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光伏系统支撑结构及其光伏系统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上光伏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水上光伏系统支撑结构及其光伏系统。


背景技术:



2.水面光伏电站常见于水塘、小型湖泊、水库、蓄水池等之上,主要由光伏面板、汇流箱、逆变设备、变压器、集电线路、支架等组成,光伏组件安装在浮体之间,水体蒸发产生的水汽颗粒会降低光伏组件周边的环境温度,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发电量,当安装地点水面无大风浪时采用螺栓刚性连接,当风浪较大时可采用在外围角钢均布安装减震器进行连接。
3.如公告号为cn205385435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水上光伏系统,包括光伏组件、光伏支架和悬浮装置,所述光伏组件固定在所述光伏支架上,所述光伏支架固定在悬浮装置上,所述悬浮装置能够悬浮在水面上,所述悬浮装置包括形状和大小相同的若干漂浮部件,且所述若干漂浮部件能够根据需要增减数量和进行布置。
4.但是上述方案存在以下不足:
5.由于水上光伏组件下方直接为水面,水面蒸发产生的水汽对光伏组件底部背板部进行降温,为了减少水汽进入光伏组件下部背板的影响,需要光伏组件具有较好的防潮功能,但是随着光伏组件长期的使用,潮湿环境会加速光伏组件底部密封部的老化破损速度,现有的水上光伏系统支撑结构不具备在不影响光伏组件背板处散热的前提下,减少光伏组件底部受到水汽影响的功能,且浮体受到水面的波动会带动光伏组件发生较大幅度的摆动,较大幅度摆动容易导致光伏组件底部密封部连接处产生震裂缝隙,水汽容易进入,对光伏组件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6.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水上光伏系统支撑结构及其光伏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水上光伏系统支撑结构及其光伏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上光伏系统支撑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悬浮支撑组件以及设置在其上端的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底部密封设置有导热隔汽板,所述导热隔汽板底端面布置有衔接筒盒,衔接筒盒内插设有导热竖板,所述导热竖板上端面布设有减震槽,所述衔接筒盒内布置有减震弹簧套杆,减震弹簧套杆底端插设在减震槽内,且所述减震槽内壁和减震弹簧套杆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脂层;
9.所述导热竖板侧壁上布设有散热孔,所述导热竖板底端设置有浮力管。
10.优选的,所述悬浮支撑组件之间设置有隔离罩筒,所述隔离罩筒与导热隔汽板之间设置有收缩透明罩,所述隔离罩筒上部开口侧密封设置有辅助隔汽板,所述辅助隔汽板上滑动贯穿有若干个所述导热竖板,所述隔离罩筒上部开口侧为倾斜设置,所述光伏组件
底部与导热隔汽板之间进行热传导,所述辅助隔汽板上端面布设有活动口,所述导热竖板滑动贯穿于所述活动口,且所述导热竖板上部套设有封口环块,封口环块与所述活动口底部密封接触连接。
11.优选的,所述隔离罩筒侧壁环向布设有透气网口,且所述导热竖板两侧壁上均布设有凝汽水道。
12.优选的,所述凝汽水道沿竖向设置,且凝汽水道两侧内壁上均连通布设有集水斜道。
13.优选的,所述隔离罩筒后面底部设有缺口滑槽,缺口滑槽内沿竖向设置有轨杆,轨杆上依次套设有复位弹簧和滑块,所述复位弹簧对所述滑块产生向上方向的弹簧拉力,所述滑块外端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底端设置有清洁板,清洁板上端面布设有清洁口,所述导热竖板依次贯穿于所述清洁口,所述导热竖板上位于所述清洁口两端开口侧均对称设置有清洁刮板,清洁刮板为三角板体结构,清洁刮板清洁侧与所述导热竖板侧表面相互接触滑动,所述清洁刮板内端面还设置有钩槽块,钩槽块与所述凝汽水道内壁相互接触滑动,所述连接板侧表面设置有浮体块。
14.优选的,所述浮力管对所述导热竖板产生向上运动的浮力大于所述导热竖板受到的重力。
