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及水处理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好氧
颗粒污泥处理技术的市政
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的污水量越来越多,需处理的市政污水量也就越来越多。市政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径流污水等,由城市排水管网汇集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常规的a2o工艺单元一般为:纳管的市政污水先经由提升泵站输送至污水处理厂,经过格栅、沉砂池等一级处理过程去除不溶解性的较大颗粒悬浮物后,进入初次沉淀池去除一部分有机物,之后再进入生化反应池进行二级处理去除大部分有机物和氮磷等主要污染物,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可根据需要进行深度处理,或直接排入收纳水体。三级处理主要去除剩余的氮和磷及其他难降解物质,主要方法有过滤、吸附、离子交换、高级氧化法等。三级处理的目的是避免水体富营养化或回用水。市政污水处理.一般以一级处理为预处理.二级处理为主体.三级处理很少使用。
3.初沉池和二沉池等产生的污泥经浓缩池浓缩脱水或者厌氧消化后脱水,可进一步通过卫生填埋、堆肥、焚烧等方式进行污泥处置。其中,二级处理是市政污水处理过程的核心,二级处理的工艺也通常被视为市政污水处理厂的主体工艺。
4.市政污水处理厂不应仅涵盖严格的污水排放限制,其工艺也应努力实现高效节能低碳。据估计废水行业占全球总量的3%温室气体排放。碳中和、碳减排已成为污水处理行业的重要研究方向。污水处理厂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被关注,关于污水处理厂性能的讨论更多被投向温室气体减排。污水处理厂主体工艺的电耗、化学药剂及污泥处理处置是产生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5.全球变暖已成为制约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控制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都是我们需要高度重视的。2021年8月9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报告指出,由于全球变暖,以前每50年才发生一次的极端热浪现在预计每10年发生一次,而倾盆大雨和干旱也变得更加频繁。该报告也明确将气温上升归咎于温室气体排放。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18年4月,生态环境部公开征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去除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核算技术指南(试行)》的意见,标志着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环境管理进入了减污降碳协同作用的新时期。污水处理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及减排已成为节能减排领域一个重要关注点,市政污水处理厂也需要进行节能减排降碳。
6.在碳排放总量中,主要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一氧化二氮(n2o)。污水中的氮在硝化反硝化过程中,可以转化为氮气,也可以转化为n2o。n2o与co2、ch4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共同造成了87%的温室效应,尽管n2o的大气浓度较低,但它的增温潜势却是ch4与co2的11倍和298倍。污水处理厂在生物处理中直接产生大量温室气体,此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如与能源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污泥处理处置的碳
排放主要也包括两方面:一是污泥处理处置过程直接排放;二是处理处置设施运行能耗间接造成的碳排放。因此,节能减排降碳需要从多方面进行。
7.传统活性污泥法a2o工艺的生化反应池和各式沉淀池需要较大的建设投资以及占地面积,在人口密集的大型城市中往往受到制约。好氧颗粒污泥(ags)是微生物自凝聚而成的一种特殊生物膜,它不仅拥有密实的结构、较高的微生物量、良好的沉降性能和较高的耐毒抗冲击能力,还具有微生物多样性、同步硝化反硝化和无需外加滤料等优势,ags技术具有剩余污泥排放量少,处理像市政污水的中低cod浓度污水时也可实现高容积负荷(2.0kgcod/m3·
