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胶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识别的汽车线束胶带。
背景技术:
2.胶带是汽车中十分常见的物品。现有的胶带主要包括编织层、胶层和纸筒。其中,胶层涂布于编织层的一侧,编织层绕卷于纸筒上。
3.由于编织层主要为黑,在将编织层包裹汽车上的线束之后,由于车厢内光线较暗,工人难以立即到线束,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识别的汽车线束胶带,达到提升实用性的目的。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于识别的汽车线束胶带,包括纸筒、编织层和胶层,
所述的编织层绕卷于纸筒上,所述的胶层涂布于编织层的一侧,所述的纸筒的端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上固定有用于存放
荧光液的储存箱,所述储存箱靠近纸筒的一端具有出料口,所述的储存箱通过引导机构滑动连接有塞柱,所述的出料口的内壁上固定有
密封圈,所述的塞柱与密封圈抵触,所述编织层背对胶层的一侧推动塞柱移动并使塞柱与密封圈分离。
6.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将编织层从纸筒上放卷,继而使编织层背对胶层的一侧与塞柱抵触,推动塞柱移动,使塞柱与密封圈分离,继而在塞柱与密封圈之间形成缝隙,荧光液从缝隙中漏出并涂布于编织层上,通过荧光液发出的荧光能够便于工人到线束,提升实用性;当编织层与塞柱分离后,塞柱沿着引导机构与密封圈抵触,避免荧光液大量漏出。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引导机构包括引导杆、第一
磁铁、第二磁铁,所述的引导杆固定于储存箱的内壁上,所述的第一磁铁固定于引导杆上,所述的第二磁铁固定于塞柱上,所述的塞柱滑动连接于引导杆上,所述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斥。
8.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拉动编织层,编织层张紧并与塞柱抵触,塞柱沿着引导杆移动,塞柱与密封圈分离并产生缝隙,荧光液从缝隙沾在编织层上,将编织层裁切之后,编织层因重力作用与塞柱分离,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之间的斥力作用,使塞柱快速移动并与密封圈抵触,避免荧光液大量漏出。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编织层背对胶层的一侧设置有绒毛层。
10.实现上述技术方案,使编织层具有较好的降噪效果,同时,较多的荧光液能够沾在绒毛层上。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纸筒上设置有用于裁切编织层的切割机构。
12.实现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编织层裁切。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切割机构包括固定架、切刀,所述的固定
架转动连接于纸筒远离支撑板的一端,所述的切刀固定连接于固定架上,所述切刀的刀刃倾斜设置。
14.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将编织层与切刀抵触,通过刀刃倾斜对编织层产生剪切力,以便于将编织层裁断。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支撑板上固定有固定杆。
16.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将编织层绕过固定杆后与塞柱抵触,在将编织层裁断后,编织层挂设在固定杆上,以便于再次拉取编织层。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固定杆上转动连接有支撑辊。
18.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将编织层被裁断后,胶层粘附在支撑辊上,拉动编织层,支撑辊转动,即可便于编织层放卷。
1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将编织层从纸筒上放卷,继而使编织层背对胶层的一侧与塞柱抵触,推动塞柱移动,使塞柱与密封圈分离,继而在塞柱与密封圈之间形成缝隙,荧光液从缝隙中漏出并涂布于编织层上,通过荧光液发出的荧光能够便于工人到线束,提升实用性;当编织层与塞柱分离后,塞柱沿着引导机构与密封圈抵触,避免荧光液漏出。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23.图2为体现支撑板与纸筒连接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体现储存箱剖面示意图。
25.图4为体现塞柱的剖面示意图。
26.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27.1、纸筒;11、编织层;12、胶层;13、绒毛层;2、支撑板;3、储存箱;31、出料口;32、密封圈;4、引导机构;41、引导杆;42、第一磁铁;43、第二磁铁;51、固定杆;52、支撑辊;6、切割机构;61、固定架;62、切刀;7、塞柱;71、连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如图所示,一种便于识别的汽车线束胶带,包括纸筒1、编织层11和胶层12。其中,编织层11绕卷于纸筒1上,胶层12涂布于编织层11的一侧。在编织层11背对胶层12的一侧固定有绒毛层13。绒毛层13采用无纺布抓毛形成。
