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灯导光件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灯导光件。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的汽车前照车灯包括光源和对光线进行光学处理的导光件,该导光件对应光源形成入射面,对应灯罩形成出光面,其中,入射面主要是将光匀化准直的作用,从而将光线汇聚至入射面射出,达到预期的出光效果,而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前照车灯,公开号为cn210717344u,其包括一个配光透镜,在其附图中可以看出,配光透镜的出光面或是入射面均为凸出样式,其虽能解决光线分配和聚焦的作用,但也增加了尺寸,在车灯区域内,较大的尺寸势必带来装配上的不便,且凸出于透镜主体外的凸部也对运输带来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灯导光件,在保证出光效率的前提下,减少导光件尺寸。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车灯导光件,包括:
5.入射部位,包括沿宽度方向依次排布的线性匀光组,且所述线性匀光组沿长度方向延伸并布满导光件的两边界,所述线性匀光组位于同一平面上;
6.出光部位,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环形聚光组,且所述环形聚光组沿宽度方向布满导光件的两边界,所述环形聚光组位于同一平面上,且所述线性匀光组和环形匀光组均呈锯齿状结构,所述线性匀光组的锯齿齿尖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环形聚光组的锯齿齿尖位于同一平面上。
7.进一步,所述线性匀光组通过锯齿状结构的齿根端点的连线在宽度方向上形成第一曲面,所述环形聚光组通过锯齿状结构的齿根端点的连线在任一方向上形成第二曲面。
8.进一步,所述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的面型均满足:
9.其中,z为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离光学面定点的距离矢高;c为近轴曲率;k为圆锥系数;r为光学面上点距离光轴的距离;a1、a2、a3、a4、a5、a6、a7、a8均为高次项系数。
10.进一步,所述锯齿状结构包括用于构成线性匀光组的线性锯齿组和用于构成环形聚光组的环形锯齿组,且所述线性锯齿组沿长度方向的中线形成第一聚光区域,所述线性锯齿组齿牙均具有朝向第一聚光区域倾斜的趋势,每个所述环形锯齿组的中心形成第二聚光区域,且所述第二聚光区域和第一聚光区域在导光件上相对设置。
11.进一步,所述环形锯齿组包括多个同心设置的环形锯齿,以及沿径向依次排布的弧形锯齿,弧形锯齿与环形锯齿同心,并且弧形锯齿布满在矩形的导光件的周侧边界,位于径向外侧的环形锯齿的外径与导光件的宽度相匹配。
12.进一步,所述环形锯齿组上的齿牙具有不同倾角,所述线性锯齿组上的齿牙具有不同倾角。
13.进一步,所述环形锯齿组和线性锯齿组上的齿牙的倾角呈朝向聚光中心递增的趋势。
14.进一步,所述环形锯齿组和线性锯齿组的齿牙深度为0.5mm,齿牙间r角为0.02mm,且导光件厚度为3mm。
15.进一步,所述入射部位的入射总量与出光部位的最大照度的比例满足:0.18~0.205。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入射部位由多个线性锯齿组构成,线性锯齿能够在导光件的宽度方向上密集排布,以行使在入射面上对光匀化的作用,保证光线在整个入射部位上具有均匀的匀光和朝向第一聚光区域汇聚的引导效果,光线经过入射部位引导后进入出光部位,出光部位由三个环形聚光组构成,使得光线能够被汇聚并朝向每个环形聚光组的第二聚光区域出射,这有利于光线出射后的叠加,进一步改善了光线的均匀照射;
17.环形聚光组和线性匀光组由锯齿状结构构成,在保证足够的照度的前提下,使得导光件可以以板状设计,从而在相同的外形尺寸下,以及相近的出光量的前提下,使得导光件可以设计成更小的尺寸厚度,降低导光件的重量,从而便于装配和运输。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出光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入射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1.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环形聚光组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线性匀光组的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光件在宽度方向上的剖视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光件在长度方向上的剖视图;
26.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正向模拟照度的对照示意图;
27.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型图和照度示意图;
