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胸术后恢复仪器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术后康复训练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开胸术后恢复仪器。


背景技术:



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身边面临着多种疾病的威胁,肺癌是其中较为广泛的一种,患者在对肺癌进行时往往需要进行开胸手术对癌变部位进行切除;但患者进行开胸手术后,由于手术部位伤口的牵拉引起的疼痛及术中的损伤等原因,术后患侧上肢的活动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完全恢复活动的自主性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3.目前临床上通常采取让患者通过抬高患侧手臂的方法循序渐进的对患者进行锻炼,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患者修养一段时间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动作后才能进行训练,在术后短时间内无法单独进行手臂抬高训练;患者在开胸术后会因为胸腔闭式引流、输液、心电监护等原因,限制病人下床活动,卧床期间,病人时常会因为下肢缺乏运动而造成血液不循环,严重时下肢深静脉会形成血栓;患者在术后胸术后由于切口长,术中撑起或切断过肋骨,病人常因疼痛而无法主动活动术侧手臂,而医疗人员又无法长时间陪伴患者,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运动,使患者主动恢复的积极性降低,进而使得患者在术后恢复时间长。
4.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开胸术后恢复仪器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开胸术后恢复仪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病人卧床时下肢缺乏运动而造成血液不循环,开胸术后患者修养不足短时间内无法单独进行拉伸训练,以及医疗人员无法长时间陪伴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运动的问题。
6.本发明为一种开胸术后恢复仪器, 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伺服电机,所述底座的外部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内部位于底座的外部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轴,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端伸出底座并与第一传动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壳内部位于第一传动轴左侧转动连接有导向丝杆,所述固定壳内部位于第一传动轴右侧转动连接有导杆,所述第一传动轴、导向丝杆与导杆外侧滑动连接有同一滑动壳,所述滑动壳前侧外部两侧均滑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前侧固定连接导向壳,所述导向壳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前侧转动连接有托壳,所述固定壳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前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壳,所述外壳后侧的底端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动杆,两个所述滑动杆的顶端分别伸入两侧弧形壳的内部,两侧所述滑动杆分别在两侧弧形壳的内部滑动,所述滑动杆的内部设有拉线,所述拉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把手。
7.优选的,所述导向丝杆的底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伞齿轮,所述第一伞齿轮上方位于导向丝杆的后侧啮合有第二伞齿轮,所述固定壳后侧外部置有与第二伞齿轮同轴固定连接的调节旋钮。
8.优选的,所述滑动壳后侧内部置有与第一传动轴连接的主动伞齿轮,所述主动伞齿轮前侧啮合有从动伞齿轮,所述从动伞齿轮的前侧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两侧啮合有第二齿轮,两侧所述的第二齿轮后侧均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一带轮的外侧均缠绕有带条,所述带条的另一端均缠绕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同轴固定连接有传动丝杆,所述传动丝杆的前侧螺纹连接有伸缩杆。
9.优选的,所述伸缩杆前端与导向壳连接处设有传动仓,所述导向壳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固定丝杆,所述滑块与固定丝杆之间螺纹连接,所述传动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底端啮合有滑动齿条,所述伸缩杆外侧置有与第三齿轮同轴固定连接的调节阀,所述滑动齿条前侧两端均滑动连接有梯形滑块,所述导向壳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固定头,所述梯形滑块与固定头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
