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8.一种海底线缆牵引护套,包括:网套、防护套、拉环、压套、旋转连接器、
束带、
夹板、扣板、铆钉、连接孔;所述防护套套入安装在网套上部的外侧,且拉环位于防护套的顶端;所述压套压接安装在网套的上部;所述束带通过旋转连接器安装在网套的下部,且束带与旋转连接器穿接连接;所述夹板夹紧固定在束带的两端,且夹板与束带通过铆钉固定;所述扣板位于夹板的两端;所述连接孔开设在夹板的一侧,且连接孔贯穿束带。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海底线缆牵引护套所述束带为长条状橡胶带,且旋转连接器安装在束带的两侧。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海底线缆牵引护套所述夹板在束带的两端均对称安装有两处。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海底线缆牵引护套所述扣板的整体外观呈锯齿状。
1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3.1、本实用新型束带为长条状橡胶带,且旋转连接器安装在束带的两侧的设置,通过束带增大与线缆外皮的摩擦力,提高牵引时的牢固性与稳定性,同时对线缆外皮起到保护作用,且通过旋转连接器连接,方便安装与拆卸,同时使力的分布更加均匀。
14.2、本实用新型夹板在束带的两端均对称安装有两处,扣板的整体外观呈锯齿状的设置,通过扣板增大夹板与束带的摩擦力,提高连接牢固性与稳定性,同时减轻铆钉的受力,防止脱落。
15.3、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海底线缆牵引护套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方便安装与拆卸、增大与线缆的摩擦力,提高牵引时的牢固性与稳定性,对线缆外皮起到保护作用,实用性强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束带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网套1、防护套2、拉环3、压套4、旋转连接器5、束带6、夹板7、扣板8、铆钉9、连接孔10。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4.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底线缆牵引护套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26.一种海底线缆牵引护套,包括:网套1、防护套2、拉环3、压套4、旋转连接器5、束带6、夹板7、扣板8、铆钉9、连接孔10;防护套2套入安装在网套1上部的外侧,且拉环3位于防护套2的顶端;压套4压接安装在网套1的上部;束带6通过旋转连接器5安装在网套1的下部,且束带6与旋转连接器5穿接连接;夹板7夹紧固定在束带6的两端,且夹板7与束带6通过铆钉9固定;扣板8位于夹板7的两端;连接孔10开设在夹板7的一侧,且连接孔10贯穿束带6。
27.具体的,如图2所示,束带6为长条状橡胶带,且旋转连接器5安装在束带6的两侧,
摩擦力大,通过束带6增大与线缆外皮的摩擦力,提高牵引时的牢固性与稳定性,同时对线缆外皮起到保护作用,且通过旋转连接器5连接,方便安装与拆卸,同时使力的分布更加均匀。
28.具体的,如图3所示,夹板7在束带6的两端均对称安装有两处,进一步提高连接牢固性与稳定性。
29.具体的,如图3所示,扣板8的整体外观呈锯齿状,通过扣板8增大夹板7与束带6的摩擦力,提高连接牢固性与稳定性,同时减轻铆钉9的受力,防止脱落。
30.具体实施步骤:
31.使用时,首先将旋转连接器5固定安装到网套1的底部,然后将网套1套入安装到海底海底线缆端部的外侧,然后将束带6穿过旋转连接器5的底部,然后拉动束带6将束带6包裹在海底线缆的外侧,再用铁丝或螺栓穿过连接孔10,将束带6的两端紧固,通过束带6增大与海底线缆的摩擦力,提高牵引时的稳定性与牢固性。
32.综上所述:该一种海底线缆牵引护套,通过束带为长条状橡胶带,且旋转连接器安装在束带的两侧的设置,摩擦力大,通过束带增大与线缆外皮的摩擦力,提高牵引时的牢固性与稳定性,同时对线缆外皮起到保护作用,且通过旋转连接器连接,方便安装与拆卸,同时使力的分布更加均匀;通过夹板在束带的两端均对称安装有两处,扣板的整体外观呈锯齿状的设置,通过扣板增大夹板与束带的摩擦力,提高连接牢固性与稳定性,同时减轻铆钉的受力,防止脱落;通过对海底线缆牵引护套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方便安装与拆卸、增大与线缆的摩擦力,提高牵引时的牢固性与稳定性,对线缆外皮起到保护作用,实用性强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海底线缆牵引护套,包括:网套(1)、防护套(2)、拉环(3)、压套(4)、旋转连接器(5)、束带(6)、夹板(7)、扣板(8)、铆钉(9)、连接孔(1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2)套入安装在网套(1)上部的外侧,且拉环(3)位于防护套(2)的顶端;所述压套(4)压接安装在网套(1)的上部;所述束带(6)通过旋转连接器(5)安装在网套(1)的下部,且束带(6)与旋转连接器(5)穿接连接;所述夹板(7)夹紧固定在束带(6)的两端,且夹板(7)与束带(6)通过铆钉(9)固定;所述扣板(8)位于夹板(7)的两端;所述连接孔(10)开设在夹板(7)的一侧,且连接孔(10)贯穿束带(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底线缆牵引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束带(6)为长条状橡胶带,且旋转连接器(5)安装在束带(6)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底线缆牵引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7)在束带(6)的两端均对称安装有两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底线缆牵引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板(8)的整体外观呈锯齿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海底线缆牵引护套,包括:网套、防护套、拉环;所述防护套套入安装在网套上部的外侧,且拉环位于防护套的顶端;所述压套压接安装在网套的上部;所述束带通过旋转连接器安装在网套的下部,且束带与旋转连接器穿接连接;所述夹板夹紧固定在束带的两端,且夹板与束带通过铆钉固定;所述扣板位于夹板的两端;所述连接孔开设在夹板的一侧,且连接孔贯穿束带;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海底线缆牵引护套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方便安装与拆卸、增大与线缆的摩擦力,提高牵引时的牢固性与稳定性,对线缆外皮起到保护作用,实用性强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问题和不足。问题和不足。
技术研发人员:
许超 李洪友 战谊 王展 张宁 郭冲 袁月 郭祯 徐荣 叶楠 吕爱玲 孙永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江苏广恒新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14
技术公布日:
202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