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消防救援的智能逃生辅助机器人。
背景技术:
2.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灾害性燃烧现象,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火灾现场的温度是十分惊人的,明火会严重灼伤人体皮肤并引燃衣物,而且烟雾会以常人步行速度五倍以上的扩散速度在空间中弥漫,不但挡住求救者的视线,而且会导致人员中毒和窒息,这些是火灾中危及生命的主要因素;目前市场上的消防救援的智能逃生辅助机器人,在使用时需要先对该
装置进行调整,再进行辅助逃离;现有技术中,由于该装置内
零部件位置较为固定,导致操作人员难以根据需求对零部件位置进行调整,从而降低了该装置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防救援的智能逃生辅助机器人,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防救援的智能逃生辅助机器人,包括安装在防护框下表面的移动板,
所述移动板下表面安装有移动轮,所述防护框内安装有移动把手,所述防护框上表面安装有辅助装置,所述防护框正面开设有观察窗,所述防护框内设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正面穿设有固定销,所述固定销穿入移动块内的一端抵紧防护框,所述移动块正面安装有铲板,所述移动板上表面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上表面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安装有雾化管和入水管,所述入水管穿设在水箱内。
7.所述辅助装置包括收集箱,所述收集箱内安装有吸收层,所述收集箱内安装有辅助风扇,所述收集箱背面穿设有出
风管,所述防护框内穿设有喷出管,所述雾化管穿设在喷出管内,出风管底端穿设在喷出管内,所述防护框正面安装有连接框,所述连接框内可滑动地连接有移动架,所述连接框上表面穿设有连接销,所述连接销穿入连接框内的一端抵紧移动架,所述收集箱正面穿设有入风管,所述入风管贯穿在移动架内,所述入风管底端安装有收集框。
8.优选的,所述防护框内开设有滑槽,移动块为方形滑块,移动块与防护框滑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移动块正面开设有螺纹孔,固定销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固定销与移动块螺纹连接。
10.优选的,所述连接框上表面开设有圆孔,圆孔的尺寸与连接销的尺寸相适配。
11.优选的,所述固定销的数量为两组,固定销由四十五号钢材料制作而成。
12.优选的,所述防护框上表面开设有方槽,方槽的尺寸与收集箱的尺寸相适配。
13.(三)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防救援的智能逃生辅助机器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消防救援的智能逃生辅助机器人,通过操纵移动架沿着连接框向前移动,使得入风管向前移动带动收集框向前移动,再操纵连接销穿过连接框抵紧移动架,进而更便于操作人员根据需求对该装置内零部件位置进行调整,加强了操作人员调整该装置内零部件位置的多样性,降低了烟雾对人员逃离火灾现场造成的影响,进一步增强了该装置内零部件在工作过程中的使用效果。
16.2、该消防救援的智能逃生辅助机器人,通过启动辅助风扇,使得空气穿过吸收层将有毒气体吸收,再经过空气带动水雾沿着喷出管喷出对该装置两侧的火灾进行扑灭,进而可防止火灾对对逃离人员造成伤害,缩短了操作人员操纵该装置内零部件消除危害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加快了人员逃离火灾现场的速度,进一步提升了该装置内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工作效率。
17.3、该消防救援的智能逃生辅助机器人,通过操纵固定销插入移动块内,再顺时针旋转固定销将移动块与防护框进行连接固定,使得该装置内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更加的稳固,进而可防止该装置内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松动的现象,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内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了零部件出现松动现象对该装置正常使用造成的影响,更便于操作人员操纵零部件对该装置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辅助装置结构爆炸示意图。
20.图中:1、防护框;2、辅助装置;201、收集箱;202、吸收层;203、辅助风扇;204、出风管;205、喷出管;206、连接框;207、移动架;208、连接销;209、入风管;210、收集框;3、移动板;4、移动把手;5、移动块;6、固定销;7、铲板;8、水箱;9、水泵;10、雾化管;11、入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消防救援的智能逃生辅助机器人,包括安装在防护框1下表面的移动板3,移动板3下表面安装有移动轮,防护框1内安装有移动把手4,防护框1上表面安装有辅助装置2,防护框1正面开设有观察窗,防护框1内设有移动块5,移动块5正面穿设有固定销6,操纵固定销6插入移动块5内,再顺时针旋转固定销6将移动块5与防护框1进行连接固定,使得该装置内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更加的稳固,进而可防止该装置内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松动的现象,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内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了零部件出现松动现象对该装置正常使用造成的影响,更便
