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芯热熔复合纤维,尤其涉及一种香薰棒生产用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香薰棒制作的时候,为了避免采用胶水,会采用包芯热熔复合纤维制作。其中,在生产的时候,棒料在热形成之后,进行冷却,冷却之后再进行裁切。其中,常规的冷却方式,是利用风机吹风,对棒料进行冷却。但是,吹风的时候,吹风的角度是固定的,这样就会使得冷却的效果不是特别好,因此需要延长冷却长度,影响冷却效果,增加空间的占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香薰棒生产用冷却装置,通过使用该结构,减少空间的占用,降低成本,同时还能够提高冷却效率,提高冷却效果。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香薰棒生产用冷却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风机及至少两组出风组件,多组
所述出风组件由左向右间隔设置,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上设有一连接管,所述出风组件与所述连接管相连;
5.所述出风组件包括u型管、上出
风管及下出风管,所述u型管与所述连接管相连,所述上出风管设置于所述下出风管的正上方,所述上出风管及下出风管的端部分别与所述u型管转动相连,所述上出风管的底部外缘面上设有上
条形出风口,所述下出风管的顶部外缘面上设有下条形出风口;
6.还设有一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两组所述出风组件相连,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下出风管转动,且所述上出风管与所述下出风管的转动方向相反。
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u型管上面设有上出气接口及下出气接口,所述上、下出气接口与所述连接管相连通,所述上出风管与所述上出气接口转动相连,所述下出风管与所述下出气接口转动相连,所述上条形出风口与所述上出气接口相连通,所述下条形出风口与所述下出气接口相连通。
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出风管的外表面上设有上
齿轮,所述下出风管的外表面上设有下齿轮,所述上齿轮设置于所述下齿轮的正上方,所述上齿轮与下齿轮之间构成驱动间距。
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板及驱动件,所述机架上设有一横向滑轨,所述横向滑轨设置于所述驱动间距内,所述驱动板移动设置于所述横向滑轨上,所述驱动板的顶部设有顶部齿条,所述驱动板的底部设有底部齿条,所述顶部齿条与所述上齿轮的底部啮合,所述底部齿条与所述下齿轮的顶部啮合,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驱动板在所述横向滑轨上面左右移动,所述驱动板的移动,驱动所述上出风管及下出风管转动。
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平行于所述驱动板设置,所述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板的端部相连,所述气缸推动所述驱动板在所述横向滑轨上移动。
1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连接绳、收卷盘及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驱动板的右侧,所述复位弹簧的右端与所述机架相连,所述复位弹簧的左侧与所述驱动板的右端相连,所述复位弹簧拉动所述驱动板朝右移动;
12.所述收卷盘转动设置于所述驱动板的左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收卷盘相连,所述电机驱动所述收卷盘转动,所述连接绳的左端卷绕于所述收卷盘上,所述连接绳的右端与所述驱动板的左侧相连。
1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机带动所述收卷盘逆时针转动时,所述收卷盘将所述连接绳收卷,所述连接绳拉动所述驱动板朝左移动,并将所述复位弹簧进行拉伸;所述电机带动所述收卷盘顺时针转动时,所述收卷盘将所述连接绳放卷,所述复位弹簧拉动所述驱动板朝右移动,并将放卷出的所述连接绳朝右拉动。
14.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5.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多组出风组件,出风组件上面的上、下出风管出风,产品从上、下出风管之间输送,对产品的外表面进行冷却,同时,通过驱动机构的设置,会驱动上、下出风管转动,这样在产品移动的过程中,还能够调节上、下条形出风口的角度,能够有效的提高冷却效率,提高冷却效果,减少空间的占用,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出风组件处的局部侧视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结构示意图。