d以上),占地小,能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等特点,可以节能减排降碳。
8.ags技术被研究和使用最多的反应器类型为好氧颗粒污泥序批式反应器(sbr)。如cn 114031175a公开了一种利用好氧颗粒污泥序批式反应器处理甲醛废水的方法,在适配反应器内接种厌氧颗粒污泥并运行,整个运行周期包括进水、曝气、沉淀和排水;对反应器进行底部曝气,曝气量为0.5-2l/min,体积交换比25%-75%;培养时间3-15天,直至培养成稳定的好氧颗粒污泥为止。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m.c.m.van loosdrecht课题组将ags与sbr结合形成的技术,是gsbr工艺,已应用于生产。而我国市政污水处理厂大部分不是采用sbr,而是采用连续流的传统a2o工艺,即厌氧、缺氧、好氧过程后有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和污泥回流。a2/o工艺中的厌氧、缺氧、好氧过程可以在不同的设备中运行,也可在同一设备的不同部位完成。例如,在氧化沟工艺中,可以通过控制转刷的供氧量使各段分别处于厌氧、缺氧、好氧状态。也可使设备在不同状态间歇运行。广义上讲,通过各种运行控制手段,使工艺在厌氧-缺氧-好氧系统间运行的方法都属于a2/o工艺的范畴。110054296a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低c/n比市政污水的a/o/a sbr工艺,其以絮状活性污泥作为接种污泥,通过单周期a/o/a(厌氧-好氧-缺氧)运行方式和逐步增加体积交换比,38天快速培养出稳定的好氧颗粒污泥。
9.但是ags技术应用于含有二沉池的连续流常规a2o工艺时,需要进行较大的改造。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基于好氧颗粒污泥处理技术的市政污水处理系统。本发明是对传统a2o工艺的改进,以实现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在市政污水处理厂的应用。该技术为连续运行,相比常规a2o污水处理工艺能更节能低碳并高效实现去除cod和同步硝化反硝化,处理后的污水主要指标可达一级a排放标准。
11.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好氧颗粒污泥处理技术的市政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一级二沉池、二级二沉池,所述的一级二沉池底部通过颗粒污泥回流管a连接缺氧池,并在颗粒污泥回流管a上设有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a,所述的二级二沉池底部通过颗粒污泥回流管b连接缺氧池,并在颗粒污泥回流管b上设有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b。
12.进一步地,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a和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b的结构相同,均包含:进泥水管、进气管、污泥回流管、提升罐。
13.在常规a2o系统的基础上,采用易于形成颗粒污泥的污泥为种泥,在好氧池内增加搅拌器,在原二沉池前增加一个高表面负荷的一级二沉池,形成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并可维持系统的稳定,其搅拌器功率设置与厌氧池和缺氧池内的搅拌器相同,均按2-6w/m3设
置,以较小的能耗提供形成好氧颗粒污泥所必需的水力剪切,并维持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的水力流态稳定性。
14.进一步地,所述好氧池所接种污泥由絮状活性污泥及颗粒污泥组成,其中絮状活性污泥以含固率计算占比为50-70%,颗粒污泥以含固率计算占比为50-30%。
15.进一步地,所述颗粒污泥为好氧颗粒污泥、厌氧颗粒污泥或剩余污泥中的一种或几种经脱水球形造粒而成。剩余污泥脱水球形造粒的颗粒污泥制造方法参照已公开cn109942079a专利。颗粒污泥投加种类和量将根据污泥取得难易程度决定。
16.进一步地,所述好氧池内的污泥浓度维持在5000-10000mg/l,颗粒污泥含量越高,则混合液的污泥浓度可以越高,好氧颗粒污泥为主时,二级二沉池所排放的颗粒污泥量可适当增加。
17.进一步地,所述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内均设有搅拌器。
18.进一步地,所述好氧池内设有微孔曝气系统,该微孔曝气系统连接鼓风机,好氧池内还设有气提式硝化液回流器,好氧池硝化液采用气提式硝化液回流器回流至缺氧池。
