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空气压缩机的阀板
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的阀板组件。
背景技术
:
现有技术中,空气压缩机都采用阀座式进排气组件,阀座式进排气组件结构较为复杂,加工生成成本高,安装维护也较为麻烦,进排气通道还容易积碳,降低了空气压缩机的效率,亟需改进。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空气压缩机的阀板组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空气压缩机的阀板组件,所述阀板组件包括上阀板和下阀板,上下阀板周圈连接密合成一体,上阀
板主体上设有上阀板进排气槽孔,下阀板主体上设有下阀板进排气槽孔,上下阀板的主体之间设有阀片。作为优选,所述上下阀板周圈由沉头螺钉连接密合成一体,并在上阀板和下阀板的周圈密合处设有铝垫。作为优选,所述上阀板主体上的上阀板进排气槽孔与下阀板主体上的下阀板进排气槽孔对称设置。作为优选,所述上阀板的下侧面上设有上
弧形凹陷,下阀板的上侧面上设有下弧形凹陷,上下阀板主体之间的阀片设置在上下弧形凹陷内。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双阀板条状进排气槽孔,进气时阀片下凹封堵住下阀板进排气槽孔,排气时阀片上凸封堵住上阀板进排气槽孔,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解决了原有阀座式进排气组件容易积碳、装配麻烦等问题,提高了空压机效率,也降低了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上阀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阀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参看图f 3,本实用新型包括上阀板I和下阀板3,上下阀板周圈由沉头螺钉5连接密合成一体,并在上阀板I和下阀板3的周圈密合处设有铝垫2 ;上阀板主体上设有上阀板进排气槽孔11,下阀板主体上设有下阀板进排气槽孔31,上阀板主体上的上阀板进排气槽孔11与下阀板主体上的下阀板进排气槽孔31对称设置;上阀板I的下侧面上设有上弧形凹陷12,下阀板3的上侧面上设有下弧形凹陷32,上下阀板主体之间的阀片4设置在上下弧形凹陷内。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双阀板条状进排气槽孔,进气时阀片下凹封堵住下阀板进排气槽孔,排气时阀片上凸封堵住上阀板进排气槽孔,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解决了原有阀座式进排气组件容易积碳、装配麻烦等问题,提高了空压机效率,也降低了成本。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空气压缩机的阀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板组件包括上阀板和下阀板,上下阀板周圈连接密合成一体,上阀板主体上设有上阀板进排气槽孔,下阀板主体上设有下阀板进排气槽孔,上下阀板的主体之间设有阀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压缩机的阀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阀板周圈由沉头螺钉连接密合成一体,并在上阀板和下阀板的周圈密合处设有铝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压缩机的阀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阀板主体上的上阀板进排气槽孔与下阀板主体上的下阀板进排气槽孔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压缩机的阀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阀板的下侧面上设有上弧形凹陷,下阀板的上侧面上设有下弧形凹陷,上下阀板主体之间的阀片设置在上下弧形凹陷内 。
专利摘要
一种空气压缩机的阀板组件,包括上阀板和下阀板,上下阀板周圈由沉头螺钉连接密合成一体,并在上阀板和下阀板的周圈密合处设有铝垫;上阀板主体上设有上阀板进排气槽孔,下阀板主体上设有下阀板进排气槽孔,上阀板主体上的上阀板进排气槽孔与下阀板主体上的下阀板进排气槽孔对称设置;上阀板的下侧面上设有上弧形凹陷,下阀板的上侧面上设有下弧形凹陷,上下阀板主体之间的阀片设置在上下弧形凹陷内。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双阀板条状进排气槽孔,进气时阀片下凹封堵住下阀板进排气槽孔,排气时阀片上凸封堵住上阀板进排气槽孔,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解决了原有阀座式进排气组件容易积碳、装配麻烦等问题,提高了空压机效率,也降低了成本。
文档编号
F04B39/10GK203081712SQ20132002506
公开日
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7日
发明者
何仁涛 申请人:浙江山海机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