19.其中:1、机架;2、风机;3、出风组件;4、连接管;5、u型管;6、上出风管;7、下出风管;8、上条形出风口;9、下条形出风口;10、上出气接口;11、下出气接口;12、上齿轮;13、下齿轮;14、驱动板;15、横向滑轨;16、顶部齿条;17、底部齿条;18、气缸;19、电机;20、连接绳;21、收卷盘;22、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1.实施例一:参见图1、2所示,一种香薰棒生产用冷却装置,包括机架1、设置于机架上的风机2及至少两组出风组件3,多组所述出风组件由左向右间隔设置,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上设有一连接管4,所述出风组件与所述连接管相连;
22.所述出风组件包括u型管5、上出风管6及下出风管7,所述u型管与所述连接管相连,所述上出风管设置于所述下出风管的正上方,所述上出风管及下出风管的端部分别与所述u型管转动相连,所述上出风管的底部外缘面上设有上条形出风口8,所述下出风管的顶部外缘面上设有下条形出风口9;
23.还设有一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两组所述出风组件相连,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下出风管转动,且所述上出风管与所述下出风管的转动方向相反。
24.在本实施例中,在实际使用时,风机通过连接管给出风组件送风,连接管送的风送入到u型管内,经过u型管送到上、下出风管内,上出风管的风则从上条形出风口朝下送出,下出风管内的风从下条形出风口朝上送出,产品从上、下出风管之间经过,经过上条形出风
口吹出的风对产品顶部及两侧进行冷却,经过下条形出风口吹出的风对产品的底部及两侧进行冷却。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驱动机构驱动上、下出风管转动,同步带动上、下条形出风口朝左、朝右转动,对移动中产品的各个位置进行吹风冷却,这样在产品移动过程中,吹出的风与产品的接触时间更长,能够有效的提高冷却效率及冷却效果,减少空间的占用,降低成本。
25.参见图2所示,所述u型管上面设有上出气接口10及下出气接口11,所述上、下出气接口与所述连接管相连通,所述上出风管与所述上出气接口转动相连,所述下出风管与所述下出气接口转动相连,所述上条形出风口与所述上出气接口相连通,所述下条形出风口与所述下出气接口相连通。这样在上、下出风管能够与u型管转动,同时还能够进行正常的送风。
26.参见图1、2所示,所述上出风管的外表面上设有上齿轮12,所述下出风管的外表面上设有下齿轮13,所述上齿轮设置于所述下齿轮的正上方,所述上齿轮与下齿轮之间构成驱动间距。
27.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板14及驱动件,所述机架上设有一横向滑轨15,所述横向滑轨设置于所述驱动间距内,所述驱动板移动设置于所述横向滑轨上,所述驱动板的顶部设有顶部齿条16,所述驱动板的底部设有底部齿条17,所述顶部齿条与所述上齿轮的底部啮合,所述底部齿条与所述下齿轮的顶部啮合,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驱动板在所述横向滑轨上面左右移动,所述驱动板的移动,驱动所述上出风管及下出风管转动。
28.所述驱动件包括气缸18,所述气缸平行于所述驱动板设置,所述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板的端部相连,所述气缸推动所述驱动板在所述横向滑轨上移动。
29.在本实施例中,横向滑轨对推板进行支撑及限位,气缸推动驱动板在横向滑轨上面左右移动,由于驱动板上面的顶部齿条及底部齿条的设置,并且分别与上齿轮及下齿轮啮合,驱动板朝左移动的时候,会通过顶部齿条及上齿轮带动上出风管顺时针转动,通过底部齿条及下齿轮带动下出风管逆时针转动,也就是上、下条形出风口朝左偏转,驱动板朝右移动的时候,带动上、下条形出风口朝右偏转,也就是正对产品的出风口由左向右、由右向左对着产品进行冷却,吹风的时候,进行来回的摆动吹风冷却,提高冷却效率及冷却效果。
30.实施例二:参见图3所示,一种香薰棒生产用冷却装置,其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似,不同点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19、连接绳20、收卷盘21及复位弹簧22,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驱动板的右侧,所述复位弹簧的右端与所述机架相连,所述复位弹簧的左侧与所述驱动板的右端相连,所述复位弹簧拉动所述驱动板朝右移动;
31.所述收卷盘转动设置于所述驱动板的左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收卷盘相连,所述电机驱动所述收卷盘转动,所述连接绳的左端卷绕于所述收卷盘上,所述连接绳的右端与所述驱动板的左侧相连。
32.所述电机带动所述收卷盘逆时针转动时,所述收卷盘将所述连接绳收卷,所述连接绳拉动所述驱动板朝左移动,并将所述复位弹簧进行拉伸;所述电机带动所述收卷盘顺时针转动时,所述收卷盘将所述连接绳放卷,所述复位弹簧拉动所述驱动板朝右移动,并将放卷出的所述连接绳朝右拉动。
33.在本实施例中,电机带动收卷盘转动,对连接绳进行收卷及放卷,收卷的时候,会拉动驱动板朝左移动,将复位弹簧进行拉伸,放卷的时候,复位弹簧会带动驱动板自动朝右
移动,从而实现驱动板左右移动,实现风向的来回摆动。
技术特征:
