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热处理T10钢

阅读: 评论:0

跳跳鞋微观组织控制课程实验
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文具盒生产过程班级:材控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目的:
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退火态T10钢的热处王里工艺及其组织性能的研究。通过观察经过不同预先热处理的退火态T10钢试样的显微组织,以及测量其洛氏硬度、冲击韧性等,分析了不同预先热处理的T10钢试样的组织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正火+等温球化退火为退火态T10 钢的最佳预先热处理工艺; 不同预先热处理所得到的组织效果会遗传到最终的组织中; 预先热处理为正火+普通球化退火和等温球化退火的退火态T10钢试样,经过水淬和低温回火后,发生了脆性转变。
800导航
T10钢的热处理工艺及组织性能,通过对经过不同预备热处理的T10钢的微观组织分析及力学性能分析,探寻在热处理过程中,不同预先热处理对钢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此研究基础上,对现在实际生产中的一般热处理工艺进行优化,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二:实验方法发热手套
T10钢的概述:目前常用的碳素工具钢有T8、T10、T12,其中T10用量最多。T10钢优点是可加工性好,来源容易;但淬透性低、耐磨性一般、淬火变形大。因钢中含合金元素微量,耐回火性差,硬化层浅,因而承载能力有限。虽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但小截面工件韧性不足,大截面工件有残存网状碳化物倾向。T10钢在淬火加热(通常达800℃)时不致于过热,淬火后钢中有过剩未溶碳化物,所以比T8钢具有更高的耐磨性,但淬火变形收缩明显。由于淬透性差,硬化层往往只有1.5~5mm;一般采用220~250℃回火时综合性能较佳。热处理时变形比较大,故只适宜制造小尺寸、形状简单、受轻载荷的模具。
T10钢的成分:
碳 C :0.95~1.04(TX,X:碳的千分数)
硅 Si:≤0.35   
锰 Mn:≤0.40   
硫 S :≤0.020   
磷 P :≤0.030   
混纺纱铬 Cr:允许残余含量≤0.25≤0.10(制造铅浴淬火钢丝时)   
镍 Ni:允许残余含量≤0.20≤0.12(制造铅浴淬火钢丝时)   
铜 Cu:允许残余含量≤0.30≤0.20(制造铅浴淬火钢丝时) 
热处理通常分为3步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钢的热处理过程是把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进行转变,转变完成后通过水冷、空冷或者油冷的方式冷却,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加热时形成的奥氏体的化学成分、均匀化程度、品粒大小以及加热后未溶入奥氏体中碳化物等过剩相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直接影响钢在冷却后的组织性能。
以下是铁碳合金相图。
    试验所用的材料为退火态T10 钢,是- 一种含碳量约为1%的高碳钢,硬度小于197HBW,它的组织成分为珠光体和渗碳体(P+Fe3C,P->F+Fe3C),由于含碳量比较高,组织P 中含有硬而且脆的二次渗碳体,因此其性能是塑性差,强度低,硬度高。
    试验所采用的五种热处理工艺方案
 方案一:未经热处理的试样(供货态)。
方案二830℃正火,保温30min,空冷+760℃球化退火,保温10min,冷却至690℃,保温60min,炉冷至600'C,再出炉空冷+770淬火,保温10min水冷+190回火,保温1h,空冷。
      方案三830C 正火,保温30min.空冷+760球化退火,保温10min炉冷至600,再出炉空冷+770淬火,保温10min,水冷+190℃,回火,保温
1h,空冷。
方案四760球化退火,保温10min,冷至690,保温60min,炉冷至600,再出炉空冷+770淬火,保温10min,水冷+190
火,保温1h,空冷。
方案五830^C 正火,保温30min,空冷+770淬火,保温10min,水冷+190回火,保温1h,空冷。
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720℃至912℃之间,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正火冷却得到的是珠光体类组织。正火可以作为预先热处理,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当作为预备热处理时,可以消除供货态试样表面的网状渗碳体,为接下来的热处理工艺做准备,也有细化晶粒、消除表面应力等等,为最终热处理提供适宜的组织的作用。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c1 或Ac3 以上30至50℃,( 亚共析钢加热Ac3 以上30-50℃,共析、过共析钢加热到AC1以上30-50℃),保温- -段时间,缓慢冷却到室温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亚共析钢的临界温度为Ac3,共析、过共析钢的临界温度为Ac1),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快冷到MS以下,进行马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回火是将工件工件加热到低于临界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水或油中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淬火和回火在热处理中是最重要、用途最广泛的加热工序。通常我们用淬火提高工件强度和硬度,然后用不同温度的回火降低由于淬火所产生的残留内应力,来得到不同力学性能的工件。
制备和观察金相试样:
光学显微镜观察和研究金属内部组织,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制备金相试样的表面;
二、用浸蚀液腐蚀金相试样表面组织使其能在显微镜下看到;
桥梁建设三、用显微镜观察金相试样表面组织并分析。
根据显微镜的原理,当试样表面比较粗糙时,光线射到试样表面发生漫射,光线无法穿过物镜,也不能穿过目镜在视网膜上成像,即不能用显微镜观察到试样的微观组织。因此,需要将需要观察的试样表面磨成一个光滑的镜面。并且这个表面不能发生组织变化,且能代表取样前试样组织所具有的状态。如果仅仅是光滑的镜面,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是白茫茫的一片,看不到微观组织的分布,为此,必须将试样磨面进行腐蚀处理,使各个组织对光线的反射能力有差异,在显微镜下呈现不同的像,这时所看到的试样组织的形貌和分布,即试样组织的显示阶段。
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的- 一般过程为: 取样—镶嵌一磨光一抛光~腐蚀。由于试样是规则的金属小块,所以取样和镶嵌这两步可以省略直接进行磨光。
磨光分为粗磨和细磨,目的是得到平整光洁的磨面为抛光做准备。
粗磨的目的是整平试样,并磨成合适的外形。一般在砂轮机上.进行。在砂轮机上粗磨,磨面温度容易升高,这样对于那些对温度比较敏感的材料,有可能因为温度升高而引起试样内部组织变化。且不好操作,如果压力过大,试样表面出现深痕不利于细磨。由于试样比较小,且是规则的小块,因此决定采用手工操作,用粗砂纸去除表面氧化层,整平试样。细磨的目的是为消除深痕,为抛光做准备。细磨时,可以加水润滑,加快速度。细磨的时后应该注意; 

本文发布于:2023-06-07 07:45: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295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组织   试样   热处理   表面   淬火   加热   工件   退火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