19.其中,气提式硝化液回流器包括:硝化液进水管、进气管、硝化液回流管、提升罐。气提式硝化液回流器替换回流泵可减少好氧颗粒污泥采用离心泵回流时的机械破碎作用,回流比根据去除总氮的需要确定,由于好氧颗粒污泥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功能,回流比例可比常规的降低30-50%。
20.进一步地,一级二沉池表面负荷达10-20m3/(m2﹒h),一级二沉池内设有污泥分流筒和稳流筒;
21.好氧池出水从稳流筒进入一级二沉池,颗粒污泥直接快速沉淀于池底,然后通过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a经颗粒污泥回流管a进入缺氧池;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a替换常规污泥回流泵是为了减少好氧颗粒污泥采用离心泵回流时的机械破碎作用,破碎的颗粒污泥及絮状污泥等沉降性能不佳的污泥,随出水一起翻过一级二沉池污泥分流筒(18)经溢流堰进入后续的二级二沉池。
22.进一步地,所述的二级二沉池表面负荷为0.5-1.5m3/,二级二沉池内设有刮泥机、中心导流筒、中心稳流筒、污泥分流筒和出水槽;所述的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b连接颗粒污泥排放管;
23.一级二沉池的出水从二级二沉池的中心导流筒进入,颗粒污泥比重较大,直接沉淀于池底,然后通过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b经颗粒污泥回流管b进入缺氧池,少量污泥经颗粒污泥排放管排放;破碎的颗粒污泥及絮状污泥等沉降性能不佳的污泥,随出水一起翻过二级二沉池污泥分流筒,在外围沉淀区进行沉淀,沉淀的污泥部分回流进入厌氧池,部分作为剩余污泥经剩余污泥排放管排放,泥水分离后的清水经出水槽排出。
24.所述的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a和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b的结构相同,只是处理能力和管径有所差异,后者是前者的5-10倍,其结构均包含:进泥水管、进气管、污泥回流管、提升罐、污泥排放管。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a不设污泥排放管。
25.好氧颗粒污泥从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下部的进泥水管被吸入,鼓风机的空气从进气管进入,将好氧颗粒污泥吸入提升罐,之后颗粒污泥经污泥回流管回流进入前端的缺氧池,少量污泥经颗粒通过污泥排放管排放。好氧池的硝化液从气提式硝化液回流器下部的硝化液进水管被吸入,鼓风机的空气从进气管进入,将硝化液吸入提升罐,之后经硝化液
回流管回流进入前端的缺氧池。
26.本系统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市政污水,其cod浓度为250-500mg/l。当处理对象为工业污水比例较高的混合污水时,如cod浓度为500-1000mg/l时,二级二沉池出水回流稀释进水;如cod浓度超过1000mg/l时,a2o系统的厌氧池前端需增加水力停留时间6小时以上的高效厌氧池,将出水降低至500mg/l以下。
27.与现有工艺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28.(1)本发明区别于常规a2o系统和现有的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系统,现有的常规a2o系统,主要缺点是难以培养和维持好氧颗粒污泥。本发明是对常规a2o系统的改进,改造工艺简单,只需增加一个小型的二沉池,新增设备少,适合于大规模市政污水厂采用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技术改造。现有的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系统以sbr反应器为主,尤其是已产业化应用的基本都是sbr反应器类型,无二沉池,与连续进出水的常规a2o系统有较大差异,sbr类型好氧颗粒污泥技术不能应用于非sbr类型的大规模市政污水厂,本发明可以弥补此不足。
29.(2)本发明中好氧池所接种污泥由絮状活性污泥(以含固率计算占比为50-70%)及颗粒污泥(占比50-30%)组成,颗粒污泥投加种类和量将根据污泥取得难易程度决定。区别于常规a2o系统的絮状活性污泥,本系统可缩短启动时间,更快实现高负荷运行。
30.(3)sbr型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系统,为了形成颗粒污泥,普遍采用很高的气水比,能耗高。本发明在好氧池内装有机械搅拌器,机械搅拌与较低气水比的曝气共同提供形成好氧颗粒污泥所需的水力剪切条件,这样总能耗更低,并可维持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的水力流态稳定。在原二沉池前增加一个较小型的高表面负荷的二沉池,两个二沉池内均增设污泥分流筒,目的是为了让比重较大的颗粒污泥可直接沉淀回池底便于好氧颗粒污泥在好氧池和缺氧池间循环,且易于与絮状污泥分开,创造形成高活性的好氧颗粒污泥并可维持系统稳定的条件。