10.优选的,所述外壳前侧转动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右侧啮合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后侧均同轴固定连接有线盘,两个所述线盘采用相反的缠绕方式分别缠绕有拉线,所述外壳内部两侧与弧形壳连接处均设有调节仓,所述调节仓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动调节扣,所述滑动调节扣的下方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两侧所述调节仓靠近弧形壳的一侧均滑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伸入弧形壳内部,所述调节杆与调节仓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
11.优选的,所述主动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后端滑动连接有棱形轴,所述棱形轴的外侧设有空心传动轴,所述棱形轴在空心传动轴的内部滑动,所述棱形轴远离第二传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连接头,所述转动连接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推拉式电磁铁,所述推拉式电磁铁的另一端与外壳后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空心传动轴的外侧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伞齿轮,所述第三伞齿轮的下方啮合有第四伞齿轮,所述第四伞齿轮的下方同轴固定连接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的右侧啮合有第五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左侧与第五齿轮的右侧均啮合有第六齿轮,所述第六齿轮的底端均同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12.优选的,所述滑动杆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流传感器,所述电流传感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强力电磁块,所述滑动杆顶端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铁块,所述弧形壳的内部上方设有滑槽,所述滑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调节扣,所述固定调节扣的另一端在滑槽内滑动,所述拉线穿过滑动调节扣与固定调节扣伸入滑动杆。
13.本发明通过设置滑动壳和伸缩杆,利用伺服电机转动带动第一传动轴转动,第一传动轴转动会带动主动伞齿轮转动,主动伞齿轮转动会带动从动伞齿轮转动,使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两侧的第二齿轮转动,从而使第一带轮通过带条带动第二带轮转动,第二带轮转动会带动传动丝杆转动,通过伺服电机的往复转动和传动丝杆与伸缩杆之间的螺纹连接使伸缩杆做伸缩运动,以此来帮助患者进行下肢的运动,解决了患者下肢缺乏运动而造成血液不循环,而使下肢深静脉形成血栓的风险的问题;通过设置线盘和拉线,利用驱动装置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而使两者后侧的线盘反向转动,因为两个线盘之间拉线的缠绕方式相反,所以两者可以通过驱动装置的往复转动
同时进行收线和放线操作,通过收线和放线的操作来完成手臂的拉伸,解决了开胸术后患者修养不足短时间内无法单独进行拉伸训练的问题;通过设置滑动杆和弧形壳,利用推拉式电磁铁通电后会使伸长,通过推拉式电磁铁的伸长推动棱形轴在空心传动轴内部滑动,棱形轴远离推拉式电磁铁的一端会伸入第二传动轴内部,使空心传动轴会随着第二传动轴的转动而转动,驱动装置转动会使第二传动轴带动棱形轴最后使空心传动轴转动,空心传动轴带动第三伞齿轮转动,第三伞齿轮带动第四伞齿轮转动从而使第四齿轮转动,所述第四齿轮转动带动第五齿轮转动,从而使两侧的第六齿轮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动,两侧的第六齿轮转动会带动两侧的连接杆分别向两侧转动,从而带动滑动杆沿着弧形壳移动,使患者完成扩胸运动,解决了在没有医疗人员的陪伴指导下患者无法进行康复运动的问题;本发明结构巧妙,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立体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等轴测示意图。
16.图3为本发明底座内部示意图。
17.图4为本发明滑动壳内部示意图。
18.图5为本发明传动仓示意图。
19.图6为本发明伸缩杆纵剖示意图。
20.图7为本发明伸缩杆横剖示意图。
21.图8为本发明外壳立体示意图。
22.图9为本发明外壳内部示意图。
23.图10为本发明外壳剖视示意图。
24.图11为图10中a处放大示意图。
