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接触式加热的载带快速成型结构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载带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特别涉及一种非接触式加热的载带快速成型结构。


背景技术:



2.载带是指在一种应用于电子包装领域的带状产品,它具有特定的厚度,在其长度方向上等距分布着用于承放电子元器件的孔穴(亦称口袋)和用于进行索引定位的定位孔。
3.申请号为cn201921189296.0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载带成型装置,具有机座及组装在机座上的加热机构、成型机构及送料轨道,加热机构和成型机构依照送料轨道的送料方向依次布置,所述加热机构具有上加热模块和下加热模块,所述上加热模块组设在上滑动座上,所述下加热模块组设在下滑动座上,所述上滑动座和下滑动座限制在同样的直线导向系中滑动,并实现上加热模块和下加热模块上下正对相望,载带原料通过送料轨道导引下在上加热模块和下加热模块之间穿行;所述成型机构具有配套的上模和下模,载带原料经过加热机构加热后由上模和下模合模成型;首先该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电热效率低且隔热层导致热利用率低,其次合模成型一开一合工作效率低。
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非接触式加热的载带快速成型结构,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非接触式加热的载带快速成型结构,包括立柱若干,各所述立柱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表面中部设置有压模装置,所述工作台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压模装置之间于所述工作台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整形装置,所述工作台上表面两端均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部滚动连接有滚轮若干,各所述支撑架上表面与所述压模装置、加热装置之间于同一水平面形成通道,所述通道上表面放置有载带。
8.进一步地,所述压模装置包括有固定连接于所述工作台上表面的压模台,所述压模台正面和背面均安装有电机,所述压模台内侧上下部分对称安装有滚轮模具,所述滚轮模具与所述电机于上下部一一对应,所述载带位于两所述滚轮模具之间。
9.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有固定连接于所述工作台上表面的加热架,所述加热架上端固定连接有红外加热圈,所述红外加热圈内部沿侧壁均匀安装有加热管若干,所述红外加热圈与所述载带不接触,所述红外加热圈外部设置有隔热层。
10.进一步地,所述整形装置包括有固定连接于所述工作台上表面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表面两侧对称安装有限位条若干,所述限位条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侧面与所述载带相切处滚动连接有滚动轮,所述限位条中部设置有槽口,所述支撑台上
表面于所述槽口内固定连接有调节螺钉。
11.进一步地,所述压模装置相邻侧处的所述支撑架下表面安装有风扇。
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通过加热装置各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增加了装置的热利用率,提高了电热效率;通过压模装置各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整形装置各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对不同尺寸载带的活动限制,保证载带平稳直线进入压模装置。
14.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装置剖面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形装置结构放大图。
21.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2.1、立柱;2、工作台;3、压模装置;301、压模台;302、电机;303、滚轮模具;4、加热装置;401、加热架;402、红外加热圈;403、加热管;5、整形装置;6、支撑架;7、滚轮;8、载带;9、支撑台;10、限位条;11、限位柱;12、滚动轮;13、调节螺钉;14、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顶”、“中”、“内”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25.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非接触式加热的载带快速成型结构,包括1若干,各所述立柱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工作台2,所述工作台2上表面中部设置有压模装置3,所述工作台2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加热装置4,所述加热装置4与所述压模装置3之间于所述工作台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整形装置5,所述工作台2上表面两端均设置有支撑架6,所述支撑架6上部滚动连接有滚轮7若干,各所述支撑架6上表面与所述压模装置3、加热装置4之间于同一水平面形成通道,所述通道上表面放置有载带8。
26.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压模装置3来说,所述压模装置3包括有固定连接于所
述工作台2上表面的压模台301,所述压模台301正面和背面均安装有电机302,所述压模台301内侧上下部分对称安装有滚轮模具303,所述滚轮模具303与所述电机302于上下部一一对应,所述载带8位于两所述滚轮模具303之间,从而电机302运转带动滚轮模具303旋转,对经过的载带8进行连续不间断挤压成型,进而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
27.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加热装置4来说,所述加热装置4包括有固定连接于所述工作台2上表面的加热架401,所述加热架401上端固定连接有红外加热圈402,所述红外加热圈402内部沿侧壁均匀安装有加热管403若干,所述红外加热圈402与所述载带8不接触,所述红外加热圈402外部设置有隔热层,从而通过加热架401固定红外加热圈402,红外加热圈402内部的加热管403通电产生热,变成的远红外辐射热源,其表面温度提高,导致温度梯度增大,使被载带8的热能传导增强,吸热能力大大提高,进而对载带8进行加热软化,载带8与加热装置4不接触避免装置表面温度过高,损坏载带8,隔热层减少装置热量的留失,进而提高装置的电热效率与热利用率。
28.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整形装置5来说,所述整形装置5包括有固定连接于所述工作台2上表面的支撑台9,所述支撑台9上表面两侧对称安装有限位条10若干,所述限位条10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柱11,所述限位柱11侧面与所述载带8相切处滚动连接有滚动轮12,所述限位条10中部设置有槽口,所述支撑台9上表面于所述槽口内固定连接有调节螺钉13,从而旋转松开槽口处的调节螺钉13,对限位条10进行移动,使得限位柱11上固定的滚动轮12与载带8边缘接触跟随载带8移动而转动,锁紧调节螺钉13以固定限位条10,四个对称安装的限位条10上的滚动轮12对载带8进行左右方向活动限制,进而实现载带8的准确平稳进入压模装置3。