31.(4)本发明的两个二沉池颗粒污泥回流和硝化液回流均采用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替换了常规a2o系统的离心泵,可大大减少好氧颗粒污泥回流时因泵叶轮产生的机械破碎作用,利于保持颗粒污泥的完整性。破碎的颗粒污泥及絮状污泥等沉降性能不佳的污泥,随出水一起翻过二沉池内设置的分流筒,经分流筒外的沉淀池沉淀后通过溢流堰进入后续系统。
32.(5)本发明区别于常规a2o系统的絮状活性污泥,由于好氧颗粒污泥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功能,回流比例可比常规的降低30-50%,即可以降低能耗。当污水中碳源不足,反硝化需要添加碳源时,本系统ags的同步硝化反硝化可以减少碳源的添加。即可以实现节能降碳的目的。
33.(6)ags出的沉淀性能还降低对污泥沉淀系统要求,并减少反应器占地面积与基建投资,或在原有a2o系统的基础上按本发明改造后可以提高系统处理能力,减少按常规工艺扩建时的成本。因此在处理实际市政污水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可实现节能减排降碳。
附图说明
34.图1一种以好氧颗粒污泥处理技术为主的市政污水处理新工艺示意图;
35.图中:1、厌氧池;2、缺氧池;3好氧池;4、一级二沉池、5、二级二沉池、6、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a;7、颗粒污泥回流管a;8、颗粒污泥回流管b;9、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b;10、颗粒污泥排放管;11、污泥回流泵;12、剩余污泥排放管;13、进水管;14、搅拌器;15、微孔曝气系统;16、鼓风机;17、气提式硝化液回流器;18、分流筒;19、稳流筒;20、进水管;21、刮泥机;22、中心导流筒;23、中心稳流筒;24、中心分流筒;25、出水槽;
36.图2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的结构示意图;
37.101、进泥水管,102、进气管,103、污泥回流管,104、提升罐,105、污泥排放管;
38.图3气提式硝化液回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39.201、硝化液进水管,202、进气管,203、硝化液回流管,204、提升罐。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41.为了将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应用于市政污水处理厂常规a2o系统中,尽快提高好氧颗粒污泥浓度和活性,减少原污水处理系统构筑物和设备的负面效应,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市政污水的节能降碳减排新系统,好氧颗粒污泥浓度增长快,系统运行稳定,污水处理效果好,克服了常规a2o系统难以培养和使用好氧颗粒污泥的缺陷和不足,为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应用于市政污水处理厂常规a2o系统中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工艺。该改造工艺简单,新增设备少,适合于大规模市政污水厂采用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前的技术改造。
42.实施例1
43.如图1所示,一种以好氧颗粒污泥处理技术为主的市政污水处理新系统,该系统包括:厌氧池1、缺氧池2、好氧池3、一级二沉池4、二级二沉池5、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a6、颗粒污泥回流管a7、颗粒污泥回流管b8、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b9、颗粒污泥排放管10、污泥回流泵11、剩余污泥排放管12、进水管13、搅拌器14、微孔曝气系统15、鼓风机16、气提式硝化液回流器17、分流筒18、稳流筒19、进水管20、刮泥机21、中心导流筒22、中心稳流筒23、分流筒24、出水槽25。其中,所述的一级二沉池4底部通过颗粒污泥回流管a7连接缺氧池2,并在颗粒污泥回流管a7上设有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a6,所述的二级二沉池5底部通过颗粒污泥回流管b8连接缺氧池2,并在颗粒污泥回流管b8上设有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b9。
