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合金门窗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门窗组角用增压缸。
背景技术:
2.增压缸又称气液增压缸,是能将输入压力变换,以较高压力输出的液压元件。增压缸是将油压缸与增压器作一体式相结合,液压油与压缩空气严格隔离,利用增压器的大小不同受压截面积之比,因为压力不变,当受压面积由大变小时,则压强也会随大小不同而变化的原理,从而达到将
气压压力提高到数十倍的压力效果,使用一般气压即能达到油压缸的高出力。增压缸较气压传动稳定,
缸体装置简单,出力调整容易,相同条件下可达到油压机之高出力,能耗低,软着陆不损模具,安装容易且所占用的空间小。
3.在铝合金门窗组角过程中,组角时需要左右两个组角刀对门窗同时进行组角,但由于组角的行程较小(约为10mm),组角刀的动作无法按照要求做到严格同步,这对组角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铝合金门窗组角过程中组角刀的动作无法按照要求做到严格同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门窗组角用增压缸。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门窗组角用增压缸,包括后端盖、气压缸缸体、前端盖、第一
液压缸缸体、第二液压缸缸体、第一加压缸杆以及第二加压缸杆,
所述后端盖与所述前端盖分别密封所述气压缸缸体的两端,所述气压缸缸体内形成有气压腔,所述气压腔内设置有可移动的活塞,所述第一液压缸缸体与所述第二液压缸缸体均固定于所述前端盖,所述第一加压缸杆与所述第二加压缸杆的一端均固定于所述活塞,另一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液压缸缸体与所述第二液压缸缸体内;所述第一加压缸杆与所述第二加压缸杆的直径相同。
6.优选的,所述前端盖开设有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二连通口的内壁均设置有导向套,所述第一加压缸杆穿过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导向套,所述第二加压缸杆穿过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导向套。
7.优选的,所述第一液压缸缸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通口相对,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液压缸缸体的内腔连通的第一接头;所述第二液压缸缸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通口相对,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液压缸缸体的内腔连通的第二接头。
8.优选的,所述前端盖背离所述气压缸缸体的端面固定有第一压盘和第二压盘,所述第一压盘将所述第一液压缸缸体固定于所述前端盖,所述第二压盘将所述第二液压缸缸体固定于所述前端盖。
9.优选的,所述第一压盘的中部具有通孔,所述第一压盘背离所述前端盖的一端具有伸向所述通孔的限位台,所述第一液压缸缸体的外侧周向地设置有配合限位台,所述配合限位台伸入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限位台抵接以将所述第一液压缸缸体固定于所述前端
盖。
10.优选的,所述前端盖与所述后端盖之间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拉杆和螺母,所述拉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后端盖,另一端穿过所述前端盖并通过所述螺母固定于所述前端盖。
11.优选的,所述活塞的外侧周向地与所述气压缸缸体的内侧壁相抵接,且所述活塞的外侧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外侧与所述气压缸缸体的内侧壁相抵接。
12.优选的,所述活塞的外侧周向地设置有耐磨环,所述耐磨环地外侧与所述气压缸缸体的内侧壁相抵接。
13.优选的,所述前端盖背离所述气压缸缸体的端面设置有消声器。消声器可对增压缸的运行噪音进行一定的消除。
14.优选的,所述第一液压缸缸体与所述第二液压缸缸体背离所述前端盖的一端均设置有压力表。压力表可随时对第一液压缸缸体和第二液压缸缸体的内腔压力进行测量并显示。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该门窗组角用增压缸中的第一加压缸杆与第二加压缸杆直径相同,且共同安装在同一个活塞上,增压缸的整个运行过程中第一加压缸杆与第二加压缸杆的瞬时位置均相同,则每次压缩过程中压缩的油液体积相等,自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流出的高压油液可分别驱动组角时左右两个组角刀的驱动机构,使两个驱动机构的运行速度、瞬时相对伸出位置、行程均严格同步。组角刀的动作按照要求做到严格同步后可保证组角机的组角质量。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门窗组角用增压缸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门窗组角用增压缸的剖视图。