15.一种光伏系统,包括上述水上光伏系统支撑结构。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导热隔汽板能够对tpt背板密封部进行密封阻隔,并且经隔离罩筒、辅助隔汽板便于对导热隔汽板与收缩透明罩围成的空间进行水汽阻隔,同时导热竖板上的凝汽水道和集水斜道的配合设置能够对凝结的水珠导出,通过导热硅脂层便于间接对导热隔汽板吸收的热量进行热传导,而位于衔接筒盒内的减震弹簧套杆和减震槽的配合对光伏组件进行减震缓冲,使导热竖板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时,减少光伏组件底部受到的水汽以及较大幅度摆动的影响,提高了光伏组件的使用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的剖视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热竖板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板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图2的衔接筒盒与导热竖板配合区域局部示意图;
22.图6为图3的凝汽水道局部示意图;
23.图7为图2的导热竖板和清洁板配合区域局部示意图;
24.图8为图2的轨杆和滑块配合区域局部示意图。
25.图中:1、悬浮支撑组件;2、光伏组件;3、隔离罩筒;4、导热隔汽板;5、收缩透明罩;6、辅助隔汽板;7、导热竖板;8、衔接筒盒;9、透气网口;10、散热孔;11、凝汽水道;12、浮力管;13、活动口;14、封口环块;15、减震槽;16、减震弹簧套杆;17、导热硅脂层;18、集水斜道;19、缺口滑槽;20、轨杆;21、复位弹簧;22、滑块;23、连接板;24、清洁板;25、清洁口;26、清洁刮板;27、钩槽块;28、浮体块。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7.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8.一种水上光伏系统支撑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悬浮支撑组件1以及设置在其上端的光伏组件2,且悬浮支撑组件1和光伏组件2之间为活动连接,光伏组件2主要由玻璃、eva膜层、tpt背板、边框和接线盒构成,其中tpt背板为太阳电池的背面,其上的密封部具有耐老化、耐腐蚀、耐紫外线辐射、散热、不透气的特点,悬浮支撑组件1由承载浮筒和支架组构成,悬浮支撑组件1之间设置有隔离罩筒3,隔离罩筒3螺接固定在承载浮筒上,支架组上的横杆横跨连接承载浮筒,位于横杆上的支撑杆固定支撑光伏组件2,光伏组件2底部tpt背板侧通过导热硅胶和螺丝密封接触固定有导热隔汽板4,导热隔汽板4为导热性能好的铝材质,导热隔汽板4能够将tpt背板进行完全遮盖,并且在导热隔汽板4和tpt背板接缝处填充有密封胶进行二次密封,具有较好的防水汽功能,且导热隔汽板4能够吸收传导tpt背板的热量,隔离罩筒3上端面边沿与导热隔汽板4之间设置有收缩透明罩5,隔离罩筒3和收缩透明罩5的辅助设置能够提高对导热隔汽板4区域的密封效果,收缩透明罩5为透明pvc材质的波纹套,具有收缩性能,通过收缩透明罩5能够对导热隔汽板4进行外界环境阻隔,并通过收缩透明罩5便于对导热隔汽板4的状态进行观察;
29.隔离罩筒3上部开口侧通过密封胶密封设置有辅助隔汽板6,辅助隔汽板6同样为具有导热性能的铝材质,辅助隔汽板6能够对导热隔汽板4所在空间进行水汽隔离,避免隔离罩筒3下部水汽的进入,导热隔汽板4底端面布置有衔接筒盒8,衔接筒盒8内插入有导热竖板7,衔接筒盒8为导热性能好的铝材质,辅助隔汽板6上滑动贯穿有若干个导热竖板7;由于辅助隔汽板6与收缩透明罩5的空间隔离,对收缩透明罩5内的导热隔汽板4的散热效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导热竖板7对收缩透明罩5内的热量进行传导,导热竖板7个数根据光伏组件2的大小进行调整,导热竖板7之间的间隙控制在5厘米,隔离罩筒3上部开口侧为倾斜设置,辅助隔汽板6与隔离罩筒3上部同样为相同角度的倾斜设置,辅助隔汽板6上端面能够与倾斜放置的光伏组件2底部相互平行,辅助隔汽板6中心线所在平面与水平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
°
~60
°
,光伏组件2底部与导热隔汽板4之间进行热传导,辅助隔汽板6上端面布设有活动口13,导热竖板7滑动贯穿于活动口13,活动口13内添加密封润滑油,便于导热竖板7在活动口13进行进行竖向滑动,且导热竖板7上部套入有封口环块14,封口环块14与活动口13底部密封接触连接,封口环块14能够对活动口13进行辅助密封处理,进而提高了辅助隔汽板6对导热隔汽板4所在空间的气密性,减少水汽进入到tpt背板侧的量。
30.导热竖板7底部插入在水面下方,导热竖板7上端面布设有减震槽15,减震槽15个数与导热竖板7个数相对应,衔接筒盒8内布置有减震弹簧套杆16,减震弹簧套杆16底端插入在减震槽15内,减震弹簧套杆16由套杆和套入的减震弹簧构成,减震弹簧能够对导热竖板7和衔接筒盒8之间进行减震缓冲处理,且减震槽15内壁和减震弹簧套杆16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脂层17,且导热竖板7上部插入到衔接筒盒8部位为t型结构,能够对填入的导热硅脂层17进行有效防漏密封,避免导热竖板7的竖向移动造成导热硅脂层17的遗失,且在衔接筒盒8后壁上预设有未图示的添加口,通过添加口便于向衔接筒盒8内添加导热硅脂层17,导热硅脂层17可在-50℃~+230℃的温度下长期保持使用时的脂膏状态,具有高导热率,极佳
