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售货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售货机的
出货装置。
背景技术:
2.自动售货机是一种能根据投入的钱币自动付货的机器,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能节能人力、方便交易,可以应用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等日常领域。
3.现有的自动售货机出货结构大多是螺旋弹簧结构,将物品放置在弹簧中,通过带动弹簧伸出带动物品出货,但是这种结构很容易出现卡顿、出货困难的问题,或者是采用挡板结构,利用挡板阻挡物品出货,通过控制挡板的状态控制物品出货,但是这种结构很容易出现物品连续出货,不能很好的控制出货数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售货机的出货装置,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售货机的出货装置,
所述出货装置包括:
6.第一
外壳和第二外壳,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扣合在一起,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倾斜放置,物品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上在重力作用下下滑;
7.挡料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一端,用于阻挡物品出货;
8.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上;
9.自动顶出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中,与通孔相对应,所述自动顶出机构穿过通孔对物品施加推力,带动物品上移跨过挡料机构出货;
10.所述自动顶出机构包括:
11.
顶板,竖直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中,所述顶板与通孔的位置相对应;
12.单向上升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中,与所述顶板相连,用于带动顶板上升穿过通孔,对物品施加推力;
13.自复位组件,安装在所述顶板上,用于带动顶板在推动物品后下降复位。
14.优选地,所述单向上升组件包括:
15.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中,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蜗杆驱动连接;
16.第一齿轮,安装在第一外壳中,与所述蜗杆连续啮合;
17.第二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中,与所述第一齿轮连续啮合;
18.第三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中,与所述第二齿轮连续啮合;
19.第四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中,与所述第三齿轮连续啮合,所述第四齿轮上固定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的一侧安装有不完全齿轮;
20.齿条,安装在所述顶板的一侧,与所述不完全齿轮连续啮合,所述不完全齿轮转动至与齿条啮合时带动顶板上升。
21.优选地,所述自复位组件包括:
22.安装座,安装在所述顶板的另一侧;
23.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安装座相连,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外壳相连,所述不完全齿轮与齿条脱齿后,弹簧带动顶板下降复位。
24.优选地,所述自动顶出机构还包括关闭反馈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中;
25.其中,所述关闭反馈组件包括:
26.反馈开关,安装在所述第二外壳中,与所述电机电连接;
27.按压件,安装在所述转动座的另一侧,所述按压件与所述反馈开关相对应,所述转动座转动时带动按压件按压反馈开关,所述反馈开关控制电机被延迟关停。
28.优选地,所述挡料机构包括:
29.辊轴,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一端,用于阻挡物品出货;
30.延伸件,安装在所述辊轴的两端,用于扩大辊轴的阻挡面。
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售货机的出货装置,设置有挡料机构和自动顶出机构,将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设置为倾斜状态,当物品放置在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上时,即可顺着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倾斜角度下滑,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倾斜角度由物品的重量和大小进行确定,在此不做限制,挡料机构阻挡物品出货,最先出货的物品与挡料机构接触,当消费者使用该售货机时,即可启动自动顶出机构,其中单向上升组件对顶板施加上推力,顶板穿过通孔带动物品靠近挡料机构的一端上移,控制顶板的上升行程可以带动物品跨过挡料机构,该物品即可出货,此时顶板在自复位组件的带动下下降复位,而下一个物品在上一个物品出货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在被阻挡的状态下,既可保证物品的出货,又能控制出货数量。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售货机的出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售货机的出货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3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售货机的出货装置的爆炸图;
3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售货机的出货装置的另一爆炸图
3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售货机的出货装置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3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售货机的出货装置的正视图;
38.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售货机的出货装置内部的正视图;
39.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售货机的出货装置内部的后视图。
40.附图中:1-第一外壳;2-第二外壳;3-辊轴;4-通孔;5-电机;6-蜗杆;7-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第三齿轮;10-第四齿轮;11-转动座;12-不完全齿轮;13-按压件;14-顶板;15-齿条;16-安装座;17-弹簧;18-反馈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2.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43.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售货机的出货装置的结构图,所述出货装置包括:
44.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扣合在一起,所述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倾斜放置,物品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上在重力作用下下滑;
45.挡料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的一端,用于阻挡物品出货;
46.通孔4,开设在所述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上;
47.自动顶出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中,与通孔4相对应,所述自动顶出机构穿过通孔4对物品施加推力,带动物品上移跨过挡料机构出货;
48.所述自动顶出机构包括:
49.顶板14,竖直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中,所述顶板14与通孔4的位置相对应;
50.单向上升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中,与所述顶板14相连,用于带动顶板14上升穿过通孔4,对物品施加推力;
51.自复位组件,安装在所述顶板14上,用于带动顶板14在推动物品后下降复位。
5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自动售货机的出货装置针对现有技术中常见出货结构的出货不顺畅或者出货数量不易控制的问题,设置有挡料机构和自动顶出机构,将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设置为倾斜状态,当物品放置在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上时,即可顺着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的倾斜角度下滑,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的倾斜角度由物品的重量和大小进行确定,在此不做限制,挡料机构阻挡物品出货,最先出货的物品与挡料机构接触,当消费者使用该售货机时,即可启动自动顶出机构,其中单向上升组件对顶板14施加上推力,顶板14穿过通孔4带动物品靠近挡料机构的一端上移,控制顶板14的上升行程可以带动物品跨过挡料机构,该物品即可出货,此时顶板14在自复位组件的带动下下降复位,而下一个物品在上一个物品出货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在被阻挡的状态下,根据出货需求,在此设定自动顶出机构启动一次只能带动顶板14上升一次,即可一次只带动一个物品出货(根据出货需求,也可以设置自动顶出机构启动一次可以带动顶板14上升n次,带动n个物品依次出货)。
