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部论文

阅读: 评论:0

动能侵彻战斗部创新设想
一种全天时全天候动能侵彻战斗部的设想
动能侵彻战斗部和都是利用动能侵彻硬或半硬目标(如坦克、装甲车辆、自行火炮)以达到预期毁伤目的的弹药。利用本身去撞击目标从而实现侵彻破坏的效果。就战斗部本身而言,侵彻战斗部和的结构和作用原理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武器平台。本文主要阐述在常规动能侵彻战斗部基础之上的一种改良战斗部,利用红外引信,可以实现在全天时全天候环境下精确命中目标,接下来将从该战斗部的结构组成、毁伤原理、适用范围、可能的关键技术以及与现有动能侵彻战斗部相比所具有的优势五个方面。
一、 战斗部结构组成
该战斗部是在尾翼稳定脱壳(杆式)的基础上改良而成,引信采用红外线探测装置。其中弹丸弹丸部分由飞行部分和脱落部分组成;飞行部分有风帽、穿甲头部、弹体、尾翼、曳光管,加速装置等;脱落部分有弹托、弹带、密封件、紧固件等。装药部分一般有发射药、药筒、点传火管、尾翼药包、紧塞具等。
二、战斗部毁伤原理
(一)、侵彻相关概念
  1.撞击靶体的物体有三种通称名词:弹体、侵彻体、撞击体。弹体指满足弹道性能的物体,如子弹、、炮弹等,他们可以是具有特殊性能的子结构。侵彻体指纯粹用以侵入或钻进靶体的物体。撞击体是指一切从事撞击的物体,不受功能要求的限制。
  2.靶体为弹体撞击对象,它不论是功能还是结构上,都是自成一体的最小物体。
  3.靶元指靶体受到弹体撞击的那一部分子结构。
  4.侵彻是指侵彻体钻进靶体任一部分的过程。从侵彻的结果来看,主要包括贯穿、嵌埋和跳飞。
(二)、靶板侵彻的基本现象
宽带数字电视机顶盒低速情况下,撞击体和靶板均不能达到材料的塑形屈服点,因此只发生弹性变形,碰撞结束后撞击体被弹回;中速情况下,弹靶撞击产生的撞击压力已经大于材料强度,弹体侵入
靶体,并受到侵彻阻力的作用而逐渐减速;随着撞击速度进一步提高,弹体克服靶板材料惯性引起的阻力成为侵彻阻力的主要机制;高速撞击情况下,流动阻力在侵彻过程中占主导作用,随着撞击速度的增加,材料的强度相对于流动阻力变得可以忽略。
(三)、靶板贯穿的基本现象
1.花瓣型。薄靶板、弹速低时容易产生花瓣型破坏。当锥角较小的尖头弹和卵形头部弹丸侵彻薄装甲时,弹头很快戳穿薄板。随着弹丸头部向前运动,靶板材料顺着弹头表面扩孔而被挤向四周,穿孔逐渐扩大,同时产生径向裂纹,并逐渐向外扩展,形成靶背表面的花瓣型破口。
卫生裤头
2.冲塞型。冲塞型是指弹丸在侵彻进入靶板一定深度后,在靶板中产生剪切作用,从装甲上冲出一块带有一定锥角的圆柱形塞块,容易出现在靶板硬度相当高的中等厚度钢板上。在弹丸材料强度比较高且不易变形的情况下,装甲破坏形式是冲塞型。
3.延性穿孔。延性穿孔破坏常见于厚靶板,当靶板富有延性和韧性时,贯穿后孔被弹丸弹开。尖头弹容易产生这种破坏形式,当尖头垂直碰击机械强度不高的韧性装甲时,365.bm990
装甲金属向表面流动,然后沿穿孔方向由前向后挤开,装甲上形成圆形穿孔,孔径不小于弹体直径,出口有破裂的凸缘。
4.破碎型。靶板相当脆硬时,容易出现破碎型破坏。
5.崩落型。靶板硬度稍高或质量不太好、有轧制层状组织时,容易产生崩落破坏,而且靶板背面产生的蝶型崩落比弹丸直径大。
(四)、该战斗部的毁伤过程
战斗部毁伤目标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发现、接近并瞄准目标,撞击起爆,侵彻。从而达到毁伤效果。
1.发现、接近并瞄准目标阶段