44.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a6和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b9的结构相同,如图2所示,均包含:进泥水管101、进气管102、污泥回流管103、提升罐104、污泥排放管105,其中进泥水管101、污泥回流管103、污泥排放管105分别连接提升罐104,进气管102连接进泥水管101。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a6不设污泥排放管105。气提式硝化液回流器17,如图3所示包含:硝化液进水管201、进气管202、硝化液回流管203、提升罐204,其中硝化液进水管201和硝化液回流管203均连接在提升罐204上,进气管202连接硝化液进水管201。
45.市政污水经前端的沉砂池、格栅、初沉池等预处理后,依次进入本系统的厌氧池1、缺氧池2、好氧池3、一级二沉池4、二级二沉池5。
46.一级二沉池4内设置污泥分流筒(18)和稳流筒19;二级二沉池5内设置刮泥机21、
中心导流筒22、中心稳流筒23、污泥分流筒24和出水槽25;所述的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b9连接颗粒污泥排放管10。
47.本实施例,处理cod为450-480mg/l,tn为20-25mg/l的市政污水。好氧池3所接种污泥由絮状活性污泥以含固率计算占比为60%及颗粒污泥占比40%组成,采用剩余污泥脱水球形造粒而成的好氧颗粒污泥为种泥,造粒方法参照发明专利cn109942079a,混合污泥浓度约为5500mg/l。
48.好氧池3内有微孔曝气盘等微孔曝气系统15,微孔曝气系统15连接鼓风机16,曝气气水比约为12-15:1。在好氧池3内设有机械搅拌器14,搅拌器功率设置与厌氧池1和缺氧池2内的搅拌器相同,均按6w/m3设置,曝气区溶解氧为2.5-3.5mg/l,缺氧反硝化区溶解氧为0-0.4mg/l。好氧池3内搅拌和曝气共同提供形成好氧颗粒污泥所必需的水力剪切,并维持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的水力流态稳定。
49.好氧池3出水进入一级二沉池4,一级二沉池4表面负荷为12m3/(m2﹒h),沉淀池内设有分流筒18。好氧池3出水从一级二沉池稳流筒19进入。颗粒污泥比重较大,直接沉淀于池底,采用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a 6经颗粒污泥回流管a 7进入缺氧池2。破碎的颗粒污泥及絮状污泥等沉降性能不佳的污泥,随出水一起翻过分流筒18经溢流堰进入后续的二级二沉池5。
50.二级二沉池5的表面负荷为1.0m3/(m2﹒h),一级二沉池4的出水从二级二沉池进水管20进入。颗粒污泥直接沉淀于池底,经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b9进入缺氧池2,少量污泥经颗粒污泥排放管10排放。破碎的颗粒污泥及絮状污泥等沉降性能不佳的污泥,随出水一起翻过二级二沉池中心分流筒24,在外围沉淀区进行沉淀,沉淀的污泥部分回流进入厌氧池1,部分作为剩余污泥经剩余污泥排放管12排放,泥水分离后的清水经出水槽25排出。
51.由于好氧颗粒污泥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功能,好氧池4的硝化液回流缺氧池比例为常规的60%。
52.稳定运行时好氧系统容积负荷率可达2.2kgcod/m3·
d,出水槽25的出水的cod维持在45mg/l以下,总氮小于10mg/l。
53.实施例2
54.本实施例,处理cod为550-650mg/l,tn为25-35mg/l的市政污水。好氧池所接种污泥由絮状活性污泥以含固率计算占比为50%及颗粒污泥占比50%组成,采用其它反应器的好氧颗粒污泥为种泥,混合污泥浓度约为6000mg/l。
55.好氧池内有微孔曝气盘等微孔曝气系统15,曝气气水比约为15-18:1。在好氧池内设有搅拌器14,搅拌器功率设置与厌氧池1和缺氧池2内的搅拌器相同,均按5w/m3设置,曝气区溶解氧为2.5-3.0mg/l,缺氧反硝化区溶解氧为0-0.3mg/l。好氧池3内搅拌和曝气共同提供形成好氧颗粒污泥所必需的水力剪切,并维持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的水力流态稳定。
56.好氧池3出水进入一级二沉池4。一级二沉池4表面负荷为15m3/(m2﹒h),沉淀池内设有分流筒18。好氧池3出水从一级二沉池稳流筒19进入。颗粒污泥比重较大,直接沉淀于池底,采用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a 6经颗粒污泥回流管a 7进入缺氧池2。破碎的颗粒污泥及絮状污泥等沉降性能不佳的污泥,随出水一起翻过一级二沉池分流筒18经溢流堰进入后续的二级二沉池5。
57.二级二沉池5的表面负荷为0.6m3/(m2﹒h),一级沉淀池4的出水从二级二沉池进水
