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炸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的
风道循环结构。
背景技术:
2.空气炸锅是现在人们非常喜爱的厨房电器之一,空气炸锅利用高速空气循环技术,并且将快速循环热空气在锅体内产生高温的热风而使食物表面形成酥脆的表层,锁住食材内部的水分,达到普通油炸食品又香又脆的口感,且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油烟较少烹饪方便,因而深受人们的喜欢。
3.因空气炸锅烹饪时通过快速循环热空气在锅体内产生高温的热风而使食物表面形成酥脆的表层,因此空气炸锅本体内密封性和热风循环将直接影响空气炸锅的性能,在保证热风循环的同时需要保证腔体内的密封问题。因此目前需要一种高效的风道循环结构用以解决上述问题提高空气炸锅的热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效的风道循环结构。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
6.一种高效的风道循环结构,包括设于空气炸锅外壳内的:
7.第一
壳体,第一壳体设于壳体内上端,第一壳体一侧开设有可供风罩穿过的第一
风口,风罩与第一壳体内壁固定连接;
8.第二壳体,第二壳体设于第一壳体下端并与之固定连接,第二壳体内设有用于容纳锅体的容纳腔,第二壳体一侧开设有可供锅体进出的开口;
9.锅体,锅体设于第二壳体内,锅体一侧设有面板,面板上端与第一壳体底部紧密贴合其余面与第二壳体贴合,锅体内设有用于放置食品的加热架,加热架与锅体底部之间设有通风腔;
10.第三壳体,第三壳体内设有风机和发热装置,风机设于发热装置上方,第三壳体一侧对应第一风口处设有第二风口,第二风口设于发热装置上方,第二风口与风罩接通,第一壳体与第三壳体均通过风罩与外界接通。该风道循环结构中的风机和发热装置设于第三壳体内,第三壳体套设于第一壳体内具有优良的密封性。风机和第二风口均设于发热装置上方,即可防止热风从第二风口逸出又可使锅体与外界接通保持气压正常从而使热气流在锅体内循环流动。锅体内设有用于放置食品的加热架,加热架与锅体底部之间设有通风腔,通风腔还可让食物底部同样可与热风充分接触,提高烹饪效果。
11.进一步的,风罩内设有与第三壳体顶部齐平的隔板,隔板将风罩内分割成接通第一壳体的第一风道与接通第三壳体的第二风道。隔板可防止第三壳体内的风流向第一壳体内。
12.进一步的,风罩一端设有喇叭状连接部,连接部设于第一壳体与第三壳体之间,第一风口两侧设有固定孔,连接部两端设有与固定孔对应的连接柱,风罩通过连接柱与第一
壳体内壁固定连接。第三壳体上设有第二风口,第一壳体上设有覆盖第二风口的第一风口,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通过设于第一壳体与第三壳体之间的风罩与外界接通。喇叭状连接部既可较好的贴合第一壳体内壁又可较好的贴合第三壳体外壁,保证了腔体内的密封性。
13.进一步的,加热架四周设有撑脚,加热架通过撑脚与锅体底部形成通风腔。通风腔可让食物底部同样可与热风充分接触,提高烹饪效果。
14.进一步的,加热架中设有第一通风区域以及环绕第一通风区域设置的第二通风区域,第一通风区域中阵列有若干通风圆孔,第二通风区域中均匀阵列有若干通风条孔。
15.进一步的,第一通风区域中交接有提手。通过提手可便于加热架从锅体内取出。
16.进一步的,面板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第二面板设于第一面板外侧,锅体插入第二壳体时第二面板四周与第二壳体贴合,第一面板中设有中空的隔热腔。中空的隔热腔可降低锅体内的热能损耗,同时避免空气炸锅表面温度过高影响用户安全。
17.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该风道循环结构中的风机和发热装置设于第三壳体内,第三壳体套设于第一壳体内具有优良的密封性。风机和第二风口均设于发热装置上方,即可防止热风从第二风口逸出又可使锅体与外界接通保持气压正常从而使热气流在锅体内循环流动。锅体内设有用于放置食品的加热架,加热架与锅体底部之间设有通风腔,通风腔还可让食物底部同样可与热风充分接触,提高烹饪效果。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的风道循环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的风道循环结构的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的风道循环结构中加热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3.如图1-3所示,一种高效的风道循环结构,包括设于空气炸锅外壳14内的:
24.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设于壳体内上端,第一壳体1一侧开设有可供风罩4穿过的第一风口5,风罩4与第一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
25.第二壳体2,第二壳体2设于第一壳体1下端并与之固定连接,第二壳体2内设有用于容纳锅体7的容纳腔9,第二壳体2一侧开设有可供锅体7进出的开口;
26.锅体7,锅体7设于第二壳体2内,锅体7一侧设有面板8,面板8上端与第一壳体1底部紧密贴合其余面与第二壳体2贴合,锅体7内设有用于放置食品的加热架15,加热架15与锅体7底部之间设有通风腔10;
27.第三壳体3,第三壳体3内设有风机11和发热装置12,风机11设于发热装置12上方,第三壳体3一侧对应第一风口5处设有第二风口6,第二风口6设于发热装置12上方,第二风口6与风罩4接通,第一壳体1与第三壳体3均通过风罩4与外界接通。该风道循环结构中的风机11和发热装置12设于第三壳体3内,第三壳体3套设于第一壳体1内具有优良的密封性。风机11和第二风口6均设于发热装置12上方,即可防止热风从第二风口6逸出又可使锅体7与
外界接通保持气压正常从而使热气流在锅体7内循环流动。锅体7内设有用于放置食品的加热架15,加热架15与锅体7底部之间设有通风腔10,通风腔10还可让食物底部同样可与热风充分接触,提高烹饪效果。
28.优选的,风罩4内设有与第三壳体3顶部齐平的隔板13,隔板13将风罩4内分割成接通第一壳体1的第一风道401与接通第三壳体3的第二风道402。隔板13可防止第三壳体3内的风流向第一壳体1内。
29.优选的,风罩4一端设有喇叭状连接部403,连接部403设于第一壳体1与第三壳体3之间,第一风口5两侧设有固定孔,连接部403两端设有与固定孔对应的连接柱,风罩4通过连接柱与第一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第三壳体3上设有第二风口6,第一壳体1上设有覆盖第二风口6的第一风口5,第一风口5和第二风口6通过设于第一壳体1与第三壳体3之间的风罩4与外界接通。喇叭状连接部403既可较好的贴合第一壳体1内壁又可较好的贴合第三壳体3外壁,保证了腔体内的密封性。
