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7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阅读: 评论:0

实验7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王上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2级针灸推拿七年制1班3组,)
一、 摘要
目的:通过测定某些条件下的血液凝固时间,探究不同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方法:采用颈动脉放血取血,用不同因素处理各试管血液,记录凝血时间。结果:各组凝血时间依次为:1号(空管、对照管)4408.33+1086.13秒,2号(少许棉花)820秒,3号(石蜡油)5852秒,4号(生理盐水)1495秒,5号(冰浴)不凝,6号(肝素)不凝,7号(草酸钾)不凝,8号(肺组织浸液)189.50+66.93秒。 结论: 少量生理盐水、肺组织浸液、少量棉花能促进凝血过程,减短凝血时间,肝素、草酸钾、液体石蜡涂壁、冰水能够减弱凝血过程,延长凝血时间。
二、 引言
血液凝固过程是有许多凝血因子参加的酶促反应。根据血液凝固过程中凝血酶原激活途径不同,可将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激活途径和外源性激活途径。内源性凝血是指参与血液凝固的凝血因子全部存在于血浆中;外源性凝血因子是指在组织因子参与下的血凝过程。本实验采用动物颈动脉放血取血,血液几乎未与组织因子接触。因此,凝血过程主要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肺组织浸液中含丰富的组织因子,加入试管观察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                                                                                                                                                                                 
三、 关键字
凝血因子、凝血时间、影响因素
四、 实验材料和方法
1. 材料:家兔;石蜡油,冰块,肝素,柠檬酸钠或草酸钾,氯化钙,氨基甲酸乙酯;试管,动脉夹,动脉插管,恒温水浴槽,兔手术台,手术剪,眼科剪,止血钳,细线,固定绳,试管,塑料小烧杯,注射器,秒表。
2. 方法:
2.1用200 g/L氨基甲酸乙酯按5 ml/kg体重计量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将兔仰卧固定于 兔手术台上。
2.2剪除颈部兔毛,切开颈部皮肤后,分离颈外静脉,采血10ml,制备血浆和血清。
2.3分离一侧的颈总动脉,头端用线结扎,向心端夹上动 脉夹。用眼科剪在近结扎线处的血管壁剪一“V”形小口,向心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用线结扎固定,以备取血之用。
2.4取8支试管,和一个塑料小烧杯,给试管编号。按表添加试剂。
编号
1
2
3
4
5
6
7
8
实验条件
空管、对照管
放棉花少许
石蜡油涂管内壁
加NaCl 1ml
置于冰浴槽中
加肝素1ml
加草酸钾0.1ml
加肺组织浸液0.1ml
 
 
 
 
 
 
 
 
 
塑料小烧杯中加入冰。
温室保温被
2.5 1~8号试管每管加入血液2ml,5号管置于放了冰的塑料小烧杯中,立即用秒表计时。 每隔15s将试管倾斜一次,观察血液是否凝固,至血液成为凝胶状时,记下所历时间。6~8管加入血液后,用指腹盖住试管口将试管颠倒两次,使之混匀。
2.6 实验观察
记录各管的凝血时间。
五、 实验结果
230ore-095透水混凝土施工工艺
编号
实验条件
凝血时间(s)
电梯试验塔
1
空管、对照管
4805
2
放棉花少许
820
校正平台3
石蜡油涂管内壁
5852
4
加NaCl 1ml
1495
5
置于冰浴槽中
不凝
6
加肝素1ml
不凝
7
加草酸钾0.1ml
不凝
8
加肺组织浸液0.1ml
176
 
 
 
肺组织浸液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编号
组数/n
凝血时间/s
1
6
4408.33±1086.13
8
6
189.50±66.93
 
 
 
六、 实验讨论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血凝的是指就是使血浆中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解的纤维蛋白多聚体,交织成网,并王洛血细胞,形成凝血块。血液凝固过程可分为3个基本阶段:1.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2.凝血酶的形成;3纤维蛋白的形成。血液凝固可分为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内源性凝血的凝血因子全部来源血浆。内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凝血因子Ⅻ启动的,参与血凝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内。外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存在于血管外组织中的凝血因子Ⅲ(组织因子)所启动的,其余参与血凝的凝血因子也在血管内。不管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或外源性凝血途径,它们最后都是由于血纤维蛋白的形成而使血液发生凝固的。
供电设备
1号试管及其他试管内血液凝固,是因为血液与试管壁接触,启动了内源性凝血过程。
血液凝固时间2号试管(棉花)<1号试管,血液接触到光滑的表面,阻碍因子激活,阻碍内源性凝血,凝血减慢。
血液凝固时间3号试管(均匀石蜡)>1号试管,血液接触到粗糙的表面,促进因子激活,促进内源性凝血,凝血加速。
血液凝固时间4号试管<1号试管。王卓强等[1]研究发现血液稀释后凝血功能与血液稀释程度相关,生理盐水占20%加快了血液凝固的进程,30%、40%稀释的凝血功能未受影响,50%稀释的血液凝固能力开始减弱,60%稀释的血液凝固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其可能的原因是(1)血液稀释破坏了凝血酶与抗凝血酶的动态平衡,相较于凝血酶而言,抗凝血酶的活性更容易受到血液稀释的影响,因此产生了高凝状态。(2)有学者则通过体内实验得出推论,认为是凝血酶原的激活增加促成了高凝状态。
血液凝固时间5号试管(冰水)>1号试管,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冰水降低了血液中凝血酶的活性,使凝血过程减慢。
血液凝固时间6号试管(肝素)>1号试管,是因为肝素是抗凝剂,主要通过一下机制增长了血液凝固时间[2]:①增强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加速凝血酶的失活;②抑制血小板的粘附、聚集。
血液凝固时间7号试管(草酸钾)>1号试管,原因是草酸钾是抗凝剂与血液中Ca+结合生成草酸钙沉淀,减少了Ca+,抑制了凝血过程。
血液凝固时间8号试管(肺组织浸液)<1号试管,肺组织浸液含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FⅢ启动了外源性凝血过程,加速了血液凝固过程。
七、 实验结论
少量生理盐水、肺组织浸液、少量棉花能促进凝血过程,减短凝血时间,肝 素、草酸钾、液体石蜡涂壁、冰水能够减缓凝血过程,延长凝血时间。
八、 参考文献
[1] 王卓强徐震刘秀珍范里莉.体外不同程度生理盐水稀释血液对凝血功能 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33(10):-1268-1271
2] 张志雄.生理学.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6.43

本文发布于:2023-06-07 09:43: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296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血液   凝血   试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