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溢油承接
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风电机组
外置主轴承的溢油承接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部分机型风电机组传动系统主轴轴承多采用外置式设计、安装,该设计能保证主轴轴承日常维护方便、故障更换简单。但主轴轴承往往受密封不良或润滑脂添加过多影响,出现主轴轴承溢出润滑脂的现象,且主轴轴承下方未设计有集油装置或集油槽盒。当主轴轴承溢出油脂后直接落入主轴轴承底部,该部位空间狭小、溢油较难清理,给工作人员日常维护带来不便;若工作人员因清理困难未及时清理或清理不彻底,致使主轴轴承底部油脂聚集,当该部位或相邻部位出现火情时,将导致火势进一步扩大,引发机舱火灾,严重危及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同时给风力发电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5.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提供一种适用于风电机组外置主轴承的溢油承接装置。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风电机组外置主轴承的溢油承接装置,包括,
7.外置主轴承和溢油承接装置;
8.外置主轴承,其包括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架;
9.溢油承接装置包括
弧形承接板,所述弧形承接板的中部连接有过滤组件,所述弧形承接板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组件。
10.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当外置主轴承受密封不良或润滑脂添加过多影响,出现溢出润滑脂的现象时,通过在弧形承接板中部开设的集油槽,可以对溢出的润滑脂起到承接的作用,配合在集油槽限位连接的过滤组件,方便将溢出的润滑脂渗透到集油槽内部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防止外置主轴承上的零件和杂质掉入集油槽内部;
11.当溢油承接装置安装在外置主轴承的底部时,通过在弧形承接板两侧开设的弧形凹槽,可以提升溢油承接装置与外置主轴承的连接的贴合度,避免两者之间连接的间隙过大而影响溢油承接装置对外置主轴承溢出润滑脂承接的准确度,配合在弧形承接板底部两侧加装的支撑组件,还可以对溢油承接装置整体起到支撑的作用,能够有效避免溢油承接装置在对润滑脂承接时因重心不稳出现摆动的情况。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适用于风电机组外置主轴承的溢油承接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板。
13.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在弧形承接板底部两侧开设有的收纳槽,可以对支撑板起到收纳调节的作用。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适用于风电机组外置主轴承的溢油承接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弧形承接板的两侧均开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承接板的中部还开设有集油槽。
15.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在弧形承接板两侧开设的弧形凹槽,可以提升溢油承接装置与外置主轴承的连接的贴合度。
1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适用于风电机组外置主轴承的溢油承接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弧形凹槽与连接法兰结构相匹配。
17.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因弧形凹槽与连接法兰结构相匹配,可以有效避免因弧形凹槽与连接法兰之间连接的间隙过大而影响溢油承接装置对外置主轴承溢出润滑脂承接的准确度。
1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适用于风电机组外置主轴承的溢油承接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集油槽的内部四角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
19.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在集油槽内部四角加装的限位块,可以将过滤组件限位连接在集油槽的内部。
2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适用于风电机组外置主轴承的溢油承接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收纳槽的内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阻尼轴承。
21.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收纳槽的内部两侧加装的阻尼轴承,方便将支撑板活动连接在收纳槽的内部,因阻尼轴承在正向转动时,是没有阻力的,使得收纳槽方便对支撑板进行开启调节,因阻尼轴承在反向转动时的阻力较大,能够有效避免支撑板在对弧形承接板支撑时出现松动的情况,以此来提升溢油承接装置对外置主轴承溢出润滑脂承接时的稳定性。
2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适用于风电机组外置主轴承的溢油承接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轴杆。
23.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在支撑板的两端加装的轴杆,方便将支撑板转动连接在收纳槽的内部。
2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适用于风电机组外置主轴承的溢油承接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轴杆与阻尼轴承之间为固定连接。
25.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因轴杆与阻尼轴承之间为固定连接,可以提升支撑板与收纳槽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2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适用于风电机组外置主轴承的溢油承接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过滤组件包括金属框架,所述金属框架的底部四周均开设有卡接口,所述金属框架的中部还固定连接有金属滤网。
27.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在金属框架中部加装的金属滤网,可以有效防止外置主轴承上的零件和杂质掉入集油槽内部的同时,还方便将溢出的润滑脂渗透到集油槽的内部。
2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适用于风电机组外置主轴承的溢油承接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卡接口与限位块结构相匹配。
29.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因卡接口与限位块结构相匹配,可以将过滤组件限位连接在集油槽的内部,溢油承接装置还可以根据金属滤网的使用情况对过滤组件进行拆装连接和维修更换操作。
30.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31.1.当外置主轴承受密封不良或润滑脂添加过多影响,出现溢出润滑脂的现象时,通过在弧形承接板中部开设的集油槽,可以对溢出的润滑脂起到承接的作用,配合在集油槽限位连接的过滤组件,方便溢出的润滑脂渗透到集油槽内部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防止外置主轴承上的零件和杂质掉入集油槽内部。
32.2.当溢油承接装置安装在外置主轴承的底部时,通过在弧形承接板两侧开设的弧形凹槽,可以提升溢油承接装置与外置主轴承的连接的贴合度,避免两者之间连接的间隙过大而影响溢油承接装置对外置主轴承溢出润滑脂承接的准确度,配合在弧形承接板底部两侧加装的支撑组件,还可以对溢油承接装置整体起到支撑的作用,能够有效避免溢油承接装置在对润滑脂承接时因重心不稳出现摆动的情况。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34.图1为实例1中适用于风电机组外置主轴承的溢油承接装置的外置主轴承结构图。
35.图2为实例1中适用于风电机组外置主轴承的溢油承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6.图3为实例2中适用于风电机组外置主轴承的溢油承接装置的弧形承接板结构示意图。
37.图4为实例3中适用于风电机组外置主轴承的溢油承接装置的过滤组件结构示意图。