20.图中:1、后端盖,2、气压缸缸体,3、前端盖,4、第一液压缸缸体,5、第二液压缸缸体,6、第一加压缸杆,7、第二加压缸杆,8、气压腔,9、活塞,10、导向套,11、第一压盘,12、第二压盘,13、限位台,14、配合限位台,15、垫片,16、辅助密封圈,17、缸体辅助密封圈,18、密封环,19、耐磨环,20、第一接头,21、第二接头,22、压力表,23、拉杆,24、螺母,25、消声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22.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门窗组角用增压缸门窗组角用增压缸,包括后端盖1、气压缸缸体2、前端盖3、第一液压缸缸体4、第二液压缸缸体5、第一加
压缸杆6以及第二加压缸杆7,后端盖1与前端盖3分别密封气压缸缸体2的两端,气压缸缸体2内形成有气压腔8,气压腔8内设置有可移动的活塞9,第一液压缸缸体4与第二液压缸缸体5均固定于前端盖3,第一加压缸杆6与第二加压缸杆7的一端均固定于活塞9,另一端分别位于第一液压缸缸体4与第二液压缸缸体5内;第一加压缸杆6与第二加压缸杆7的直径相同。
23.为使第一加压缸杆6与第二加压缸杆7能够在气压缸缸体2与第一液压缸缸体4、第二液压缸缸体5之间运动,在前端盖3开设有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第一连通口与第二连通口的内壁均设置有导向套10,第一加压缸杆6穿过第一连通口与导向套10,第二加压缸杆7穿过第二连通口与导向套10。同时,使第一液压缸缸体4的一端与第一连通口相对,第二液压缸缸体5的一端与第二连通口相对,如此可保证第一加压缸杆6与第二加压缸杆7穿过前端盖3进入第一液压缸缸体4、第二液压缸缸体5内。
24.第一液压缸缸体4、第二液压缸缸体5与前端盖3之间通过第一压盘11和第二压盘12固定。第一压盘11和第二压盘12固定于前端盖3背离气压缸缸体2的端面。由于第一压盘11与第二压盘12的结构完全相同,因此本实施例仅对第一压盘11的结构进行详细的描述,第二压盘12的结构在此不做赘述。第一压盘11的中部具有通孔,第一压盘11背离前端盖3的一端具有伸向通孔的限位台13,第一液压缸缸体4的外侧周向地设置有配合限位台14,配合限位台14伸入通孔内并与限位台13抵接以将第一液压缸缸体4固定于前端盖3。
25.为保证第一液压缸缸体4、第二液压缸缸体5与前端盖3之间的密封性,在第一液压缸缸体4、第二液压缸缸体5的端面与前端盖3之间设置垫片15与辅助密封圈16,保证第一加压缸杆6与第二加压缸杆7所处空间的密闭性。
26.为保证气压缸缸体2的密闭性,可在前端盖3与气压缸缸体2之间、后端盖1与气压缸缸体2之间均设置缸体辅助密封圈17;气压缸缸体2内部的活塞9的外侧周向地与气压缸缸体2的内侧壁相抵接,且活塞9的外侧设置有密封环18和耐磨环19,密封环18和耐磨环19的外侧均与气压缸缸体2的内侧壁相抵接。
27.为使第一液压缸缸体4和第二液压缸缸体5内的高压油液能够流出,在第一液压缸缸体4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一液压缸缸体4的内腔连通的第一接头20;在第二液压缸缸体5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二液压缸缸体5的内腔连通的第二接头21。可在第一接头20与第二接头21出连接导油管,方便高压油液的流出。为方便对压力进行监测,在第一液压缸缸体4与第二液压缸缸体5背离前端盖3的一端均设置压力表22。压力表22可随时对第一液压缸缸体4和第二液压缸缸体5的内腔压力进行测量并显示。
28.为增加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前端盖3与后端盖1之间设置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拉杆23和螺母24,拉杆23的一端固定于后端盖1,另一端穿过前端盖3并通过螺母24固定于前端盖3。
29.为减轻运行时的噪音,在前端盖3背离气压缸缸体2的端面设置消声器25。消声器25可对增压缸的运行噪音进行一定的消除。
30.该门窗组角用增压缸的工作原理是:
31.通过增加活塞9一侧的气压,使与活塞9固定连接的第一加压缸杆6和第二加压缸杆7向上运动,同时挤压第一液压缸缸体4和第二液压缸缸体5内的油液,使其转化为高压油液,且由于活塞的受力面积远大于第一加压缸杆6和第二加压缸杆7与油液接触的端面面积,因此油液的压力要大于气压缸缸体2内的气压;高压油液通过第一接头20与第二接头21
流出,对组角机左右两个组角刀的驱动机构同时做功,实现组角刀动作的严格同步。
3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33.该门窗组角用增压缸中的第一加压缸杆6与第二加压缸杆7直径相同,且共同安装在同一个活塞9上,增压缸的整个运行过程中第一加压缸杆6与第二加压缸杆7的瞬时位置均相同,则每次压缩过程中压缩的油液体积相等,自第一接头20与第二接头21流出的高压油液可分别驱动组角时左右两个组角刀的驱动机构,使两个驱动机构的运行速度、瞬时相对伸出位置、行程均严格同步。组角刀的动作按照要求做到严格同步后可保证组角机的组角质量。