管20进入。颗粒污泥直接沉淀于池底,经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b9进入缺氧池2,少量污泥经颗粒污泥排放管10排放。破碎的颗粒污泥及絮状污泥等沉降性能不佳的污泥,随出水一起翻过二级二沉池中心分流筒24,在外围沉淀区进行沉淀,沉淀的污泥部分回流进入厌氧池1,部分作为剩余污泥经剩余污泥排放管12排放,泥水分离后的清水经出水槽25排出。
58.由于好氧颗粒污泥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功能,好氧池4的硝化液回流缺氧池比例为常规的50%。
59.稳定运行时好氧系统容积负荷率可达2.5kgcod/m3·
d,出水槽25的出水的cod维持在48mg/l以下,总氮小于12mg/l。
60.实施例3
61.本实施例,处理cod为350-450mg/l,tn为15-20mg/l的市政污水。好氧池所接种污泥由絮状活性污泥以含固率计算占比为70%及颗粒污泥占比30%组成,采用厌氧颗粒污泥为种泥,粒径1-3mm。混合污泥浓度约为5000mg/l。
62.好氧池内有微孔曝气盘等微孔曝气系统15,曝气气水比约为10-13:1。在好氧池3内设有搅拌器14,搅拌器功率设置与厌氧池1和缺氧池2内的搅拌器相同,均按4w/m3设置,曝气区溶解氧为2.5-4.0mg/l,缺氧反硝化区溶解氧为0-0.5mg/l。好氧池3内搅拌和曝气共同提供形成好氧颗粒污泥所必需的水力剪切,并维持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的水力流态稳定。
63.好氧池3出水进入一级二沉池4,一级二沉池4表面负荷为10m3/(m2﹒h),沉淀池内设有分流筒18。好氧池3出水从一级二沉池稳流筒19进入。颗粒污泥比重较大,直接沉淀于池底,采用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a 6经颗粒污泥回流管a 7进入缺氧池2。破碎的颗粒污泥及絮状污泥等沉降性能不佳的污泥,随出水一起翻过一级二沉池污泥分流筒18经溢流堰进入后续的二级二沉池5。
64.二级二沉池5的表面负荷为1.5m3/(m2﹒h),一级沉淀池4的出水从二级二沉池进水管20进入。颗粒污泥直接沉淀于池底,经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b 9进入缺氧池2,少量污泥经颗粒污泥排放管10排放。破碎的颗粒污泥及絮状污泥等沉降性能不佳的污泥,随出水一起翻过二级二沉池污泥中心分流筒24,在外围沉淀区进行沉淀,沉淀的污泥部分回流进入厌氧池1,部分作为剩余污泥经剩余污泥排放管12排放,泥水分离后的清水经出水槽25排出。
65.由于好氧颗粒污泥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功能,好氧池4的硝化液回流缺氧池比例为常规的70%。
66.稳定运行时好氧系统容积负荷率可达2.0kgcod/m3·
d,出水槽25的出水的cod维持在42mg/l以下,总氮小于8mg/l。
6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好氧颗粒污泥处理技术的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厌氧池(1)、缺氧池(2)、好氧池(3)、一级二沉池(4)、二级二沉池(5),所述的一级二沉池(4)底部通过颗粒污泥回流管a(7)连接缺氧池(2),并在颗粒污泥回流管a(7)上设有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a(6),所述的二级二沉池(5)底部通过颗粒污泥回流管b(8)连接缺氧池(2),并在颗粒污泥回流管b(8)上设有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b(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好氧颗粒污泥处理技术的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a(6)和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b(9)的结构相同,均包含:进泥水管(101)、进气管(102)、污泥回流管(103)、提升罐(10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好氧颗粒污泥处理技术的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3)所接种污泥由絮状活性污泥及颗粒污泥组成,其中絮状活性污泥以含固率计算占比为50-70%,颗粒污泥以含固率计算占比为50-3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好氧颗粒污泥处理技术的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污泥为好氧颗粒污泥、厌氧颗粒污泥或剩余污泥中的一种或几种经脱水球形造粒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基于好氧颗粒污泥处理技术的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3)内的污泥浓度维持在5000-10000mg/l。