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风机

阅读: 评论:0

循环风机
一.离心风机概述:     
1.风机是一种用于压缩和输送气体的机械,从能量观点来看,它是把原动机的机械能量转变为气体能量的一种机械。
2.风机分类及用途:
2.1按作用原理分类; 透平式风机--通过旋转叶片压缩输送气体的风机。
2.1.1容积式风机—用改变气体容积的方法压缩及输送气体机械。 
2.2按气流运动方向分类;
跟刀架
2.2.1离心式风机—气流轴向驶入风机叶轮后,在离心力作用下被压缩,主要沿径向流动。
2.2.2轴流式风机—气流轴向驶入旋转叶片通道,由于叶片与气体相互作用,气体被压缩后,近似在圆柱型表面上沿轴线方向流动。
2.2.3混流式风机—气体与主轴成某一角度的方向进入旋转叶道,近似沿锥面流动。
2.2.4横流式风机—气体横贯旋转叶道,而受到叶片作用升高压力。
2.3通风机高低压相应分类如下(在标准状态下)
2.3.1低压离心通风机:全压P≤1000Pa 中压离心通风机:全压P=1000-8000Pa       
2.3.2高压离心通风机:全压P=8000-30000Pa       
2.3.3低压轴流通风机:全压P≤500Pa
2.3.4高压轴流通风机:全压P=500-3000Pa
二.主要技术参数的概念
1.压力:离心通风机的压力指升压(相对于大气的压力),即气体在风机内压力的升高值或者该风机进出口处气体压力之差。它有静压、动压、全压之分。
2.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风机的气体容积的量,又称风量。常用Q来表示,常用单位是;m3/s、剥线
m3/min、m3/h(秒、分、小时)。 人与嘼 交 互
3.转速:风机转子旋转速度。 常以n来表示、其单位用r/min(r表示转速,min表示分钟)。
4.功率:驱动风机所需要的功率。    常以N来表示、其单位用Kw。
三.离心风机usb 声卡的组成及结构     
1. 风机的组成:  风机采用单吸入D型传动结构,由联轴器将风机和电机联接起来。风机本体主要由机壳、进风口、转子组(叶轮及主轴)、轴承箱、联轴器等部分组成。(F型传动它是双支撑两个轴承箱,单吸的有一个进风室,双吸的有两个进风室。C、B型传动的有主动轮和被动轮)。 机组除风机本体外,根据用户需要,还可配备各种外配套,常见的有:电机、调节门、整体支架、电动执行器、消声器等。 
2. 风机的结构简介:   
2.1 风机可制成顺转或逆转两种型式:从电机一端正视,如叶轮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称顺旋风机,以“顺”表示;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称逆风机,以“逆”表示。 风机的出口位置以机壳的
出口角度表示:“顺”、“逆”均可制成0°、 45°、 90°、 135°、180°、225°共六种角度。也可按用户的要求制成其他的特殊角度。 根据具体的情况,轴承箱有以下两种
(1) 钛合金热处理水冷却轴承箱
(2) 油冷却轴承箱 
四.风机的维修与保养  正确的维护、保养,是风机安全可靠运行,提高风机使用寿命的重要保证。因此,在使用风机时,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
3.1. 叶轮的维修、保养 在叶轮运转初期及所有定期检查的时候,只要一有机会,都必须检查叶轮是否出现裂纹、磨损、积尘等缺陷。
只要有可能,都必须使叶轮保持清洁状态,并定期用钢丝刷刷去上面的积尘和锈皮等,因为随着运行时间的加长,这些灰尘由于不可能均匀地附着在叶轮上,而造成叶轮平衡破坏,以至引起转子振动。
叶轮只要进行了修理,就需要对其再作动平衡。如有条件,可以使用便携试动平衡仪在现
薄页纸
场进行平衡。在作动平衡之前,必须检查所有紧定螺栓是否上紧。因为叶轮已经在不平衡状态下运行了一段时间,这些螺栓可能已经松动。
3.2. 机壳与进气室的维修保养 除定期检查机壳与进气室内部是否有严重的磨损,清除严重的粉尘堆积之外,这些部位可不进行其他特殊的维修。 定期检查所有的紧固螺栓是否紧固,对有压紧螺栓部的风机,将底脚上的蝶形弹簧压紧到图纸所规定的安装高度。
3.3. 轴承部的维修保养 经常检查轴承润滑油供油情况,如果箱体出现漏油,可以把端盖的螺栓拧紧一点,这样还不行的话,可能只好换用新的密封填料了。
3.4. 其余各配套设备的维修保养 各配套设备包括电机、电动执行器、仪器、仪表等的维修保养详见各自的使用说明书。这些使用说明书都由各配套制造厂家提供,本制造厂将这些说明书随机装箱提供给用户。

本文发布于:2023-06-07 02:3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292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风机   气体   叶轮   旋转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