34.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门窗组角用增压缸,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端盖、气压缸缸体、前端盖、第一液压缸缸体、第二液压缸缸体、第一加压缸杆以及第二加压缸杆,所述后端盖与所述前端盖分别密封所述气压缸缸体的两端,所述气压缸缸体内形成有气压腔,所述气压腔内设置有可移动的活塞,所述第一液压缸缸体与所述第二液压缸缸体均固定于所述前端盖,所述第一加压缸杆与所述第二加压缸杆的一端均固定于所述活塞,另一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液压缸缸体与所述第二液压缸缸体内;所述第一加压缸杆与所述第二加压缸杆的直径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组角用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开设有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二连通口的内壁均设置有导向套,所述第一加压缸杆穿过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导向套,所述第二加压缸杆穿过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导向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窗组角用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缸缸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通口相对,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液压缸缸体的内腔连通的第一接头;所述第二液压缸缸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通口相对,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液压缸缸体的内腔连通的第二接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组角用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背离所述气压缸缸体的端面固定有第一压盘和第二压盘,所述第一压盘将所述第一液压缸缸体固定于所述前端盖,所述第二压盘将所述第二液压缸缸体固定于所述前端盖。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窗组角用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盘的中部具有通孔,所述第一压盘背离所述前端盖的一端具有伸向所述通孔的限位台,所述第一液压缸缸体的外侧周向地设置有配合限位台,所述配合限位台伸入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限位台抵接以将所述第一液压缸缸体固定于所述前端盖。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组角用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与所述后端盖之间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拉杆和螺母,所述拉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后端盖,另一端穿过所述前端盖并通过所述螺母固定于所述前端盖。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组角用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的外侧周向地与所述气压缸缸体的内侧壁相抵接,且所述活塞的外侧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外侧与所述气压缸缸体的内侧壁相抵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窗组角用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的外侧周向地设置有耐磨环,所述耐磨环地外侧与所述气压缸缸体的内侧壁相抵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组角用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背离所述气压缸缸体的端面设置有消声器。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组角用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缸缸体与所述第二液压缸缸体背离所述前端盖的一端均设置有压力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合金门窗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门窗组角用增压缸,包括后端盖、气压缸缸体、前端盖、第一液压缸缸体、第二液压缸缸体、第一加压缸杆以及第二加压缸杆,后端盖与前端盖分别密封气压缸缸体的两端,气压缸缸体内形成有气压腔,气压腔内设置有可移动的活塞,第一液压缸缸体与第二液压缸缸体均固定于前端盖,第一加压缸杆与第二加压缸杆的一端均固定于活塞,另一端分别位于第一液压缸缸体与第二液压缸缸体内;第一加压缸杆与第二加压缸杆的直径相同。第一加压缸杆与第二加压缸杆直径相同且共同安装在同一活塞上,使得自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流出的高压油液可使两个驱动机构的运行速度、瞬时相对伸出位置、行程均严格同步。格同步。格同步。
技术研发人员:
姚焕玲 吴振磊 吕玉金 王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山东雷德数控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27
技术公布日:
202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