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好氧颗粒污泥处理技术的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1)、缺氧池(2)、好氧池(3)内均设有搅拌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好氧颗粒污泥处理技术的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3)内设有微孔曝气系统(15),该微孔曝气系统(15)连接鼓风机(16),好氧池(3)内还设有气提式硝化液回流器(17),好氧池(3)硝化液采用气提式硝化液回流器(17)回流至缺氧池(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好氧颗粒污泥处理技术的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一级二沉池(4)表面负荷达10-20m3/(m2﹒h),一级二沉池(4)内设有污泥分流筒(18)和稳流筒(19);好氧池(3)出水从稳流筒(19)进入一级二沉池(4),颗粒污泥直接快速沉淀于池底,然后通过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a(6)经颗粒污泥回流管a(7)进入缺氧池(2);破碎的颗粒污泥及絮状污泥随出水一起翻过污泥分流筒(18)经溢流堰进入后续的二级二沉池(5)。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好氧颗粒污泥处理技术的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级二沉池(5)表面负荷为0.5-1.5m3/(m2﹒h),二级二沉池(5)内设有刮泥机(21)、中心导流筒(22)、中心稳流筒(23)、污泥分流筒(24)和出水槽(25);所述的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b(9)连接颗粒污泥排放管(10);一级二沉池(4)的出水从二级二沉池的中心导流筒(22)进入,颗粒污泥直接沉淀于池底,然后通过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b(9)经颗粒污泥回流管b(8)进入缺氧池(2),少量污泥经颗粒污泥排放管(10)排放;破碎的颗粒污泥及絮状污泥随出水一起翻过二级二沉池污泥分流筒(24),在外围沉淀区进行沉淀,沉淀的污泥部分回流进入厌氧池(1),部分作为剩余污泥经剩余污泥排放管(12)排放,泥水分离后的清水经出水槽(25)排出。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好氧颗粒污泥处理技术的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a(6)和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b(9)的结构相同,均包含:进泥水管(101)、进气管(102)、污泥回流管(103)、提升罐(104)、污泥排放管(105)。
技术总结
本发明一种基于好氧颗粒污泥处理技术的市政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厌氧池(1)、缺氧池(2)、好氧池(3)、一级二沉池(4)、二级二沉池(5),所述的一级二沉池(4)底部通过颗粒污泥回流管a(7)连接缺氧池(2),并在颗粒污泥回流管a(7)上设有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a(6),所述的二级二沉池(5)底部通过颗粒污泥回流管b(8)连接缺氧池(2),并在颗粒污泥回流管b(8)上设有气提式颗粒污泥提升器b(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好氧颗粒污泥浓度增长快,系统运行稳定,污水处理效果好,适合于大规模市政污水厂采用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前的技术改造。改造。改造。
技术研发人员:
王进 车生泉 马列 郭庭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长兴李家巷新世纪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5
技术公布日:
202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