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属于灭火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
干粉灭火系统的
喷头结构。
背景技术:
2.灭火系统是现代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设备,灭火系统的灭火喷头是其中的一项核心装置,常规的干粉喷头多为开放式喷头,管道端送来干粉便立即喷出,喷头的喷洒效果和覆盖面积全完取决于其喷头的结构设计,一开始喷出的雾化场很难稳定,只有在连接的管道内的压力比较大时,才能形成理想的喷洒效果,所以普通灭火系统的喷头会在喷洒的粉末形成理想的雾化分散效果之前,浪费一些干粉。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干粉灭火系统的喷头结构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干粉灭火系统的喷头结构,灭火系统包括干粉罐体和与干粉罐体连接的干粉管道,干粉喷头结构包括:喷头主体,
所述喷头主体具有用于与所述干粉管道相连接的第一端部和相对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具有入射口,所述第二端部具有出射口;所述入射口的尺寸大于所述出射口的尺寸;所述喷头主体内部具有连通所述入射口和所述出射口的第一通道;套接件,套设在所述第二端部的外部,并可将所述出射口封堵;锁紧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部的外侧面与所述套接件之间,并压紧在所述套接件的内侧壁上。
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锁紧件为卡簧;所述第二端部的外侧面环设有第一
凹槽;所述卡簧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套接件之间还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锁紧件相对靠近所述第一端部的一侧。
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密封件为密封圈;所述第二端部的外侧面还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第一圆柱段和第一锥形段;所述第一圆柱段的一端与所述入射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锥形段的大口径端相连通;所述第一锥形段的小口径端与所述出射口相连通。
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通道还包括第二圆柱段;所述第二圆柱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锥形段的小口径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射口相连通。
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套接件包括底板以及垂直连接在所述底板四周边缘的一圈侧板;所述底板可将所述出射口封堵。
12.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通过在喷头主体的出射口一端套设可封堵出射口的套接件,并在喷头主体的外侧
面与套接件之间设置锁紧件,锁紧件可压紧在套接件的内侧壁上形成摩擦力,在使用时,开启灭火系统的阀门,干粉罐体内的干粉在压力作用下经过干粉管道后由入射口进入第一通道,在初始阶段,由于锁紧件与套接件之间具有摩擦力,使得套接件套紧在第二端部,干粉被套接件封堵在入射口附近,第一通道内逐渐产生压力,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压力会越来越大,当第一通道内的压力大于锁紧件与套接件之间的摩擦力时,套接件会被从第二端部推出,干粉随之自出射口喷出,干粉在喷出的瞬间带压膨胀,快速打开,直接形成稳定的雾化场,具有理想的喷洒效果,由于入射口的尺寸大于出射口的尺寸,干粉会持续以雾化分散效果喷出;该干粉喷头结构在整个喷射阶段都可以雾化分散效果喷出,避免了干粉的浪费。
附图说明
1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5.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图;
16.附图标记说明:
17.1、喷头主体;2、套接件;3、第一端部;4、第二端部;5、第一凹槽;51、锁紧件;6、第二凹槽;61、密封件;7、第一通道;71、第一圆柱段;72、第一锥形段;73、第二圆柱段;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相关申请,而非对该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申请相关的部分。
1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0.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顺时针”、“逆时针”、“前端”、“后端”、“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公开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1.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22.在本公开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对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4.一种干粉灭火系统的喷头结构,灭火系统包括干粉罐体和与干粉罐体连接的干粉管道,干粉喷头结构包括:喷头主体1,所述喷头主体1 具有用于与所述干粉管道相连接的第一端部3和相对的第二端部4;所述第一端部3具有入射口,所述第二端部4具有出射口;所述入射口的尺寸大于所述出射口的尺寸;所述喷头主体1内部具有连通所述入射口和所述出射口的第一通道7;套接件2,套设在所述第二端部4的外部,并可将所述出射口封堵;锁紧件51,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部4的外侧面与所述套接件2之间,并压紧在所述套接件2的内侧壁上。
25.具体地,参考图1,干粉灭火系统的喷头结构包括喷头主体1、套接件2、锁紧件51,所述喷头主体1具有用于与所述干粉管道相连接的第一端部3和相对的第二端部4,第一端部3和第二端部4分别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一端部3和所述第二端部4通过一外径较大的柱体连接,所述第一端部3具有入射口,所述第二端部4具有出射口,所述入射口的尺寸大于所述出射口的尺寸;所述套接件2为金属制品,能承受一定压力,套设在所述第二端部4的外部,并可将所述出射口封堵,当干粉从干粉管道进入到喷头主体1时,不能立刻从出射口喷出,就会在内部形成压力;所述锁紧件51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部4的外侧面与所述套接件 2之间,并压紧在所述套接件2的内侧壁上形成摩擦力,使套接件2不容易脱落;干粉从灭火系统的罐体中进入到与干粉罐体连接的干粉管道,进入入射口就有压力产生,在经过所述喷头主体1时,会产生更大的压力,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压力给所述套接件2的推力就会大于所述锁紧件51对所述套接件2的摩擦力,此时所述套接件2就会被推出,干粉随之喷出,干粉在喷出的瞬间带压膨胀,快速打开,直接形成稳定的雾化场,具有理想的喷洒效果。
26.优选地,所述锁紧件51为卡簧;所述第二端部4的外侧面环设有第一凹槽5;所述卡簧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5内。
27.具体地,所述锁紧件51为卡簧;所述第二端部4的外侧面环设有第一凹槽5;所述卡簧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5内,卡簧利用自然形变产生的摩擦力,将喷头主体1与套接件2锁紧,以便于能够形成更稳定的雾化场,达到更理想的喷洒效果,所述锁紧件51的预紧力也可以通过更换不同材质和调整尺寸来进行灵活调节,以配合不同灭火剂或者不同的管路等。