由侦查系统发现目标并确定目标大体位置。进而将目标性质以及红外线热辐射图发给起爆系统,完成瞄准过程。
2.撞击并侵彻目标
在完成了接近过程和确定目标方位后,依据目标方向线,发射战斗部。战斗部起爆系统根据目标性质,打开红外探测仪,通过比较周围物体和存储的红外线热辐射图定位目标,在距离目标较合适的距离时,脱落部分脱离弹体,再通过加速装置加速,以极高的速度完成撞击侵彻过程。
3. 起爆
靠弹丸的撞击侵彻作用穿透装甲后,利用残余弹体、单体破片和装甲破片的动能以及的爆炸作用达到毁伤装甲后的有生力量
三、战斗部适用范围
蒸汽发电机该战斗部可用于防空作战,也可用于攻击地面重装甲目标。最适合在黑夜以及雨雾天气条件下的积极防御作战。
(一)用于防空作战
透明的距离
将该战斗部用于防空作战时,可以作为地空导弹战斗部,打击空中目标。包括弹道导弹、、飞机等目标。
由于战斗部起爆系统自带红外线探测装置,且根据红外线波长长,通过雨雾传播衰减比较小,便能在空中精确寻目标,完成攻击。另一方面,由于动能侵彻战斗部速度很快,当敌方目标发现战斗部后也不能及时作出摧毁攻击。
(二)用于攻击地面目标时
将该战斗部用于攻击地面目标时,可以作为空地导弹、轰炸机投放的,或新型炮弹的战斗部,尤其用于对敌重装甲目标进行摧毁。
在攻击地面目标时,也可以根据具体目标的性质、特点,通过红外探测装置,以合适的撞击方向完成撞击。
四、 战斗部关键技术
根据该战斗的作战原理以及毁伤方式来看,预期将有以下几个关键技术问题需要解决,以保证达到毁伤效果。
(一) 、红外线起爆系统
采用红外线探测装置,根据红外线成像原理,它是依据目标本身的红外辐射特性工作的近炸引信,引信的红外接收器感受目标辐射来的红外线能量,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后引爆电。由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红外辐射,因此红外引信能够在黑夜和雨雾条件下精确探测目标,但是在红外线起爆系统脱离时,要精确计算目标和战斗部之间的距离和延时,才能完成最大效应的毁伤。
(二) 、加速装置
此战斗部的加速来源有两方面:一是靠脱落系统脱落,且脱离部分速度较小,根据动量守恒定律,飞行部分将得到较大速度;二是靠加速装置,这也是加速的主要来源,因为尾翼稳定脱壳(杆式)的毁伤效应与速度关系很大,并且为了减小红外线探测脱落后的命中误差,提高速度可以缩短命中时间。
五、该战斗部与现有定向破片战斗部相比的优势
该战斗部在结构组成、毁伤原理、作战方式、控制机理方面具有自身特有的特征。与现有的动能侵彻战斗部相比,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一) 、命中精度高,适合在黑夜和雨雾天气下作战
珠片绣
与现有的动能侵彻战斗部相比,该战斗部利用红外探测装置和加速装置,实现了具有在全天时全天候的环境下的作战能力,更为有效地提高了命中精确度和对目标的毁伤概率。
(二)、穿甲威力更高
由于使用尾翼稳定脱壳(杆式)的外形,穿甲部分弹体细长,直径较小,存速能力强,着靶截面比动能大,使之穿甲威力大幅提高。

本文发布于:2023-06-06 18:05: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1287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目标   战斗部   侵彻   撞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