25.图12为本发明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13为本发明外壳纵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13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28.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29.实施例一,本发明为一种开胸术后恢复仪器, 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内部设有伺服电机2,所述底座1的外部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壳3,所述固定壳3内部位于底座1的外部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轴4,所述伺服电机2的输出轴端伸出底座1并与第一传动轴4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壳3内部位于第一传动轴4左侧转动连接有导向丝杆5,所述固定壳3内部位于第一传动轴4右侧转动连接有导杆6,所述第一传动轴4、导向丝杆5与导杆6外侧滑动连接有同一滑动壳7,所述滑动壳7前侧外部两侧均滑动连接有伸缩杆8,所述伸缩杆8前侧固定连接导向壳9,所述导向壳9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10,所述滑块10的前侧转动连接有托壳11,所述固定壳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外壳12,所述外壳12前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壳
13,所述外壳12后侧的底端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4,所述连接杆14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动杆15,两个所述滑动杆15的顶端分别伸入两侧弧形壳13的内部,两侧所述滑动杆15分别在两侧弧形壳13的内部滑动,所述滑动杆15的内部设有拉线16,所述拉线1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7。
30.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初始状态,在患者开胸术后因为多种原因,限制病人下床活动,卧床期间,先使患者保持半卧的状态,然后调节滑动壳7的高度,使滑动壳7的高度与患者的下肢保持在同一高度,然后将患者的脚固定在托壳11上,然后根据患者的身材滑动滑块10,以此来调节托壳11来调节患者双腿之间的位置,调解完毕后,通过伸缩杆8做伸缩运动,以此来帮助患者进行下肢的运动,避免了患者下肢缺乏运动而造成血液不循环,而使下肢深静脉形成血栓的风险,通过弧形壳13和连接杆14以及滑动杆15之间的配合使滑动杆15沿弧形壳13运动时可以实现扩胸运动。
31.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了使通过调节旋钮20的转动带动导向丝杆5转动,以此实现对滑动壳7高度的调节来固定患者下肢,故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方式,保证可以实现对滑动壳7高度的调节来固定患者下肢,具体的,所述导向丝杆5的底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伞齿轮18,所述第一伞齿轮18上方位于导向丝杆5的后侧啮合有第二伞齿轮19,所述固定壳3后侧外部置有与第二伞齿轮19同轴固定连接的调节旋钮20,转动所述的调节旋钮20,使第二伞齿轮19带动第一伞齿轮18转动从而带动导向丝杆5转动以此来调节滑动壳7的高度,使滑动壳7的高度与患者的下肢保持在同一高度,然后方便将患者的脚固定在托壳11上。
32.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了使通过第一传动轴4的转动带动伸缩杆8移动,以此来带动患者下肢的伸缩,故本发明一种配合结构,保证可以使第一传动轴4的转动患者下肢的伸缩,具体的,所述滑动壳7后侧内部置有与第一传动轴4连接的主动伞齿轮21,所述主动伞齿轮21前侧啮合有从动伞齿轮22,所述从动伞齿轮22的前侧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3,所述第一齿轮23的两侧啮合有第二齿轮24,两侧所述的第二齿轮24后侧均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25,所述第一带轮25的外侧均缠绕有带条26,所述带条26的另一端均缠绕有第二带轮27,所述第二带轮27同轴固定连接有传动丝杆28,所述传动丝杆28的前侧螺纹连接有伸缩杆8,所述的伺服电机2会打开带动第一传动轴4转动,第一传动轴4转动会带动主动伞齿轮21转动,主动伞齿轮21转动会带动从动伞齿轮22转动,使第一齿轮23转动,第一齿轮23转动带动两侧的第二齿轮24转动,从而使第一带轮25通过带条26带动第二带轮27转动,第二带轮27转动会带动传动丝杆28转动,通过伺服电机2的往复转动和传动丝杆28与伸缩杆8之间的螺纹连接使伸缩杆8做伸缩运动,以此来帮助患者进行下肢的运动,避免了患者下肢缺乏运动而造成血液不循环,而使下肢深静脉形成血栓的风险。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了实现通过调节阀33的转动来解除对固定丝杆30的限位,以此来实现在患者体型不同时对滑块10的调节,故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合方式,保证可以实现在患者体型不同时对滑块10的调节,具体的,所述伸缩杆8前端与导向壳9连接处设有传动仓29,所述导向壳9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固定丝杆30,所述滑块10与固定丝杆30之间螺纹连接,所述传动仓29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三齿轮31,所述第三齿轮31的底端啮合有滑动齿条32,所述伸缩杆8外侧置有与第三齿轮31同轴固定连接的调节阀33,所述滑动齿条32前侧两端均滑动连接有梯形滑块59,所述导向壳9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固定头34,所述
