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水平的不断提升,如今的机器人越来越聪明,再也不是从前那种傻大憨。 纳米机器人能够控制原子进行精度操作,冬奥会的服务机器人能够为运动员炒菜调酒。而近年来开始出现在战场上实战测试的战争机器人,已经能够独立完成战斗。
蒸汽喷射真空泵
无论接受不接受,我们现在都只能一边感叹着机器替代了人类越来越多的工作,一边开始适应这种与智能机器伴生的新生活模式。在这种形势下,人类如何与机器人和谐相处,这个早就在科幻文学和电影中被提出来的问题开始变得更加现实和尖锐,尤其是限制战争机器人在战场上应用提案被一些国家否决之后。
我们的确不敢想象,当未来战士中机器人肆意杀人的场景成真时,人类该多么恐惧。所以我们更不应该指望到时候派一名帅哥穿越回去就真能解决问题。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如何与机器人共处?
未来,与人工智能相处的能力,就好比我们今天与移动互联网相处的能力一样,会成为一个 人生活的必需。有机合成化学与路线设计
最近这段时间,我的研究工作涉及对人工智能企业的调研。我们发现一些企业大量地应用到人工智能技术,机场在订购人工智能机器人做安保,2000台机器人分布在机场内部,替换了原有机场工作人员。我们也看到电商的客服现在有60%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很多领域如无人仓储,机器人可以进行货物的摆放、输运。我们还在无人工厂看到很多机器人在取代之前的专业工人,人工智能的医生已经开始在医院坐诊,未来还会有人工智能的投资顾问专家。
当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做这么多事情的时候,人该怎么办?未来人类又该如何学习以应对时代变化?
机器越聪明,人类越要懂机器在人工智能时代,我的第一个观点是,人所必须具备的一个能力是与人工智能相处的能力。不论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个时代已经走到我们面前了。未来五到十年、二十年,我们会看到它们在各个领域里广泛应用。与人工智能相处的能力,就好比我们今天与移动互联网相处的能力一样,会成为一个人生活的必需。
便携式小岛
科技越发展,人类就需要更懂科技:机器越聪明,我们就越要懂机器,超越机器去探索科技的边界。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具有这样的科学思维,跟上科技发展的脚步?我们要回到最基础的地方,去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人工智能的本质。
人工智能说到底是一种信息处理算法,目前最有前途的算法叫做深度学习,它仿照了人类大脑皮层的神经网络。只不过人类的大脑皮层有六层神经网络,而现在的人工智能程序可以有一百多层神经网络,所以叫深度学习。但是不管算法本身多么复杂,我们仍然可以知道这种算法的本质,是用一个深度网络处理数据从而得到正确答案。
当我们用这样的基础思维去理解人工智能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知道未来它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首先就是与人相处的能力。人工智能这样一个深度的神经网络可以处理海量的数据和信息,但是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没有自我反思的能力,没有真正理解这个世界常
识的能力,也没有理解他人内心想法的能力。
在当前智能机器人产业刚刚开始兴起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提前做些什么?
机器人三原则已经被人们广泛所知。听起来很有价值,但在现实中却很难实现。至少以现在的人工智能水平,还不能轻松的做到。尤其是对那些走上战场的战争机器人,三原则违背了它们存在的意义。
但三原则给我们的启示是:智能机器人的世界需要规则。正如人类世界需要法律,一个更为强力,可以24小时活动的机器人世界,想当然也应该有更严格的规则。
力矩电机控制器
可悲的是,在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驱动的体制中,目前我们甚至连手机的充电接口都做不到统一,想做到全球范围内统一制定智能机器人规则那更是痴人说梦。
但即便如此,正如中国提出的和谐社会口号,我们人类要为和谐而不断努力,将这个概念外延扩展一下,与智能机器人和谐相处,也可以顺理成章成为其中一项任务和目标。
这样说来,绕来绕去,最后还是回到了人类和谐的主题。只有人类自己做到真正和谐相处了,那凭着我们的智慧,规范控制好自己制造的程序和机器,应该还是能够做到的。