的导热性,较宽的使用温度,便于衔接筒盒8和导热竖板7之间的热传导。
31.隔离罩筒3侧壁环向布设有透气网口9,透气网口9设置便于外界流动空气的排入,便于对隔离罩筒3内的导热竖板7进行散热,同时透气网口9上的网板能够对外界灰尘杂物进行阻隔,导热竖板7侧壁上布设有散热孔10,散热孔10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排入流动空气与导热竖板7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散热效果,且位于下部的散热孔10便于水体的流入,且导热竖板7两侧壁上均布设有凝汽水道11,凝汽水道11沿竖向设置,且凝汽水道11两侧内壁上均连通布设有集水斜道18,集水斜道18能够便于将导热竖板7上凝结水珠的导入,并通过凝汽水道11将水珠汇聚,方便水滴的排出,从而能够减少导热竖板7上的水珠凝结量。
32.导热竖板7底端可拆卸粘接固定有浮力管12,浮力管12内部为空心结构,浮力管12对导热竖板7产生向上运动的浮力大于导热竖板7受到的重力,进而使导热竖板7始终具有向上的浮力,进而使导热竖板7在衔接筒盒8内进行竖向短距离滑移,配合减震弹簧套杆16能够对光伏组件2进行间接减震支撑。
33.隔离罩筒3后面底部设有缺口滑槽19,缺口滑槽19内沿竖向焊接有轨杆20,轨杆20上依次套设有复位弹簧21和滑块22,复位弹簧21底端焊接在滑块22上,复位弹簧21对滑块22产生向上方向的弹簧拉力,滑块22外端可拆卸设置有连接板23,连接板23底端焊接有清洁板24,复位弹簧21间接对清洁板24产生的向上拉力大于清洁板24受到的重力,进而使清洁板24初始状态下能够在导热竖板7液面接触部上方位置,清洁板24同样与辅助隔汽板6具有相同的倾斜角度,清洁板24上端面布设有清洁口25,导热竖板7依次贯穿于清洁口25,清洁板24的设置还能够对布置的导热竖板7进行整体限位,从而间接提高了对光伏组件2的支撑稳固效果,导热竖板7上位于清洁口25两端开口侧均对称焊接有清洁刮板26,清洁刮板26为三角板体结构,清洁刮板26清洁侧与导热竖板7侧表面相互接触滑动,清洁刮板26能够对导热竖板7两侧表面的淤积杂物进行刮除,避免杂物堆积,清洁刮板26内端面还焊接有钩槽块27,钩槽块27与凝汽水道11内壁相互接触滑动,钩槽块27能够跟随清洁板24进行竖向移动,进而对钩槽块27内的淤积物进行刮除,连接板23侧表面可拆卸螺接固定有浮体块28,浮体块28为中空设置,通过浮体块28设置便于对清洁板24产生向上的浮力,对清洁板24的竖向位置进行二次限定。
34.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在对水上光伏系统支撑结构进行安装的过程中,操作人员首先将隔离罩筒3通过螺接方式固定在悬浮支撑组件1上的承载浮筒之间,并使导热竖板7上方的导热隔汽板4与光伏组件2tpt背板接触固定连接,日常使用过程中,导热隔汽板4能够对tpt背板密封部进行密封阻隔,并且通过隔离罩筒3对导热隔汽板4下部进行遮挡,而位于隔离罩筒3内的辅助隔汽板6便于对导热隔汽板4与收缩透明罩5围成的空间进行水汽二次阻隔,同时导热竖板7上的凝汽水道11和集水斜道18的配合设置能够对凝结的水珠导出,导热竖板7通过导热硅脂层17与衔接筒盒8的配合设置,便于对导热隔汽板4吸收的热量进行热传导,而位于衔接筒盒8内的减震弹簧套杆16和减震槽15的配合对光伏组件2进行减震缓冲,最后清洁板24在浮体块28、浮力管12和复位弹簧21的配合设置能够进行向上运动,使封口环块14对活动口13下部开口端进行紧密贴合,水体液面的波动会带动清洁板24的上下摆动,进而使清洁刮板26和钩槽块27分别对导热竖板7侧表面和凝汽水道11的淤积物进行清洁,使导热竖板7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时,减少光伏组件2底部受到的水汽以及较大幅度摆动的影响,提高了光伏组件2的使用稳定性。
3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水上光伏系统支撑结构。
3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水上光伏系统支撑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悬浮支撑组件(1)以及设置在其上端的光伏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2)底部密封设置有导热隔汽板(4),所述导热隔汽板(4)底端面布置有衔接筒盒(8),衔接筒盒(8)内插设有导热竖板(7),所述导热竖板(7)上端面布设有减震槽(15),所述衔接筒盒(8)内布置有减震弹簧套杆(16),减震弹簧套杆(16)底端插设在减震槽(15)内,且所述减震槽(15)内壁和减震弹簧套杆(16)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