梯形滑块59与固定头34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5,转动所述的调节阀33使滑动齿条32向内部移动,通过挤压梯形滑块59使梯形滑块59带动固定杆35从而使固定头34向两边移动,解开对固定丝杆30的限制,然后根据患者的身材滑动滑块10,以此来调节患者双腿之间的位置,调解完毕后,按动固定头34使固定丝杆30被固定,以此来实现根据患者体型的不同来完成滑块10的调节。
33.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了使主动齿轮36转动带动线盘38对拉线16的调节,以此来实现通过主动齿轮36的转动实现双臂的拉伸,故本发明一种配合方式,保证可以实现通过主动齿轮36的转动实现双臂的拉伸,具体的,所述外壳12前侧转动连接有主动齿轮36,所述主动齿轮36的右侧啮合有从动齿轮37,所述主动齿轮36与从动齿轮37的后侧均同轴固定连接有线盘38,两个所述线盘38采用相反的缠绕方式分别缠绕有拉线16,所述外壳12内部两侧与弧形壳13连接处均设有调节仓39,所述调节仓39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动调节扣40,所述滑动调节扣40的下方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41,两侧所述调节仓39靠近弧形壳13的一侧均滑动连接有调节杆42,所述调节杆42伸入弧形壳13内部,所述调节杆42与调节仓39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43,所述的主动齿轮36外接有驱动装置,使患者手臂抓在把手17上,驱动装置带动主动齿轮36转动,主动齿轮36带动从动齿轮37转动,从而使两者后侧的线盘38反向转动,因为两个线盘38之间拉线16的缠绕方式相反,所以两者可以通过驱动装置的往复转动同时进行收线和放线操作,通过收线和放线的操作来完成手臂的拉伸,而在进行第二种帮助手臂拉伸的功能时,滑动杆15固定在外壳12与弧形壳13的连接处,滑动杆15在移动到这个位置时,会挤压调节杆42,使调节杆42伸入调节仓39,对滑动调节扣40进行挤压使滑动调节扣40被固定在调节仓39的顶端位置对拉线16进行一个限位作用,所述的第二弹簧43会在滑动杆15移开时使调节杆42恢复原位。
34.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为了使主动齿轮36的转动带动滑动杆15移动,以此来实现主动齿轮36的转动带动患者做扩胸运动,故本发明一种推拉式电磁铁48,保证可以实现主动齿轮36的转动带动患者做扩胸运动,具体的,所述主动齿轮36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轴44,所述第二传动轴44的后端滑动连接有棱形轴45,所述棱形轴45的外侧设有空心传动轴46,所述棱形轴45在空心传动轴46的内部滑动,所述棱形轴45远离第二传动轴4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连接头47,所述转动连接头47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推拉式电磁铁48,所述推拉式电磁铁48的另一端与外壳12后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空心传动轴46的外侧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伞齿轮49,所述第三伞齿轮49的下方啮合有第四伞齿轮50,所述第四伞齿轮50的下方同轴固定连接有第四齿轮51,所述第四齿轮51的右侧啮合有第五齿轮52,所述第四齿轮51左侧与第五齿轮52的右侧均啮合有第六齿轮53,所述第六齿轮53的底端均同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4,所述的推拉式电磁铁48通电后伸长,通过推拉式电磁铁48的伸长推动棱形轴45在空心传动轴46内部滑动,棱形轴45远离推拉式电磁铁48的一端会伸入第二传动轴44内部,使空心传动轴46会随着第二传动轴44的转动而转动,驱动装置转动会使第二传动轴44带动棱形轴45最后使空心传动轴46转动,空心传动轴46带动第三伞齿轮49转动,第三伞齿轮49带动第四伞齿轮50转动从而使第四齿轮51转动,所述第四齿轮51转动带动第五齿轮52转动,从而使两侧的第六齿轮53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动,两侧的第六齿轮53转动会带动两侧的连接杆14分别向两侧转动,从而带动滑动杆15沿着弧形壳13移动,使患者完成扩胸运动。
