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油取放装置技术领域特别设计一种气动节油注油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机油等油脂类从罐中放出时需人工手摇提油器将油放出,人员在放油过程中承受强大的劳动强度,且油量控制不稳定。常出现油脂外溢现象,存在安全环保方面隐患。因此提供一种提高
出油量精度,减轻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的装置,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动节油注油控制装置。该装置能依据需求油量进行人工调节,注油过程无需人工倾倒、手摇提油器等体力操作。减轻作业人员劳动强度。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气动节油注油控制装置,包括
储油桶,
所述储油桶的出油口上安装有出油口密封连接头,所述油桶顶部还固定安装有进气密封连接头,所述进气密封连接头与调压
过滤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调压过滤器的第二端通过气路与压缩气源连接。
6.还包括进气开关,所述调压过滤器的第二端与进气开关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所述气开关的进气口和压缩气源连接。
7.所述出油口密封连接头与钢编软管的一端固定连接,钢编软管的另一端自由。
8.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9.本实用新型能依据油脂需求量,可调节气压避免油脂外溢。注油过程无需人工倾倒、手摇提油器等体力操作,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10.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1.图中,1-进气口,2-进气开关,3-调压过滤器,4-出油口密封连接头,5-钢编软管,6-进气密封连接头,7-储油桶。
具体实施方式
12.以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以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3.本发明中所述的“前”、“后”、“内”、“外”等描述方向关系的词语仅为了实施例的描述方便,不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所述“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所述固定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螺接、卡接、过盈配合、一体成型等现有技术已知的连接方式;所述若干为一个以上。
14.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动节油注油控制装置,包括储油桶7,在储油桶7的出油口上固定安装有出油口密封连接头4,该出油口密封连接头4与钢编软管5的一端固定连接,钢编软管5的另一端自由。储油桶7顶部还固定安装有进气密封连接头6,该进气密封连接头6与调压过滤器3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调压过滤器3的第二端通过气路与进气开关2的出气口固定连接,进气开关2的进气口和压缩气源连接,即进气开关2的进气口通过气路与压缩气源连接。
15.在本实施例中,各个部件之间优先采用螺纹、关卡等方式可拆卸的安装在一起,方便安装与维护。
16.使用时,压缩空气连接到进气口1时,打开进气开关2,调节调压过滤器3到合适压力,此时压缩空气进入密闭的储油桶6内。油脂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出油口密封连接头4及钢编软管5排出。从而减轻人员劳动强度,防止了油脂外溢。
技术特征:
1.一种气动节油注油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油桶(7),所述储油桶(7)的出油口上安装有出油口密封连接头(4),所述油桶(7)顶部还固定安装有进气密封连接头(6),所述进气密封连接头(6)与调压过滤器(3)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调压过滤器(3)的第二端通过气路与压缩气源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节油注油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开关(2),所述调压过滤器(3)的第二端与进气开关(2)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所述气开关(2)的进气口和压缩气源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节油注油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口密封连接头(4)与钢编软管(5)的一端固定连接,钢编软管(5)的另一端自由。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动节油注油控制装置,包括储油桶,所述储油桶的出油口上安装有出油口密封连接头,所述油桶顶部还固定安装有进气密封连接头,所述进气密封连接头与调压过滤器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调压过滤器的第二端通过气路与压缩气源连接。本实用新型能依据油脂需求量,可调节气压控制出油量,避免油脂外溢。脂外溢。脂外溢。
技术研发人员:
陈保民 仲向东 尹寿山 周焕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山东中谷淀粉糖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4.19
技术公布日:
202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