28.图中:1、入射部位;2、出光部位;3、线性匀光组;4、环形聚光组;5、线性锯齿组;6、环形锯齿组;6.1、环形锯齿;6.2、弧形锯齿;7、第一聚光区域;8、第二聚光区域;9、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中出现了术语上、中、下、顶端、一端等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元件彼此区分开以便于理解,而不是用于定
义任何方向或顺序上的限制。
31.如图1-10所示,一种车灯导光件,包括:
32.入射部位1,包括沿宽度方向依次排布的线性匀光组3,且所述线性匀光组3沿长度方向延伸并布满导光件的两边界,所述线性匀光组3位于同一平面上;
33.出光部位2,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环形聚光组4,且所述环形聚光组4沿宽度方向布满导光件的两边界,所述环形聚光组4位于同一平面上,且所述线性匀光组3和环形匀光组均呈锯齿状结构,所述线性匀光组3的锯齿齿尖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环形聚光组4的锯齿齿尖位于同一平面上。
34.环形聚光组4和线性匀光组3由锯齿状结构构成,采用菲涅尔形式的透镜,使得导光件可以以板状设计,从而在相同的外形尺寸下,以及相近的出光量的前提下,导光件可以设计成更小的尺寸厚度,并能保证足够的照度,从而便于装配和运输。
35.具体的,所述线性匀光组3通过锯齿状结构的齿根端点的连线在宽度方向上形成第一曲面,所述环形聚光组4通过锯齿状结构的齿根端点的连线在任一方向上形成第二曲面。
36.具体的,所述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的面型均满足:其中,z为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离光学面定点的距离矢高;c为近轴曲率;k为圆锥系数;r为光学面上点距离光轴的距离;a1、a2、a3、a4、a5、a6、a7、a8均为高次项系数。
37.下表1给出了本实施例的入射部位和出光部位的圆锥系数k及a1至a6的各高次项系数。
38.表1
[0039][004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光件采用pmma材料,所述导光件为长形板状体,其长度方向要大于宽度方向,并且,为便于导光件的装配,在导光件的两侧设有支脚9,支脚9呈l型的连接在板状体长度方向的两侧,使得导光件的安装位与导光件本体之间形成布置空间,以供光源或其他光学件布置,并在支脚9上设有连接孔,以方便装配。
[0041]
作为对锯齿状结构的进一步实施方式,所述锯齿状结构包括用于构成线性匀光组3的线性锯齿组5和用于构成环形聚光组4的环形锯齿组6,所述环形锯齿组6被分配在大致呈矩形的区域内,该区域由导光件在长度方向上等分。
[0042]
如图6所示,具体的,所述线性锯齿组5包括沿宽度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线性锯齿组5成,所述线性锯齿沿长度方向延伸至导光件的两边界,且入射部位1在宽度方向上的中
线形成第一聚光区域7,即所述线性锯齿组5齿牙均具有朝向第一聚光区域7倾斜的趋势,位于第一聚光区域7的两侧形成趋近于水平的聚光面,为方便观察,图6中虚线部分简化密集的线性锯齿,指代第一聚光区域7。
[0043]
如图5所示,具体的,每个所述环形锯齿组6包括包括多个同心设置的环形锯齿6.1,以及沿径向依次排布的弧形锯齿6.2,弧形锯齿6.2与环形锯齿6.1同心,并且弧形锯齿6.2布满在矩形的导光件的周侧边界,位于径向外侧的环形锯齿6.1的外径与导光件的宽度相匹配,其中,环形锯齿6.1和弧形锯齿6.2的圆心均位于导光件宽度方向的中线上,并在每个所述环形锯齿组6的中心形成第二聚光区域8,且环形锯齿6.1和弧形锯齿6.2具有朝向第二聚光区域8倾斜的趋势,且所述第二聚光区域8和第一聚光区域7在导光件上相对设置,由于光线的叠加,以获得预期的光照度。
[0044]
为方便观察,图5中虚线部分简化密集的环形锯齿6.1,指代第二聚光区域8。
[0045]
作为可选的,相邻的两个环形聚光组4,关于其邻接边界对称设置。
[004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锯齿组6上的齿牙均具有不同倾角,所述线性锯齿组5上的齿牙均具有不同倾角,并且,所述环形锯齿组6和线性锯齿组5上的齿牙的倾角呈朝向聚光中心递增的趋势,以减少光线在聚光区域处的散射,提高光线在聚光区域处的汇聚效果。
[0047]
作为举例的,所述环形锯齿组6和线性锯齿组5的齿牙深度为0.5mm,齿牙间r角为0.02mm,通过以上改进,使得导光件的厚度可达到3mm,导光件的长度尺寸为95mm,宽度尺寸为32mm,且两个环形聚光组4的中心距离32.5mm,当入射总量为200.24lm时,获得的最大照度为37.31lm。
[0048]
具体的,所述入射部位1的入射总量与出光部位2的最大照度的比例满足:0.18~0.205。
[0049]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聚光区域8外部的锯齿齿牙深度为0.5mm,位于第一、第二聚光区域8内的锯齿齿牙的深度呈朝向中心递减的趋势,并在中心趋近于弧面。
[0050]
在上述实施例中,入射部位1由多个线性锯齿组5构成,线性锯齿能够在导光件的宽度方向上密集排布,以行使在入射面上对光匀化的作用,保证光线在整个入射部位1上具有均匀的匀光和朝向第一聚光区域7汇聚的引导效果,光线经过入射部位1引导后进入出光部位2,出光部位2由三个环形聚光组4构成,使得光线能够被汇聚并朝向每个环形聚光组4的第二聚光区域8出射,这有利于光线出射后的叠加,进一步的改善了光线的均匀照射。
[0051]
图9中,模拟接收位置距离车灯10米,led通光量500lm,图10为在前述基础上光型示意图。