35.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在患者进行扩胸运动时拉线16的长度固定,但又不会出现卡死的情况,故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结构,保证可以实现拉线16的长度固定又不会出现卡死的情况,具体的,所述滑动杆15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流传感器54,所述电流传感器5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强力电磁块55,所述滑动杆15顶端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铁块56,所述弧形壳13的内部上方设有滑槽57,所述滑动杆1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调节扣58,所述固定调节扣58的另一端在滑槽57内滑动,所述拉线16穿过滑动调节扣40与固定调节扣58伸入滑动杆15,所述的推拉式电磁铁48通电时电流传感器54也会通电使强力电磁块55通电,强力电磁块55通电会产生强力的磁性,将铁块56吸附,当铁块56被吸附时会挤压拉线16,使滑动杆15与把手17之间的拉线16长度固定,在所述的滑动杆15移动的过程中,主动齿轮36和从动齿轮37会带动线盘38转动,实现放线和收线,帮助滑动杆15移动,而当滑动杆15移动时调节杆42失去挤压,使滑动调节扣40可以在调节仓39内随着滑动杆15的移动而自由的伸缩调节以此来实现少量的收线和放线,避免了滑动杆15在弧形壳13内部移动的过程中因为线盘38收线或放线不及时出现卡死的情况。
36.具体使用时,本装置配备有专用的控制器,可以控制本装置进行三种功能,先将伺服电机2和主动齿轮36外接的驱动装置接通电源,在患者开胸术后因为多种原因,限制病人下床活动,卧床期间,先使患者保持半卧的状态,然后转动调节旋钮20,使第二伞齿轮19带动第一伞齿轮18转动从而带动导向丝杆5转动以此来调节滑动壳7的高度,使滑动壳7的高度与患者的下肢保持在同一高度,然后将患者的脚固定在托壳11上,转动调节阀33使滑动齿条32向内部移动,通过挤压梯形滑块59使梯形滑块59带动固定杆35从而使固定头34向两边移动,解开对固定丝杆30的限制,然后根据患者的身材滑动滑块10,以此来调节患者双腿之间的位置,调解完毕后,按动固定头34使固定丝杆30被固定,打开控制器调节为第一种帮助下肢伸曲的功能,此时伺服电机2会打开带动第一传动轴4转动,第一传动轴4转动会带动主动伞齿轮21转动,主动伞齿轮21转动会带动从动伞齿轮22转动,使第一齿轮23转动,第一齿轮23转动带动两侧的第二齿轮24转动,从而使第一带轮25通过带条26带动第二带轮27转动,第二带轮27转动会带动传动丝杆28转动,通过伺服电机2的往复转动和传动丝杆28与伸缩杆8之间的螺纹连接使伸缩杆8做伸缩运动,以此来帮助患者进行下肢的运动,避免了患者下肢缺乏运动而造成血液不循环,而使下肢深静脉形成血栓的风险,当患者休养一段时间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后,通过控制器将本装置调节为第二种帮助手臂拉伸的功能,使患者手臂抓在把手17上,驱动装置带动主动齿轮36转动,主动齿轮36带动从动齿轮37转动,从而使两者后侧的线盘38反向转动,因为两个线盘38之间拉线16的缠绕方式相反,所以两者可以通过驱动装置的往复转动同时进行收线和放线操作,通过收线和放线的操作来完成手臂的拉伸,而在进行第二种帮助手臂拉伸的功能时,滑动杆15固定在外壳12与弧形壳13的连接处,滑动杆15在移动到这个位置时,会挤压调节杆42,使调节杆42伸入调节仓39,对滑动调节扣40进行挤压使滑动调节扣40被固定在调节仓39的顶端位置对拉线16进行一个限位作用,当患者的伤口恢复到一定程度时,通过控制器将本装置调节为第三种帮助患者进行扩胸运动的功能,在进行第三种功能时,推拉式电磁铁48会通电,而推拉式电磁铁48通电时电流传感器54也会通电使强力电磁块55通电,强力电磁块55通电会产生强力的磁性,将铁块56吸附,当铁块56被吸附时会挤压拉线16,使滑动杆15与把手17之间的拉线16长度固定,推拉式电磁铁48通电后会使伸长,通过推拉式电磁铁48的伸长推动棱形轴45在空心
传动轴46内部滑动,棱形轴45远离推拉式电磁铁48的一端会伸入第二传动轴44内部,使空心传动轴46会随着第二传动轴44的转动而转动,驱动装置转动会使第二传动轴44带动棱形轴45最后使空心传动轴46转动,空心传动轴46带动第三伞齿轮49转动,第三伞齿轮49带动第四伞齿轮50转动从而使第四齿轮51转动,所述第四齿轮51转动带动第五齿轮52转动,从而使两侧的第六齿轮53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动,两侧的第六齿轮53转动会带动两侧的连接杆14分别向两侧转动,从而带动滑动杆15沿着弧形壳13移动,使患者完成扩胸运动,而在滑动杆15移动的过程中,主动齿轮36和从动齿轮37会带动线盘38转动,实现放线和收线,帮助滑动杆15移动,而当滑动杆15移动时调节杆42失去挤压,使滑动调节扣40可以在调节仓39内随着滑动杆15的移动而自由的伸缩调节以此来实现少量的收线和放线,避免了滑动杆15在弧形壳13内部移动的过程中因为线盘38收线或放线不及时出现卡死的情况。