于操作人员操纵零部件对该装置进行固定,固定销6穿入移动块5内的一端抵紧防护框1,移动块5正面安装有铲板7,移动板3上表面安装有水箱8,水箱8上表面安装有水泵9,水泵9的型号为150qj20-48/8,水泵9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安装有雾化管10和入水管11,入水管11穿设在水箱8内。
23.辅助装置2包括收集箱201,收集箱201内安装有吸收层202,收集箱201内安装有辅助风扇203,辅助风扇203的型号为fag-400f,启动辅助风扇203,使得空气穿过吸收层202将有毒气体吸收,再经过空气带动水雾沿着喷出管205喷出对该装置两侧的火灾进行扑灭,进而可防止火灾对对逃离人员造成伤害,缩短了操作人员操纵该装置内零部件消除危害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加快了人员逃离火灾现场的速度,进一步提升了该装置内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工作效率,收集箱201背面穿设有出风管204,防护框1内穿设有喷出管205,雾化管10穿设在喷出管205内,出风管204底端穿设在喷出管205内,防护框1正面安装有连接框206,连接框206内可滑动地连接有移动架207,操纵移动架207沿着连接框206向前移动,使得入风管209向前移动带动收集框210向前移动,再操纵连接销208穿过连接框206抵紧移动架207,进而更便于操作人员根据需求对该装置内零部件位置进行调整,加强了操作人员调整该装置内零部件位置的多样性,降低了烟雾对人员逃离火灾现场造成的影响,进一步增强了该装置内零部件在工作过程中的使用效果,连接框206上表面穿设有连接销208,连接销208穿入连接框206内的一端抵紧移动架207,收集箱201正面穿设有入风管209,入风管209贯穿在移动架207内,入风管209底端安装有收集框210。
24.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使操作步骤更加流畅,因此在防护框1内开设有滑槽,移动块5为方形滑块,移动块5与防护框1滑动连接,更便于零部件进行移动,增强了操作步骤的流畅性。
25.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使该装置在使用时更加稳固,从而在移动块5正面开设有螺纹孔,固定销6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固定销6与移动块5螺纹连接,防止零部件出现松动,增强了该装置的稳定性。
26.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零部件间的配合,因此在连接框206上表面开设有圆孔,圆孔的尺寸与连接销208的尺寸相适配,缩小了零部件间的空隙,最大限度的发挥了零部件的作用。
27.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使该装置更便于操作人员使用,从而设置固定销6的数量为两组,固定销6由四十五号钢材料制作而成,减少零部件的磨损时间,延长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28.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更便于移动零部件,因此在防护框1上表面开设有方槽,方槽的尺寸与收集箱201的尺寸相适配,缩短了移动零部件所需要的时间,提升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29.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30.在使用时,操纵移动块5沿着防护框1向下移动,移动块5向下移动带动铲板7向下移动,移动好后操纵固定销6插入移动块5内,再顺时针旋转固定销6将移动块5与防护框1进行连接固定,操纵移动架207沿着连接框206向前移动,移动架207向前移动带动入风管209向前移动,入风管209向前移动带动收集框210向前移动,移动好后操纵连接销208穿过连接
框206抵紧移动架207,操纵移动把手4将整体经过移动轮向前移动,经过铲板7将该装置前方的障碍物推开,启动辅助风扇203,辅助风扇203的输出端旋转经过收集框210将空气吸入,沿着入风管209进入收集箱201内,穿过吸收层202将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吸收,空气沿着出风管204吹入喷出管205内,启动水泵9,水泵9的输出端经过入水管11将水箱8内的水吸出,沿着雾化管10进入喷出管205内,经过空气带动水雾沿着喷出管205喷出,对该装置两侧的火势进行扑灭,防止对人员造成伤害。
31.综上所述,该消防救援的智能逃生辅助机器人,通过操纵移动架207沿着连接框206向前移动,使得入风管209向前移动带动收集框210向前移动,再操纵连接销208穿过连接框206抵紧移动架207,进而更便于操作人员根据需求对该装置内零部件位置进行调整,加强了操作人员调整该装置内零部件位置的多样性,降低了烟雾对人员逃离火灾现场造成的影响,进一步增强了该装置内零部件在工作过程中的使用效果。