脂层(17);所述导热竖板(7)侧壁上布设有散热孔(10),所述导热竖板(7)底端设置有浮力管(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光伏系统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支撑组件(1)之间设置有隔离罩筒(3),所述隔离罩筒(3)与导热隔汽板(4)之间设置有收缩透明罩(5),所述隔离罩筒(3)上部开口侧密封设置有辅助隔汽板(6),所述辅助隔汽板(6)上滑动贯穿有若干个所述导热竖板(7),所述隔离罩筒(3)上部开口侧为倾斜设置,所述光伏组件(2)底部与导热隔汽板(4)之间进行热传导,所述辅助隔汽板(6)上端面布设有活动口(13),所述导热竖板(7)滑动贯穿于所述活动口(13),且所述导热竖板(7)上部套设有封口环块(14),封口环块(14)与所述活动口(13)底部密封接触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光伏系统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罩筒(3)侧壁环向布设有透气网口(9),且所述导热竖板(7)两侧壁上均布设有凝汽水道(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上光伏系统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汽水道(11)沿竖向设置,且凝汽水道(11)两侧内壁上均连通布设有集水斜道(18)。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上光伏系统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罩筒(3)后面底部设有缺口滑槽(19),缺口滑槽(19)内沿竖向设置有轨杆(20),轨杆(20)上依次套设有复位弹簧(21)和滑块(22),所述复位弹簧(21)对所述滑块(22)产生向上方向的弹簧拉力,所述滑块(22)外端设置有连接板(23),连接板(23)底端设置有清洁板(24),清洁板(24)上端面布设有清洁口(25),所述导热竖板(7)依次贯穿于所述清洁口(25),所述导热竖板(7)上位于所述清洁口(25)两端开口侧均对称设置有清洁刮板(26),清洁刮板(26)为三角板体结构,清洁刮板(26)清洁侧与所述导热竖板(7)侧表面相互接触滑动,所述清洁刮板(26)内端面还设置有钩槽块(27),钩槽块(27)与所述凝汽水道(11)内壁相互接触滑动,所述连接板(23)侧表面设置有浮体块(28)。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光伏系统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管(12)对所述导热竖板(7)产生向上运动的浮力大于所述导热竖板(7)受到的重力。7.一种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水上光伏系统支撑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上光伏系统支撑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悬浮支撑组件以及设置在其上端的光伏组件,光伏组件底部密封设置有导热隔汽板,导热隔汽板底端面布置有衔接筒盒,衔接筒盒内插设有导热竖板,导热竖板上端面布设有减震槽,衔接筒盒内布置有减震弹簧套杆,导热竖板侧壁上布设有散热孔,导热竖板底端设置有浮力管。通过隔离罩筒、辅助隔汽板便于对导热隔汽板与收缩透明罩围成的空间进行水汽阻隔,通过导热硅脂层便于对导热隔汽板吸收的热量进行热传导,而位于衔接筒盒内的减震弹簧套杆和减震槽的配合对光伏组件进行减震缓冲,使导热竖板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时,减少光伏组件底部受到的水汽以及较大幅度摆动的影响。件底部受到的水汽以及较大幅度摆动的影响。件底部受到的水汽以及较大幅度摆动的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

赵海亮 郎泽萌 姜大鹏 洪楠 姚利 陆畅 陈猛 张志成 薛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广核新能源安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3.28

技术公布日:

2022/8/16

本文发布于:2022-11-29 19:27: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37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光伏   组件   清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