1.一种香薰棒生产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风机及至少两组出风组件,多组所述出风组件由左向右间隔设置,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上设有一连接管,所述出风组件与所述连接管相连;所述出风组件包括u型管、上出风管及下出风管,所述u型管与所述连接管相连,所述上出风管设置于所述下出风管的正上方,所述上出风管及下出风管的端部分别与所述u型管转动相连,所述上出风管的底部外缘面上设有上条形出风口,所述下出风管的顶部外缘面上设有下条形出风口;还设有一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两组所述出风组件相连,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下出风管转动,且所述上出风管与所述下出风管的转动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薰棒生产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管上面设有上出气接口及下出气接口,所述上、下出气接口与所述连接管相连通,所述上出风管与所述上出气接口转动相连,所述下出风管与所述下出气接口转动相连,所述上条形出风口与所述上出气接口相连通,所述下条形出风口与所述下出气接口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薰棒生产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出风管的外表面上设有上齿轮,所述下出风管的外表面上设有下齿轮,所述上齿轮设置于所述下齿轮的正上方,所述上齿轮与下齿轮之间构成驱动间距。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香薰棒生产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板及驱动件,所述机架上设有一横向滑轨,所述横向滑轨设置于所述驱动间距内,所述驱动板移动设置于所述横向滑轨上,所述驱动板的顶部设有顶部齿条,所述驱动板的底部设有底部齿条,所述顶部齿条与所述上齿轮的底部啮合,所述底部齿条与所述下齿轮的顶部啮合,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驱动板在所述横向滑轨上面左右移动,所述驱动板的移动,驱动所述上出风管及下出风管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香薰棒生产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平行于所述驱动板设置,所述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板的端部相连,所述气缸推动所述驱动板在所述横向滑轨上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香薰棒生产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连接绳、收卷盘及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驱动板的右侧,所述复位弹簧的右端与所述机架相连,所述复位弹簧的左侧与所述驱动板的右端相连,所述复位弹簧拉动所述驱动板朝右移动;所述收卷盘转动设置于所述驱动板的左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收卷盘相连,所述电机驱动所述收卷盘转动,所述连接绳的左端卷绕于所述收卷盘上,所述连接绳的右端与所述驱动板的左侧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香薰棒生产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带动所述收卷盘逆时针转动时,所述收卷盘将所述连接绳收卷,所述连接绳拉动所述驱动板朝左移动,并将所述复位弹簧进行拉伸;所述电机带动所述收卷盘顺时针转动时,所述收卷盘将所述连接绳放卷,所述复位弹簧拉动所述驱动板朝右移动,并将放卷出的所述连接绳朝右拉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香薰棒生产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风机及至少两组出风组件,多组所述出风组件由左向右间隔设置,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上设有一连接管,所述出风组件与所述连接管相连;所述出风组件包括U型管、上出风管及下出风管,所述U型管与所述连接管相连,所述上出风管设置于下出风管的正上方,所述上出风管及下出风管的端部分别与所述U型管转动相连,所述上出风管的底部外缘面上设有上条形出风口,所述下出风管的顶部外缘面上设有下条形出风口;还设有一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两组所述出风组件相连,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下出风管转动,且上出风管与下出风管的转动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冷却效率及冷却效果。及冷却效果。及冷却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陈锋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彩通(苏州)纳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31
技术公布日:
202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