28.优选地,所述第二端部4与所述套接件2之间还设置有密封件61;所述密封件61设置在所述锁紧件51相对靠近所述第一端部3的一侧。
29.具体地,所述第二端部4与所述套接件2之间还设置有密封件61,所述密封件61是用于隔离喷头内部与外部大气环境,使喷头主体1的内部增压更加稳定,达到更好的增压效果,避免干粉在加压的过程中被推出;所述密封件61设置在所述锁紧件51相对靠近所述第一端部3的一侧,锁紧件51与套接件2的相对位置关系不能互换,避免影响使用效果。
30.优选地,所述密封件61为密封圈;所述第二端部4的外侧面还环设有第二凹槽6;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6内。
31.具体地,所述密封件61为密封圈;所述第二端部4的外侧面还环设有第二凹槽6;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6内,密封圈可用o型圈代替,其用于隔离喷头内部与外部环境具有很好的效果,也可以避免喷头主体1内部零件遭受细微尘土颗粒的入侵。
32.优选地,所述第一通道7包括第一圆柱段71和第一锥形段72;所述第一圆柱段71的一端与所述入射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锥形段 72的大口径端相连通;所述第一锥形段72的小口径端与所述出射口相连通。
33.具体地,所述第一通道7包括第一圆柱段71和第一锥形段72;所述第一圆柱段71的一端与所述入射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锥形段 72的大口径端相连通;所述第一锥形段72的小口径端与所述出射口相连通;当干粉通过入射口到达第一圆柱段71时,干粉压力比较小不能达到加压的效果,当干粉进入到第一锥形段72时,干粉压力变大,增大了干粉喷射的距离,同时使干粉喷射更加均匀,能够更好更方便的扑灭大火。
34.优选地,所述第一通道7还包括第二圆柱段73;所述第二圆柱段73 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锥形段72的小口径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射口相连通。
35.具体地,所述第一通道7还包括第二圆柱段73;所述第二圆柱段73 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锥形段72的小口径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射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圆柱段73的作用是进一步加大干粉的压力,同时也增加了干粉喷射的时间,经过压缩的干粉在出射口喷出的瞬间带压膨胀,形成稳定的雾化场。
36.优选地,所述套接件2包括底板以及垂直连接在所述底板四周边缘的一圈侧板;所述底板可将所述出射口封堵。
37.具体地,所述套接件2包括底板以及垂直连接在所述底板四周边缘的一圈侧板;所述侧板的一端与所述喷头主体中间部位顶接避免漏气,所述侧板的相对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底板可将所述出射口封堵,用于干粉出射之前在所述喷头主体1内积存压力。
38.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申请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申请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1.一种干粉灭火系统的喷头结构,灭火系统包括干粉罐体和与干粉罐体连接的干粉管道,其特征在于,干粉喷头结构包括:喷头主体(1),所述喷头主体(1)具有第一端部(3)和相对的第二端部(4),所述第一端部(3)与所述干粉管道相连接;所述第一端部(3)具有入射口,所述第二端部(4)具有出射口;所述入射口的尺寸大于所述出射口的尺寸;所述喷头主体(1)内部具有连通所述入射口和所述出射口的第一通道(7);套接件(2),套设在所述第二端部(4)的外部,并可将所述出射口封堵;锁紧件(51),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部(4)的外侧面与所述套接件(2)之间,并压紧在所述套接件(2)的内侧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粉灭火系统的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51)为卡簧;所述第二端部(4)的外侧面环设有第一凹槽(5);所述卡簧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5)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粉灭火系统的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4)与所述套接件(2)之间还设置有密封件(61);所述密封件(61)设置在所述锁紧件(51)相对靠近所述第一端部(3)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干粉灭火系统的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61)为密封圈;所述第二端部(4)的外侧面还环设有第二凹槽(6);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6)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粉灭火系统的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7)包括第一圆柱段(71)和第一锥形段(72);所述第一圆柱段(71)的一端与所述入射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锥形段(72)的大口径端相连通;所述第一锥形段(72)的小口径端与所述出射口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干粉灭火系统的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7)还包括第二圆柱段(73);所述第二圆柱段(7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锥形段(72)的小口径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射口相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粉灭火系统的喷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件(2)包括底板以及垂直连接在所述底板四周边缘的一圈侧板;所述底板可将所述出射口封堵。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干粉灭火系统的喷头结构,灭火系统包括干粉罐体和与干粉罐体连接的干粉管道,包括:喷头主体,所述喷头主体具有用于与所述干粉管道相连接的第一端部和相对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具有入射口,所述第二端部具有出射口;所述入射口的尺寸大于所述出射口的尺寸;所述喷头主体内部具有连通所述入射口和所述出射口的第一通道;套接件,套设在所述第二端部的外部,并可将所述出射口封堵;锁紧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部的外侧面与所述套接件之间,并压紧在所述套接件的内侧壁上。套接件与锁紧件的设置可以避免干粉的浪费。接件与锁紧件的设置可以避免干粉的浪费。接件与锁紧件的设置可以避免干粉的浪费。
技术研发人员:
埃德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普泰法尔(廊坊)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4.11
技术公布日:
202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