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几何参数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几何参数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推进,轨道交通系统承载的压力越来越大,整体的行车密度也越来越高;轨道是系统中的基础载体,因此,对轨道各几何参数进行高精度检测是保障安全运营的重要基础工作,轨道的各项几何参数是衡量轨道交通线路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是确保列车安全行驶以及指导轨道养护维修的关键。
3.轨道检测车是通过检测轨道几何状态的平顺状况来评价轨道几何状态的特种车辆,简称轨检车,它是保障行车安全、平稳、舒适和指导轨道养护维修的工具;根据轨检车的记录,可以发现轨道工况不佳的地点,以便采取紧急补修或限速措施,并确定应该进行计划维修的里程段落以及编制维修作业计划,此外,根据轨检车的记录也可以评定轨道养护水平整修作业质量水平。
4.现代轨检车一般采用非接触式测量的方式进行检测,该方法是基于摄像原理的轨距轨向测量系统,所有的轨道检测传感器均安装在悬挂于转向架构架上的一套装置上,这一套装置就叫轨道检测梁;但是,目前轨检车上的轨道几何参数检测系统普遍为整体式梁体安装,不仅导致设备重量偏重,还对安装空间要求较大,不便于安装、检修和维护;因此,提供一种便于安装、检修以及维护的轨道几何参数检测装置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几何参数的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轨道几何参数检测系统采用整体式梁体安装所存在的重量偏重以及对安装空间要求较大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几何参数的检测装置,包括:横梁以及轨道检测机构,其中,所述横梁是横截面为矩形的型材;
8.所述轨道检测机构包括轨道参数测量单元以及数据处理单元,其中,所述横梁长度方向的两端底面上分别可拆卸的安装有所述轨道参数测量单元,所述横梁的底面中部可拆卸的安装有所述数据处理单元,且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电连接所述轨道参数测量单元。
9.基于上述公开的内容,本实用新型采用分体式安装方式安装轨道参数检测机构,即在横梁的长度方向两端上安装轨道参数测量单元,在横梁的底面中部安装数据处理单元,由此,采用分体式安装方式,不仅减轻了整个装置的重量,使得装置安装轻快便捷,还降低了装置的安装所需空间,使得该装置能够适用于空间较小的场所,同时,采用分体式安装方式还便于设备的后期检测维护,提高了维护的便捷性;另外,使用型材作为检测装置的主梁,型材可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减轻重量,因此,可进一步的降低了整个装置的重量。
10.通过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采用分体式安装方式安装检测机构,可在降低整体重量的同时,减少装置的安装空间,不仅安装快速便捷,还有利于设备的后期维护,能够满足
轨检系统设备轻量化以及便捷化的安装需求。
11.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横梁长度方向的两端底面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安装板,其中,每个第一安装板与所述横梁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板,且每个第一安装板的底面分别可拆卸的安装有一所述轨道参数测量单元。
12.基于上述公开的内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横梁长度方向的两端底面分别设置第一安装板,从而借助第一安装板完成两轨道参数测量单元的安装;同时,设置第一加强板,可提高第一安装板安装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整个装置的安装强度。
13.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加强板为直角三角形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一直角边固定连接所述横梁,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另一直角边固定连接对应侧的所述第一安装板。
14.基于上述公开的内容,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加强板的具体结构以及安装方式,即利用加强板的两直角边作为支撑结构,从而完成横梁与第一安装板之间的加固。
15.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横梁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所述第一加强板。
16.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横梁的底面中部设置有第二安装板,其中,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顶面与所述横梁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板,且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底面可拆卸的安装有所述数据处理单元。
17.基于上述公开的内容,数据处理单元与前述轨道参数测量单元的安装结构一致,均是利用安装板实现与横梁的固定,并同时利用加强板加固二者连接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整个装置的安装强度。
18.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顶面与所述横梁之间至少设置有4个第二加强板。
19.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横梁长度方向的两端顶面上分别设置有吊臂安装板;由此,可利用吊臂安装板实现与吊臂的快速安装,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安装的便捷性。
20.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每个所述吊臂安装板的底面与所述横梁之间设置有第三加强板。
21.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横梁的顶面还设置有两个吊环;由此,可利用吊环实现横梁的快速搬运,从而提高搬运的便捷性。