30.在纸筒1的端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板2,在支撑板2上固定有用于存放荧光液的储存
箱3,储存箱3靠近纸筒1的一端具有出料口31,另一端具有盖板。储存箱3通过引导机构4滑动连接有塞柱7。出料口31的内壁上固定有密封圈32。在塞柱7与密封圈32抵触时,塞柱7的下端从出料口31伸出。
31.该引导机构4包括引导杆41、第一磁铁42、第二磁铁43。引导杆41呈t形设置,固定于储存箱3的内壁上。将第一磁铁42固定于引导杆41上,第二磁铁43固定于塞柱7上。在塞柱7上开设有u形的连通孔71,将引导杆41的下端滑动连接于连通孔71的一端。第一磁铁42和第二磁铁43相斥。
32.拉动编织层11,编织层11张紧并与塞柱7抵触,塞柱7沿着引导杆41移动,塞柱7与密封圈32分离并产生缝隙,荧光液从缝隙沾在编织层11上,将编织层11裁切之后,编织层11因重力作用与塞柱7分离,通过第一磁铁42和第二磁铁43之间的斥力作用,使塞柱7快速移动并与密封圈32抵触,避免荧光液大量漏出。
33.在支撑板2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杆51,固定杆51的长度方向与储存箱3的长度方向平行。在固定杆51上转动连接有支撑辊52。
34.纸筒1上设置有用于裁切编织层11的切割机构6。该切割机构6包括固定架61、切刀62。固定架61转动连接于纸筒1远离支撑板2的一端。切刀62固定连接于固定架61上,切刀62的刀刃倾斜设置。
35.将编织层11从纸筒1上放卷,编织层11绕过支撑辊52,继而使编织层11背对胶层12的一侧与塞柱7抵触,推动塞柱7移动,使塞柱7与密封圈32分离,继而在塞柱7与密封圈32之间形成缝隙,荧光液从缝隙中漏出并涂布于编织层11上,通过荧光液发出的荧光能够便于工人到线束,提升实用性;当编织层11与塞柱7分离后,塞柱7沿着引导机构4与密封圈32抵触,避免荧光液漏出。最后将编织层11与切刀62抵触并使编织层11裁断,胶层12与支撑辊52抵触,编织层11挂设在支撑辊52上。
36.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识别的汽车线束胶带,包括纸筒、编织层和胶层,所述的编织层绕卷于纸筒上,所述的胶层涂布于编织层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纸筒的端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上固定有用于存放荧光液的储存箱,所述储存箱靠近纸筒的一端具有出料口,所述的储存箱通过引导机构滑动连接有塞柱,所述的出料口的内壁上固定有密封圈,所述的塞柱与密封圈抵触,所述编织层背对胶层的一侧推动塞柱移动并使塞柱与密封圈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识别的汽车线束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导机构包括引导杆、第一磁铁、第二磁铁,所述的引导杆固定于储存箱的内壁上,所述的第一磁铁固定于引导杆上,所述的第二磁铁固定于塞柱上,所述的塞柱滑动连接于引导杆上,所述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便于识别的汽车线束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编织层背对胶层的一侧设置有绒毛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识别的汽车线束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纸筒上设置有用于裁切编织层的切割机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识别的汽车线束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割机构包括固定架、切刀,所述的固定架转动连接于纸筒远离支撑板的一端,所述的切刀固定连接于固定架上,所述切刀的刀刃倾斜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识别的汽车线束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板上固定有固定杆。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于识别的汽车线束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杆上转动连接有支撑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识别的汽车线束胶带,包括纸筒、编织层和胶层,所述的编织层绕卷于纸筒上,所述的胶层涂布于编织层的一侧,所述的纸筒的端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上固定有用于存放荧光液的储存箱,所述储存箱靠近纸筒的一端具有出料口,所述的储存箱通过引导机构滑动连接有塞柱,所述的出料口的内壁上固定有密封圈,所述的塞柱与密封圈抵触,所述编织层背对胶层的一侧推动塞柱移动并使塞柱与密封圈分离,达到提升实用性的目的。达到提升实用性的目的。达到提升实用性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
叶德铮 黄小进 陈民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温州联益线束胶粘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14
技术公布日:
2022/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