53.如图7至图8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单向上升组件包括:
54.电机5,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中,所述电机5的输出端与蜗杆6驱动连接;
55.第一齿轮7,安装在第一外壳1中,与所述蜗杆6连续啮合;
56.第二齿轮8,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1中,与所述第一齿轮7连续啮合;
57.第三齿轮9,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1中,与所述第二齿轮8连续啮合;
58.第四齿轮10,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1中,与所述第三齿轮9连续啮合,所述第四齿轮10上固定有转动座11,所述转动座11的一侧安装有不完全齿轮12;
59.齿条15,安装在所述顶板14的一侧,与所述不完全齿轮12连续啮合,所述不完全齿轮12转动至与齿条15啮合时带动顶板14上升。
60.当需要物品出货时,启动电机5,电机5带动蜗杆6转动,即可通过第一齿轮7、第二
齿轮8、第三齿轮9和第四齿轮10的传递,带动转动座11转动,当转动座11转动至不完全齿轮12与齿条15啮合时(根据图示角度转动座11需要进行逆时针转动),即可带动顶板14上升顶料,当转动座11继续转动至不完全齿轮12与齿条15脱齿后,即与顶板14脱离,顶板14在自复位组件的作用下下降回位。
61.如图6至图8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自复位组件包括:
62.安装座16,安装在所述顶板14的另一侧;
63.弹簧17,所述弹簧17的一端与安装座16相连,所述弹簧1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外壳1相连,所述不完全齿轮12与齿条15脱齿后,弹簧17带动顶板14下降复位。
64.当顶板14被带动上升时,弹簧17被压缩,当不完全齿轮12与齿条15脱齿后,顶板14失去上顶力,即可在弹簧17的弹力作用下下降复位。
65.如图5至图6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自动顶出机构还包括关闭反馈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中;
66.其中,所述关闭反馈组件包括:
67.反馈开关18,安装在所述第二外壳2中,与所述电机5电连接;
68.按压件13,安装在所述转动座11的另一侧,所述按压件13与所述反馈开关18相对应,所述转动座11转动时带动按压件13按压反馈开关18,所述反馈开关18控制电机5被延迟关停。
69.当转动座11上的按压件13转动至与反馈开关18接触时,即可按压反馈开关18,反馈开关18即可发送信号给控制器(图中未画出),控制器控制当转动座11转动一圈回到初始位置后关停电机5,防止转动座11连续转动,直至下一个物品需要出货(反馈开关18、控制器以及电机5之间的连接是本领域熟知的技术内容,其具体的电路连接以及结构、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70.如图1至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挡料机构包括:
71.辊轴3,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的一端,用于阻挡物品出货;
72.延伸件,安装在所述辊轴3的两端,用于扩大辊轴3的阻挡面。
73.设置辊轴3作为阻挡物品出货的结构,为了适应不同大小尺寸的物品,还增设有延伸件,安装在辊轴3的两端,即可扩大辊轴3的阻挡面,防止物品过大直接从侧面侧翻出货。
7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售货机的出货装置,所述出货装置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扣合在一起,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倾斜放置,物品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上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挡料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一端,用于阻挡物品出货;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上;自动顶出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中,与通孔相对应,所述自动顶出机构穿过通孔对物品施加推力,带动物品上移跨过挡料机构出货;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顶出机构包括:顶板,竖直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中,所述顶板与通孔的位置相对应;单向上升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中,与所述顶板相连,用于带动顶板上升穿过通孔,对物品施加推力;自复位组件,安装在所述顶板上,用于带动顶板在推动物品后下降复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售货机的出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上升组件包括: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中,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蜗杆驱动连接;第一齿轮,安装在第一外壳中,与所述蜗杆连续啮合;第二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中,与所述第一齿轮连续啮合;第三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中,与所述第二齿轮连续啮合;第四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中,与所述第三齿轮连续啮合,所述第四齿轮上固定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的一侧安装有不完全齿轮;齿条,安装在所述顶板的一侧,与所述不完全齿轮连续啮合,所述不完全齿轮转动至与齿条啮合时带动顶板上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售货机的出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复位组件包括:安装座,安装在所述顶板的另一侧;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安装座相连,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外壳相连,所述不完全齿轮与齿条脱齿后,弹簧带动顶板下降复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售货机的出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顶出机构还包括关闭反馈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中;其中,所述关闭反馈组件包括:反馈开关,安装在所述第二外壳中,与所述电机电连接;按压件,安装在所述转动座的另一侧,所述按压件与所述反馈开关相对应,所述转动座转动时带动按压件按压反馈开关,所述反馈开关控制电机被延迟关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售货机的出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料机构包括:辊轴,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一端,用于阻挡物品出货;延伸件,安装在所述辊轴的两端,用于扩大辊轴的阻挡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自动售货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自动售货机的出货装置,所述出货装置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倾斜放置;挡料机构,安装在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一端;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上;自动顶出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中,穿过通孔对物品施加推力,带动物品上移跨过挡料机构出货;自动顶出机构包括:顶板;单向上升组件,用于带动顶板上升对物品施加推力;自复位组件,用于带动顶板在推动物品后下降复位。本实用新型设置单向上升组件对顶板施加上推力,带动物品上移跨过挡料机构出货,下一个物品在上一个物品出货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在被阻挡的状态下,既可保证物品的出货,又能控制出货数量。又能控制出货数量。又能控制出货数量。
技术研发人员:
汪青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安徽点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4.22
技术公布日:
202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