[0052]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车灯导光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入射部位(1),包括沿宽度方向依次排布的线性匀光组(3),且所述线性匀光组(3)沿长度方向延伸并布满导光件的两边界;出光部位(2),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环形聚光组(4),且所述环形聚光组(4)沿宽度方向布满导光件的两边界,且所述线性匀光组(3)和环形匀光组均呈锯齿状结构,所述线性匀光组(3)的锯齿齿尖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环形聚光组(4)的锯齿齿尖位于同一平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灯导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匀光组(3)通过锯齿状结构的齿根端点的连线在宽度方向上形成第一曲面,所述环形聚光组(4)通过锯齿状结构的齿根端点的连线在任一方向上形成第二曲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灯导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的面型均满足:型均满足:其中,z为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离光学面定点的距离矢高;c为近轴曲率;k为圆锥系数;r为光学面上点距离光轴的距离;a1、a2、a3、a4、a5、a6、a7、a8均为高次项系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灯导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状结构包括用于构成线性匀光组(3)的线性锯齿组(5)和用于构成环形聚光组(4)的环形锯齿组(6),且所述线性锯齿组(5)沿长度方向的中线形成第一聚光区域(7),所述线性锯齿组(5)齿牙均具有朝向第一聚光区域(7)倾斜的趋势,每个所述环形锯齿组(6)的中心形成第二聚光区域(8),且所述第二聚光区域(8)和第一聚光区域(7)在导光件上相对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灯导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锯齿组(6)的齿牙均具有朝向第二聚光区域(8)倾斜的趋势。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灯导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锯齿组(6)上的齿牙均具有不同倾角,所述线性锯齿组(5)上的齿牙均具有不同倾角。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灯导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锯齿组(6)和线性锯齿组(5)上的齿牙的倾角呈朝向聚光中心递增的趋势。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灯导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锯齿组(6)和线性锯齿组(5)的齿牙深度为0.5mm,齿牙间r角为0.02mm,且导光件厚度为3m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灯导光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部位(1)的入射总量与出光部位(2)的最大照度的比例满足:0.18~0.20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灯导光件,包括:入射部位,包括沿宽度方向依次排布的线性匀光组,且所述线性匀光组沿长度方向延伸并布满导光件的两边界,所述线性匀光组位于同一平面上;出光部位,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环形聚光组,且所述环形聚光组沿宽度方向布满导光件的两边界,所述环形聚光组位于同一平面上,且所述线性匀光组和环形匀光组均呈锯齿状结构,所述线性匀光组的锯齿齿尖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环形聚光组的锯齿齿尖位于同一平面上,在保证出光效率的前提下,减少导光件尺寸。减少导光件尺寸。减少导光件尺寸。


技术研发人员:

高卫华 孙旭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宁波锦辉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24

技术公布日:

2022/10/28

本文发布于:2022-12-01 05:56: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75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锯齿   所述   环形   线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