30.优选的,如图3所示,加热架15四周设有撑脚16,加热架15通过撑脚16与锅体7底部形成通风腔10。通风腔10可让食物底部同样可与热风充分接触,提高烹饪效果。
31.优选的,如图3所示,加热架15中设有第一通风区域17以及环绕第一通风区域17设置的第二通风区域18,第一通风区域17中阵列有若干通风圆孔19,第二通风区域18中均匀阵列有若干通风条孔20。
32.优选的,如图3所示,第一通风区域17中交接有提手21。通过提手21可便于加热架15从锅体7内取出。
33.优选的,面板8包括第一面板801和第二面板802,第二面板802设于第一面板801外侧,锅体7插入第二壳体2时第二面板802四周与第二壳体2贴合,第一面板801中设有中空的隔热腔。中空的隔热腔可降低锅体7内的热能损耗,同时避免空气炸锅表面温度过高影响用户安全。
34.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该风道循环结构中的风机11和发热装置12设于第三壳体3内,第三壳体3套设于第一壳体1内具有优良的密封性。风机11和第二风口6均设于发热装置12上方,即可防止热风从第二风口6逸出又可使锅体7与外界接通保持气压正常从而使热气流在锅体7内循环流动。锅体7内设有用于放置食品的加热架15,加热架15与锅体7底部之间设有通风腔10,通风腔10还可让食物底部同样可与热风充分接触,提高烹饪效果。
35.以上
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的风道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空气炸锅外壳内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上端,所述第一壳体一侧开设有可供风罩穿过的第一风口,所述风罩与所述第一壳体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下端并与之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用于容纳锅体的容纳腔,所述第二壳体一侧开设有可供所述锅体进出的开口;锅体,所述锅体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锅体一侧设有面板,所述面板上端与所述第一壳体底部紧密贴合其余面与所述第二壳体贴合,所述锅体内设有用于放置食品的加热架,所述加热架与所述锅体底部之间设有通风腔;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内设有风机和发热装置,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发热装置上方,所述第三壳体一侧对应所述第一风口处设有第二风口,所述第二风口设于所述发热装置上方,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风罩接通,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三壳体均通过所述风罩与外界接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风道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罩内设有与所述第三壳体顶部齐平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风罩内分割成接通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风道与接通所述第三壳体的第二风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效的风道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罩一端设有喇叭状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三壳体之间,所述第一风口两侧设有固定孔,所述连接部两端设有与所述固定孔对应的连接柱,所述风罩通过所述连接柱与所述第一壳体内壁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风道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架四周设有撑脚,所述加热架通过所述撑脚与所述锅体底部形成通风腔。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高效的风道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架中设有第一通风区域以及环绕所述第一通风区域设置的第二通风区域,所述第一通风区域中阵列有若干通风圆孔,所述第二通风区域中均匀阵列有若干通风条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的风道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区域中交接有提手。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风道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二面板设于所述第一面板外侧,所述锅体插入所述第二壳体时所述第二面板四周与所述第二壳体贴合,所述第一面板中设有中空的隔热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的风道循环结构,包括设于空气炸锅外壳内的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一侧开设有可供风罩穿过的第一风口;第二壳体设于第一壳体下端并与之固定连接,第二壳体内设有用于容纳锅体的容纳腔;第三壳体内设有风机和发热装置,风机设于发热装置上方,第三壳体一侧对应第一风口处设有第二风口,第二风口设于发热装置上方,第二风口与风罩接通。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该风道循环结构中的风机和发热装置设于第三壳体内,第三壳体套设于第一壳体内具有优良的密封性。风机和第二风口均设于发热装置上方,即可防止热风从第二风口逸出又可使锅体与外界接通保持气压正常从而使热气流在锅体内循环流动。环流动。环流动。
技术研发人员:
曹思雨 胡化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山市维塔普斯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19
技术公布日:
20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