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乐器,特别是
古筝的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音梁式共鸣箱的古筝。
背景技术:
2.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古筝是一件伴随中国悠久文化,在这肥沃的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乐器。结构由面板、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
底板、穿弦孔组成。
3.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38弦筝为最多(分瑟
·
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之与缪金林共同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
4.现有古筝的音板为一个弧形板,由多个桥墩结构支撑,音板较厚,音箱无分区,音板振幅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音梁式共鸣箱的古筝。
7.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具有音梁式共鸣箱的古筝,包括音板和底板,
所述音板和底板上下正对,两者之间通过位于四周的固定板连接,音板、底板和固定板围合成长箱体,所述音板为向上拱起的弧形板,固定板包括分别位于音板两侧的两个侧板,以及分别位于音板两端的两个端板,音板下方设置有多个沿音板延伸方向间隔排列的音梁,所述音梁呈弧形条状,其上
端面与音板贴合,音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到两个侧板上。
8.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音梁垂直于音板的延伸方向。
9.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音梁两端头的下端面呈水平状,所述音梁的下端面与侧板的上端面胶水连接。
10.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音梁与音板之间胶水连接。
11.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音梁与音板之间一体化连接。
12.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装置在音板的下方设置多个音梁,音梁两端头连接侧板,上端面支撑音板,这样大大降低了音板出现塌陷或断裂的可能性,设计时,可将音板厚度变薄,音板震动幅度增加,从而使得余音回响,形成共鸣,增强音,且音箱内空腔分区,这样使具有音梁式共鸣箱的古筝与传统古筝相比有了更好的共鸣,以及更加淳
厚的音。
13.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14.图1 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 本装置结构拆分示意图;
16.图3 装置在音梁处的剖视图;
17.图中标识,100-音板,200-底板,300-固定板,301-侧板,302-端板,400-音梁。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虽然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文公开的特定结构和功能细节仅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然而,可用很多备选的形式来体现本实用新型,并且不应当理解为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本文阐述的实施例中。
19.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如图1-3,一种具有音梁式共鸣箱的古筝,包括音板100和底板200,所述音板100和底板200上下正对,两者之间通过位于四周的固定板300连接,音板100、底板200和固定板300围合成长箱体,所述音板100为向上拱起的弧形板,固定板300包括分别位于音板两侧的两个侧板301,以及分别位于音板100两端的两个端板302,音板100下方设置有多个沿音板100延伸方向间隔排列的音梁400,所述音梁400呈弧形条状,其上端面与音板100贴合,音梁400的两端分别连接到两个侧板301上。
21.古筝是一种现有乐器,本装置与现有基本一致,如音板100、底板200和固定板300围成长箱体,音板100上安装琴弦,用于弹奏。琴弦是现有结构,本装置即不做说明,图中也没有显示,本装置的改进主要在音板100的下方,设计了一些音梁400。
22.如图1~3,音梁400两端安装在侧板301上,这样音梁400的下方但有侧板301,上方支撑音板100,音梁400对音板进行支撑,加强了音板100的强度,在音板100受到下压的冲击时,因为有音梁400的支撑,避免轻易损坏,音板100在弹奏震动时,音梁400也具有支撑效果,也避免音板100出现震动损伤。
23.音板100的延伸方向,即是音板100下方拱槽101的延伸方向,其从一个端板302处延伸至另一个端板302处,音板100两端为弧形边,所以端板302上端也设计为与音板100形状一致的弧形顶,本装置中,端板302与音板100之间胶水连接,音板100与音梁之间固定连接,音板100与侧板301则无连接,音梁400与侧板301之间固定连接,通过胶水固定,就使得
音板100与侧板301之间固定连接。
24.而其他部位,如侧板301和端板302都胶水安装在底板200上。当然古筝头部还有调音室,本装置不做具体介绍,图中也不标识出来,本装置主要针对音板100作出改进。
25.如图3,音梁400为条形状,其延伸方向是即呈弧形延伸,音梁400垂直于音板100的延伸方向,即是指音梁400所在面,或者说音梁400的两侧侧面与音板100的延伸方向垂直。这样音梁400支撑效果最好,斜向的支撑效果较差。
26.音梁400的两头的下端面呈水平状,通过图中所示,音板100与侧板301之间是有一角接触,接触面非常小,难以胶水固定,所以通过音梁400两头的下端面贴合到侧板301的上端面,然后使用胶水固定。
27.本装置设计音梁400后,音板100不仅仅两侧和端头有固定板300的支持,其每段有音梁400支持,起到加强筋的作用,能够有效保护音板100,比起现有的古筝,音梁400的设计,使得音板100变薄的情况不担心出现塌陷,音板100变薄后,弹奏中,振幅增加,余音回响,形成共鸣,音得到增强,而且音板100还被音梁400分隔为多个区域,区域之间的声音混合后,共鸣得到进一步增强,音变得浑厚。
28.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音梁式共鸣箱的古筝,其特征在于,包括音板和底板,所述音板和底板上下正对,两者之间通过位于四周的固定板连接,音板、底板和固定板围合成长箱体,所述音板为向上拱起的弧形板,固定板包括分别位于音板两侧的两个侧板,以及分别位于音板两端的两个端板,音板下方设置有多个沿音板延伸方向间隔排列的音梁,所述音梁呈弧形条状,其上端面与音板贴合,音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到两个侧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筝,其特征在于,所述音梁垂直于音板的延伸方向。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筝,其特征在于,所述音梁两端头的下端面呈水平状,所述音梁的下端面与侧板的上端面胶水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音梁式共鸣箱的古筝,包括音板和底板,所述音板和底板上下正对,两者之间通过位于四周的固定板连接,音板、底板和固定板围合成长箱体,所述音板为向上拱起的弧形板,固定板包括分别位于音板两侧的两个侧板,以及分别位于音板两端的两个端板,音板下方设置有多个沿音板延伸方向间隔排列的音梁,所述音梁呈弧形条状,其上端面与音板贴合,音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到两个侧板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的特点是在音板的下方设置多个音梁,音梁两端头连接侧板,上端面支撑音板,该结构可以使音板更薄,音箱内空腔分区,这样使具有音梁式共鸣箱的古筝与传统古筝相比有了更好的共鸣,以及更加淳厚的音。以及更加淳厚的音。以及更加淳厚的音。
技术研发人员:
陈漫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陈漫丹
技术研发日:
2021.12.07
技术公布日:
202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