3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39.100、外置主轴承;101、连接法兰;102、固定架;200、溢油承接装置;201、弧形承接板;201a、弧形凹槽;201b、集油槽;201b-1、限位块;202、过滤组件;202a、金属框架;202b、卡接口;202c、金属滤网;203、支撑组件;203a、收纳槽;203a-1、阻尼轴承;203b-1、轴杆;203b、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4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2.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43.实施例1
44.参照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风电机组外置主轴承的溢油承接装置,包括,
45.外置主轴承100和溢油承接装置200;
46.外置主轴承100,其包括连接法兰101,连接法兰10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架102;
47.溢油承接装置200,其包括弧形承接板201,弧形承接板201的中部连接有过滤组件202,弧形承接板201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组件203,支撑组件203包括收纳槽203a,收纳槽203a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板203b,通过在弧形承接板201底部两侧开设有的收纳槽203a,可以对支撑板203b起到收纳调节的作用。
48.实施例2
49.参照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其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弧形承接板201的两侧均开设有弧形凹槽201a,弧形承接板201的中部还开设有集油槽201b,通过在弧形承接板201两侧开设的弧形凹槽201a,可以提升溢油承接装置200与外置主轴承100的连接的贴合度。
50.弧形凹槽201a与连接法兰101结构相匹配,因弧形凹槽201a与连接法兰101结构相匹配,可以有效避免因弧形凹槽201a与连接法兰101之间连接的间隙过大而影响溢油承接装置200对外置主轴承100溢出润滑脂承接的准确度。
51.集油槽201b的内部四角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201b-1,通过在集油槽201b内部四角加装的限位块201b-1,可以将过滤组件202限位连接在集油槽201b的内部。
52.收纳槽203a的内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阻尼轴承203a-1,通过收纳槽203a的内部两侧加装的阻尼轴承203a-1,方便将支撑板203b活动连接在收纳槽203a的内部,因阻尼轴承在正向转动时,是没有阻力的,使得收纳槽203a方便对支撑板203b进行开启调节,因阻尼轴承在反向转动时的阻力较大,能够有效避免支撑板203b在对弧形承接板201支撑时出现松动的情况,以此来提升溢油承接装置200对外置主轴承100溢出润滑脂承接时的稳定性。
53.实施例3
54.参照图3-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其不同于前两个实施例的是:支撑板203b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轴杆203b-1,通过在支撑板203b的两端加装的轴杆203b-1,方便将支撑板203b转动连接在收纳槽203a的内部。
55.轴杆203b-1与阻尼轴承203a-1之间为固定连接,因轴杆203b-1与阻尼轴承203a-1之间为固定连接,可以提升支撑板203b与收纳槽203a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56.过滤组件202包括金属框架202a,金属框架202a的底部四周均开设有卡接口202b,金属框架202a的中部还固定连接有金属滤网202c,通过在金属框架202a中部加装的金属滤网202c,可以有效防止外置主轴承100上的零件和杂质掉入集油槽201b内部的同时,还方便将溢出的润滑脂渗透到集油槽201b的内部。
57.卡接口202b与限位块201b-1结构相匹配,因卡接口202b与限位块201b-1结构相匹配,可以将过滤组件202限位连接在集油槽201b的内部,溢油承接装置200还可以根据金属
滤网202c的使用情况对过滤组件202进行拆装连接和维修更换操作。
58.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风电机组外置主轴承的溢油承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置主轴承(100)和溢油承接装置(200);外置主轴承(100),其包括连接法兰(101),所述连接法兰(10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架(102);溢油承接装置(200),其包括弧形承接板(201),所述弧形承接板(201)的中部连接有过滤组件(202),所述弧形承接板(201)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组件(20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风电机组外置主轴承的溢油承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203)包括收纳槽(203a),所述收纳槽(203a)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板(203b)。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风电机组外置主轴承的溢油承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承接板(201)的两侧均开设有弧形凹槽(201a),所述弧形承接板(201)的中部还开设有集油槽(201b)。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风电机组外置主轴承的溢油承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凹槽(201a)与连接法兰(101)结构相匹配。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风电机组外置主轴承的溢油承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槽(201b)的内部四角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201b-1)。6.如权利要求2、4或5任一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风电机组外置主轴承的溢油承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槽(203a)的内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阻尼轴承(203a-1)。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风电机组外置主轴承的溢油承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03b)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轴杆(203b-1)。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风电机组外置主轴承的溢油承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203b-1)与阻尼轴承(203a-1)之间为固定连接。9.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风电机组外置主轴承的溢油承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202)包括金属框架(202a),所述金属框架(202a)的底部四周均开设有卡接口(202b),所述金属框架(202a)的中部还固定连接有金属滤网(202c)。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风电机组外置主轴承的溢油承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口(202b)与限位块(201b-1)结构相匹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风电机组外置主轴承的溢油承接装置,涉及溢油承接装置领域,包括,外置主轴承和溢油承接装置,溢油承接装置包括弧形承接板,弧形承接板的中部连接有过滤组件,弧形承接板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组件,当溢油承接装置安装在外置主轴承的底部时,通过在弧形承接板两侧开设的弧形凹槽,可以提升溢油承接装置与外置主轴承的连接的贴合度,避免两者之间连接的间隙过大而影响溢油承接装置对外置主轴承溢出润滑脂承接的准确度,配合在弧形承接板底部两侧加装的支撑组件,还可以对溢油承接装置整体起到支撑的作用,能够有效避免溢油承接装置在对润滑脂承接时因重心不稳出现摆动的情况。时因重心不稳出现摆动的情况。时因重心不稳出现摆动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
白博 姚绪兵 褚洪建 李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华能新泰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22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