22.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轨道参数测量单元采用激光传感器,所述数据处理单元采用惯性包,且每个激光传感器的激光出射方向朝向对应侧的轨道。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几何参数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横梁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10-横梁;20-轨道检测机构;21-轨道参数测量单元;22-数据处理单元;30-第一安装板;40-第一加强板;50-第二安装板;60-第二加强板;70-吊臂安装板;80-第三加强板;90-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
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虽然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文公开的特定结构和功能细节仅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然而,可用很多备选的形式来体现本实用新型,并且不应当理解为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本文阐述的实施例中。
27.实施例
2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第一方面所提供的轨道几何参数的检测装置,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城轨运营车辆的轨道检测,如地铁、城际列车、高铁以及普通火车等车辆的轨道检测,该检测装置采用分体式安装方式安装轨道检测机构,由此,不仅减轻了整个装置的重量,使得装置安装轻快便捷,还降低了装置的安装所需空间,使得该装置能够适用于空间较小的场所,同时,采用分体式安装方式还便于设备的后期检测维护,提高了维护的便捷性,因此,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装置满足了轨道检测设备轻量化以及便捷化的安装需求,适用于大规模推广与应用。
29.在本实施例中,举例所述轨道几何参数的检测装置可以但不限于包括:横梁10以及轨道检测机构20;具体应用时,横梁10作为整个装置的主梁,用于将轨道检测结构20安装于轨检车上,而轨道检测机构20则作为检测仪器,在轨检车行走时,对轨道进行几何参数的测量。
30.参见图1所示,举例所述轨道检测机构20包括轨道参数测量单元21以及数据处理单元22;在具体实施时,在所述横梁10长度方向的两端底面上分别可拆卸的安装有所述轨道参数测量单元21,在所述横梁10的底面中部可拆卸的安装有所述数据处理单元22,且所述数据处理单元22电连接所述轨道参数测量单元21,以便接收轨道参数测量单元21传输的测量数据,从而得出轨道检测结果;通过上述设计,本实施例分开安装轨道检测机构20中的各个设备,由此,无需使用整体式梁体方式进行安装,不仅减轻了整个装置的重量,使得装置安装轻快便捷,还降低了装置的安装所需空间,使得该装置能够适用于空间较小的场所,同时,将轨道检测机构分开安装,还便于机构内各个设备后期的单独检测和维护,提高了设备维护的便捷性。
31.具体应用时,举例轨道参数测量单元21采用激光传感器,且每个激光传感器的激光出射方向朝向对应侧的轨道,以进行对应轨道的几何参数的检测;如采用la50-ssi型激光传感器;同时,举例所述数据处理单元22采用惯性包进行数据处理,其中,惯性包内置有采集数据的电路板、主控电路板以及陀螺仪组件等,同时,惯性包还设置有功能接口,以便与车载电脑连接,起到数据传输作用;另外,惯性包可采用铝件整体加工而成,从而可进一步的降低装置的重量。
32.可选的,举例所述横梁10是横截面为矩形的型材;如采用型材焊接而成,由此,可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减轻重量,从而进一步的降低整个装置的重量,以提高安装的便捷性。
33.通过前述阐述,本实施例从设备的安装方式以及装置本体两方面进行减重设计,从而在降低装置的整体重量的同时,保证装置的强度,不仅便于安装,而且还减少了装置的安装空间,使得装置的适用性更广,便于大规模推广与应用。
34.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下述提供一种轨道检测机构20的具体安装结构:
35.具体应用时,举例在所述横梁10长度方向的两端底面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安装板30,且每个第一安装板30的底面分别可拆卸的安装有一所述轨道参数测量单元21(如采用
螺栓进行安装,既便于安装,也便于拆卸,且成本低);由此,第一安装板30则作为安装载体,实现轨道参数测量单元21(即激光传感器)与横梁10的固定。
36.同时,为保证第一安装板30与横梁10之间的安装强度,在具体应用时,可在每个第一安装板30与所述横梁10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板40,例如,可在横梁10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所述第一加强板40,参见图1所示。
37.更进一步的,举例第一加强板40为直角三角形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板40的一直角边固定连接所述横梁10,所述第一加强板40的另一直角边固定连接对应侧的所述第一安装板30;由此,即可利用第一加强板40的两直角边作为支撑结构,从而完成横梁10与第一安装板30之间的加固。
38.同理,数据处理单元22也采样相同的固定方式,即在所述横梁10的底面中部设置有第二安装板50,而数据处理单元22则可拆卸的安装在第二安装板50的底面(也可采用螺栓安装);当然,也可在所述第二安装板50的顶面与所述横梁10之间设置第二加强板60,以提高二者间连接的强度。
39.在具体应用时,举例在所述第二安装板50的顶面与所述横梁10之间至少设置有4个第二加强板60,如设置6个第二加强板60,即横梁10的正面以及背面分别设置3个,参见图1和图2所示;当然,第二加强板60的结构以及安装方式与前述第一加强板40一致,于此不多加赘述。
40.参见图1所示,在具体应用时,还可在所述横梁10长度方向的两端顶面上分别设置吊臂安装板70,由此,即可借助吊臂安装板70完成与吊臂的快速安装,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安装的便捷性;优选的,吊臂安装板70为矩形板,且在四个端角上设置有螺孔,从而便于与吊臂进行快速安装与拆卸;当然,吊臂安装板70的底面与所述横梁10之也可设置加强板,即设置有第三加强板80,从而提高吊臂安装板70与横梁10的连接强度,如图1所示。