29.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压模装置3来说,所述压模装置3相邻侧处的所述支撑架6下表面安装有风扇14,从而加热后的载带8经过压模装置3加工后,仍有余热,在经过支撑架6时下表面的风扇14对载带8进行降温,进而避免由于载带8余热表面粘黏导致收起后载带8之间粘连损坏。
30.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架6对载带8进行运送,运送经过加热装置4,其中红外加热圈402内部的加热管403通电产生热,变成的远红外辐射热源,其表面温度提高,导致温度梯度增大,使被载带8的热能传导增强,吸热能力大大提高,进而对载带8进行加热软化,载带8与加热装置4不接触,避免表面高温损坏载带8,软化后的载带8经过整形装置5上四个限位条10上的滚动轮12对载带8进行左右活动限制,进行平稳直线运动,滚动轮12随着载带8移动而转动减小了滚动轮12与载带8之间的摩擦力,限位后的载带8进入压模装置3,电机302运转带动滚轮模具303转动,对经过的载带8进行挤压成型,其中滚轮模具303连续旋转不间断挤压,工作效率高,挤压成型的载带8自身仍有余热,经过支撑架6时下表面的风扇14对载带8进行降温冷却,进而收起载带8后不会因为余热表面粘黏导致载带8粘连损坏。
3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1、通过加热装置4各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增加了装置的热利用率,提高了电热效率;2、通过压模装置3各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3、通过整形装置5各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对不同尺寸载带8的活动限制,保证载带8平稳直线进入压模装置3。
3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
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3.以上公开的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实用新型。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非接触式加热的载带快速成型结构,包括立柱(1)若干,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立柱(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工作台(2),所述工作台(2)上表面中部设置有压模装置(3),所述工作台(2)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加热装置(4),所述加热装置(4)与所述压模装置(3)之间于所述工作台(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整形装置(5),所述工作台(2)上表面两端均设置有支撑架(6),所述支撑架(6)上部滚动连接有滚轮(7)若干,各所述支撑架(6)上表面与所述压模装置(3)、加热装置(4)之间于同一水平面形成通道,所述通道上表面放置有载带(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加热的载带快速成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模装置(3)包括有固定连接于所述工作台(2)上表面的压模台(301),所述压模台(301)正面和背面均安装有电机(302),所述压模台(301)内侧上下部分对称安装有滚轮模具(303),所述滚轮模具(303)与所述电机(302)于上下部一一对应,所述载带(8)位于两所述滚轮模具(303)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加热的载带快速成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4)包括有固定连接于所述工作台(2)上表面的加热架(401),所述加热架(401)上端固定连接有红外加热圈(402),所述红外加热圈(402)内部沿侧壁均匀安装有加热管(403)若干,所述红外加热圈(402)与所述载带(8)不接触,所述红外加热圈(402)外部设置有隔热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加热的载带快速成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装置(5)包括有固定连接于所述工作台(2)上表面的支撑台(9),所述支撑台(9)上表面两侧对称安装有限位条(10)若干,所述限位条(10)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柱(11),所述限位柱(11)侧面与所述载带(8)相切处滚动连接有滚动轮(12),所述限位条(10)中部设置有槽口,所述支撑台(9)上表面于所述槽口内固定连接有调节螺钉(1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加热的载带快速成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模装置(3)相邻侧处的所述支撑架(6)下表面安装有风扇(1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加热的载带快速成型结构,涉及载带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立柱若干,各所述立柱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工作台,工作台上表面中部设置有压模装置,工作台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与压模装置之间于工作台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整形装置,工作台上表面两端均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上部滚动连接有滚轮若干,各支撑架上表面与压模装置、加热装置之间于同一水平面形成通道,通道上表面放置有载带。本实用新型通过加热装置各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增加了装置的热利用率,提高了电热效率;通过压模装置各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

王云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苏州皓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09.22

技术公布日:

2022/11/14

本文发布于:2022-11-30 02:32: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46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装置   表面   载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