32.该消防救援的智能逃生辅助机器人,通过启动辅助风扇203,使得空气穿过吸收层202将有毒气体吸收,再经过空气带动水雾沿着喷出管205喷出对该装置两侧的火灾进行扑灭,进而可防止火灾对对逃离人员造成伤害,缩短了操作人员操纵该装置内零部件消除危害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加快了人员逃离火灾现场的速度,进一步提升了该装置内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工作效率。
33.该消防救援的智能逃生辅助机器人,通过操纵固定销6插入移动块5内,再顺时针旋转固定销6将移动块5与防护框1进行连接固定,使得该装置内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更加的稳固,进而可防止该装置内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松动的现象,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内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了零部件出现松动现象对该装置正常使用造成的影响,更便于操作人员操纵零部件对该装置进行固定。
3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消防救援的智能逃生辅助机器人,包括安装在防护框(1)下表面的移动板(3),所述移动板(3)下表面安装有移动轮,所述防护框(1)内安装有移动把手(4),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框(1)上表面安装有辅助装置(2),所述防护框(1)正面开设有观察窗,所述防护框(1)内设有移动块(5),所述移动块(5)正面穿设有固定销(6),所述固定销(6)穿入移动块(5)内的一端抵紧防护框(1),所述移动块(5)正面安装有铲板(7),所述移动板(3)上表面安装有水箱(8),所述水箱(8)上表面安装有水泵(9),所述水泵(9)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安装有雾化管(10)和入水管(11),所述入水管(11)穿设在水箱(8)内;所述辅助装置(2)包括收集箱(201),所述收集箱(201)内安装有吸收层(202),所述收集箱(201)内安装有辅助风扇(203),所述收集箱(201)背面穿设有出风管(204),所述防护框(1)内穿设有喷出管(205),所述雾化管(10)穿设在喷出管(205)内,出风管(204)底端穿设在喷出管(205)内,所述防护框(1)正面安装有连接框(206),所述连接框(206)内可滑动地连接有移动架(207),所述连接框(206)上表面穿设有连接销(208),所述连接销(208)穿入连接框(206)内的一端抵紧移动架(207),所述收集箱(201)正面穿设有入风管(209),所述入风管(209)贯穿在移动架(207)内,所述入风管(209)底端安装有收集框(2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救援的智能逃生辅助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框(1)内开设有滑槽,移动块(5)为方形滑块,移动块(5)与防护框(1)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救援的智能逃生辅助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5)正面开设有螺纹孔,固定销(6)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固定销(6)与移动块(5)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救援的智能逃生辅助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206)上表面开设有圆孔,圆孔的尺寸与连接销(208)的尺寸相适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救援的智能逃生辅助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销(6)的数量为两组,固定销(6)由四十五号钢材料制作而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救援的智能逃生辅助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框(1)上表面开设有方槽,方槽的尺寸与收集箱(201)的尺寸相适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消防救援的智能逃生辅助机器人,包括安装在防护框下表面的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下表面安装有移动轮,所述防护框内安装有移动把手,所述防护框上表面安装有辅助装置,所述防护框正面开设有观察窗,所述防护框内设有移动块。该消防救援的智能逃生辅助机器人,通过操纵移动架沿着连接框向前移动,使得入风管向前移动带动收集框向前移动,再操纵连接销穿过连接框抵紧移动架,进而更便于操作人员根据需求对该装置内零部件位置进行调整,加强了操作人员调整该装置内零部件位置的多样性,降低了烟雾对人员逃离火灾现场造成的影响,进一步增强了该装置内零部件在工作过程中的使用效果。置内零部件在工作过程中的使用效果。置内零部件在工作过程中的使用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李浩 李青山 李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湖北中腾智能科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1.18
技术公布日:
202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