41.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还在横梁10的顶面设置有两个吊环90,参见图1所示,具体实施时,可设置两个吊环9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由此,可利用吊环90实现横梁的快速搬运,从而提高搬运的便捷性。
42.通过前述阐述,本实用新型获得的有益效果为:
43.(1)本实用新型采用分体式安装方式安装检测机构,可在降低整体重量的同时,减少装置的安装空间,不仅安装快速便捷,还有利于设备的后期维护,能够满足轨检系统设备轻量化以及便捷化的安装需求。
44.(2)本实用新型在各个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板,可在降低重量的同时,保证整个装置的强度。
4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轨道几何参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10)以及轨道检测机构(20),其中,所述横梁(10)是横截面为矩形的型材;所述轨道检测机构(20)包括轨道参数测量单元(21)以及数据处理单元(22),其中,所述横梁(10)长度方向的两端底面上分别可拆卸的安装有所述轨道参数测量单元(21),所述横梁(10)的底面中部可拆卸的安装有所述数据处理单元(22),且所述数据处理单元(22)电连接所述轨道参数测量单元(2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几何参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0)长度方向的两端底面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安装板(30),其中,每个第一安装板(30)与所述横梁(10)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板(40),且每个第一安装板(30)的底面分别可拆卸的安装有一所述轨道参数测量单元(2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几何参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40)为直角三角形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板(40)的一直角边固定连接所述横梁(10),所述第一加强板(40)的另一直角边固定连接对应侧的所述第一安装板(30)。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几何参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0)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所述第一加强板(4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几何参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0)的底面中部设置有第二安装板(50),其中,所述第二安装板(50)的顶面与所述横梁(10)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板(60),且所述第二安装板(50)的底面可拆卸的安装有所述数据处理单元(22)。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轨道几何参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50)的顶面与所述横梁(10)之间至少设置有4个第二加强板(60)。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几何参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0)长度方向的两端顶面上分别设置有吊臂安装板(70)。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轨道几何参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吊臂安装板(70)的底面与所述横梁(10)之间设置有第三加强板(80)。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几何参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0)的顶面还设置有两个吊环(90)。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几何参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参数测量单元(21)采用激光传感器,所述数据处理单元(22)采用惯性包,且每个激光传感器的激光出射方向朝向对应侧的轨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轨道几何参数的检测装置,包括:横梁以及轨道检测机构,其中,所述横梁是横截面为矩形的型材,所述轨道检测机构包括轨道参数测量单元以及数据处理单元,其中,所述横梁长度方向的两端底面上分别可拆卸的安装有所述轨道参数测量单元,所述横梁的底面中部可拆卸的安装有所述数据处理单元,且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电连接所述轨道参数测量单元;本实用新型采用分体式安装方式安装检测机构,可在降低整体重量的同时,减少装置的安装空间,不仅安装快速便捷,还有利于设备的后期维护,能够满足轨检系统设备轻量化以及便捷化的安装需求。安装需求。安装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

罗文成 熊仕勇 杜高峰 姜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常州路航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12.20

技术公布日:

2022/6/14

本文发布于:2022-11-29 11:54: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29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轨道   横梁   装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