37.本发明通过设置滑动壳和伸缩杆,利用伺服电机转动带动第一传动轴转动,第一传动轴转动会带动主动伞齿轮转动,主动伞齿轮转动会带动从动伞齿轮转动,使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两侧的第二齿轮转动,从而使第一带轮通过带条带动第二带轮转动,第二带轮转动会带动传动丝杆转动,通过伺服电机的往复转动和传动丝杆与伸缩杆之间的螺纹连接使伸缩杆做伸缩运动,以此来帮助患者进行下肢的运动,解决了患者下肢缺乏运动而造成血液不循环,而使下肢深静脉形成血栓的风险的问题;通过设置线盘和拉线,利用驱动装置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而使两者后侧的线盘反向转动,因为两个线盘之间拉线的缠绕方式相反,所以两者可以通过驱动装置的往复转动同时进行收线和放线操作,通过收线和放线的操作来完成手臂的拉伸,解决了开胸术后患者修养不足短时间内无法单独进行拉伸训练的问题;通过设置滑动杆和弧形壳,利用推拉式电磁铁通电后会使伸长,通过推拉式电磁铁的伸长推动棱形轴在空心传动轴内部滑动,棱形轴远离推拉式电磁铁的一端会伸入第二传动轴内部,使空心传动轴会随着第二传动轴的转动而转动,驱动装置转动会使第二传动轴带动棱形轴最后使空心传动轴转动,空心传动轴带动第三伞齿轮转动,第三伞齿轮带动第四伞齿轮转动从而使第四齿轮转动,所述第四齿轮转动带动第五齿轮转动,从而使两侧的第六齿轮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动,两侧的第六齿轮转动会带动两侧的连接杆分别向两侧转动,从而带动滑动杆沿着弧形壳移动,使患者完成扩胸运动,解决了在没有医疗人员的陪伴指导下患者无法进行康复运动的问题;本发明结构巧妙,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一种开胸术后恢复仪器,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设有伺服电机(2),所述底座(1)的外部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壳(3),所述固定壳(3)内部位于底座(1)的外部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轴(4),所述伺服电机(2)的输出轴端伸出底座(1)并与第一传动轴(4)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壳(3)内部位于第一传动轴(4)左侧转动连接有导向丝杆(5),所述固定壳(3)内部位于第一传动轴(4)右侧转动连接有导杆(6),所述第一传动轴(4)、导向丝杆(5)与导杆(6)外侧滑动连接有同一滑动壳(7),所述滑动壳(7)前侧外部两侧均滑动连接有伸缩杆(8),所述伸缩杆(8)前侧固定连接导向壳(9),所述导向壳(9)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10),所述滑块(10)的前侧转动连接有托壳(11),所述固定壳(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外壳(12),所述外壳(12)前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壳(13),所述外壳(12)后侧的底端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4),所述连接杆(14)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动杆(15),两个所述滑动杆(15)的顶端分别伸入两侧弧形壳(13)的内部,两侧所述滑动杆(15)分别在两侧弧形壳(13)的内部滑动,所述滑动杆(15)的内部设有拉线(16),所述拉线(1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胸术后恢复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丝杆(5)的底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伞齿轮(18),所述第一伞齿轮(18)上方位于导向丝杆(5)的后侧啮合有第二伞齿轮(19),所述固定壳(3)后侧外部置有与第二伞齿轮(19)同轴固定连接的调节旋钮(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胸术后恢复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壳(7)后侧内部置有与第一传动轴(4)连接的主动伞齿轮(21),所述主动伞齿轮(21)前侧啮合有从动伞齿轮(22),所述从动伞齿轮(22)的前侧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3),所述第一齿轮(23)的两侧啮合有第二齿轮(24),两侧所述的第二齿轮(24)后侧均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25),所述第一带轮(25)的外侧均缠绕有带条(26),所述带条(26)的另一端均缠绕有第二带轮(27),所述第二带轮(27)同轴固定连接有传动丝杆(28),所述传动丝杆(28)的前侧螺纹连接有伸缩杆(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胸术后恢复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8)前端与导向壳(9)连接处设有传动仓(29),所述导向壳(9)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固定丝杆(30),所述滑块(10)与固定丝杆(30)之间螺纹连接,所述传动仓(29)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三齿轮(31),所述第三齿轮(31)的底端啮合有滑动齿条(32),所述伸缩杆(8)外侧置有与第三齿轮(31)同轴固定连接的调节阀(33),所述滑动齿条(32)前侧两端均滑动连接有梯型滑块(59),所述导向壳(9)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固定头(34),所述梯型滑块(59)与固定头(34)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胸术后恢复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2)前侧转动连接有主动齿轮(36),所述主动齿轮(36)的右侧啮合有从动齿轮(37),所述主动齿轮(36)与从动齿轮(37)的后侧均同轴固定连接有线盘(38),两个所述线盘(38)采用相反的缠绕方式分别缠绕有拉线(16),所述外壳(12)内部两侧与弧形壳(13)连接处均设有调节仓(39),所述调节仓(39)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动调节扣(40),所述滑动调节扣(40)的下方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41),两侧所述调节仓(39)靠近弧形壳(13)的一侧均滑动连接有调节杆(42),所述调节杆(42)伸入弧形壳(13)内部,所述调节杆(42)与调节仓(39)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4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开胸术后恢复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36)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轴(44),所述第二传动轴(44)的后端滑动连接有棱形轴(45),所述棱形轴(45)的外侧设有空心传动轴(46),所述棱形轴(45)在空心传动轴(46)的内部滑动,所述棱形轴(45)远离第二传动轴(4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连接头(47),所述转动连接头(47)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推拉式电磁铁(48),所述推拉式电磁铁(48)的另一端与外壳(12)后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空心传动轴(46)的外侧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伞齿轮(49),所述第三伞齿轮(49)的下方啮合有第四伞齿轮(50),所述第四伞齿轮(50)的下方同轴固定连接有第四齿轮(51),所述第四齿轮(51)的右侧啮合有第五齿轮(52),所述第四齿轮(51)左侧与第五齿轮(52)的右侧均啮合有第六齿轮(53),所述第六齿轮(53)的底端均同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4)。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开胸术后恢复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杆(15)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流传感器(54),所述电流传感器(5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强力电磁块(55),所述滑动杆(15)顶端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铁块(56),所述弧形壳(13)的内部上方设有滑槽(57),所述滑动杆(1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调节扣(58),所述固定调节扣(58)的另一端在滑槽(57)内滑动,所述拉线(16)穿过滑动调节扣(40)与固定调节扣(58)伸入滑动杆(15)。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胸术后恢复仪器,解决了现有的病人卧床时下肢缺乏运动而造成血液不循环,开胸术后患者修养不足短时间内无法单独进行拉伸训练,以及医疗人员无法长时间陪伴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运动的问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伺服电机,所述底座的外部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内部位于底座的外部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轴,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端伸出底座并与第一传动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壳内部位于第一传动轴左侧转动连接有导向丝杆,所述固定壳内部位于第一传动轴右侧转动连接有导杆,所述第一传动轴、导向丝杆与导杆外侧滑动连接有同一滑动壳;本发明结构精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

曹春平 董梦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河南省胸科医院

技术研发日:

2022.09.13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

本文发布于:2022-11-29 23:05: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41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齿轮   传动轴   伞齿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